觀看《第一書記》個人心得體會八篇【一】
通過觀看電影《第一書記》,令我感受頗深,沈浩同志為自己的目標不惜疲倦,任勞任怨,狠抓實干帶領小崗村民們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待村民更是關心之至,他為小崗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光輝事跡永遠流傳于人們心中。
我們要學習沈浩那種廉潔自律精神,銀行業(yè)是個敏感的行業(yè),它的規(guī)章制度更要嚴格遵守,否則很有可能觸及到法律。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銀行員工,我在這個行業(yè)已經工作了五年了,在此期間,我也了解到了很多有關銀行業(yè)的案件,這些案件之所以能發(fā)生,那是絕對和“合規(guī)”二字離不開的,他必然違反了銀行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我們大家要增強自身的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結合本崗位的實際情況,認真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吸取教訓,警中長鳴,提高防范意識,堅持工作原則,廉潔自律,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
我們要學習沈浩那種愛崗敬業(yè)精神,不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力爭成為本行的行家里手,而且,具有積極向上的勞動態(tài)度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干勁,立足本職崗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撇一捺寫出個人,一生一世才做成個人,紅手印摁出個大寫的人,萬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寫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huán),不求繽紛,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讓我們便隨這首《做人》,去走自己的人生路。
觀看《第一書記》個人心得體會八篇【二】
很早就聽說過了沈浩同志的事跡,所以當我聽說電影《第一書記》上映時,早早地就趕到影院觀后這部觸動每一個心靈的片子。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積極響應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干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zhèn)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重,干事創(chuàng)業(yè),勤奮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干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雖然很多人已經看過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跡,但是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墻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那所有觀影的人們都安靜了。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干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jié),也是熟悉的故事。
與以往的宣傳資料不同的是,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己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
這是一好電影,一個由好演員、好導演、好團隊用心演出的好電影。我為沈浩自豪,為正在奮戰(zhàn)在農村基層的人們自豪;為自己曾是一名基層干部而自豪,也為沒能用更執(zhí)著的行動留在需要的農村而深思。
觀看《第一書記》個人心得體會八篇【三】
早在一年前,就聽說了沈浩這個名字以及他的光榮事跡,然而對他的一生卻沒有進行詳細的了解。當聽說即將上映《第一書記》這部電影,就很想去看。今天通過這個機會詳細的了解了沈浩這位中國“第一書記”的優(yōu)秀事跡和奮斗歷程。我在這過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同時也獲得了許多的啟示。
這位將自己的抱負,自己的目地,甚至自己的靈魂都放在小崗村,最后甚至將自己的整個生命都奉獻給了小崗村的偉大的村支書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不畏艱辛,不怕吃苦,更不懼威脅,為了村民的利益和整個小崗村的光明未來,他放下了年老的母親,放下了親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只身一人來到貧窮的山村。為了修路,他奔走于各地,一一做人們的思想工作,同時又權衡利弊,調節(jié)好各方的利益。最終順利修好了公路,給小崗村營造了便利的交通環(huán)境也帶來了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在休息時間,他依然想著村民,不辭辛苦地進行親自走訪。在深入調查與細心挖掘下,他探索到了符合小崗村特色發(fā)展的道路并竭盡所能的付諸實踐。堅持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他深刻認識到,要將一個封閉落后的小山村推廣出去,必須先解決交通問題。于是在修好了公路之后,他又忙于奔走開通鐵道線路。在感動于一個村書記為了群眾利益不辭辛苦中,鐵道局批準了他的建議。
或許,最讓我感動的一幕還是大年三十那天,忙著回家的沈浩被村民邀請留下吃飯,村民們依次向這位村支書拜年的場景。我想,作為沈浩的妻子,聽到這些心里除了對丈夫的認可,更多的是滿滿的感動。而作為沈浩的女兒,有這樣一位受人尊敬的父親,心里也應該是無限的自豪與驕傲吧。因為這位偉大的人正用自己的雙手帶領著智慧且富于傳統美德的人民走向一個更加光明幸福的未來,走上一條符合小崗村實際特點的成功道路。
當看到這位書記在日記中寫下:“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fā)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愿擔當,也許我的行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fā)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些話后,我潸然淚下。為他的這種無私奉獻和犧牲的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和培養(yǎng)。他真正做到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yè)不難,難就難在選擇了并干好它。因為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民,才能獲得群眾的擁護和認可。小崗村對沈浩的連續(xù)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我們也應該學習這位第一書記的以人為本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當電影的末尾她的女兒說道:“大家在,我也在”。那時,我再一次被他的不計名利,不謀私利,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更對得起人民百姓,絕不辜負組織對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為人民務實,清廉行政的行為所打動。從而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在一起,獲得更大進步。
在看此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涌現出了無數的英雄模范。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沈浩不僅繼承了老一輩優(yōu)秀的人生價值觀,更展現了新世紀黨員的精神風貌帶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他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開拓,敢于在實踐中摸索成功之路,積極響應新農村建設工作,努力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持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哲學思想。從中我們也可以接受先進思想的引導,做一個有作為有擔當有思想的新時代大學生。
他同時也傳承了一種奮斗的精神,他把去小崗村工作看成是組織對他的信任,看成是金錢衡量不了的榮譽。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做人的原則,解決矛盾,干事創(chuàng)業(yè),帶領小崗村民進行二次改革,給小崗村的村民們帶來了盼頭。大包干在新時期得到了繼承與發(fā)展。
他演繹的更是奮斗的感動,官不大,責任卻重大,他對人民付出了一片真情,亦收獲了無限的尊重與愛戴。他將自己的目的與抱負栽植于小崗的土壤,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培植,用揮灑的汗水澆灌。他的努力與心血沒有白費,他給小崗村村民帶來了幸福,給年邁的母親與賢惠的妻子以及可愛的女兒一個完美的交待,更給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給了這個時代一個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取向。
電影雖然結束了,但感動存在我們的心里。沈浩—這位偉大的第一書記雖然走了,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彰顯的時代精神卻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里。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想我們需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用感動和愛去回饋這個社會。做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更要做一個大寫的人。
觀看《第一書記》個人心得體會八篇【四】
今年七月,所里組織全體職工和學生去看了《第一書記》,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書記的沈浩的事跡,所以大家都對這部片子報以極大的期待,電影還沒開演就已經坐無虛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
影片最后以女兒的一段告白為結尾。影片結尾時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圍,多數人都有抹眼淚的動作,這不是導演的功勞,也不是編劇或者演員,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因為真實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當然,看完電影后,也會引發(fā)大家更深的思考。這就是導演的魅力所在,我想,這部影片對我的教育目的已經達到了。
在120分鐘的時間里,事先準備的紙巾并沒有派上用場。有落淚卻沒有失聲痛哭,某些細節(jié)的處理甚至是幽默的,引發(fā)觀者的會心一笑。
電影制片人張旸的觀點印證了我的這一感受。他說,這個電影從一開始創(chuàng)作,就沒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記錄一個真實的人生。沈浩是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他想做實事,并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應該被神化。沈浩在小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獲的喜悅。把這些真實地通過電影呈現出來,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觀眾能夠接受的真實的人。因此,電影沒有走苦情的路線,而是一種平實的紀錄風格。這就是真實的力量。真實引起了共鳴,引發(fā)了思考。從屏幕上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沈浩,一個感人的沈浩,一個無愧共產黨員稱號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小崗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fā)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x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3年。
作為一名選派干部,他能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實實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創(chuàng)業(yè)。我深深被他執(zhí)著著自己的理想、忠于組織和人民感動了,被他為了農村離家六載顧不上親人感動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時間捧給農村感動了。
當我還回味沈浩媳婦徐帆一句聽似可笑、實際寓意很深的經典臺詞“沒坑時蘿卜在,有坑時蘿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財政廳聯系業(yè)務,他的同事升任省財政廳副廳長,而沈浩感慨“當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當官”。這句感慨不是他無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識到當官的意義不是居高位,不是謀私利,而是為人民做實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著坑等著官位的蘿卜,把精力用在邀功爭權,專門比空洞的政績的話,這對社會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沈浩到了小崗,開辟了一個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也為村民帶去了萬世福音。
當小崗村的農民們躊躇滿志的期待來年的春天時,一聲驚雷將所有村民震呆了,整個村子頓時陷入悲愴的氣氛中。2009年冬天,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x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縱觀全劇,友情出演的名角雖不及電影《建國大業(yè)》多,但能有如此眾多的名角給一個小小的村黨支部書記捧場,可以說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著的100多萬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
銀幕上打出演員表,放映廳里的燈漸漸亮了,有些觀眾大概公務在身,匆匆起來快步退場。我等到銀幕全白才站起來,其間我想,中國確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機會到鳳陽去看看,一來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來看看沈浩帶領小崗人建設了6年的小崗村。
我作為一名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青年,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么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干精神,學習他把群眾的事掛在心上。雖然我也只是一名剛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職工,不能為群眾謀福造利,但是我認為不管在什么崗位上,這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必須要有的。
觀看《第一書記》個人心得體會八篇【五】
看完電影第一書記,被沈浩的事跡和精神深深打動。沈浩同志扎根小崗村六年,從初到小崗了解群眾,深入群眾為小崗謀發(fā)展,帶領群眾建設小崗村,他始終堅持遮擋的群眾路線為小崗的發(fā)展鞠躬盡瘁,為群眾的幸福奉獻一切,為黨和人民盡忠盡責。
電影中有一幕讓我很感動,沈浩剛到小崗村就很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況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家庭情況可見這是一個多么仔細認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有多少。之后沈浩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摸清各家的困難以及村里首要解決的問題。真是由于沈浩對小崗村先進行了初步了解,爾后深入群眾才為小崗村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為團結小剛群眾,加強小崗村民凝聚力,沈浩逐步從小事中找到切入點深入群眾:為五保戶送奶牛,幫助村名修房子,雨天看望貧困居民幫助村民致富給孩子教書等一系列事跡來深入群眾贏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持。為的解決村民霸占鏟車的糾紛,他毅然不顧威脅,利用法律武器來收回鏟車。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他遭到了重重阻擾甚至毆打,但他最終用他堅韌的精神贏得了鏟車,贏得了群眾的心,贏得了小崗村發(fā)展的鍥機。
在小崗村民團結一致來建設小崗的過程中,沈浩身先士卒,為小崗村修路,修大包干紀念館,為招商引資動員村民遷墳,他用他的干勁、知識來帶領小崗人民一起投身于小剛的建設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在修建橋梁的過程中,他竟然要求京滬鐵路停運四十分鐘,這甚至會影響整個中南鐵路網。為此沈浩輾轉于x、x,找各層領導來來回回辦審批。最終,在沈浩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這個似乎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完成的壯舉。
在電影里,我完全為沈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對英雄的奉獻精神充滿崇敬,更令人值得推崇和學習的是沈浩同志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學習沈浩同志,更進一步了解群眾,深入群眾,帶動群眾,努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做好工作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觀看《第一書記》個人心得體會八篇【六】
北方最近連續(xù)暴熱暴蒸,天氣預報說已經是10年之最。裹著暴熱暴蒸走近電影院看《第一書記》,沈浩那件件感人小事則似給渾身大汗的我洗了一個透心涼的冷水浴,讓我徹底走出聒噪爽遍全身;也似醍醐灌頂,讓我走出一個個疑惑,明白了些許事理。
在沈浩沒去小崗任書記時,我就知道小崗村了,那是萬里副總理的試點,是一個很成功的試點。糧食問題是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的首要問題,如電影鏡頭中原明中都皇古城城門上朱元璋親筆題寫的那四個大字:萬世根本。有著“東方巴比倫”之稱的明中都皇古城,在公元1369年由朱元璋下令修建。朱元璋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更何況700年后今天的政府。也如小崗村民說吃飽肚子時那開心的笑臉。
后來聽說沈浩去了,知道他是從省一級的財政廳掛職選派到小崗村任村書記。聽到有關他的事情很多,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后來我還專門到網上查找過,當然網上的東西更虛,有說他在村里不得志、人際關系緊張、經常借酒消愁。昨天,我?guī)е鞣N想法走進電影院,從屏幕上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沈浩,一個感人的沈浩,一個無愧共產黨員稱號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小崗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fā)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x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3年。
作為一名選派干部,他能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實實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創(chuàng)業(yè)。我深深被他執(zhí)著著自己的理想、忠于組織和人民感動了,被他為了農村離家六載顧不上親人感動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時間捧給農村感動了。
沈浩回到省財政廳聯系業(yè)務。他的同事在有坑時順利跳進坑里、升任省財政廳副廳長,沒坑時難道他不想坑不爭坑。我以為他會的,因為他感慨“當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當官”,不是無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當這位已經跳進坑里的蘿卜站在陵前神道上的32對石象生中文官前,學著文官的樣子雙手交叉平放在胸前,擺出一副要繼續(xù)當官的架子,給人們出了一個當官好,還是當沈浩好的問題。這個問題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回答。我湊湊熱鬧回答這個問題。有坑時就應該跳進去,否則蘿卜長不大,甚至窩囊枯死。只要是蘿卜就行,成熟了能吃,能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加一道菜。在雞鴨魚肉油水偏多,老百姓火氣旺盛、普遍“三高”、體重超標的今天,有一道素菜緩緩火氣、平平“三高”、降降體重,好事,大大的好事。更主要的是蘿卜可以通氣順氣,我衷心希望這樣的蘿卜官多些。沒坑時尋找其它出路,沈浩到小崗,開辟了一個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出了名。君不見后來者爭先恐后地報名,要接沈浩的班。
當小崗村的農民們躊躇滿志的期待來年的春天時,一聲驚雷,將所有村民震呆了,整個村子頓時陷入一種悲愴的氣氛中。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崗村動容。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x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沈浩一心為公,服務基層,用行動實踐科學發(fā)展觀。他忘我工作、不懈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群眾在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友情出演的名角雖不及電影建國大業(yè)多,但能有如此眾多的名角給一個村黨支部書記捧場,可以說明沈浩的地位和他代表著的幾十萬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
我有兩點不明白,打沈浩的人后來為什么不提了。應該加上幾筆,有個交待;一個芝麻官為什么能直接到國家鐵道部與部長對話,難道就因為小崗的名字嗎?
電影結束了,沈浩的事跡留在我心中。在我腦子里還冒出兩個事。第一個事是,人到了中年以后其實就不會再事兒兮兮的,因為中年以后不會再熱淚盈眶、不會再問為什么活著這種問題。第二個事是,中國確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為人多事多。我作為一名老百姓,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么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干精神,學習他把群眾的事掛在心上。話有些大了吧,說點實際的,我希望這樣的官多些,希望已經當官的官們向沈浩學習,不管在什么崗位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還希望有機會到鳳陽去看看,一來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來看看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
觀看《第一書記》個人心得體會八篇【七】
很早就聽說過了沈浩同志的事跡,所以當我聽說電影《第一書記》上映時,早早地就趕到影院觀后這部觸動每一個心靈的片子。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積極響應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干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zhèn)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重,干事創(chuàng)業(yè),勤奮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干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雖然很多人已經看過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跡,但是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墻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那所有觀影的人們都安靜了。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干紀念館、紅手印 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jié),也是熟悉的故事。
與以往的宣傳資料不同的是,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己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
這是一好電影,一個由好演員、好導演、好團隊用心演出的好電影。我為沈浩自豪,為正在奮戰(zhàn)在農村基層的人們自豪;為自己曾是一名基層干部而自豪,也為沒能用更執(zhí)著的行動留在需要的農村而深思。
觀看《第一書記》個人心得體會八篇【八】
周二下午看了《第一書記》這部電影。先說好,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更不是“積分(fen)”,所以我是帶著隨便看看的心情去看的。由于觀后要幫著寫觀后感,所以去之前就把觀后感寫好了,屬上某某大名,然后上交黨組織,最后應該封存在入黨檔案里吧。
在網上看到有些人說去之前要帶紙巾,因為它催人淚下。我覺得我是用不著了,因為是報著寫觀后感的心態(tài)去觀影的,關于歌功頌德在影片,我覺得自己應該不會被導演的劇情來牽動感情。
我自認為是很會猜劇情的人,影片一開始,我就知道了導演想怎么敘事,而每個小事件發(fā)展的結果我也猜到了十之八九,等等,都是一些老掉牙的電影俗套。因為一些“紅色電影”要歌頌一個人,要講述一個人的豐功偉績,無非就是“為群眾辦事”,如何為了群眾的利益“犧牲小我”,如何“對不起家人”,還有在惡劣天氣中工作的情節(jié)。這些這部電影里都有。
電影里無論是主演還是一些配角,都是我們平時熟悉的著名演員,據說是人藝演員鼎力加盟。影片里有許許多多我們熟悉的演員,直到最后,我還真把楊建新當成了沈浩,不過我還是最喜歡徐帆的表演。片中沒有過多的詞語和行為想博取人們的眼淚,更多的卻是引得大家不時發(fā)出笑聲。漸漸地讓我忘記了這是一部“紅色電影”了。
影片最后以女兒的一段告白為結尾。而這時,我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圍,多數人都有抹眼淚的動作,天啊,了不起的導演。不,這或許就是真實的力量。因為真實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當然,看完電影后,也會引發(fā)大家更深的思考。這就是導演的魅力所在,我想,這部影片對我的教育目的已經達到了。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