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人人干人人模,大陆一级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人人视频,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观看,午夜免费体验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發(fā)現(xiàn)真相才能解脫煩惱:電影《最佳出價》觀后感

發(fā)現(xiàn)真相才能解脫煩惱:電影《最佳出價》觀后感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21-02-27 10:45:55 | 移動端:發(fā)現(xiàn)真相才能解脫煩惱:電影《最佳出價》觀后感

發(fā)現(xiàn)真相才能解脫煩惱:電影《最佳出價》觀后感

  一、劇情及主要角色簡介

  電影《最佳出價》英文名《The Best Offer》,臺灣譯為《寂寞拍賣師》,香港譯為《情迷拍賣師》,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朱塞佩·托納多雷執(zhí)導。影片以古董拍賣行為背景,劇情主要圍繞古董的委托、鑒定、出價、拍賣展開。主要角色有四個:拍賣師維吉爾(男主角)、遺產(chǎn)繼承人克萊爾(女主角)、畫家比利和工程師羅伯特。該片是一部情感懸疑片,影片主要講述維吉爾與克萊爾由委托拍賣而產(chǎn)生的一個愛情故事,最后揭示所謂的愛情其實只是比利為了偷竊維吉爾藏品而精心設計的一個騙局。

發(fā)現(xiàn)真相才能解脫煩惱:電影《最佳出價》觀后感

  維吉爾是一家頂級藝術品拍賣行的老板。童年被遺棄在孤兒院的經(jīng)歷,造就了其孤僻的性格:除了撫摸鐘愛的畫作之外,其他時間幾乎都戴著手套;始終保持單身,害怕與異性交往,從不正眼看女人;只愛畫作中的女子,為了得到它們甚至不惜冒險采用欺詐的手段?巳R爾自稱是一戶沒落富豪的繼承人,因患廣場恐懼癥十幾年未出家門,父母雙亡后為了維持生計,決定委托維吉爾鑒定、變賣家產(chǎn)。比利主要負責拍下被維吉爾鑒定為贗品的畫作,然后再轉(zhuǎn)賣給他。羅伯特是機械天才,也是個萬人迷,除了幫維吉爾修復古董外,還為其提供情感參謀。片中克萊爾與羅伯特進入維吉爾的視野很晚,只有比利與維吉爾合作時間最長,也最了解他的弱點,據(jù)此判斷騙局的主謀應該是比利。因為不滿維吉爾一人獨占低價取得的大量古董名畫,于是比利雇傭了克萊爾、羅伯特,三人一起策劃了這場驚天騙局。

  二、了解真相才能最佳出價

  影片取名「最佳出價」,就拍賣而言,每一次出價都代表競拍者愿意為拍品支付的最大代價。從競拍者角度看,出價越低越好,只有當出價低于或者接近拍品實際價值才能稱之為「最佳出價」,譬如維吉爾通過暗箱操作取得的所有畫作。從拍賣師角度看,出價越高越好,只有遠遠超過拍品實際價值的出價才能稱之為「最佳出價」,譬如比利通過層層設局將克萊爾虛構的愛情拍到了維吉爾畢生所有藏品的價值。

  了解真相才能「最佳出價」。在現(xiàn)象界,已經(jīng)發(fā)生的客觀事實和已經(jīng)被驗證的客觀規(guī)律都可以稱之為真相。拿畫作來說,何人何時確確實實地創(chuàng)作了這幅畫即是真相。對情感而言,當事人當時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即是真相。真相是指導行為的最高準則,偏離真相的行為注定會遭受挫折。影片中的委托人由于不了解真相,其畫作被維吉爾通過賤賣的方式騙。痪S吉爾由于不了解真相,其畢生收藏被克萊爾虛假的愛情騙光。想要得到就難免付出,每次付出都是一次出價,不管是拍賣還是愛情,只有了解真相,你才有可能實現(xiàn)「最佳出價」。

  三、真相的主要遮障

  (一)成見

  成見指既有的、不正確的僵化認知,是阻礙真相發(fā)現(xiàn)的最大障礙。成見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因為你已經(jīng)形成思維定勢,通常情況下只會按照以往慣性下結論,而不是審慎地進行科學理性的判斷。

  影片中,維吉爾就存在「任何贗品都隱藏著真跡」的成見。就此觀點,他對克萊爾的解釋是「在仿冒他人作品時,仿造者會忍不住去加入自己的情感,經(jīng)常是一個小小的沒有興趣的細節(jié),一個突如其來的舉動,這樣最后背叛了自己,流露出真正的情感」。換言之,他認為即便克萊爾是個騙子,兩人之間交往過程中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依然是真實的、無法仿冒的。因此后來即便藏品被洗劫一空、三個人全部失聯(lián),維吉爾還是堅信克萊爾所說「無論我們發(fā)生什么事情,你都要知道我愛你」。影片結尾維吉爾帶著比利所畫的那幅所謂克萊爾母親的肖像,搬到布拉格老城廣場可以直接看到鐘樓的那間酒店居住,并一個人在“夜與日”餐廳等待著與克萊爾的重逢,只因為她曾經(jīng)說過「如果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讓我懷念,那就是這個餐館」。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都不能讓維吉爾醒悟過來,成見的危害可見一斑。

  維吉爾對比利也有很深的成見,認為他沒有任何藝術天賦,只能卑微地依附于自己的暗箱操作謀生,因此對他的作品和意見完全不屑一顧。在克萊爾失蹤后,比利曾提醒說「人的感情就像藝術作品一樣,有的時候是一種偽裝,什么都可以偽裝,喜悅、痛苦、仇恨、疾病、康復,甚至是愛」。這是符合客觀事實的說法,但熱戀中的維吉爾卻根本不信。

  成見還很容易被別人利用誘導犯錯。當維吉爾問羅伯特「愛情是否可以偽裝」時,羅伯特說「就像你鑒別藝術品一樣,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偽裝,假設愛情是件藝術品,那會很奇妙,想想看,能在拍賣會上見到它,出價最高的人便可擁有最偉大的愛情」。羅伯特利用維吉爾的從業(yè)經(jīng)歷巧妙地肯定了他的成見,并進一步誘導維吉爾犯錯——通過獻出密室藏品的「最高出價」來換取克萊爾「最偉大的愛情」。

 。ǘ┴澿

  貪嗔是已經(jīng)固化的取舍偏好,有些是與生俱來,有些則是后天習得。貪嗔不僅會牢牢抓住你的注意力,讓你忽略對周圍其他事物的觀察,同時還直接影響你的判斷力,讓你明知錯誤卻依然無法拒絕。影片側(cè)重于對維吉爾貪愛的描寫,現(xiàn)實生活中,嗔恨也是一樣的道理。

  影片開頭維吉爾雖然年過半百、孑然一生,但事業(yè)有成、名利雙全、錦衣玉食,無論在職場還是日常生活中,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引來周圍人們贊賞羨慕的眼光。維吉爾平?倫鄞髦痔,從不使用手機,面對女人目不斜視,表現(xiàn)出一副保守、禁欲的姿態(tài),很難想像他會因為女人而被騙。這其實只是影片呈現(xiàn)給觀眾的一種假象,當他脫下手套觸摸畫作和密室獨處時,馬上就會表現(xiàn)出內(nèi)心對于異性強烈的渴望。

  1、比利的圈套

  女人是維吉爾壓抑多年的最大貪愛,對此比利十分清楚。有一次比利對維吉爾說「我只想做你的朋友,你的同謀,可信賴的人,你和女人肖像之間最好的皮條客」,維吉爾不僅沒有否認,還露出非常得意的表情。比利洞察了維吉爾致命的弱點,并以此為誘餌一步一步引他進入圈套:

  首先是人物設定。克萊爾這個角色是為維吉爾量身定制:年輕——能給老年生活帶來活力,廣場恐懼癥——純潔、易于掌控,有遺產(chǎn)繼承——沒有財務問題,孤身一人——不會被卷入家庭和財產(chǎn)糾紛。以上幾點基本排除了維吉爾想要深入交往有可能產(chǎn)生的顧慮。羅伯特也是一樣:有女人緣——不僅可以勾起維吉爾對異性的貪愛,還可以教授他戀愛技巧,機械天才——不僅可以彌補維吉爾在古董機械鑒定和修復方面的不足,還能快速教會他使用手機。

  其次是機器人零件引誘。維吉爾年輕時就對古董機器人感興趣,比利一伙投其所好弄來了十八世紀沃康松制造的古董人形機器人,并且拆散后把零件散落在地下室角落,以此來引誘維吉爾不斷的回別墅找零件,給克萊爾施展演技創(chuàng)造條件。

  再次是克萊爾的表演。維吉爾壓抑貪愛有幾個標志:拒絕手機——避免直接接聽女性電話,染發(fā)——掩飾自己老態(tài),不與女人對視、永遠戴著手套——避免與女性接觸,密室——獨自宣泄情感。在這種狀態(tài)下騙局當然不可能得逞。片中克萊爾從廣場恐懼癥中解放出來也有四個的標志:電話溝通、面對面交流、肌膚接觸和獨自走出大門。在兩人的交往過程中,克萊爾正是通過對這四個標志來來回回的精彩演繹來逐步瓦解維吉爾對貪愛的層層壓制,并讓維吉爾相信是他將自己從廣場恐懼癥中解救出來。片中,為了讓克萊爾從別墅中自己走出來,維吉爾甚至導演了一出雨中遭劫的苦肉計。當躺在救護車上看到為了救他獨自走出別墅的克萊爾焦急關切的眼神時,維吉爾自以為得計,還暗自竊喜。殊不知這些都是早就安排好的,而自己已經(jīng)完全落入圈套,真正應該開心的是克萊爾一伙。

  最后是羅伯特的助攻。撿來的機器人零件需要有人鑒定和組裝,維吉爾沒有戀愛經(jīng)驗需要有人鼓勵和指導,劇情的發(fā)展離不開羅伯特完美的助攻。為了加速兩人的交往進度,他甚至還加了與維吉爾爭風吃醋的戲碼。

  維吉爾放縱貪愛的過程也就是他一步一步掉入陷阱的過程:單身壓抑狀態(tài)時,維吉爾與畫中女子的交流只是密室里的指尖觸摸和眼神揣摩,引發(fā)的煩惱有限。與克萊爾交往以后,一步一步代之以言語往來、眼神交流和肢體互動,前后境界對比有天壤之別,壓抑的貪愛在不知不覺中被釋放到頂點。最后維吉爾滿腦子只剩克萊爾(片尾閃現(xiàn)的限制級影像),已經(jīng)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悲劇的結尾注定無法避免。

  2、被忽視的真相

 。1)克萊爾母親的肖像

  片中出現(xiàn)的那幅所謂克萊爾母親的肖像畫中就隱藏著真相。該畫是別墅的遺產(chǎn)之一,克萊爾曾解釋「這是我母親的肖像,畫這幅畫的時候,她跟我現(xiàn)在一樣大」。如果維吉爾能識別出這是比利所畫的話,他應該有機會改變故事結局,很可惜最終專業(yè)技能敗在了他對克萊爾的貪愛和迷信上。在他眼中這只不過是一幅現(xiàn)代人的肖像畫而已,根本沒必要鑒別,當時他關注的只是畫中人的容貌。另外,作為合作多年的老友,比利早就意識到維吉爾對藝術品鑒賞敏銳的觀察力,并多次請求維吉爾指點一下他的畫作。因為貪愛畫中女子的緣故,維吉爾在意的只是比利在拍賣會上的表現(xiàn),對他的畫作根本不屑一顧。若維吉爾能認真地幫助老朋友提升繪畫技巧的話,或許比利就不至于偷盜藏品來報復,即便還是實施了騙局,憑借多年的鑒定經(jīng)驗,維吉爾發(fā)現(xiàn)這是比利的作品應該也不是難事。

  (2)咖啡店里的侏儒

  影片中女主角克萊爾所住別墅對面的咖啡店里也隱藏著重要真相。別墅真正的主人就待在這兒,與女主角同名,也叫克萊爾。她每天都坐在咖啡店的窗邊向外張望,洞悉別墅門口發(fā)生的一切,同時她還是個過目不忘的數(shù)學天才。這家咖啡店維吉爾總共去了十次,每次進店這位知悉真相的克萊爾都在演繹著同一個奇異場景——一群人圍觀一個大聲喧嘩的侏儒,一般人只要進店就立馬會被這樣奇特的景象所吸引。只可惜,維吉爾每次都是因為進別墅受阻才來,前九次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對面別墅的動靜上,咖啡店內(nèi)喧嘩、奇特的景象對他而言都形同虛設,甚至連他在店里點的茶飲也一次都沒喝過。直到別墅人去樓空,維吉爾再次進店,他才第一次喝到了店里的茶飲,認識了真正的克萊爾,也知道了發(fā)生在別墅門口的那些真相。這些情況若能早點發(fā)現(xiàn)的話,騙局根本沒辦法得逞。

  四、真相的不同層次

  真相有不同的層次,F(xiàn)象界的客觀事實和規(guī)律揭示的只是局部的、片段的真相,雖然也有助于避開一些麻煩,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煩惱的問題。要徹底擺脫煩惱的束縛,需要正確回答「我是誰?」這個終極問題。對此,現(xiàn)代科學和哲學都無能為力,只有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年前給出的答案可供參考。

  佛經(jīng)對「我」的定義究竟是怎么樣的呢?《中阿含經(jīng)》講「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當后世有,常不變易,恒不磨滅法」;中部經(jīng)典《蛇喻經(jīng)》講「彼是世界,彼是我,彼予死后成為常住、常恒、久遠、非變異法,予永遠如是存在」;《雜阿含經(jīng)》講一個東西如果「無常、苦,是變易法」,已經(jīng)證果的佛弟子就不會把它當作是「我」。什么意思呢?這個「我」就相當于我們通常所認知的造物主、世界,是一個不受苦樂、永恒的存在。真實的「我」竟然是這么一個東西,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如果經(jīng)典所講是真的話,那我們每一個人豈不是本來就長生不老、永不受苦。可現(xiàn)實生活中,為什么我們還是會看到生、老、病、死,還是會感受到憂、悲、苦、惱?根本原因是我們不知道真相、認假為真,把五蘊錯認為是「我」了。什么是五蘊呢?就是色、受、想、行、識。通俗來講:色是我們所能感知的一切物質(zhì)和能量,受是我們對境界的感受,想是我們對境界的認知,行是我們對境界所作出的反應(行動),識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這個能覺、能知、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分類其實邊界并不是很分明,因為很顯然受、想是包含在識中的。這只是佛教為了方便修行而做的簡單分類,如果不想學習繁瑣的定義,五蘊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與我們每一個個體相關的所有物質(zhì)和精神現(xiàn)象。把五蘊當作是「我」最大問題是:五蘊一直變來變?nèi)ィ荒苡篮,一旦它朝著我們不希望的方向變化時我們就會受苦,尤其是當我們自己變老、生病、面臨死亡時。年紀稍長一些的人大多見識過死亡:看到親屬或好友躺在那兒呼吸停止,心臟停跳,身體變冷,然后尸體被送去火化,永遠地離開我們,死后建立在五蘊上的一切成就全部清零。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注定的結局,想到這里你難道不會感到絕望和恐懼嗎?

  怎樣才是以五蘊為「我」,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當你說「我被打了」時,其實是把色當作是「我」,因為能被打的只有身體;說「開開心心的才是我」,是把受當作是「我」;說「那個特有的記憶才是我」,是把想當作是「我」;說「我是好人」,是把行當作是「我」;說「我的身體」,是把識當作「我」,把身體當成是「我」所擁有的一樣東西,凡是說「我的什么」都可以歸為這類。所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其實都是由于長期受錯誤觀念熏陶,我們自己產(chǎn)生的錯覺。只有在極少的情形下,我們才會出現(xiàn)一些接近真相的認知,譬如講「媽媽懷我的時候……」。你可以試想一下:在媽媽肚子里的那個受精卵跟現(xiàn)在的這個你有什么共同點?究竟是什么讓你認為那個受精卵就是以前的你?

  「五蘊是我」既然只是錯覺,我們能不能消除?有沒有可能再次回復到長生不老、永不受苦的狀態(tài)?答案是肯定的,這也是本文接下來想要告訴大家的內(nèi)容。

  五、解脫原理及修行方法

  (一)要無常還是要永恒

  回到影片中,維吉爾的觀點「任何贗品都隱藏著真跡」,轉(zhuǎn)換成佛教的命題就是:五蘊雖然無常變化,但其中總有真實不變的部分。這種觀點屬于凡夫常見。贗品就是贗品,永遠也不可能變成真品。就如同五蘊總是無常,不管存在多久、有多堅固,最終都會全部壞滅,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變成真實永恒。為維護五蘊永恒所作的努力最終注定都是一場空。

  好壞、美丑、貧富、生死、苦樂等等所有煩惱都因五蘊而有,而五蘊只是虛幻不實的假我。當你發(fā)現(xiàn)佛陀說講的真正的「我」每個人本來就有,而且不受苦樂、永恒不滅,對這一終極真相親自驗證無疑時,基于避苦趨樂的本能,你自然就會拋棄對剎那變化的五蘊的執(zhí)著,轉(zhuǎn)而依靠在真正的「我」上,逐步熄滅取相造作,趨向于解脫和成佛。這就是通過發(fā)現(xiàn)真相來解脫煩惱的基本原理。

  (二)戒、定、慧三學

  解脫煩惱的修行不外乎戒、定、慧三學。戒是指通過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來避開煩惱,定是指通過專注于內(nèi)、不向外攀緣來減輕煩惱,慧是指通過如實觀察、如實知見來消除煩惱。三學中只有慧學能從根本上斷除煩惱,其他兩個都只是對煩惱的暫時壓制。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讓一個不懂事的小孩不要玩火,可以用三種方法。戒是直接告訴他不要玩火;定是用另一個東西來吸引,讓他離開可能玩火的場景;慧則是讓小孩直接體驗玩火的危害,譬如讓小火苗燙一下。有些小孩你越是告訴他不要做什么,他越是控制不住想去做,雖然戒的施設最簡單,但少了定與慧,戒很難形成約束力,效果往往最差。讓小孩暫時轉(zhuǎn)移注意力,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一旦小孩再次遇到可以玩火的情形,依然難免犯錯,因此定的修法也只是權宜之計。充分認識到玩火不良后果的小孩,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再犯錯,因為切膚之痛已經(jīng)為他建起一道堅固的保護墻。三種方法孰優(yōu)孰劣,顯而易見。

  影片中維吉爾對治男女貪愛的方法一是避免與女性接觸,二是把興趣轉(zhuǎn)向不容易受到傷害的女性畫像上,前者相當于戒,后者類似于定。在沒有外部引誘的情況下,維吉爾也安然度過了大半輩子。然而,當巨大的誘惑呈現(xiàn)在眼前時,依然難免上當。

  (三)修慧的必要條件

  要進行慧的修行,有兩點至關重要:

  一是值遇已經(jīng)實證真相的善知識。選擇善知識最為重要,學了錯誤的東西有時候還不如不學,F(xiàn)代社會雖說科學昌明,但人類心性卻日趨惡化,越來越多的人欲望至上、急功近利。受此影響,真正的佛法不再受人歡迎,證果的人無法取得僧團的領導地位,正法佛教也無法成為弘傳的主流,世俗的成功學、心理學、倫理學、共外道的定學充斥坊間,更惡劣的是還有人打著佛教的旗號斂財騙色,佛教逐步進入到末法時期。在末法時期你要是跟著有名的高僧大德或大居士,反而不容易學到正確的佛法。判斷一個人教授的是不是正法佛教,要看他講的內(nèi)容是不是符合公認的佛教經(jīng)典?是不是符合客觀事實?能不能親自驗證?能不能讓你解脫煩惱?有沒有違背法律和道德底線?而不是看他是否有名、常住哪個寺廟、有多少徒眾?

  二是消除成見?朔梢娨卜浅V匾梢姴坏璧K真相的發(fā)現(xiàn),對善知識的選擇也會造成很大影響。你要是自己不能如理思維判斷,僅僅因為某人的名望而先入為主、旁聽偏信或盲目跟隨大眾,就會錯失值遇善知識的因緣。為消除成見,有必要施設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沒有充分的證據(jù),不輕易地下結論」。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在末法時期值遇正法。這里重點提醒:所謂充分的證據(jù)并非指「很多人都這么講」或者「很多經(jīng)典都這么講」,而是說你親自基于事實的觀察和邏輯推理所得出的,能夠百分之百確定的決定性證據(jù)。

  六、發(fā)現(xiàn)真相的入手處

 。ㄒ唬┱f真話的假人

  影片結尾,克萊爾連同所有藏品一起失蹤,密室中只留下一個會說話的古董機器人。這樣的安排十分巧妙,因為在整個騙局中只有這樣東西是真實的。女主角克萊爾只是一個虛構角色,所謂的真愛自始至終都不存在。密室中留下的機器人卻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古董,它不停地重復的一句話——「每一個假象背后都藏著真實,我很同意……」也是一句真話。也就是說,最后比利用說真話的真古董替換了說假話的虛構角色克萊爾。至于那些藏品,早就被維吉爾公開鑒定為贗品,而且全部都是比利從公開拍賣渠道取得,經(jīng)過這次事件只是再次回到他手里而已,所以到最后維吉爾也沒有選擇報警處理。

  這里要提醒大家關注的是機器人所說的這句話——「每一個假象背后都藏著真實」,這正是我們發(fā)現(xiàn)真相的入手處。如龍樹菩薩所言「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1]。所謂俗諦就是世俗諦,是指不離相、名、分別的語言文字境界,第一義就是第一義諦,是離開相、名、分別的賢圣自證境界。只有通過世俗諦的相、名、分別,我們才能完成對現(xiàn)象界這些假象的觀察思維,進而證得第一義諦真相(發(fā)現(xiàn)這個永恒不變的真正的「我」);只有證得了第一義諦真相,我們才能遠離相、名、分別,順入真正的涅槃解脫(轉(zhuǎn)依這個如如不動的真正的「我」)。這才是佛教不共外道的特別修行。

 。ǘ┱婕賰蓚克萊爾

  影片設定實施騙局的女主角與知曉真相的侏儒同名別有深意。真假同名,一并呈現(xiàn),由于真相太過無味而假象實在太吸引人,維吉爾選擇了假象,換你會怎么選呢?現(xiàn)實世界的終極真相也是如此。如《雜阿含經(jīng)》所講「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內(nèi)、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2]。雖然五蘊不是真正的「我」,但是它也「不異」與真正的「我」。所謂「不異」指內(nèi)容有一一對應關系,沒什么兩樣,而且整個五蘊全部都是如此。所以看到五蘊也就等于看到真正的「我」,只是你暫時還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而已。如果你不甘心永遠被假象所蒙蔽,不妨重新審視自己及周圍的一切,嘗試在引人入勝的五蘊境界中,尋覓其平淡無味的一面,那就是隱藏在背后真正的「我」。

 。ㄈ┍弧钢斡沟膹V場恐懼癥

  片中維吉爾堅信是自己幫助克萊爾一步一步走出了廣場恐懼癥,其實這只是克萊爾配合他的表演而已,F(xiàn)實世界中也是如此,你以為你有自由意志,行住坐臥、語默行止等等一切行動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其實這只是假象。其中隱含著大乘法最核心的秘密,若你有勇氣擯棄成見的話,可以通過參禪的方式親自來發(fā)現(xiàn)和驗證。到時候你才會真正明白為什么經(jīng)典講「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zhí)為我」[3]。

  七、真實的解脫境界

  最后說一下佛教真實的解脫境界。為什么要說這個?因為現(xiàn)在絕大部分的人對此都有誤解,不先把這些搞清楚,你很容易學了錯誤的法都不自知,明明在毀謗三寶還自以為是在護持佛法、破邪顯正。

  (一)涅槃不等于死亡

  要說解脫就離不開涅槃,很多人以為涅槃就是死,現(xiàn)在只要是有名的出家人死亡,媒體也都會稱之為圓寂或者示寂,這樣的說法其實并不準確。寂指寂滅,也就是涅槃的意思。圓寂是圓滿寂滅,示寂是示現(xiàn)寂滅,也就是表演寂滅的意思。在佛教中寂滅這個詞是不能隨便用的,只能用來形容佛法中已經(jīng)證果的人,未證果的人死亡只能說舍報或往生。

  佛教中涅槃有四種,分別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有余依涅槃、無余依涅槃和無住處涅槃[4],其中只有無余依涅槃是死亡,其他三種都是在世時即可實證。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只是普通人不知不證而已,只有佛門開悟的人能夠體證。有余依涅槃在聲聞四果時證得,無住處涅在究竟成佛時證得。涅槃并非是一個具體的事物,而是用來描述第八識運作過程中所顯示出來的那種「常、樂、我、凈」的狀態(tài)。所謂證得也并非是你得到一個什么東西,而是指找到第八識,并親自對這種狀態(tài)驗證無疑。涅槃的重點是真實永恒,而非死亡,只有親自對此驗證無疑后,你才有可能離開對變化無常的世俗法的執(zhí)取,趨向于「常、樂、我、凈」。

 。ǘ┠鶚劦臉芬膊皇鞘浪椎目鞓

  這里需要重點提醒的是,佛教所講涅槃的樂,并非一般人所認知的世俗快樂,而是指寂滅之樂。真正的寂滅是無知無覺的,當然也不可能有世俗的快樂,以世俗眼光來看這樣的狀態(tài)最多只能算是不苦不樂。

  現(xiàn)象界的苦與樂是相伴而生,絕對不可能只保留一個,唯有苦樂俱滅才能真正不受苦樂。只要活在這個世上,就一定有苦,要是有人告訴你學他的法可以得到永久的世俗快樂,那他教的一定不是佛法,而且他一定是在騙你。在活著的時候,通過修行能滅掉的只有心苦[5],也就是由于錯誤認知而形成的額外心理傷害,譬如憂愁、恐懼、嫉妒、猜疑等等,外部環(huán)境導致的苦以及身體上的痛苦跟我們長期積累的業(yè)力相關,再怎么修行都無法徹底消除。二乘人為了徹底滅掉所有的苦,只能選擇入無余依涅槃。經(jīng)典記載即使已經(jīng)究竟成佛的釋迦牟尼佛還要示現(xiàn)有「金槍馬麥」之苦,佛陀尚且如此,尚未成佛的我們就更不用說了。

 。ㄈ┱鎸嵉慕饷摼辰

  佛教不共外道的解脫境界是如實知見的智慧所引發(fā),并不需要修其他奇奇怪怪的法門。就拿到醫(yī)院打針來說:沒有解脫功德的人好比不懂事的小孩,一聽到要打針就怕得要死,大哭大鬧、拼命掙扎,非但于事無補,還會額外增加身心痛苦;有解脫功德的人好比成人,知道打針會有點疼,但沒什么大不了,忍一忍就過去了,為了讓病好,還是能夠坦然接受。就身體的痛覺而言,兩者差別不大,知道真相只是讓你對痛苦的心理耐受力更好而已。

  八、寫在最后

  現(xiàn)在去寺廟里燒香拜佛的人很多,重大節(jié)日甚至人滿為患,但絕大部分人只為求升官發(fā)財、平安健康、婚姻子嗣,極少有人求解脫的。因為他們不知道所求的這些世俗成就其實正是煩惱的來源,就算你真的求到了,也無法永久保有,福報享盡難免受苦。只有涅槃解脫才是一切有情永遠脫離苦難的唯一途徑。

  你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的解脫境界,如果還是愿意來學習佛法,那在這里我隨喜贊嘆,你就是那個《金剛經(jīng)》所說的「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6]的正信稀有之人,諸佛菩薩都會成為你的師友,護佑你能值遇正法,并且證果得解脫。因為你已經(jīng)跨過了現(xiàn)代人學佛最大的障礙。

  如何通過發(fā)現(xiàn)真相來解脫煩惱?這其實涉及三乘佛法實證實修的具體內(nèi)容,不是本文篇幅所能展開的問題。想要進一步深入了解的讀者,推薦閱讀呂真觀博士所著《實證佛教導論》。這是一本用現(xiàn)代語言、現(xiàn)代事例撰寫的適合現(xiàn)代人閱讀的佛法入門書籍;作者高舉實證旗幟,倡導四依三量和真參實修,很適合有科學探索精神、愿意自己尋求真相的學佛人作為修行指南;該書對三乘佛法見道位前后的核心法義有較為系統(tǒng)、完整地引證和論述,因此也適合有志于佛學研究的學者作為學術研究的參考書籍。現(xiàn)在該書已經(jīng)眾籌出版,可以免費索取,條件只有一個:發(fā)起自度、度他成佛的菩提心。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發(fā)現(xiàn)真相才能解脫煩惱:電影《最佳出價》觀后感》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zhuǎn)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weilaioem.com/gongwen/81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