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氣既是成為領導的必備素質,也是決定領導層級高低和領導成就大小的關鍵性因素?v覽古今,那些為君為上僚者在才略上往往并不如為臣為下僚者表現(xiàn)得那么酣暢淋漓、令人叫絕,但后者卻往往心甘情愿地受前者驅使或被前者得心應手地役使。比如蕭何、張良、韓信號稱“漢初三杰”,他們的政治、籌策和用兵能力都是劉邦所不能望其項背的,但都如影隨形地追隨劉邦,榮辱生死都被操于劉邦之手。造成這種地位差別的因素或許很多,但他們比不上劉邦有膽氣應該是一個重要原因。
膽氣對于領導的重要意義,還可作如下的理論和邏輯分析。
首先,領導工作不是一種完全靠理性完成的工作,它在特定的或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情況下,需要的不是智慧、謀略、遠見、經(jīng)驗等理性的因素,而是膽氣、豪情、意志、決心等非理性的因素。因為領導環(huán)境和領導對象具有無限多樣性和無比的復雜性,人的理性包括領導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即使是出類拔萃的領導也會存在一些無法預料和無法把握的理性盲區(qū)。越是面臨生死存亡和成敗興廢的重大轉折關頭,越是難以做到算無遺策。在很多情況下,主客雙方或競爭雙方會達到一種理性休眠或相互抵消的狀態(tài),而成敗榮辱就取決于非理性因素,此時敢做的膽氣和決心就比是否能做的判斷更重要。經(jīng)驗表明,對一種事情不知如何做是好時,無論采取什么方式做都會比無所作為強。因為理性此時已進人盲區(qū),再靠理性來判斷是徒勞的,只會貽誤時機、坐以待斃,而敢于做甚或破釜沉舟地搏擊一番,或許還有打破均勢或反客為主的可能。
其次,領導活動是一種充滿風險性和探索性的活動,凡事不可能都做到胸有成竹、照章而行,而需要在不斷的嘗試和摸索中進行總結和完善,具有典型的試錯的行為特征。這決定了先冒風險者就會先取得經(jīng)驗,多嘗試失敗者可能會積累更多的智慧。敢于冒失敗的風險,屢敗屢戰(zhàn),需要的就是過人的膽氣,這是敗中取勝、一戰(zhàn)成功的先決條件。東漢末群雄并起,當時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強大。但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卻對袁紹不以為然。他認為袁紹志大面才疏、色厲而膽薄,干大事而惜身、趨小利而拼命,屬于羊質虎皮、鳳毛雞膽的類型,稱不上是當世英雄。袁紹的這一缺點也可視為膽氣不足。后來袁紹的結局也的確驗證了曹操的評價。
再次,領導活動是一種高度競爭性的活動,機會稍縱即逝,領導資源處在各方激烈的爭奪之中。有膽氣往往能彌補見識和判斷力的不足,以大無畏的氣概先下手為強,能達到捷足先登的效果。
最后,領導活動還是一種高度組織化的活動,領導者敢作敢為是贏得組織群體擁戴的重要品格。有膽氣的領導才會有作為,才可能有擔當,才會有統(tǒng)御力,下屬才可能對其產(chǎn)生信賴感、敬畏感,才會義無反顧地追隨和擁護。如果領導首鼠兩端、畏首畏尾,即使有再高的才華和再好的品行,下屬也會因為其缺少決斷的勇氣而覺得靠不住,從而滋生離心心理和輕慢心理。
領導的膽氣是領導素質中的一個有特定內涵的因素,對領導來講,膽氣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因素。要使膽氣發(fā)揮出最大限度的作用,還必須使膽與識、膽與謀、膽與能、膽與技、膽與量等素質因素結合起來,在保持領導行為的開拓性和果斷性的同時,力求減少盲目性、沖動性,提高領導行為的可控性和科學性,以取得最大的領導成效。
再說正氣。領導角色的成功是順應歷史發(fā)展方向的必然結果,而順應這一歷史潮流的主觀表現(xiàn)和道德追求就是體現(xiàn)在領導角色身上的正氣。劉邦的成功與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所展示的正氣或以正氣為號召有著重要的關系。
盡管后世多誼染劉邦的道德瑕疵和品行的頑劣,但與當時的其他同輩相比,領導角色的成功必須借助于歷史形成的勢,乘勢而行則如高山滾石,自會增千鈞之力;逆勢而為則不啻如陸地行舟,費多而成少。宣示正義、弘揚正氣,就是領導者首先要營造和借助的勢。以正義為旗幟、以正氣為形象,就會名正而言順、言順而事成,產(chǎn)生登高一呼、群起響應的感召力。
領導的正氣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利益追求。歷史的發(fā)展方向是實現(xiàn)社會的整體利益,起碼是實現(xiàn)社會多數(shù)人的利益。政治的本質與核心是利益,而利益是社會的人的利益。無論是何種社會形態(tài),最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必然地代表著更大的正義,這是人類社會的根本追求所決定的。自覺地追求社會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或者客觀上增加和維護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行為中的正氣就會油然而生。領導者以主持正義自勵、以保持凜然正氣為范,就會自覺縮小與社會多數(shù)人利益追求上的距離,從而贏得社會多數(shù)人的擁護,為自己的成功積聚道義和物質的力量。
二是道德情操。追求價值的合理性和崇高是人類社會化生存的必然的行為方式,即使是在新舊道德觀更替的社會轉型期,人們也會自覺追求理想的道德價值,也會存在一些人們較為普遍認同的道德價值原則。追求、維護和實踐這種道德價值,就擁有了社會正義的代言人的地位,就會成為社會公眾追隨的精神領袖,就會對他們產(chǎn)生強大的道德感召力。領導者在道德上表現(xiàn)出的正氣往往能夠固化下屬的忠誠,強化和彌補利益凝聚力的不足、多變和銷蝕。道德有大德與細行之分,縱觀古今,在這兩方面都較為完美者較為少見,多數(shù)成功者一般是在這兩方面表現(xiàn)得較為均衡或者大德表現(xiàn)較好。劉邦與項羽相比,可謂大德方面做得較好,而項羽則相反。所以說,他盡管強大,卻容易衰敗。
三是人格的完善程度。人格既反映人的共性,又反映領導角色的個性,寄托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和人性完善的強烈愿望。領導的正氣必然地也應該體現(xiàn)在人格的健全和人性的美好方面。人格從內容上來劃分,包括性格、氣質、情緒、良知、意志、態(tài)度、智商、道德感、社會體驗、交往傾向、交往能力和溝通方式等因素,是一種人性化的社會角色形象。從社會對領導角色的人格期待來講,健全的人格包括正常和超常兩個方面。正常,即具有人的共同的心理和情感,能夠相互比擬、相互溝通,哪怕是缺點,只要是人所共有的,一般也能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領導人格的正常能對下屬和民眾產(chǎn)生親和力,使人們產(chǎn)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覺得領導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能理解自己的。超常,即領導畢竟是統(tǒng)領者,除了要有人之常情,還必須具有常人所不及的人格素養(yǎng),令人有高山仰止的敬畏感,以使下屬和民眾覺得可以信賴和追隨。超常人格通常是人所理想而常人又難以達到的境界,誰能擁有,誰就獲得了一種代表正氣的號召力優(yōu)勢。
以史觀之和以時觀之,受人擁戴的領導,無不是那些既有常人之情又有超常之性的領導、親和力和威懾力較為均衡和有機統(tǒng)一的領導。人格體現(xiàn)正氣的本質在于,它尊重人的情感,關注并力求滿足人的正常需要,同時在彌補常人的人格缺陷和追求人的人格理想方面為人所不及、為人所推崇。因此,體現(xiàn)正氣,不僅是一種政治行為和道德行為,同時還是一種加強人格修養(yǎng)的行為。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