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及感受
布盧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今天,學習了李懷源老師和蔣軍晶老師關(guān)于“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考慮哪些因素”的談話,觸動很大。
回顧自己的教學,翻看自己的教學設計,確實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
1、教學目標太多。目標太多,不知道該完成那個,結(jié)果想面面俱到卻造成面面俱不到。時間就那么多,只得蜻蜓點水,于是大呼“時間都去哪了”。目標要舍得,有舍才有得。確實,目標太多反而容易打亂教學,教師就會忽略學生,會不由自主的控制學生,因為一旦放手,就會完不成預設的目標。但實際上,課堂貌似很流暢,實際上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發(fā)展和提高。反之,兩到三個精心選擇的目標很容易達成,也就形成了高效。
2、表述不清,把握不清晰。教學目標的主語應當是學生,即學生在這節(jié)課要達到什么,感受什么,體會到什么等等。反觀自己設計的教學目標,很多卻不是很清晰。例如這是我設計的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的一個教學目標“讀懂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和擬人寫法。”在這里,前半句話是學生要達到的目標,后半句話卻變成了教師要干什么。如果改成“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方法。”就好多了。
3、階段性不強。語文課都會有字詞、朗讀 但年級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朗讀,在低年級會是教學目標,“如學習有感情朗讀課文”但是到高年級就是一種手段,而不能還把感情朗讀還作為一個目標,不能一直學下去。有很多老師尤其是一些經(jīng)典課文,好像如果不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寫進目標里,就是缺了什么一樣,感情朗讀成了通用的教學目標。但是不同的階段,目標是不能一樣的,我們不能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都做為目標去完成。
延伸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觀摩學習心得體會
有幸參加了在華南師范大學舉行的第xx屆“現(xiàn)代與經(jīng)典”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領(lǐng)略了王菘舟和竇桂梅等名師的風采。他們對文本獨特的見解,課堂上妙語連珠,一次次地把聽課的教師和學生帶入了教學的天堂。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課堂上充滿激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高效的課堂,需要師生煥發(fā)生命的激情。因為只有激情,才能點燃心靈的圣火、撥動生命的琴弦;因為只有激情,才能有創(chuàng)造;因為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誨永遠具有探究的魅力。在這些課堂中名師們的激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孫雙金老師上的是以“思鄉(xiāng)”為主題的詩歌賞析課,《月之故鄉(xiāng)》、《七子之歌》、《鄉(xiāng)愁四韻》的旋律不時回響在禮堂里,和著動人樂曲的是老師的吟誦或是師生詠唱。他吟誦時激情高亢,演唱時情深意切,一次次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思鄉(xiāng)、思國的情境之中。
詩意語文大師王崧舟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慈母情深》,一句“我卻鼻子一酸”使課堂充滿著激情,充滿著詩意,他在對文本研讀精深、到位的基礎上,憑借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引導學生一次次的升華性的朗讀,巧妙地運用復沓的文章結(jié)構(gòu)達到不一樣的教學效果,把學生帶進一個個溢滿濃濃母愛的情境,從讀中感悟,從境中體會,盡情品味寓于字里行間中的深深慈母情。
二、處理教材的方法獨到
上課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如竇老師上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竇老師不是指導學習教材,而是利用這篇課文為切入點,把這節(jié)課設計為名著導讀課,在課堂中,她采用了課文與原文的對照方法,讓學生感悟原著的精妙所在,同時又輔以多媒體《三打白骨精》動畫片,再現(xiàn)名著中描寫的人物形象特征。從而教會學生學習和閱讀名著的方法與途徑。在引導過程中,竇老師設計的“三變”“三打”“三責”和一個個的“妙”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熱情,又從讀、演中體會詞語的運用,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整節(jié)課中師生之間有真實的情感和智慧投入,學生的認識和能力都有了發(fā)展,尤其是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不僅活躍而且水平有所提升。。
三、激勵語言的多元化
在這幾天的課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激勵,他們有的是用直接的語言,有的是運用故事;有的在課前,有的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對學生感悟結(jié)果進行評價,有的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tài)度,有的指導了感悟的方法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孫建鋒老師的那段課前談話DD《一人個清華婦女孩的故事》,讓學生懂得了“抬起頭來,大聲說話”。這些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讓我學到了在課堂上要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
兩天半的學習所得點點滴滴都在激勵著我,促使我去思考: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
閱讀拓展: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吧,經(jīng)驗說不上,只是有幾點心得體會,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方面: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diào)學生必須背過、必須默寫過、必須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diào)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發(fā)現(xiàn)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希望并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達到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方面: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tài)的。對于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環(huán)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于不同的年級所配備的教材內(nèi)(全區(qū)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周活動總結(jié)及小結(jié))容都是符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應該不是什么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lǐng)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于重點的把握,教師應該視情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應該有意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寫法、特點,領(lǐng)悟到如此表達的優(yōu)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內(nèi)容,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chuàng)設的教學氣氛等等,都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應該本著學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