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節(jié)創(chuàng)意美術課,體會中國兒童繪畫教育的美感。一本關于兒童創(chuàng)意美術的記錄,既有實踐案例,也有理論分析。從人性中挖掘美,從作品中欣賞靈動的靈魂。遇見孩子,遇見美。
關鍵詞:幼兒美育 創(chuàng)意美術 案例 理論
一、書名的由來
源自一個美國故事《月亮》,小公主要摘月亮,小丑問:月亮是什么樣的?小公主說,圓圓的,指甲蓋那么大,然后掛在樹梢。然后小丑給公主做了一個月亮項鏈,大家又都擔心,如果公主到了晚上發(fā)現(xiàn)還有月亮怎么辦?發(fā)現(xiàn)她拿到的不是真的月亮怎么辦?于是小丑又去問公主。公主說:“沒關系啊,人的牙齒掉了會長出新的,我們摘了一個還有許多個月亮啊。”所以,孩子對世界的解讀更富有詩意和想象。書名由此而來。通過藝術的手法,表達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似乎又能重新走入一個神奇的瑰麗美妙的世界。
二、經(jīng)典作品與案例
1. 等待
一對雙胞胎,剛來到畫室的時候總是不畫。一個五歲的小姑娘來到畫室,總是畫自己熟悉的人物圖像。一個孩子總說自己不會畫。怎么辦?等待和引導。我們來畫一個圓圈吧。一個閉合的圖案能把平面的空間變成多維的,變成各種各樣的想象和可能。越來越多的細節(jié),線條表達更大的世界。
2. 引導
人類從自然學會了很多,例如日月星辰,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在專業(yè)的美術家眼里,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作品間的差距很小。從一個圓圈開始,打開了二維、三維、甚至四維拓撲活動。從故事開始,神奇的故事主角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有屎坨坨超人,有裝在袋子里的熊,有紙蛋蛋孕育各種驚喜。從線條到色彩,從撕扯到拓印,從白色的點到黑色的點,從一種想法到一個個神奇的作品。
3. 專業(yè)
美術和戲劇一樣,通過專業(yè)的技巧進行豐富的表達。線條與色彩,在某種想法之下獲得重構,一切未知又神奇,一切瑰麗又神秘。當然對老師自身的理論、技能、審美品位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其中提到的語言的邏輯體系建構,任由孩子自己命名,自己對話,然后構建服從與支配的差異。
4. 欣賞
不要著急做任何評價,等待,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不然會讓孩子進入一個陷阱,例如對自己的完全否定,或者從沉溺于一個看似安全的常規(guī)套路里不能自拔,一直不斷的自我重復重復。但是可以引導,例如“我從你的畫里看到了……”引導對話,然后孩子會告訴你哪個部分他覺得最美,以及可能的故事,畫就真的變成了個人作品的表達,以及對世界的理解。
圖為四歲半的蒙老師畫給媽媽的教師節(jié)賀卡,真·靈魂畫手。
母:為什么臉上這么多顏色?
寶:黑眼圈,總是不睡覺,張開嘴巴說個不停,不過還涂了口紅挺漂亮的。
三、由此引起的幾個思考
1. 我們真的能讀懂孩子嗎?也許每次的相遇和發(fā)現(xiàn),都只是成人視角的理解。兒童真的在話語體系里面嗎?
2. 引起創(chuàng)作—傳授技法—等待欣賞。看似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其中理念的不同也許有不同的導向和理解。當然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那么兒童美育的目標是什么?甚至它真的需要有目標嗎?另外,美育的路徑不僅僅是創(chuàng)意繪畫,還有歌曲、戲劇,其中引入了很多戲劇評論者的理論觀點,那么有沒有一種路徑是共通的?如果有,應該如何進行探索和嘗試?
3. 甚或不缺少美,缺少等待發(fā)現(xiàn)觀察美的眼睛。也許從純粹的意念世界發(fā)現(xiàn)人與動物的不同,作為靈長類動物之首的創(chuàng)意和突破時間界限的美感,也許可以更美,畢竟“我在舔那個甜嘛”。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