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自性》是榮格晚年的最重要作品之一。當我讀完整本書,離開屋子,走在大街上,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幕場景:一個土著,面前有一座小山,山體是紅黃色的,山體里不時有閃著火星的發(fā)紅的塊狀物吸引著土著,只見他手持一根棍子去撥弄這些帶著光的發(fā)紅的物體,然后放下走開又繞道另一頭。我辨識不出他的性別。這是我的白日夢嗎?還是我與這本書的聯(lián)結?
榮格在本書的第一章中就說到,自我有兩個基礎,一是肉體,二是心靈。肉體基礎可綜合體內知覺而推知,因此它們擁有心靈的本性,是有意識者。但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的,是屬于無意識部分,而暫時無法被人意識到的那部分,就是陰影。理論上,自我是可以被完整表述的,但即便所有的描述綜合起來,也無法畫出一幅有意識人格地全景。因為,一個人最為關鍵的品質,往往是無意識的,只可被他人察覺,或被外力所艱難地發(fā)掘。榮格把這種全部的人格稱為自性。自我從屬于自性,猶如部分之于整體的關系。
摘要
第二章 陰影
1. 無意識的內容由后天習得,而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卻充滿了原型,這些原型至始至終亙古不變。特征最明顯的原型,對自我的影響更為煩擾和頻繁。這些原型就是陰影、阿尼姆斯、阿尼馬。
2. 陰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個人的無意識內容獲知。陰影是挑戰(zhàn)整個自我人格的道德問題。想要意識到陰影,就要承認人格的陰暗面是存在的。通過對陰暗特征的進一步檢視,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們會擁有一種情緒化的本性,有幾分自主性,也有幾分強迫性,或占有欲。通常,情緒反應發(fā)生在適應力最薄弱的地方,同時還說明了適應力薄弱的原因,即存在某種程度的自卑和較為低下的次人格。這些低下的次人格常常伴有失控或幾近失控的情緒,因此此人多少表現(xiàn)為原始人的樣子。這原始人不僅是其情緒反應的被動犧牲者,而且對道德判斷格外無能。雖然憑借洞察力和良好的意愿,陰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同化為有意識的人格。但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這些陰影往往對道德控制會出現(xiàn)頑強的阻抗,而且這些阻抗會與投射緊密相連,會被認為是別人的特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洞察力和良好的愿望統(tǒng)統(tǒng)無效。投射的作用是把主體從環(huán)境中隔離出來,用幻像來替代與環(huán)境的真實關系。最終,它們會導致一種意淫或自閉的狀態(tài),讓人憧憬某種弗可致達的幻境。接踵而來的杳然感和更壞的頹然感,也被解釋為環(huán)境之惡,隔離狀態(tài)更借此惡性循環(huán),愈演愈烈。主體和環(huán)境之間介入的投射越多,自我想要看破幻像越難。某種無意識的因素編織了一個幻象,將其世界之本相掩蓋。而這個編織而成的幻象宛若蠶繭,最終將他牢牢困住。
3. 想要消解諸如此類的投射,簡直是難于上青天。人們可能會覺得它們是陰影的范疇,屬于人格的消極面。但,我們發(fā)現(xiàn)隨后的種種象征是關于異性的。男性會投射女性形象,女性會投射男性形象,即女性的阿尼姆斯和男性的阿尼瑪。陰影是以個人無意識的情形呈現(xiàn),意識到它并不困哪。而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截然不同,它們離意識甚遠,很少能被認識到。
整本書讀下來,感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是最重要最能直接應用于心理工作中。也許是于我目前處于的階段有關。
原型
阿尼瑪與阿尼姆斯
無意識常把事情戲劇化:在你眼前的心理戲臺上,一個栩栩如生的退行者,正從不接納他的冷酷世界逃之夭夭,尋找他的童年和母親。通常,他身旁的母親絲毫不覺得自己的乖寶寶應該做個男子漢,她孜孜不倦地奉獻著,完全不顧這樣做會妨礙他長大成人?纯催@母子間隱秘的陰謀吧,看看他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幫助著玩弄生活。過錯何在?怪母親還是怪兒子?也許都有問題。兒子對生活和世界的渴望未被滿足,此事應該被認真對待。他發(fā)自內心地渴望接觸現(xiàn)實、擁抱世界、建功立業(yè),可是他做的不過是一連串的淺嘗即止。因為他的進取心和忍耐力,都被某個秘密的記憶削弱:世界和快樂都是母親饋贈的。每個男人都要一次次地遭遇那個碎片化的世界,在那里,他不能事事稱心如意,也不會得到全然的滿足。他會遭遇阻礙,他需要去征服,要更勇敢果斷。為此,男人需要一個不忠的厄洛斯,來忘掉他的母親,忘掉平生第一次失戀的痛苦。而母親,小心謹慎地將忠貞、虔誠、專一的美德灌輸給他,保護他遠離道德敗壞——這正是每一次生命的挑戰(zhàn)帶來的風險。他對母親忠貞不二,甚至可能成為同性戀。而母親可能因此而焦慮,但也能獲得無意識里的快樂和滿足。
對兒子,他投射的成因在于“母親意象”,同時指向了現(xiàn)實母親。他需要認識到他“心頭的女人”(女人的意象)里不止有他的母親,還有女兒、妻子、妹妹、天仙。榮格稱為阿尼瑪。
女兒在父女關系里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投射成因。榮格稱女人的投射成因為阿尼姆斯。
當阿尼姆斯和阿尼瑪狹路相逢,前者會拔出他的權力之劍,后者會噴出她的魅惑之毒。結局未必是消極的,也許它們會墜入愛河。愛的語言驚人一致,憑著那用得爛熟的套話,借著那最大的熱誠和忠實,這對原型會在平庸的集體處境里發(fā)現(xiàn)自己。當然,這只是一種幻象,只不過他們以為是個人的自己,與另一個人發(fā)生了關系。
阿尼姆斯和阿尼瑪?shù)年P系,在消極和積極兩方面上,都是充滿“敵意”的。也就是說,它們是情緒化的,也是人類共有的。這種情緒反應會降低此關系的親密度,與本能基礎更為接近,其間并沒有任何個人因素。通常這種關系是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人們自然而然就這么做了,事后也對其渾然不知。
籠罩著男人的“敵意”,主要由感傷癖和憤恨組成;而女人的“敵意”,則是剛愎自用的看法和解釋、影射、曲解等。兩者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隔斷彼此的關系。
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積極的一面:阿尼瑪給男性意識注入了關系和關聯(lián),阿尼姆斯則給女性意識帶來了深思熟慮和自知的能力。
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對自我的影響是相同的。這種影響是極難消除的。原因一是它異乎尋常地強大,即刻便可在自我人格中樹立不可動搖的正當性;其次,其產(chǎn)生影響的原因被投射在客體和客觀情景中。
集體無意識的自主性,在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這兩個形象中表露無疑。二者間存在的任何張力,都會是先前無害的集體無意識以人格化的形式與意識大腦對峙,就像還有一個系統(tǒng)從人格系統(tǒng)中分裂出去了,或者仿佛有另一個靈魂存在。阿尼瑪和阿尼姆斯不能靠自己來實現(xiàn)整合,因為他們是原型,他們是心靈結構的基石,在總體上超越了意識的范圍,故也永難稱為直接的認知對象。你可以意識到他們帶來的影響,但他們自身是超越意識的,非知覺及意志所能企及。所以,盡管其內容可以被整合,他們依然具有自主性。
事實上,心靈保健的一個最重要的人物,是持續(xù)關注無意識內容及其發(fā)生的過程。因為意識大腦總不免以偏概全、重蹈覆轍,或者困在死胡同里走不出來。無意識的補償功能,可以讓這些危險稍稍得以避免。一個人“文明化”程度越高,就越有意識,就越復雜,順從本能的程度就越低。生活的蕪雜與環(huán)境的污染,來勢洶洶,會吞沒人性的靜謐。觀念、信條、理論和集體潮流會占據(jù)意識大腦,使之產(chǎn)生偏差。此時,對無意識的時刻關注,可以讓補償功能正常運轉。因此,有一點格外重要:不應將無意識的原型看作無常幻象,而應將其描述為恒常自治的元素。
陰影的整合,或對個體無意識的認識,乃是分析過程的第一步。沒有這一步,不可能認識阿尼姆斯和阿尼瑪。對陰影的認識,只能通過與伙伴的關系;而對阿尼姆斯和阿尼瑪?shù)恼J識,只能通過與異性伙伴的關系。因為只有在這樣的關系里,他們的投射方可奏效。對男人來說,認識阿尼瑪,會產(chǎn)生“三元體”,包括男性主體、與之相對的女性主體,以及超越性的阿尼瑪;對女人來說恰恰相反。使“三元體”成為“四元體”的那個遺失的第四元素,對男性而言是“智慧老人”,對女性而言是“地府母親”。
思考
應用
心理學對人們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