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數(shù)的中國讀者來說,蘭姆,絕對是一個有些陌生的名字,然而,200多年前,他是與蒙田齊名的具有世界聲譽的散文大家。
蘭姆,全名查爾斯·蘭姆,出生于19世紀初的英國,通常,人們是這樣描述他的:“有這么一位作家,他個子不高,身材瘦弱,一件倫敦職員常穿的黑色燕尾服下擺緊貼在細細的腿上;面孔是長長的,一雙淡褐色的眼珠有時流露出憂郁的神氣,有時又含著調皮的光芒;他性格溫和,有時又有點倔倔的脾氣;他有口吃的毛病,可在朋友們當中又愛說句俏皮話;他的文章也寫得有點曲折、古怪。這個人就是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人,卻有著震驚世界文壇的力量。更讓人驚奇的是,蘭姆的世界性文學聲譽居然是建立在《伊利亞隨筆》、《莎士比亞戲劇故事》等幾本薄得可憐的小書上,多少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最讓人驚羨的是,《伊利亞隨筆》“包括了許多至今寫得最好的英語散文,歷代讀者最喜愛的散文絕大多數(shù)也出于此書。”
要說蘭姆的散文,一定得先了解一下蘭姆的本人。蘭姆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作家,他的一生都在漫長繁重、單調乏味中度過,而且他的命運坎坷,屢遭不幸。家里窮困潦倒不說,他還因為生活和愛情的變故,一度精神失常。為了照顧有精神病的姐姐瑪麗,感情深摯的蘭姆決定終身不娶,用自己的一輩子看護姐姐。深厚的情感,讓人動容,但是,在20出頭的年紀,就背上這樣沉重的負擔,真的是極其不幸運的。蘭姆寫作的初衷,是為了補貼家用,打發(fā)清貧寂寞的人生。但是,很遺憾的是,他最初與姐姐合著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最然很出名,但讓人評價為:“能作為英國第一流散文家成名的作品卻是一篇也沒有”。
事情出現(xiàn)轉機的是1820年的10月《倫敦雜志》的創(chuàng)辦,一個很眼光的雜志主編向蘭姆約稿,蘭姆的文運從逆境走向順暢,甚至到達文學創(chuàng)作的頂峰。他以伊利亞的筆名為《倫敦雜志》撰稿,雜志主編也給了他絕對的自由:不拘題材和寫法,不限字數(shù)。以后的7年時間里,蘭姆基本上每月寫稿一、兩篇,時間轉瞬即逝,截止到1831年,已達60幾篇。這些文章多是散文隨筆,涉及到人生與社會的各個方面:談書、論畫、評戲、說牌、敘舊、記夢、寫病----熱鬧繁華的倫敦是他全部靈感的來源。他從蕓蕓大眾和世俗的平凡小事中尋找富有詩意和浪漫的東西。在給詩人華茲華斯的信中,他曾經(jīng)說過:“倫敦的街景和人給我?guī)淼南矏偸菬o法形容的。”但是,讓人覺得奇怪的是,他的散文展示給讀者的情懷卻是懷舊的。蘭姆喜歡舊的東西,舊的生活,這一點,蘭姆的朋友赫茲利特可以證明,赫茲利特說:“蘭姆不高興一切新面孔、新書、新房子、新風俗,-----他的情感‘回注’過去,但是過去也要帶著人的或地方的色彩,才會深深的感動他。”
蘭姆散文作品的靈魂是新穎,他會寫以前作家從來不注意的小人物,小事件,這種不拘泥于大創(chuàng)作、大事件的獨創(chuàng)性,讓他在當時的世界文壇獨樹一幟。我們常常感嘆:只有具有經(jīng)歷過生活之痛的人,才會有廣博的同情心,才會深入到最真實的生活之中。蘭姆是個有同情心的作家,他看所有的人和事都帶著愛和寬容,他會將心比心地去體會別人的苦衷。用充滿愛的的眼光來觀察世間百態(tài),風物人情,自然一切都是那么可愛,加上他風趣幽默的個性,明明心酸悲苦的生活,平淡乏味的日常,也變得妙趣橫生。在他的散文《掃煙囪小孩禮贊》中,他深情地寫出了對這群生活在最底層的掃煙囪的小孩的同情,他說自己是“懷著一片同情的眷念”,在記述了那些“在歲末的清晨,在那砭人肌膚的寒氣里……高踞在煙囪頂端,以此為小小講壇,向人類進行一場堅忍不拔的說教”的掃煙囪小孩。他表達出自己“對這些小不點兒——這些滿身污垢的小人兒——這些外表烏黑但心地純潔的孩子們——對他們我總是心生憐愛之情。”他說:“一個小心觀察生活的人用不著自己去鑄什么東西,‘自然’已經(jīng)將一切東西替我們浪漫化了。所以,當蘭姆有一次不小心摔了個仰面朝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掃煙囪的小孩正淘氣地看著我笑。”“這一滑稽的景象讓他笑出了眼淚,附著在可憐的布滿血絲的眼角;他的眼睛由于哭得太多加上煙熏變得通紅,可總是閃著苦中作樂的快樂的光芒……”此刻的摔倒,在蘭姆看來,絕對不是有損紳士風度,而是當他看到孩子純真爛漫的笑容時,他愿意再次跌倒,哪怕自己做上一整天的笑柄,只為讓這個掃煙囪的小男孩開懷一笑。這是怎樣一種寬容和悲天憫人啊!這就是蘭姆,當生活的重擔壓著他,當命運的不幸捉弄他,當我人生的災難接而連三地發(fā)生,這位偉大的作家,卻會不失熱情,從一些平凡的事物中,詮釋出新東西和新趣味 ,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幽默,只有擁有人生大智慧的人,才能在如此庸常而又不幸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俗世生活之美。蘭姆覺得天下可愛東西非常多,他喜歡看洗煙囪的小孩潔白的牙齒,喜歡看倫敦街頭墻角鶉衣百結,喜歡看光怪陸離的叫花子,甚至于倫敦街頭的喧嘩聲他以為都是天籟之音。閱讀蘭姆的散文讓我們相信:真正的浪漫情調不一定在奪目驚心的大事情中,也不一定在纏綿悱惻的愛情中,尋常煙火里也布滿了數(shù)不盡的可歌可嘆的悲歡情感。
蘭姆散文作品傳遞給我們讀者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在苦難的人生中學會樂觀,獲取生活智慧。對于蘭姆來說,現(xiàn)實的殘酷把他傷得遍體嶙傷,但是他不躲避人生,也不詛咒和憎恨人生,他樂觀坦然地面對苦難,在苦難中學會自嘲和堅韌,他沒有喪失希望,他勇敢地朝人生跑去,大聲地贊美幸福,欣然地接受苦難,在他的筆下,你全然找不到悲觀、頹然的絕望之感,相反,倒充滿了旺盛、不屈的強壯生命力。比如蘭姆假裝別人來做吐槽大師,吐槽自己的文章,他說自己天生一副“大大咧咧、習焉不察的脾氣”, “講到學問,我比起別人來整整少知道一部百科全書”, “有時候,我也納悶,自己知識如此貧乏,怎么能安然度過半生,并未丟人現(xiàn)眼”。還有蘭姆對于生病時候的快樂,讀書時候的靜謐的津津樂道的描寫,還有與姐姐間的濃厚感情,火爐上咕嘟嘟的煮著東西,冒著沸騰的白氣,蘭姆躺在床上靠著枕頭和姐姐玩牌的快樂,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真的認為蘭姆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也是快樂的,他真心實意的在這樣的生活中得到了樂趣,我覺得,那種沐浴著人間苦難也能化為春風的偉大精神,才能發(fā)掘生命深處最隱秘的甜味的人生智慧,才是生活的真諦。因為,我們多數(shù)人,過得都不輕松,尤其是身處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時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已經(jīng)讓我們疲憊不堪,如蝸牛般負重前行的我們很少有精力和時間去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中的美麗,去學會達觀,獲取生活智慧。
我國著名散文家梁遇春先生給予評價蘭姆的散文高度評價:閱讀蘭姆的散文“定能啟迪心智,涵養(yǎng)性靈,活躍思想,豐富情感,振奮精神,增加對生活的熱愛和信心”,他認為蘭姆的散文“擁有能使生命有價值和使記憶甜蜜的一切。”
時間在流逝,生命在一分一秒地逝去,要撫慰心靈,要在庸常中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就去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經(jīng)典吧,比如,蘭姆的散文!
因為,真的很美!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