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90%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guān)——大多數(shù)成年人,心理上是嬰兒
-----------------
「巨嬰」心理的兩大特征:共生與全能自戀
、俟采
先說共生。嬰兒在 0-6 個月,和媽媽屬于共生關(guān)系,這被稱為母嬰共同體。這時候的嬰兒,會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是一個人,TA 會把母親的乳房當作自己的,把母親的一切當作是自己的。所以,這時的嬰兒不會關(guān)心媽媽,也不會感受媽媽是高興還是悲傷,因為 TA 不覺得母親是自己身體之外的一個人。
武志紅認為,現(xiàn)今這種共生現(xiàn)象,遠不止于母嬰,在成人世界,母子共生、父子共生、夫妻共生等等,已經(jīng)成為中國相當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之前說到的“媽寶男”,就屬于母子共生,另外,為什么許多婆婆不喜歡兒子娶的媳婦,那是因為,婆婆在“巨嬰”心理的作用下,會覺得兒子是自己的,當兒子娶了媳婦,對她來說,就是媳婦搶走了自己的兒子。而且,婆婆欺負了媳婦,并讓兒子處于困擾中時,婆婆也不會體諒兒子的感受,因為她從沒有把兒子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不會像尊重一個獨立個體一樣去尊重兒子,她心里會想,既然兒子是我的,那我說什么,他就得聽什么,這不是理所應當?shù)膯?這種“共生”特征,往往不會只體現(xiàn)在家中個別人身上,它往往是一個集體現(xiàn)象。如果一個家庭中,多數(shù)人都具有“共生”的特生,那么父母會理所當然地把兒女視為自己的一部分,兒女對他們來說,是可控的,同時,兒女們也不可以違背父母的意愿,一旦違背并發(fā)生了沖突,不論事實誰對誰錯,那必然是兒女不孝,而父母永遠是權(quán)威的代表。這里,孝道出現(xiàn)了,在武志紅看來,我們的孝道文化,是用來維系這種“巨嬰”狀態(tài)的,根據(jù)作者的研究,“孝”的本質(zhì)是“順”,孝道文化無形中要求兒女對父母的順從。如果你看過《禮記》、《孟子》等傳統(tǒng)儒家經(jīng)典,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孝道文化下,父母勝過真理。當然,作者并沒有全盤否定孝道文化,作者的意思是,我們的孝道文化中,包含一定程度的“愚孝”。這樣的文化,支持著父母掌控孩子的邏輯,維持著父子、母子的共生關(guān)系。
如果我們將視野從家庭擴展到社會,在一些特殊年代,我國的集體主義文化極為繁榮,那時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很大程度上,就是共生。
那些年代的要求,你做的任何行為,都要先考慮集體利益,你的任何思想,都要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因為,你自己和其他人是一體的,你不是獨立的個體,所以也就不存在獨立思考的前提。關(guān)于此,書中多次引用作家王小波說的一個故事:洪水來了,一名青年為搶救集體的一根電線桿,被淹死了,事后大家展開大辯論,爭論這名青年值不值得這樣做,最后上頭說,別說是電線桿,就是集體的一根稻草,都值得這樣去搶救……其中意味,不多說了。成人狀態(tài)里的共生,意味著一個人失去了獨立的人格與自我,TA 必然受到長輩或群體意志的支配,或者,成為面目猙獰的支配者。
、谌茏詰
“巨嬰”心理的全能自戀特征概括為:我一動念頭,世界就得立即按照我的意愿運行;如果世界不按照我的想法來,我就會憤怒,甚至大哭大鬧。
許多人潛意識中,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任何事情如果不能達到預期,TA 就會感到生氣,并認為那是別基于這一心理特征人的過錯,絕不會是自己的問題,畢竟,自己是全能的嘛。武志紅說,自己曾經(jīng)認識一個高中女生,這個女生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會想死。她就算考第一也是如此,唯獨有一次例外,那是因為她門門課都考了年級第一。武志紅問這位女生:你好像覺得自己應該是完美的?不料女生反問說:難道我不是完美的嗎?其實,很多人內(nèi)心深處都含有這種全能自戀傾向,這種全能自戀不同于自負,它不僅覺得自身完美,更關(guān)鍵的是,它不接受不完美,一旦面臨不完美,就會覺得那是由于其他人的惡意造成的。全能自戀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產(chǎn)生所謂被迫害妄想癥,這樣的人會覺得,自己應該極其偉大,如果說現(xiàn)實中他沒那么偉大,那只能是因為,有一個強大而邪惡的幕后敵人,處處陷害并遏制他的行為。
全能自戀的特征,在國人中發(fā)展為了兩個極端:一種人成為保留全能自戀的巨嬰,另一種人嚴重壓抑了自己全能自戀的心理。
于是,在中國家庭中,我們常常看到一種循環(huán),那就是,一個人,從小時候到長大成人,一直對父母言聽計從,完全壓抑自己內(nèi)心那種“誰也管不了我”的全能心態(tài),可是,等到 TA 為人父母,TA 就會完全釋放曾經(jīng)的壓抑,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你什么都得聽我的”,展現(xiàn)出自身無所不能的狀態(tài)。進而,TA 的孩子接著進入了這個循環(huán)。
在這里,孝道文化中的一些內(nèi)容,將這種循環(huán)合理化,它告訴家庭,父母是權(quán)威,父母想做什么,兒女都得順著來。
將全能自戀特征延伸到社會,作者武志紅認為,之所以中國歷史上那些具有真知灼見的忠臣,總斗不過太監(jiān),那是因為太監(jiān)甘愿做皇帝指令的絕對執(zhí)行者,由于大多數(shù)君王是“巨嬰”,所以他們最需要的,永遠是能夠任由他們擺布的閹人——只有太監(jiān)那種無限制地討好與順從,才能讓皇帝感受到自己的無所不能。其他人的順從,最讓“巨嬰”開心,也最能讓“巨嬰”體會到自己的全能;那些說真話的大臣,只會讓“巨嬰”覺得我的想法受到了攔阻,無法為所欲為,那么“巨嬰”當然會憤怒,當然不會聽那些諫言的大臣,甚至還要殺之。
-------------------
怎樣不成為「巨嬰」?
作者武志紅的答案是:
盡可能做真實的、獨立的自己,而不是做傳統(tǒng)孝道文化下的“好人”
這里需要先說明,作者看來,所謂孝道文化下的“好人”,或者說“中國式好人”,是指那種對身邊人笑顏相待,甚至討好周圍一切人,對父母百依百順,但卻很少按照自己真實想法行動的人。這種人在外人看來可能就是模范,因為 TA 不與任何人發(fā)生沖突,但實際上,TA 的迎合和順從, 可能助長了周圍人的“巨嬰”心態(tài)。
身為“巨嬰”的我們最大的問題是終其一生,重心永遠都不在自己身上,不關(guān)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們想要擺脫“巨嬰”的這種生存模式,就意味著我們要把自己的關(guān)注點從周圍環(huán)境轉(zhuǎn)移到自己身上,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渴望和需求,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