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漫步40周年》觀后感 本文簡介:
《時光漫步40周年》觀后感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征程。中華大地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壯麗史詩
《時光漫步40周年》觀后感 本文內容:
《時光漫步40周年》觀后感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征程。中華大地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壯麗史詩。
在前段時間,我們觀看了一個《時光漫步四十年》這個紀錄片,在觀看了這個紀錄片之后,我有很多感觸。在這里,我打算寫一下自己的一些感觸。
長沙,湘江,碧波上的“虹”是我們觀看的一個片段,主要講述了我們長沙湘江一橋的故事。今年,省會長沙的橘子洲大橋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湘江一橋進行了全面體檢,為提質改造做準備。
湘江在長沙早已奔騰千年,在這里,已經不知道孕育了多少代的長沙人了。但是我們又有沒有想過,在以前,人們是怎么度過湘江的呢?讓我們把時光漫步到1985年,從歲月的縫隙中來觀察其中點滴的變化。
33年前的1985年,當時的湖南視臺晚間新聞播出了這樣的一條消息,新的湘江北橋,很快就會有建造計劃了。朱若常,湖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退休的高級工程師。后來,湘江北橋,也就是銀盆嶺大橋的設計落在了當時的湖南省交通設計院。1987年9月湘江北橋奠基,隨后由專業(yè)的施工隊建造。1990年12月30日竣工通車到現在,這座大橋已經歷經了二十八個春秋。在這些過去的歲月里,它給湘江兩岸的人們帶來了多少便利啊。
長沙城的第二座湘江大橋的建成,距離第一座橋建成通車已經過去了十八年的時間。出生于北京的鄭壽山,在長沙生活了五十幾年,橘子洲大橋,被他習慣的叫做湘江一橋。當看著這座跨越湘江的第一座大橋,鄭壽山的腦海里卻是另外一副場景。在鄭老的印象中,在有湘江一橋之前,人們都是依靠著輪渡過江的。在那時候,行人們過江需要到五一路的輪渡碼頭;而汽車過江呢,則需要到中山路專門的汽車輪渡碼頭。從視頻上面可以看到,汽車需要排成一行一行的在碼頭邊等待,然后等待渡輪到達,再慢慢地行駛到渡輪上。然而渡輪后還排著長長的車隊,因為當時雖然車輛并不是特別地多,但是由于只有這唯一一個渡河的方法,堵在碼頭這種事情還是天天都會發(fā)生。直到1971年,長沙第一座湘江大橋的建設轟動了整個長沙城。受限于當時的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湘江一橋采取了當初非常流行的雙曲拱橋的建筑形式。當時機械化程度低,橘子洲大橋的修建采取了人海戰(zhàn)術和義務勞動的辦法,一年間前后有80萬人次參加了建橋的工程。然后一直到改革開放后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湘江二橋的建設方案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從這座橋開始,長沙城的江面上和江面下,一道道“飛虹”與“蛟龍”錯落著,將這座城市像拉鏈般緊緊融合。朱若常說整個橋長3616.66米,就是他當年算出來的。銀盆嶺大橋有很多創(chuàng)新,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用上了中國人自己生產的高強鋼絲。經過長時間的運行,橋梁總會出現一些小毛病,橋梁養(yǎng)護就像醫(yī)生給病人治病一樣,需要對癥下藥。不僅需要專業(yè)的技術更需要經驗的積累,養(yǎng)護工作從1972年橘子洲大橋通車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了46年。湘江上的銀盆嶺大橋好似一張潔白豎琴,盡管28年過去,時間留在這座橋上的印記似乎并不明顯。當年負責設計的工程師朱若常,和負責維護的工程師雷亮,從沒有見過面,卻因為這座橋有了心靈上的默契。如今的長沙,湘江上機動車的過江通道已經有了十二座。改革開放之后,過江通道規(guī)劃建設步伐飛速前進。新輪城市總體規(guī)劃和綜合交通規(guī)劃,結合城市發(fā)展趨勢以及過江交通需求,正在研究新增的過江通道的方案。在時光里漫步了幾十年,變化竟如此之大,細數著如今的湘江大橋,孩子們幾乎無法想象到當年過江時的場景。從“隔江”到“跨江”、“擁江”,今與昔 關于“過江”的這些故事,牽動著我們的感受,這關乎一群人的創(chuàng)造與堅守,更是對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
在觀看完這個視頻后,我深深感受到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來給人們生活上帶來的劇變。因為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形式改變了很多。在這個新時代里,所有人都過上了以前不敢想象的生活。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新時代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當應在這美好的年華里認真學習知識。只有這樣,在未來我們才能有足夠多的理論知識去給這個社會和國家做貢獻。
時間如車輪在飛轉,轉眼間,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xiāng)已度過了改革開放的40年。當年鄧爺爺在1978年計劃發(fā)展東南沿海地區(qū)的經濟,全國改革開放,經濟特區(qū)的設立,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這是多么不平凡的40年,祖國在崛起,經濟在騰飛,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作為東南沿海的一個小城鎮(zhèn),家鄉(xiāng)也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馬路上停滿了形形色色的汽車、各種生活設施的完善~~~家鄉(xiāng)發(fā)展30載,進步體現在方方面面,盡管我只度過了14個春夏秋冬,可兒時的新會和現在的新會相比,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卻仍也深有感觸、歷歷在目……
回想兒時,體會最深的便是“家”的變化,一到三年級,我和爸爸媽媽都是住在爸爸醫(yī)院分配的,兩房一廳面積只有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雖然三個人也足夠住,房子小也能讓這個家時常充滿著溫馨和笑語,卻也始終很不方便,我的房間就“身兼兩職”,白天作為爸爸的書房,床上常常堆滿了爸爸厚重的醫(yī)書,晚上就變成了我的臥室,每次睡覺都要把沉重的書搬上搬下,總是滿腹牢騷,爸爸也看在眼里,憂在心中,他何嘗不想換一間大一點的房子?當時爸爸媽媽一個月的工資加起來也只有4000多塊,生活雖并不拮據,但仍是能省就省,為買房攢錢,加上新會的新樓盤很少,這個買房計劃就一直推遲到2003年。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新會的變化日新月異,一片片高級樓盤、優(yōu)秀小區(qū)的拔地而起,爸爸媽媽也開始籌劃起了買房。很快,我們看上了一套140平米房子,盡管是貸款供樓,卻也總算有了一個寬敞的家,心里的那份喜就別提了!
“家”的變化給了我無限的欣喜,而其它衣食住行的改善則更讓我感到了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為人們帶來的美好生活。隨著道路被拓寬,2005年,家里又添了一件大家伙——汽車,再也不用受到坐摩托車時的顛簸與寒風。每到周末,爸爸就會駕車帶著全家下館子,路邊各色各樣的餐館琳瑯滿目,餐館內人山人海,大型高檔商場的設立,使我們再也不用到江門“搬貨”,媽媽也會開始挑選各種高檔昂貴的衣服,這一切,不正體現了市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經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嗎?
改革開放30年,讓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家鄉(xiāng)新會也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小縣城變成了一個繁榮的城鎮(zhèn),物質生活的提升讓我們過得更舒服,卻仍不要忘了我們應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和保護環(huán)境的重任,我相信,大家攜手努力,又一個40年,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xiāng)將會飛的更快、更高!
過去的40年,既是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歷史成就的40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發(fā)展并不斷走向成熟的40年。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而是要在完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飛躍。改革開放的最初指向雖然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但它并不局限于生產力方面。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就要對生產關系、上層建筑進行適度的變革和調整,使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構建起良性的適應和互動關系,從而推動社會發(fā)展歷史性進步。因此,改革開放既包括經濟體制又包括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體制,既涉及生產力又涉及生產關系,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筑,是一場更為深刻且全面的社會變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這場革命最主要的成果。一方面,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自黨的十二大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后,我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關鍵詞鐫刻在歷次黨代會政治報告中。以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1982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為標志,我們黨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全新命題,在實踐中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輪廓。以1992年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我們黨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特色”更加鮮明突出。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仡欉@40年來的發(fā)展歷程,不難發(fā)現一個事實:改革開放每一步突破,都對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步;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都圍繞著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結合,我們黨實現了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革命性變革,成功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鄧小平同志從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號,并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备母镩_放以來,正是由于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黨才能以全新的視野不斷深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認識,開創(chuàng)科學社會主義新境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迫切需要思想大解放。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chuàng)造性的改革舉措!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1979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并指出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此后我們黨一直都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作為根本性的政治原則加以強調。我們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執(zhí)著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為黨的領導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頑強的意志、空前的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現了管黨治黨從“寬松軟”到“嚴緊硬”的深刻轉變,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牢固;诟母镩_放40年的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qū)30周年大會上科學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毙聲r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以自我革命的勇氣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中國具體實際的有機結合。改革開放的初心是尋求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科學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面對傳統社會主義實踐模式陷入困境的條件下開辟的。從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第一天起,中國共產黨就不是為了改弦更張,不是為了拋開社會主義另起爐灶,而是為了擺脫過去的艱難局面,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新路來。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一再強調:“現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時不斷以中國實踐豐富科學社會主義內涵,賦予其中國特色,終于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新時代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然要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yōu)槊篮矛F實。
40年,所有的改變都仿佛在不經意間就影響了你的生活,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所有的變革就是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而且是以加速度的方式:這些改變如同一種力量,正改變著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讓更多的人發(fā)現自己有了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因此為宣傳四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與輝煌,從2017年12月起,湖南經視開始策劃一檔貫穿全年的周播專題節(jié)目《時光漫步四十年》。該節(jié)目從2018年1月9日起在《鐘山說事》欄目開播,每集15至20分鐘,每周一集,貫穿全年,以大體量、大制作、大情懷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時光漫步四十年》以“時光漫步”的形式,通過尋找改革開放初期的老報紙及電視臺新聞資料,在其中選取多年前的一個細節(jié)或人物進行挖掘,通過記者去尋找、去探尋、去體驗的方式,對比這四十年來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從中發(fā)現和記錄改革開放的成果和輝煌。既說好了“湖南故事”,又在這些故事中提煉出時代的變革在普通人民群眾中的潛移默化和“潤物細無聲”。節(jié)目突破傳統電視的表現手法,采用真人秀結合紀錄片的方式,融合時下互聯網思維的形式,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以及對新聞人物或事件的獨特視角,塑造和刻畫不一樣的時代情懷和普通老百姓的深刻感懷。
比如在《當“10年后的我”遇上35年后的“我”》一期中,編導從1983年的報紙上看到了一篇長沙市五中初三學生范紅的文章《十年后的我》,作者設想自己以后會成為紡織工人,或是小學教師,或是清潔工人等。那么她如今在做什么工作?有些什么經歷?還記得以前寫過的文章嗎?如果能夠尋找到作者的話,這個曾經在長沙市五中的初三學生恰好經歷和感受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變化。于是記者的尋找就此開始。經過多方查詢,節(jié)目組終于找到了她。她由一個有著很多設想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名敬業(yè)的醫(yī)生——范紅教授。節(jié)目中,范紅講述了她多年來的經歷,以及從醫(yī)的契機。雖然沒有成為她設想中的任何一個樣子,卻仍然像她文章里提到的那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節(jié)目的最后主題得到升華:“只要懷揣理想,不忘初心,不管從事任何職業(yè),充滿激情的心都會一如既往炙
40年了,光陰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就說微信吧,這個在40年前還是很小眾的網絡工具,如今隨著功能的不斷增多,應用人群的不斷拓展,使用微信的人越來越多。有了微信,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和好友互動,可以輕松獲取各種資訊,只需掃一掃便可獲得折扣……于是,人們的溝通方式再一次被改變,如今,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隨處發(fā)現有人正在使用微信,它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拔以诋惖刈x書,對我來說,微信方便了我與父母之間的交流。”小陳是天津人,目前在上海讀研究生,每年只有放寒暑假的時候才能回家。去年暑假,他教會了父母使用微信,從那以后,微信成了他與父母溝通的主要方式。
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不懈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吧罨┙o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黨的十九大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今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大。穿越革命和建設的洪流,激蕩改革與開放的風云,按照“兩個階段”“兩步走”的戰(zhàn)略安排,中國這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東方大國,如今正朝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標簽;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改革開放,日新月異,改變的不僅僅是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從物質建設到精神文明建設的轉變,不斷孕育、塑造著更好的人文精神;厥鬃哌^的40年歲月,不禁感慨萬千。當我還在回憶昨天的時候我已經送走了今天,于是今天又在明天變成了回憶,日子總比回憶走得快,我們的生活在幸福和快樂里繼續(xù)改變。
同學們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發(fā)生的變化感到驚嘆,為我們祖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的祖國一定能有更好的明天!
《時光漫步40周年》觀后感 本文關鍵詞:觀后感,漫步,時光,周年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