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民生、民權”,三中全會深化改革強調公平,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體會民生厚重,中國共產黨努力踐行群眾路線,打造“公仆政府”,堅持為民服務。
改革開放35年,中國經(jīng)濟社會建設取得飛躍發(fā)展,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政府在努力分好蛋糕,努力做到發(fā)展成果人人共享。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由于地域、人口、自身素質等多種原因的限制,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距、地區(qū)差距是無法避免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多次提及改革就是為了努力縮小差距,讓人民感受更多公平。
筑牢民生底線,將民生改革進行到底。“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在社會資源分布不均,兩級分化過大的情況下,改革始終是解決民生難題、促進社會公平的總鑰匙。民生領域的許多不公平,往往由公共服務不均等、資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反映社會呼聲、回應群眾期盼,深化民生重點領域改革,三中全會做出了全新部署: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規(guī)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就業(yè)歧視;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體系,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tǒng);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機關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醫(yī)改,使全民醫(yī)保體系更加健全。正可謂,民生改善無止境,民生改革無終點。
筆者認為:制度的落實遠比空喊口號來得實在,改革制度的落實關鍵在領導干部的貫徹執(zhí)行,需要一批有干勁、有擔當?shù)念I導“挑大梁”,改革是投石問路,在一條從沒有走過的新道上,因循守舊、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的領導干部不能擔大任,領導干部要做好啃硬骨頭、涉險灘、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同時,人民群眾也要在等待改革成果的同時做好迎接改革曙光的準備,一個人如果不扎扎實實的奮斗,就算是天上掉餡餅也只會砸暈你,醒來什么也沒有了,機會終究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