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心得體會 6篇 本文簡介:
《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中央黨校策劃組織的系列采訪實錄,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閱讀著訪談稿中所還原的那段歷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讀書學習的那份熱愛! ∫、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習總書記在擔任中央黨
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心得體會 6篇 本文內容:
《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中央黨校策劃組織的系列采訪實錄,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閱讀著訪談稿中所還原的那段歷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讀書學習的那份熱愛。
一、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習總書記在擔任中央黨校校長時,明確提出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事實上,早在陜北插隊期間,習總書記便已保持著好學與求知的心態(tài)以及對學習讀書的那份堅持。
當年到陜北插隊,他只帶了兩個行李箱,里面裝的全是書。住在知青窯洞時,炕沿上、鋪蓋上、枕頭邊上,也全都是書。在梁家河七年的時間,他從未離開過書本,從未放棄過讀書。從政治、經濟,到哲學、中外文學,再到古典名著,他讀書的種類很多,內容也很豐富。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下,若不是發(fā)自內心的熱愛知識,若不是源于心底的濃濃的求知欲,怎能七年都堅持讀書呢?
后來離開梁家河到大學讀書期間,他在專業(yè)之外還廣泛閱讀政治經濟類書籍。就算是在40多年后的今天,習總書記依然不斷地豐富著自己的書架,不斷從書中汲取新的精神養(yǎng)分。
二、床頭亦有閑書卷,信手拈來倦即休
與習總書記同住一孔窯洞的雷平生回憶時講到“他勤奮好學,到了夜以繼日的程度。正如有些老鄉(xiāng)所講的——有個針縫的時間都要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白天去山上勞動,晚上回家一有空就看書。”
那時候,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而荒涼,待在屋里就是昏暗的窯洞,出門就是漫山遍野的黃土。在黃土高原的窯洞里,吃不飽穿不暖,每天要上山勞動,想學習只能硬擠出一點時間。在這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他卻依然保持著學習的濃厚熱情。上山勞動的時候會帶著書,利用生產勞動的間隙在地畔上讀書。每天晚上,也要在煤油燈下,堅持苦讀深思,經常挑燈夜讀到凌晨,可謂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真實寫照。
習總書記“不棄功于寸陰”讀書學習,著實是把讀書當成一種享受,在不斷的自我充實中變得更堅強,更強大。
三、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習總書記能塌下心來看書、閱讀、思考。對篇幅不長的《為人民服務》也反復地看,反復地讀,對于厚厚四大本《中國通史簡編》從頭到尾認真通讀,做到有思考、有借鑒、有批判。
在讀書時不只是讀過了、了解了,而是注重分析對比,能夠從不同的側面了解和分析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并努力將自己所學運用到實際中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曾對陶海粟說:“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書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眾結合,才能把水分蒸發(fā)掉,得到真正的知識。”堅持讀書學習,積淀了習總書記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和理論素養(yǎng)。他說過“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種學識,這種修養(yǎng),這種格局,是他多年磨一劍的結果。
采訪中雷平生說:年輕時期的閱讀、年輕時期的苦學所能學到的知識和信息,很多已經變化了,或者已經不那么重要了。但青年時期所養(yǎng)成的不倦學習精神和良好學習方法,以及通過學習所養(yǎng)成的思維能力,則可以伴隨人的一生,對后來的各個階段依然起著作用、發(fā)揮著影響。
我非常贊同這種說法,習總書記能夠一步一步的成長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他的執(zhí)政理念,他的思想,正是在持之以恒的讀書生活中積淀下來的。
以我身邊最親近的人來說,我的父親雖未有習總書記那樣的雄才偉略,卻也確信“學無止境”的道理。我的父親是一位半路出家的工程師,從最初開始拿著工程圖紙來咨詢我三角函數的問題,到現在他可以用專業(yè)的繪圖軟件構畫工程圖紙,指導工程的實施,再到最終工程交付的所有資料編寫。從平地而起至積累到一人高的工程資料冊,正是這其中學習與努力的最好證明。
從我自身而言,遠則有習總書記的榜樣力量,近則有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生活中,理應也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相比習總書記的艱苦知青歲月,我們不用在煤油燈旁熏到臉頰發(fā)黑,也不用生活在閉塞的黃土高原,更不用為了借閱一本書走30里的山路,F代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渠道,作為網絡科的一員,應順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方向,不斷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理論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并運用自身專業(yè)所學,在工作中努力做到“舉一而返三,聞一而知十”,融會貫通,學有所用,用有所得。
《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勤奮好學 心系人民 忠誠愛黨去年10月,單位召開了一次團員大會,作為卸任的團委書記,我也參會并得了一份紀念品,即《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
最初,是對國家領袖的日常生活的獵奇心驅使我翻開了這本書,但不經意間翻看到的一段話,便將我牢牢吸引。村民趙華安說:“剛開始時,我和近平一塊在基建隊打壩、修梯田。我在坡上挖土的時候,看見近平用架子車拉土,他干活非常賣力。砸夯是很累的體力活,四個人用石頭拽著石頭夯的四個犄角,中間一個人扶著把,往下砸。近平打壩時,我就在半山上掏土。”這是多么樸實的話語啊,生動鮮活、沒有修飾,完完全全體現了總書記在那個特定的歷史階段,情系百姓,扎根基層,艱苦奮斗的堅強毅力。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總書記那樣的環(huán)境下,身心上的苦和累都吃過,但一直沒有改變的是他的修養(yǎng)和品德,我覺得可以用三個詞語概況:
一是勤奮好學,書中有多名受訪者都提到,習總書記當時只帶了兩個行李箱,里面都是書。煤油燈下熏面看書,走三十多里山路借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一位受訪者描述“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伙子,同齡人都跑出去玩耍,他還能餓著肚子坐得住,能踏下心來看書、閱讀、思考,這確實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強的求知欲和上進心!睂φ瘴覀冃聲r期的青年人,身處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手機、電腦上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到各式各樣的名著、專業(yè)書籍,但我們并沒有養(yǎng)成勤讀書,勤思考的好習慣,不少同志熱衷于刷微博、朋友圈,接受碎片教育,實際學習效果就是過目即忘、入耳即丟。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之所以具有哲學的眼光、底蘊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歷史規(guī)律和歷史經驗,之所以常常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就與他注重學習、讀書有關,與他“厚積薄發(fā)”的積累有關,我們要學習總書記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縱使餓著肚子、吹著寒風,書也不可一日不讀。
二是心系人民。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做實事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不渝的信念,細細品味總書記在七年知青歲月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可以看出,總書記不僅僅是那個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遙不可及的大國領袖,更是一個了解民生疾苦,嘗得人間酸甜苦辣的普通人。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中,他從實際出發(fā),從基層做起,“群眾需要什么,習近平就干什么”這一理念貫穿始終。在梁家河村不到兩年時間內,辦沼氣、辦鐵業(yè)社、辦磨坊、種烤煙、辦代銷店,打井、搞河橋治理、打壩地等。對無所事事、自怨自艾的人來說,兩年時間很漫長、很痛苦,但對想在兩年內為老百姓多做大事實事好事的人來說,兩年時間又實在太短。他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于為民辦事,他所做的那么多的實事,源于親身體會到農民生活面臨的難題,也源于平時的思考和觀察。他敢于實踐,敢想敢干,也能干會干,能把想法變成現實,也正因為他在農村待的時間比較長,也當過縣委書記,所以關心“三農”方面的事情比較多,對農村情況很清楚,所以“精準扶貧”這個國策現在做到了,“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qū)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書記的話語心系人民,牽掛著貧困地區(qū)的老百姓的疾苦,早已在他青年時就埋下了種子。
三是忠誠愛黨。在同一批下放的知青中,習總書記的父親習仲勛級別最高,但也能體現出,青年習近平所承受的心理落差之大。父親受迫害、受批斗,被下放到河南,母親當時也過著受審查的生活;而習總書記本人,成分是“黑幫子弟”,知青的兩大出路——征兵、招工,對他來說都幾乎不可能實現。這樣的艱難困苦可以磨煉一個人也可以打垮一個人。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總書記離開所有親屬,只身一人來到農村,卻絲毫不減對黨的忠誠,幾次打報告申請入黨,并以實際行動履行著申請書中的承諾。如一位朋友說的:“別人是從零開始,習近平要從負數開始!本褪沁@樣一種現實,他的思想和情緒,處于穩(wěn)定而且刻苦磨煉的時期,處事已然沉穩(wěn)自信。正因為對共產主義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有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習總書記才能成為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他心中的信仰和希望一直都沒有變。
勤奮好學、心系人民、忠誠愛黨,三個詞并不足以概況總書記在那段知青歲月里的全部經歷,但從這本厚厚的采訪實錄中,我從一個偉大領袖的身上,看到了對這三個詞的完美詮釋。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本書增強了我的“四個意識”,對全社會而言,這本書毋庸置疑發(fā)出了強大正能量,使大家在閱讀中不知不覺接受了教育,獲得了啟發(fā),受到了感染,充滿了力量。
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心得體會通過翻讀這部書,在回望歷史中,我深切感受了青年習近平成長的艱辛與不易,遙不可及的大國領袖一下子變得親切具體、可觸可感了。在對接現實中,清楚找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邏輯起點與實踐來源,事關長遠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重大決策部署一下子變得更為清晰明朗、可信可學。
作為教師的我們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經歷是當代青年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勵志教材,為當代青年樹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樣,同時指明了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理想、堅定信念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實現路徑,對當代青年的成長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氐焦ぷ鲘徫缓螅欢〞⒆惚韭,踏實作為,為更好地在決勝全面小康、塑造美好形象、實現振興崛起的進程中建功立業(yè)、展現風采!∫虼,我認為應該使青年習近平的成長經歷進入校園課堂、融入社會實踐、深入頭腦心靈,有效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牢固樹立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家國情懷,激發(fā)勤奮學習、愛崗敬業(yè)、苦干實干、艱苦奮斗的昂揚斗志。
《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勇于挑戰(zhàn)自己從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從15歲到22歲,在這青春最璀璨年華里,最惡劣的環(huán)境打磨了最堅毅的性格,最貧苦的生活激發(fā)了最昂揚的斗志,最繁重的勞動歷練了最剛強的體魄。七年知青歲月,給習總書記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也為我們新一代青年留下了一部樹立正確人生觀、勵志成才的鮮活教材。少小離家 獨立成長習總書記15歲就遠離父母家人,獨自到陜西黃土高原山大溝深的窮鄉(xiāng)僻壤中去。
無人扶持,無人關照,他并沒有抱怨或沮喪,而是快速成長起來,很快融入鄉(xiāng)親,和鄉(xiāng)親們打成一片,自覺接受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成長途中,他依靠的就是自身的堅強意志和獨立精神。當今的新一代青年,大多在父母呵護備至的羽翼下長大,在師長諄諄教導的環(huán)境里成人,一路走來既有溫馨的愛語相伴支持,又有明確的指引規(guī)劃道路。溫室成長,少經風雨,缺少的正是這種自立自強、敢想敢干、勇于擔當的獨立精神。只有自強不息,面對困難時才能夠不畏懼、不逃避,才會有迎接挑戰(zhàn)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書中提到了;三個最;,習總書記在知青中;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農村待的時間最長;。缺衣少食、勞動繁重、資源匱乏;
艱難的環(huán)境沒有擊垮他的斗志,雖然年齡最小,干起活來卻毫不退縮。最臟最累的他搶在最前,最苦最難的他從不膽怯,七年如一日的堅持苦干,讓村里的百姓都忍不住感嘆:;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艱苦的環(huán)境成為習總書記礪煉光華的磨石,在他身上留下了堅韌不拔、不懼險難的意志品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吃苦是一種煎熬,但也是一種磨練。老一輩人的苦難大多是生活和環(huán)境賦予的,作為青年人的我們,少有吃不飽、穿不暖的艱苦環(huán)境,但我們更要;敢于吃苦,主動吃苦;,自覺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鍛煉自己,不逃避、不放棄,勇于挑戰(zhàn)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始終保持百折不撓的執(zhí)著和毅力,讓;吃苦;成為精神上進步的階梯。
《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理想信念是奮斗的源泉最近認真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用受訪者的親身經歷和小故事為讀者講述了習總書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七年歷練經歷。作為一名90后青年,雖然沒有經歷那些知青歲月,但是從這本書中確實感受到了艱難困苦的氣息,感受到青年習近平成長的艱辛與不易。習總書記身上有太多的優(yōu)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最大的感觸就是這本書為我們青年描述了“理想”是成長之基,是成長之魂。青年要健康成長,離不開理想信念的支撐和指引。
理想信念是支柱,能指引人在困境中堅持和成長。書中描述,在當時習總書記的父親受迫害、受批斗,被下放到河南,母親當時也過著受審查的生活;而習總書記本人,成分是“黑幫子弟”,知青的兩大出路——征兵、招工,對他來說都幾乎不可能實現。這樣的艱難困苦可以磨煉一個人也可以打垮一個人。正因為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有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習總書記才能成為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他心中的信仰和希望一直都沒有變。他從沒有怨恨誰,始終堅持追求真理和進步,始終對黨充滿信心。他先后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才如愿以償,是有多么堅定的信念才讓他可以把一件事堅持了那么久。在許多人忍受不了都急于逃離“苦!睍r,習總書記沒有,他說“我為什么就不能在梁家河扎根呢?我為什么就不能留在這里為老百姓干好事呢?”一個二十歲不到的青年就樹立了這樣“扎根農村”的信念,并踏踏實實地付諸行動。這足以啟示當代青年應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在基層歷練、積累,打牢成長的根基,真正樹立為中國夢奮斗的遠大理想。
為了實現理想,就不能任由自己在環(huán)境中浮沉,要不斷追求進步,要有勤奮好學,勤于思考的進取精神。這本書中幾乎每一個被采訪者都會提到習總書記的兩箱書。他只帶了兩個行李箱,里面都是書。煤油燈下熏面看書,走三十多里山路借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一位受訪者描述“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伙子,同齡人都跑出去玩耍,他還能餓著肚子坐得住,能踏下心來看書、閱讀、思考,這確實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強的求知欲和上進心! 當前,我們處在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讀書的環(huán)境已經好了很多,更應珍惜青年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養(yǎng)成勤讀書,勤思考的習慣,并將理論聯系實踐,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
現在很多人包括我或許因為社會的壓力、生活的負擔,慢慢忘卻了自己的理想,忘記朝著優(yōu)秀的方向前進。只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了房子、車子、票子不斷地奔波,思想被各類速食文化充斥著,很少去思考生活的意義是什么,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為集體為國家做些什么。讀了習總書記的知青歲月故事,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思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理想信念猶如定海神針,只有深化于心,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敢為人先、堅持到底、不辭辛苦”的昂揚斗志,才能干一件成一件,不半途而廢。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能努力克服,堅持到底。
理想信念固然要積極向上,但也要切合自身實際。習總書記在梁家河待了七年,之后又返回北京到清華大學深造,畢業(yè)之后依次在國務院、軍隊工作了一段時間,又主動回到基層。經過那段艱辛歲月,再做出這種決定,不禁肅然起敬。而作為年青人我們更要敢于和善于從基礎做起,好高騖遠往往就會在實踐時陷入曲折與反復之中,最后一事無成。事實上,原本自己認為“低層”的目標未必就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相反,腳踏實地,夯實基礎,多學習思考,成長和進步才會更快。
跟大家分享一句歌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青年一代的奮斗不只是為了讓個人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境況,千千萬萬青年的奮斗更是國家進步與發(fā)展的助力器。青年不應該沒有理想信念,即使外表被社會磨平了棱角,但心中也應有一團熊火在燃燒。當國家和集體有重要任務的時候,青年能夠給力,能夠頂上。理想信念從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總是要體現在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上,我也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立足本職崗位,艱苦奮斗,勤讀書,多思考,將自己的理想付諸行動。既要做一個思想上的巨人,也要做一個行動上的巨人。
《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意真為國 情真愛民《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剛拿到手已經完整的看了一遍,說實話,一開始只是從獵奇的角度翻閱,是想從中能得知現在的國家領袖的平常生活是什么樣的,但是,隨著文章深入,卻發(fā)現根本不是我開始所以為的,全書以習總書記七年知青生活為軸,以多角度、全方位、史實性的展現了總書記在那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位平不忘揚黨性,困囧不止進取心,矢志真情系百姓,以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多位當時參與工作的同志一并回憶七年知青歲月,確實在我腦海中生動勾勒出一幅壯美的青春戰(zhàn)歌。
看完全書,我感到可以用這幾句話來簡要概述全文:
一是心真愛黨,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去下鄉(xiāng)插隊,創(chuàng)造了當年知青“三最”,“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知青,插隊的陜北是全國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他是所有知青中在農村待的長的極少數人之一。而且當時他的父親在洛陽“下放”,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他到了農村,絲毫不減對黨的忠誠,幾次打報告申請入黨,并以實際行動履行著申請書中的承諾。如一位朋友說的:“別人是從零開始,習近平要從負數開始!本褪沁@樣一種現實,他的思想和情緒,處于穩(wěn)定而且刻苦磨煉的時期,處事已然沉穩(wěn)自信。
二是意真為國,從習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書中可以看出,當年的陜北插隊,對于青年的習近平而言,在大隊工作就是為國工作,從一個16歲的少年到村里的支部書記,應該說不論從思想上、行動上都已經明顯成熟和自信,對于當年的習近平而言,如何帶領大家改變梁家河村的面貌才是他真正發(fā)自內心想發(fā)干的,于是乎,給中國農科所研究院寫信搞科技種植,到縣制種站學習良種知識,帶領村民打井、組織辦沼氣等等,這一系列的舉措改變了當年的梁家河村,更影響和帶動了周邊的一大批人,正是因為當年最基層的社會實踐。打下了習總書記矢志為國扎根基層的厚重之基。
三是情真為民。當年的七年知青歲月,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生最寶貴的財富,為群眾做實事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不渝的信念,從他的七年知青歲月中我們可以知道,更可以看出,我們的領導人,不僅看到他們在臺上作大報告的樣子,也應該知道一點兒他們的酸甜苦辣和內心世界,應該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應有之義,從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出,習近平在艱苦歲月中,從實際出發(fā),從基層做起,“群眾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這一理念貫穿始終,他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于為民辦事,他做了那么多的實事,源于他親身體會到農民生活面臨的難題,也源于他平時的思考和觀察,他敢于實踐,敢想敢干,也能干會干,能把想法變成現實,也正因為他在農村待的時間比較長,也當過縣委書記,他關心“三農”方面的事情比較多,對農村情況很清楚,所以精準扶貧這個國策現在做到了,尤其是強調干部責任到位,真是抓到了關鍵點。
習總書記對中國發(fā)展道路有著明確的方向和堅定的認識,就是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整個實錄中,對于我個人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了正能量,并且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啟發(fā),受到了感染。
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心得體會 6篇 本文關鍵詞:知青,心得體會,歲月,習近平,學習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