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譽不只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能力。”
古代的中國,孩童在啟蒙就讀之初,老師是要專門給學生講授禮節(jié)、禮儀、賀詞等等,是些很繁瑣而且比較難弄通的一大堆東西,平常人粗通一二,或者什么也不清楚,倒也無大礙,但是從事與客戶打交道的營銷員就不同了,起碼應該把禮節(jié)、禮儀、賀詞搞清楚,因為它時刻用得上。
想想八十年代的推銷員,口袋里揣幾包紅塔山香煙,到了企業(yè)就猛發(fā)一氣,在那時確實很瀟灑,但這一舉動如果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家會以為你是來自邊遠地 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推銷員,而且也根本不會吸你的香煙。小姐這個稱謂,在九十年代初,對年輕女性稱呼起來還很時尚,曾幾何時,一些地方把三陪小姐也簡稱為小 姐,因此,有些地方的女性不樂于稱她為小姐,這顯然是值得注意的。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尊老是一大美德,過去叫老廠長、老經理、老書 記、老主任都能獲得對方的稱心,但隨著干部年輕化的政策實施,“老”就意味著離下臺不遠了,所以,“老”字在經理層中是忌諱的,冒然稱人家為老經理、老廠 長……已經屬于一種不禮貌的行為。過去大家喜歡以老資格自居,但現(xiàn)在不是。一般而言,營銷人員的能夠做到文質彬彬,禮貌有加并不難,而且一般都能做到,我 們在此特別要提請營銷員注意的是,一些比較容易疏忽的,卻也是最要命的地方。就是說,我們去見客戶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失禮,這也是無須特別提示,但是我們 很難保證,生意沒做成之后,當我們深感失望地離開客戶時,能夠保持君子風度。
既然生意沒有談成,我們有必要再對人家禮節(jié)有加嗎?古人 云:生意不成仁義在。這是一個營銷員的基本修養(yǎng),事實上也存在著下一次商機。如果我們失去一次做成一筆生意的機會,那么,這次訪問的投入,我們不是可以收 獲好的感情交流嗎?這一次的不成功,自然是可以成為下一次成功的伏筆,把一個良好的印象深深地刻在客戶的腦海里,它甚至比做成一筆生意重要得多,因為生意 永遠是做不完的。
客戶來廠考察和洽談生意,相信去機場或車站接站的儀式都會很隆重,同樣,這種迎接客人的場面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于 送客。有很多商界朋友,提起令人不愉快的交往,沒有一個是關于接站的,而對送站的不滿比比皆是。是的,總經理很忙,副總經理也是很忙。業(yè)務主管當然也不是 整天閑著,既然生意沒談成功,大家的意見相差太遠,送站也只好讓一個閑著沒事的辦公室文員與營銷員一起去了,然而,這與大張旗鼓的隆重迎接反差太大,大得 讓人有被遺棄的感覺,同時也讓人產生“這個公司一輩子也不要再來”的感覺,這對于企業(yè)的形象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原來你的所謂禮節(jié)是沖著那筆可能的生意去 的,而不是我這個人,生意不成,居然禮節(jié)也就不要了,朋友也不處了,這是多么令人傷感的事情!
在營銷活動中,能把禮節(jié)做到前面的,可能是100%,而自始至終保持一致的,可能不到30%.我們無意將許多繁瑣的細節(jié)在此一一羅列,而是將這樣一個思路闡述出來,關于禮節(jié),一定要把工作做在大家都疏忽的地方,方顯英雄本色。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