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6篇 本文簡介:
第一篇:《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感悟和體會這本書好看到超出了我的預期,讓我想起艾青的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本由29位采訪對象的口述匯集起來的采訪實錄,受訪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講述了習近平同志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6篇 本文內容:
第一篇:《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感悟和體會
這本書好看到超出了我的預期,讓我想起艾青的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本由29位采訪對象的口述匯集起來的采訪實錄,受訪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講述了習近平同志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xiàn)了總書記的艱苦生活和成長經歷。
飲其流者懷其源,在知青歲月里,田間地頭的一鋤一犁、掏心的一言一行都構成了當代我們青年干部樹立正確人生觀、勵志成才的鮮活教材,是我們干部錘煉黨性,提升素質的生動范本,我們青年干部更應該從這里面吸取營養(yǎng),跟隨青年總書記尋找青春無悔的密碼。
樹立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40年后的一個機會,習近平與我嘆氣當時他的思想轉變過程,他說當年他思想上準備在陜北當一個農民,并非虛言,當他下決心會梁家河前,曾長時間躺在土地上,望著藍天,下決心像父兄一樣好好在農村干一場,這輩子就當個農民吧!”七年的知青歲月,青年習近平吧自己當做黃土地的一部分,他用雙腳丈量著黃土高原的寬廣和厚度,一心只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他為什么反復強調“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什么要求“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我們青年干部只有把青春根植在祖國大地,奉獻與強軍事業(yè),才能無愧于時代和人民。
勤奮學習鍛造進取精神。為了找到《浮士德》,習近平拍了三十幾里路,才借到手,在上山下鄉(xiāng)的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荒涼,習近平始終癡迷讀書,幾遍身處困頓也不失去對知識的渴望,這成了他始終堅持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作為青年干部,不要八小時外只玩手機,也需要給自己制定一定的學習計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學習新知識,新理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給了我們青春的答案,為青年學子樹立了思想上人格上的榜樣,我們要扎根祖國大地,洞察國情,樹立起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第二篇:《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根據(jù)黨校的學習安排,我認真的對《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進行了閱讀,感觸頗深,默然間加深了對習總書記的崇敬之情。這是一本由29名采訪對象的口述匯集起來的一本采訪實錄,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xiàn)了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閱讀完全書,使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淺。讓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礪煉。1969年1月13日習近平來到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插隊,當時他還不滿16歲。剛到梁家河插隊就要先過“四大關”:跳騷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應當說,這四關過的很艱難,既要克服身體的種種不適,更要在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上得到轉變和升華。而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別人是從零開始,而習近平要從負數(shù)開始。就在這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中,習近平沒有消沉,不向任何人抱怨,不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苦悶,在磨難中,鑄就自己執(zhí)著堅定的信念、堅強的品質、堅毅的性格、堅韌的氣質。這也讓他獲得了人生的真諦:千錘百煉始成金。
實干。近平當梁家河村支書后,不搞形式主義,不搞那個年代時興的學習、運動,而是立志辦大事,要給群眾做實實在在的事情,他要帶著大家多打糧食,讓大家都有糧食吃,能多打糧食的地方主要就是壩地。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帶領社員們在村里的溝口打了一個淤地壩,要知道打壩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要把大家的思想都統(tǒng)一起來,調動村里集體的力量一起打壩。在修梁家河村的淤地壩時,更是付出了全部的熱情和精力,他白天晚上,起早貪黑,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白加黑”“五加二”,把精力都放在這個工程上了。他要求施工要快,施工質量還要好,特別是洪水沖擊的關鍵位置,搞得扎扎實實,固若金湯。而且他不僅一直在第一線指揮,也一直在第一線勞動,鏟土、打夯、搬大塊石頭砌堤圍,和村里人一起并肩戰(zhàn)斗。這件事不就是對“干在實處永無止境”的實干精神的最好詮釋。
擔當。大事、難事看擔當。劉明升說“近平做事情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他一旦擔起了責任,就有自己的想法,敢干事,敢干大事!痹诹杭液赢敃,就能腳踏實地處理梁家河的事情,帶領好村里人,齊心協(xié)力搞工作。梁家河村民石春陽說:“我們選近平當村支書,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擔當,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眾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個行動和決策都很務實,都是為了老百姓的利益考慮”。習總書記的治國理政,具有敢于擔當和戰(zhàn)略定力的品格,都與他在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所養(yǎng)成的擔當精神息息相關。
為民。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急;民之所急,我之所行。習近平在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兩年不到的時間里,他憑借公道正派、處事穩(wěn)重贏得大家的信任,憑借頭腦靈活、勤奮肯開,帶領大家辦沼氣、辦鐵業(yè)社、辦代銷社、打水井、打壩堤、搞河橋治理、種植烤煙。1993年,近平回到梁家河看望鄉(xiāng)親,并囑咐了很多事情,山上要治理,河里要打壩,山上要種經濟林,還要種果樹,要把地打平,好提高產量,要解決肚子吃飽的問題,還要解決文化問題等等內容。從始至終,他最關心的始終是基層群眾的生活。
黃土高原的蒼天厚土,深深鑄就了一位人民領袖的苦干實干作風、敢于擔當品質、愛民為民情懷。這就是我們的總書記,我們心中的榜樣,總書記的這段人生經歷,已經成為一個傳奇,將不斷激勵著我們。
第三篇: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最近一段時間,我學習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通過學習,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到習近平同志成長為我黨領袖的歷史必然性,進一步增強了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緊跟核心的自覺性。
堅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習總書記從15歲到梁家河村插隊到22歲離開,是當年“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七年的艱苦歲月,使他由一個迷惘、彷徨的少年成長為一名自信的干部,不管條件多么艱苦,對待多么不公,他都絲毫沒有動搖對黨的信任和忠誠,為此他先后寫過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這種堅韌不拔的政治追求,這種對待“苦”與“難”的人生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勤奮好學善思——“從不放棄讀書學習”!读暯降钠吣曛鄽q月》,再現(xiàn)了習總書記在黃土高原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書中通過采訪村民、知青,大量的披露了習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期間讀書學習的經歷和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青年習近平熱愛學習、善于思考、注重實踐的品質。正因為他一直注重勤學善思,后來到各個領導層級和領導崗位上,他都要求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心系人民群眾——“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習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他與當?shù)厣鐔T群眾共度時艱、水乳交融的七年。七年中,習總書記把自己當做“普通農民”而不是“知青”,真正把自己看作“黃土地的兒子”,與梁家河的父老鄉(xiāng)親在思想情感上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我們要學習總書記融入群眾、植根群眾、造福群眾的群眾工作方法,時刻樹牢群眾觀點,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在組織、依靠、發(fā)動群眾中增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扎扎實實地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辦好事,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用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生動地再現(xiàn)了總書記在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完整、深刻地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的非凡成長歷程,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蘊含的精神力量,讓我深受教育和感染,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過程,更是讓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升華。
一、敢于吃苦
習近平在這插隊的七年中,所插隊的地方是全國1600多萬插隊知青中自然環(huán)境和生存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之一,他沒有抵觸,沒有怨言,與群眾一起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攔河、打壩,什么苦活累活臟活都干過,而且一干就是七年。
二、樂于吃苦
習近平在這插隊的七年中,他都能一直拼命干。不管多累多苦,都付出了全部的熱情和精力,他把根扎在了人民中間,樹立了為人民辦好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華。
三、善于吃苦
習近平在這插隊的七年中,帶領著廣大人民群眾辦代銷點、縫紉社、磨坊,不但滿足了群眾需求,還讓社員發(fā)揮了各自長處,注入了動力,切實給村里的帶來了發(fā)展,習近平同志不但重視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做好事情技巧性,還做事公道、敢于擔當,都設身處地為老百姓的利益考慮。
四、不忘吃苦
習近平在這插隊的七年中,形成了一切以人民為發(fā)展的堅強理念。只有經受了艱難困苦的考驗、錘煉了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品質,在人生的不同時期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夠處變不驚、應對自如才會形成如此堅強的品質、理念。
這本書生活的描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七年知青歲月中錘煉出的“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情懷和品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際遇和機緣,都要面對不同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能在應當吃苦時選擇安逸,必須學好吃苦這個人生必修課。
我的工作就是在政府運行的最基層,必須要倍加珍視、發(fā)揚光大這種情神,內心才能足夠強大,也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做好本職工作。
第五篇:《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29位訪談者,29個視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通過對當年那些與總書記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鄉(xiāng)親和知青們進行面對面訪談,帶我們重溫40多年前的一個個故事。書中村民們、知青們談起當年的故事,記憶依然那么清晰,說起來依然那么激動,回味起來依然那么幸福,通過閱讀我跟隨講述者來到梁家河村史館和知青窯前,來到陜西第一口沼氣池前,來到至今仍發(fā)揮效用的淤池壩前,來到趙家河的知青林前,來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留下足跡的那些地方,傾聽者總書記與人民同感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傾聽著總書記刻苦讀書學習的故事,傾聽著總書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使我的心靈一次次收到沖擊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禮和升華。
習近平總書記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長在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他有過曲折的少年時代,有過奮斗的青年時代。從農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到黨的總書記,從普通公民到國家,從普通軍官到軍委主席,他在黨和國家各個領導層級都干過。從西北到華北,再到東南沿海地區(qū),中國西部、中部、東部地區(qū)他都待過,農民、大學生、軍人、干部他都當過。這些豐富多彩的經歷,這些重要崗位的歷練,這些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帶給他扎實的實踐基礎、深厚的經驗積累和深邃的理論思考,也使得他能夠帶領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全面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隨本書重溫七年知青歲月,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格魅力,也深受鼓舞和啟發(fā)。
雷榕生、雷平生兄弟談“近平把自己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在自己身處困境的時候,仍能夠做到對乞食老漢解衣推食”;陶海粟談“為群眾做實事是習近平始終不渝的信念”;石春陽談“群眾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武暉談“近平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于為民辦事”,“近平做了這么多實事,源于他親身體會到農民生活面臨的難題,也源于他平時的觀察和思考”;張衛(wèi)龐、呂侯生、劉金蓮談“近平和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高小梅談“近平教我寫字”;聶瑞蘭談“近平把糧票和錢壓在了碗底下”;趙秀全談“近平幫我找豬”;趙勝利談“近平幫老漢拉車”;楊世忠談“近平當村支書就是因為大家都擁護他”,“近平入黨、當村支書,完全是因為它自己積極要求進步、努力工作、收到群眾擁護的結果”;艾平談“習近平正是了解實際,了解群眾最需要什么,才能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fā)來主持工作”…了解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扎實做好工作關鍵,對司法工作者也如此。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2013年2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發(fā)表講話,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2014年1月7日,習近平出席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談到,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zhí)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政法機關和廣大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有力法律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重申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是對法律的適用操作,但法律有深度,人性則有溫度。司法的過程中也應是對群眾需求、群眾訴求的響應與實踐。秉持人民情懷和法律信仰才能守住公平正義的生命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工作者任重,但正如書中給我們的啟迪,不忘初心、不畏艱苦、奮斗不止、踏實工作、深入實際、緊密群眾,必當能致遠。《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一本采訪實錄。這本采訪實錄共采訪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隊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處的當?shù)卮迕,還有當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這些受訪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是當代青年樹立正確人生觀、勵志成才的鮮活教材,是黨員干部錘煉黨性、提升素質的生動范本。
習總書記從年輕時就酷愛讀書,他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上山下鄉(xiāng),來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別人都帶些生活用品什么的,只有習總書記帶了沉甸甸的兩箱書,我想對于書和知識的渴望由此可見一斑。在那些艱苦的歲月,也唯有理想、信念和書是他精神的食糧,支持著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寫作,不斷地增長知識,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年陜北生活,青年習總書記面對困苦的農村生活,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后來的日子里,他多次回到這里看望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們,我想這也是主席的第二故鄉(xiāng)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崇高信仰始終是我們黨的強大精神支柱,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黨的堅實執(zhí)政基礎。只要我們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彼倪@一執(zhí)政方針和理念也正是源于他七年的知青生活。他體驗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更知道群眾的生存不易!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辟|樸話語,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與奮斗目標,深深地打動和溫暖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這既是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體黨員的諄諄告誡,也是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習總書記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也在被采訪者的講述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他從一個高高瘦瘦的文弱書生成長到能和村民們拿一樣的工分的勞動者,這中間有著多少磨難和汗水旁人也無法想象。是陜北這段艱苦的生活磨煉,錘煉了習總書記堅忍不拔、堅毅剛強的性格,鑄造了他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情懷,使他成為在艱難環(huán)境和曲折經歷中成長起來的黨的領袖。相信這樣一位從群眾中走出來的一心為民的領袖一定能夠帶領著全國人民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
我作為一名基層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要向習總書記學習的正是他這種熱愛學習、善于學習,不怕苦、不怕累,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的精神,只有每個基層的螺絲釘都發(fā)揮好各自的作用,祖國這臺大機器才能得快地跑起來。
第六篇:《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讀完全書后,可謂是百感交集,全書從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時期主動請纓到延川插隊入手,以采訪的形式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總的來說,完全可以用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眮碓忈。然而,時過境遷,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5月4日的北大講話中,向廣大青年提出了“勤學、修德、明辨、篤行”的總體要求。回顧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的成長歷程,無不處處體現(xiàn)著“勤學、修德、明辨、篤行”,因此,全書為我們青年人的成長進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楷模。下面,我就“勤學、修德、明辨、篤行”談談自己的感觸。
勤學是基礎。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只有求得真學問,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致力于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要求全黨不斷加強學習,在學習中成長。青年時期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川插隊時,盡管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有時連飯都吃不上,但他從未放棄過學習,書中提到“他勤奮好學,到了夜以繼日的程度。”。正因為習總書記的勤奮學習,才成就了他的才華和能力,最終挑起執(zhí)政理國的重任。當前,我國改革發(fā)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更需要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一代不斷擴充新知,擴大視野,擴展才干,全面提升綜合素能,為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修德是關鍵!靶奚怼R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即修德,是人生事業(yè)發(fā)展的最基礎、最重要內容。人生的發(fā)展就是要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道德歷來是人們修身養(yǎng)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國安邦的重要途徑。就個人而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如果沒有道德自律和精神升華,人將失去人之為人最珍貴的方面,社會將失去和諧美好的基礎性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家教優(yōu)良,從父輩那里傳承了優(yōu)良品德,并在成長中不斷完善,不斷提升,最終修成了一身正氣,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原本可能不用插隊的他,不顧老師的勸導,強烈要求到艱苦地區(qū)插隊,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為忠;在插隊時,對貧下中農、老人、兒童、殘疾孩子關愛有加,以誠相待,是為仁;在遇見父親老部下街頭要飯時,將手頭僅有的錢和糧票全部相贈,是為義;在插隊期間,辦掃盲班、修建沼氣池、打吃水井、開鐵業(yè)社……帶領廣大群眾改善生活條件,是為智;當其他知青陸續(xù)回鄉(xiāng)或上大學時,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毅然留在陜北梁家河,決心扎根基層,勵志改變梁家河面貌,是為信。而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的部分青少年深受西方消極文化侵蝕,好吃懶做、品行低下者不在少數(shù)。因此,我黨才號召全國人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端正思想,樹立良好風氣,為打造一個風清氣正的和諧社會共同努力。
明辨是核心。明辨即明確地分辨,辨別清楚。當前,我國正經歷著深刻的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浪潮,隨著經濟轉型、社會轉型、觀念轉變,一方面激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另一方面也釋放出各種“噪聲”、“雜音”,難免讓人無所適從。尤其是面對發(fā)達西方國家,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難免讓人產生“我不如人”的感嘆。種種外界因素的干擾,每日的信息從各個方面沖擊著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甚至盲目跟從。那么,身處“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年代,擁有一顆明辨是非的心,學會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wěn)立場就顯得十分重要,擁有必要的思想定力、工作定力和生活定力就顯得十分可貴。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就處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當時是一個相當混亂的一個時期,全國大多數(shù)青年都在這一時期迷失了方向。只有習近平總書記及少數(shù)有識青年仍能保持清醒,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對人對事都能明辨的看待。因此,我們必須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自信,堅定走“人間正道”。我們必須堅信人心向善向上的力量,不斷汲取和弘揚真善美等“正能量”,始終遠離和拒斥假惡丑等“負能量”。我們必須堅信,只有為祖國和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人生才能變得真正的富有和輝煌,才能在跌宕起伏中堅持正確的航向而不迷惘。
篤實是保障。所謂篤實,首先體現(xiàn)為“全”,舉凡法律制度、社會輿論、媒體傳播、先進表彰,無不應考量價值觀維度。其次體現(xiàn)為“細”,小處著手,以小見大,防微杜漸,貫穿于個人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工作崗位等方方面面、細微之處。最后體現(xiàn)為“效”,培育價值觀應注重效果,不能簡單化、表面化、抽象化,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梁家河村支書期間,身體力行,埋頭苦干,帶領全村人民做了前人一直想做但做不到時事情,徹底改變了梁家河的面貌。尤其在打壩期間,更是付出了全部的熱情和精力,他白天晚上,起早貪黑,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白加黑”“五加二”,把精力都放在這個工程上了。他要求施工要快,施工質量還要好,特別是洪水沖擊的關鍵位置,他搞得扎扎實實,固若金湯。而且他不僅一直在第一線指揮,也一直在第一線勞動,鏟土、打夯、搬大塊石頭砌堤圍,這些事情他都和村里人一起并肩戰(zhàn)斗,充分體現(xiàn)了篤實力行的優(yōu)良作風。
當前中國正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社會各階層、有識之士和奮發(fā)進取的人們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然而,人生奮斗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每個人的上進和奮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我們每個熱血青年既要目標高遠、意境深遠,保持定力、不懈奮進,又要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嚴于律己、精益求精,將復雜的事情做到簡單,將簡單的事情做到不簡單,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非凡業(yè)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人生的價值準則,勤學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靜心、篤實以為功,真正鑄就人生發(fā)展的新航標。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6篇 本文關鍵詞:知青,讀后感,歲月,習近平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