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顆巨星,被歷代文人稱為“詩仙”,杜甫的詩句“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就是對李白詩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亞的碎葉;5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李白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說:“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15歲時,學(xué)習(xí)劍術(shù)。20歲前后,在家鄉(xiāng)的匡山讀書,從友人學(xué)習(xí)縱橫術(shù)。李白勤奮好學(xué),“常橫經(jīng)籍書,制作不倦”。在20歲以后,李白游歷了蜀中不少名勝古跡。蜀中雄偉壯麗的山川,培育了李白開闊的襟懷,豪放的性格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由干受縱橫家和儒家思想影響,李白有著很強的事業(yè)心,希望建功立業(yè);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響較深,又熱切地向往著求仙學(xué)道的隱逸生活。這種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顧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駭驥筋力成,意在萬里外。”于是“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途中,他寫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出三峽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當(dāng)時正是開元盛世,國家呈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對前途充滿了信心。那時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通常是走科舉考試的道路。此外,還有一條“終南捷徑”,即通過求仙訪道的隱居生活,擴大影響,引起朝廷重視,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羈,又抱負很大,自視甚高,不愿走科舉道路,所以選擇了一終南捷徑。為此,李白在江陵拜訪了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并寫了一篇《大鵬賦》,用寓言形式記敘這次會晤。此賦通過“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抒寫了他遠大的抱負。
李白在求仙訪道的同時,很注意結(jié)交“豪雄”,即那些能夠抗暴扶弱、仗義舍身的游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俠”,“輕財好施”。他在東游吳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散金三十萬,周濟生活困難的人。李白一生寫了許多歌頌俠士的詩,贊美那些在國家危急關(guān)頭,勇于舍身赴難而不居功、不貪戀爵祿的豪俠。如《俠客行》贊美侯贏、朱亥“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古風(fēng)》第十首贊美魯仲連“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并說“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他景慕這些歷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負和理想。”李白在游歷中,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xué)習(xí),加上閱歷的增長,使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日益提高,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如《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天開,碧水東流直北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再如《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雄偉壯麗的祖國山川景色,經(jīng)過詩人別出心裁一番吟詠,更給后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李白在學(xué)習(xí)樂府民歌時,創(chuàng)作了不少樂府詩!堕L干行》第一首開頭六句是:“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ㄓ螒颍。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后來“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便成了比喻小兒女相親相愛的著名成語。
開元十六年早春,李白來到湖北安陸。在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時做過宰相的許圍師的孫女結(jié)婚,開始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隱居安陸境內(nèi)的壽山和白兆山桃花巖,后又與道士元丹丘一道隱居嵩山! 開元二十四年,他去山東,又和孔巢父、韓準(zhǔn)等人隱居祖徐山的竹溪,時人號為“竹溪六逸”。他寫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表白自己此時的隱居是“養(yǎng)賢”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時機。文章說,“奮其智能,愿為輔粥,使衰區(qū)大定,?h清一。”可見隱而不忘政事。開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陽,“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韓荊州即韓朝宗,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東道采訪處置使。李白《與韓荊州書》是他初見韓時的一封自薦書。文章開頭借用天下談士的話--“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贊美韓朝宗謙恭下士,識拔人才。接著毛遂自薦,介紹自己的經(jīng)歷、才能和氣節(jié)。文章表現(xiàn)了李白“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的氣概和“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自負,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寫得氣勢雄壯,廣為傳誦。在此期間,李白結(jié)識了比他大12歲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寫山水田園詩著名,二人一見如故。當(dāng)他們分手時,李白寫了著名的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開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東魯任城(今山東濟寧),自己則繼續(xù)往來各地,尋找政治出路。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他又舉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長安,臨行時寫的《南陵別兒童人京》一詩,表達了他躊躇滿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在長安,李白結(jié)識了任太子賓客的老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對李白的《蜀道難》十分贊賞,“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認為此詩只有神仙才寫得出來,因而稱李白為“滴仙人”!妒竦离y》描繪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開頭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種充滿磋嘆的情調(diào)很快抓住了讀者,中間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險峻,再襯以“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的凄厲氣氛,以及詩人的反復(fù)嗟嘆,把蜀道的高危艱險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蕩人心。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進一步推薦,李白終于受到玄宗皇帝的親自接見,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職責(zé)是為皇帝草擬文浩詔令之類文件。同時也迎合皇帝的興趣,隨時寫些應(yīng)景詩文。李白曾利用與玄宗接近的機會,向玄宗申述過自己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張。遺憾的是,這時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個勵精圖治,能夠任用賢才的開明君主,而是已經(jīng)變成貪圖享樂,不問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請將”.深居官中,沉溺聲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寫詩作詞,供自己享樂。當(dāng)玄宗覺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滿足于當(dāng)馴服的御用文人時,就疏遠了他。從李白方面來說,玄宗之所以疏遠他,與他那傲岸性格有關(guān)。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這種無視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顯然是統(tǒng)治者所不喜歡的。相傳,玄宗在便殿召見李自時,李白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是最有權(quán)勢的一個大宦官,為解“脫靴”之恨,他挑撥楊貴妃說,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中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二句,“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使楊貴妃由此深恨李自。他們都是玄宗最寵的人,在玄宗面前進讒言,自然會影響玄宗對李白的看法,何況對他進行中傷的,還有駙馬張*等人。權(quán)臣貴成的讒毀,玄宗的疏遠,使李白很苦悶,發(fā)出“行路難”的感嘆。
天寶三載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長安已不能再有所作為,于是上疏,“懇求歸山”。玄宗沒有挽留他,而是“賜金放還”。李白在長安實際上只有一年半時間。這期間,他親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敗,以滿腔憂憤寫下了許多揭露和批判現(xiàn)實的詩篇,如《古風(fēng)》第十五首,譴責(zé)統(tǒng)治階級“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
天寶三載,李白在東都洛陽認識了比他小11歲的詩人杜甫。杜甫“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其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與李白意氣相投。他們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和杜甫分別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過了10年。這時,他因夫人許氏早已去世,又在廣州梁國(在今河南開封)與相門之女宗氏結(jié)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說:“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國”。以梁園為中心,李白往南到過越中,往北去過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則是舊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訪道,一是欣賞大自然的美。他說:“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尋求為國效力的機會。他在《梁園吟》中說:“東山高臥時走來,欲濟蒼生應(yīng)未晚。”這個時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權(quán)的宰相李林甫,大興冤獄,打擊迫害正直賢能的官員。目睹國是日非,李白內(nèi)心的痛苦也與日俱增。但他決不向權(quán)貴屈膝,在著名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他寫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了他的高尚人格。他還寫了許多揭露和鞭撻黑暗現(xiàn)實的詩篇!哆h離別》對玄宗寵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權(quán)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龍為魚,權(quán)歸臣兮鼠變虎。”《北風(fēng)行》批判了安祿山“欲以邊功市寵”而挑起的對奚、契丹等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爭。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