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64年,今年45歲,但是性格開朗的他看上去只不過是30多歲,高中畢業(yè)后他曾在過供銷社當臨時工,當過代課教師。由于他在群眾中說話有威信,201*年被群眾選為村民委支書,上任后他不辜負群眾對他的重托,他想:靠山吃山,為什么我們就不會利用我們山區(qū)廣闊的土地來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呢?***時刻都在想如何利用本村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土地廣闊)帶領群眾致富,于是他帶領群眾種植烤煙、蔬菜等經濟作物,在他的引導下,**群眾的生產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時刻想著群眾、關心群眾,為群眾思發(fā)展、摘窮帽、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是山區(qū)里農民致富的領路人。由于工作踏實,成績突出,***曾多次受到上級政府表彰,201*年被廣南縣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優(yōu)秀村官。
用行動改變了山區(qū)生存環(huán)境。**村民委是蓮城鎮(zhèn)名副其實的山區(qū),與它真實的名字相反,**并不平,出門三步就是旮旯的山坡和常年缺水的山區(qū),不要說農田灌溉用水,就是人畜飲用水都很困難,面對這樣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暗想,如何改變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呢?于是他與村兩委班子進行協(xié)商,并找到上級有關部門幫出主義、想辦法,極積向上級爭取資金,組織群眾修建進村路、搞坡改梯、挖小水窯、建沼氣池等,8年來他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40多萬元,組織村民修建進村公路35條,建坡改梯地1000多畝,挖小水窯1270口,建沼氣池1690口,在他艱辛的努力下,到201*年底**村民委25個自然村全部已通沙石路和通電,已實現(xiàn)村村通,通路率和通電率達到100%。村民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他用實際行動改變了**山區(qū)人民的生存環(huán)境。
學科技、用科技帶領村民致富。***是一個相信科學,熱愛科技的人,他多次參加過縣農業(yè)局、縣科技局舉辦的農業(yè)科技培訓,由于他勤奮好學,通過參加培訓,他掌握了水稻、玉米、烤煙等農作物栽培技術,并將學到的科學技術運用到實踐中,不論是新品種或是新技術,他首先都在自家的田地里進行試種,獲得成功后才向村民們推廣,例如**村民委的土地廣闊,但群眾思想觀念落后,一直種植老品種,產量不高,經濟效益低,他首先引進雜交玉米和雜交稻在自家田地里進行試種,成功后說服村民種植,并向村民們講解種植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的好處,并向村民們無償傳授新的栽培技術,為了讓群眾更多的掌握科學栽培技術,他跑遍了**的25個村寨,白天忙于村里的事和自家的農活,晚上召集村民進行科技培訓,只要群眾遇到技術上的難題,都會找到他請教,他都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群眾。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