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受傷將軍甘祖昌夫婦下鄉(xiāng)不忘改善村民生活,感動習總書記;空兵團長劉銳無懼風險挑戰(zhàn),和戰(zhàn)友一起守衛(wèi)祖國;大學教授陳先達堅守信仰、關心國運,教育學生懂黨史國史;80后學院榜樣徐川先進靈動,用新視角給學生講黨、教學生愛黨;穿山打洞、造田建橋吳金印,為公棄私,作為共產黨員率先垂范······無數共產黨員的先進事例引發(fā)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引領我們向上。
凡是觀看《榜樣》的人,看到動情處,或為之動容,或掉下眼淚,更多的還是深深的感悟。榜樣從來不只是一人一事的偉大,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延續(xù)和傳承、影響與帶動。每一項事業(yè)的進步,每一項成就的取得,往往不是一個人、甚至一代人的貢獻,而是一群人、幾代人綿綿不斷的付出。
《榜樣》節(jié)目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示著,榜樣就在我們身邊,榜樣的精神從未斷裂,從過去到現在,從身邊到更遠,榜樣已經引領著許多人同路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的經歷就是一部青年人學習的榜樣之書,七年知青歲月是廣大青年學生培養(yǎng)吃苦精神、磨練堅強意志的一面鏡子。插隊的七年,作為來自城市年齡最小的一名知青,習近平不僅要忍受生活中的缺吃少用,在城市里常見的一碗白米飯就“可把他吃香了”,掌握農活兒對他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學犁地”“挑糞”“學用老連枷”“打壩,修梯田”“但他從不服輸,吃了很多苦以后,不但能成為一把工作好手,而且還作為村支書,扎根在梁家河為鄉(xiāng)親們謀福利”。青年習近平就在這樣“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七年艱辛磨練中,過了跳蚤、飲食、勞動、思想“四關”,始終把自己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自稱為一名“普通農民”“黃土地的兒子”,而不是“知青”,自己吃糠團子把“真糧食”給老百姓。正是這些艱難困苦錘煉了習近平總書記不怕吃苦、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塑造了他剛毅堅卓、勇敢無畏的鮮明性格,鑄造了扎根人民、厚植為民的赤子情懷。
當代青年不僅要觀看《榜樣》、走近榜樣、更要學習榜樣、成為榜樣。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近在眼前,新的時代、新的使命在呼喚著的,每一名黨員應該,不忘初心,堅定方向,與榜樣同行。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