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課改實驗工作小結
課改實驗工作小結
當新課程理念化作雨露甘霖灑向神州大地時,我們如同干渴的土地看到了希望,期待著豐收。一年多來的課改實驗,讓我們在苦澀和迷惘中,嘗到了甜頭,看到了未來,也更加堅信“課改必勝”。當這一切都成為了過去,我們也開始學會了冷靜的思考:我們做了些什么?我們得到了些什么?
一年多來,我們根據上級部署,認真學習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樹立一個理念,依托兩個載體,落實三項制度,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為重點,扎實地推進課改實驗工作順利開展。
一、樹立一個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為了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切實轉變教育觀念,牢固樹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去年暑假,我們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新課程通識培訓,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上級有關文件,聆聽專家講座,開展了人才觀、價值觀、教育觀等主題討論活動;學校領導帶頭學習新課程理論,從自身教育理念的轉變開始。每一次的新課程培訓、教研活動、公開教學、社會宣傳等,學校領導都認真組織、參與,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爾后,學校通過校本培訓制度化建設,進一步強化了理論學習與研討,促進了教師新舊教育觀念的激烈碰撞,產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師的認識在學習中提高,觀念在討論中更新,行為在交流中轉變,從而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二、依托兩個載體課題研究與校本課程開發(fā)
1、課題研究學校在重組教研組的基礎上,通過醞釀,反復論證,確立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轉變學習方式”的研究課題,并把研究重點確定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上。通過實驗研究,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必須整合教材,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問題情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設計”是原學區(qū)的研究專題。一年多來,學校課題組經過“理論學習、實踐探究、反思研討、總結提高”,摸索出一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新路子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努力遵循“大主題、長周期、慢節(jié)奏、重過程”的實施原則,充分體現自主性、綜合性、探究性、活動性、開放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并逐步開展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的發(fā)展性學生評價體系的探討,使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富有成效地開展起來。今年四月份,我校舉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場研討活動。兩位執(zhí)教老師以其活躍的課堂氣氛、自主開放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自由的個性化展示,獲得了市教師進修學校教育專家及與會教師的充分肯定;我們也在研討會上得到了專家的悉心指導,解決了一些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惑,明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2、校本課程開發(fā)校本課程開發(fā)是塊難肯的硬骨頭,它又是課程改革的一項創(chuàng)造性、開拓性的工作。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重新審視學校的教育哲學,分析學生、學校及社區(qū)的發(fā)展需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開設了必修與選修兩大類、12小類的校本課程門類。如,通過挖掘海外僑親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熱心教育的事跡;xx人在改革開放中敢為人先,思源思進所形成的精神等,使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時代變遷與發(fā)展歷程,本地人在海外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激發(fā)學生愛國愛鄉(xiāng)思想感情,使學生從小樹立建設家鄉(xiāng)、建設祖國的遠大理想。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建立了科學的工作程序,必修課實行學段管理,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選修課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發(fā)展水平,打破年級界限,開展活動。三、落實三項制度學習、研究、常規(guī)管理
1、落實學習制度。我們認為,實施新課程成敗在于教師,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提高在于不斷地學習。為此,我們制訂了業(yè)務學習制度:每周一至少安排兩小時集中學習課改實驗指導性文件、課改典型經驗,并圍繞學習內容展開討論;不定期邀請專家到校講座,接受專家的思想傳播,解決實驗中的困惑與問題;組織教師外出參觀交流,了解課改的研究動向,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在學習中,我們努力做到學校領導帶頭學,實驗老師跟著學,非實驗老師趕著學;使每一位教師都參與到課改實驗中來,自覺地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活動。此外,我們還要求每位教師每周至少學習一篇教育教學論文,并做好摘要記錄。通過學習討論,不斷地提高教師的理論認識水平和科研能力。
2、落實校本研究制度。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課程改革向前推進的保證。(1)、學年初,我們制定了制定了“十個一”制度,要求每位教師每周至少聽一節(jié)課,并做好記錄和評析,每周做一次個案分析或教學反思,每人至少參與一項課題研究,每學期至少上一節(jié)校級以上教學觀摩研討課,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或優(yōu)秀個案。(2)、我們把每周四定為校本研討日,上午開設兩節(jié)校級教學研討課,當晚舉行教研沙龍活動,開展主題研討、說課、評課。在研討中,我們提出了三項要求:(1)、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學科需要,圍繞一定的研究專題開課,并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要嚴格遵循研討的程序:備課上課說課反思評課小結;(3)、每節(jié)研討課的材料(教學設計、說課材料、教后反思、研討記錄)必須整理完整,交給教導處存檔。(3)、每周六開展周末研討活動,通過反思本周教學工作、交流學習心得與教學、研究下周教學設計,達到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有時也邀請專家到會與老師們面對面,為老師們答疑解惑,發(fā)揮專家引領作用,提高校本教研效果。此外,我們鼓勵教師開展積極開展行動研究,促進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實施“跟班聽與教”、“教學新秀觀摩課”、“骨干教師講座”等教學研討活動,并把這些措施的落實納入教師的業(yè)務積分中,作為評價教師的一項重要指標。一年多來,老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教育研究活動中,學會了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促進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3、落實常規(guī)管理制度。課堂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為了在課堂上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讓課程的生命存在于課堂,讓課改的魅力呈現于課堂,我們制定了新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辦法,從備課、上課、作業(yè)布置、批改、考試評價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具體來說,要求教師從備教案向備學案轉變、從管理者向參與者轉變、從單一書面作業(yè)向綜合性作業(yè)轉變,引導教師在實踐中自我反思,轉變角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使學生在個性化的學習中獲得發(fā)展。為了讓老師們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有效地激勵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我們著力改革教學評價機制。評價教師和課堂教學,看“三個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是否有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評價學生,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各個方面的表現,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突出評價的開放性、多元性、多樣性,看每一位學生是否在原有的(本文權屬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網絡.com查看)基礎上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探索,我們嘗到了課改的快樂:課堂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喜人局面;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樂趣,課堂成為教師展示生命價值的舞臺。同時,我們也取得了豐碩的果實成績固然令人歡喜,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課改之路依然漫長。,以科研創(chuàng)品牌,為把我校建成有特色的一流學校而努力奮斗。
擴展閱讀:中學新課程實驗工作總結
中學新課程實驗工作總結
高中新課程實驗,對于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都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工作,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都是開拓與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對于教育科研,都是嶄新和具有前瞻意義的課題。因此,緊緊把握新課程實驗,認真做好實驗反思和總結,認真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于保證新課程實驗順利進行具有突出意義。我們欣喜地看到,我校教師在這場歷史性的變革中接受考驗,經歷著觀念更新、知識充電、教學反思的過程,為實現新課程培養(yǎng)目標進行著艱辛的努力。為了進一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將從更新理念、培訓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成效、對課標與教材的反思、教學實施與資源開發(fā)、進一步推進課改的意見等方面回顧與總結過去四年多來的工作。一、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
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是基于民族教育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本源的變革,必須具有民族性、文化性。鑒于上述的認識,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提出了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素質教育的理念為基礎,以教育創(chuàng)新為目標,努力實現三個基本融合:吸取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與現代教育思想相融合,吸取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秀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相融合,吸取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秀的培養(yǎng)方法,與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相融合。確立這一原則的目的是在傳統(tǒng)課程與新課程之間建立一個橋梁,讓教師在探索和實驗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創(chuàng)建模式,避免因為倉促上馬形成混亂或空白區(qū)間,造成教學的錯位。同時我們在新課程的管理上提出以課程標準為主要指導思想、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以發(fā)展學生基本能力為主要目標,切實從課堂教學入手,探討實施新課程的基本方法。二、組織教師參加培訓
1.參加國家、省、市、縣級的培訓
在四年多來的新課程實施實驗中,我們始終堅持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重視教師的上崗培訓,組織當年準高一、高二任課老師參加省、市、縣教研室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學習有關理論,更新教學理念,樹立切合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投入到新課程的改革和實際的教學中去。按照教育部關于新課程實驗全員培訓,不培訓不上崗的規(guī)定,201*年底至201*年,我校教師利用寒暑期積極參加了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培訓。2.組織的培訓與研討
我校除了組織高中教師參加省和市的新課程培訓外,各學科還在省、市、縣教研活動中積極參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學習和研究。針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種種困惑,在過去四年多里,分別在不同的階段開展不同的專題教研,以教研公開課或研討課為依托,校內名師和省、市、縣級骨干教師引領,分別開展了實驗活動課、教學觀摩課和復習研討課的專題教研,增進學校老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期望通過課例和交流,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某些教學問題能達成共識。三、實施新課程的成效1.合理設置課程
根據福建省教研室對必修模塊和部分選修模塊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我們統(tǒng)籌安排了高中三年的學習內容(其中,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基本要求的必修學分,滿足學生發(fā)展差異的選修學分),明確提出要防止盲目加快進度,提早結束課程,拉長高考復習時間的傾向。
2.構建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
在新課程實施的伊始,我們嚴格按照課程計劃設定的“必修”、“選修”兩大課程的結構模式,嚴格遵循課程的計劃節(jié)數來編排課程計劃,同時根據課程計劃的要求,開設了選修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等,形成與國家課程計劃相一致的課程結構體系,為開展新課程的實驗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我校地理、語文學科在高中新課程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們認真學習高中新課標精神,研究制定教學實施計劃,不斷進行課改實驗,F在,均有代表性的模塊教學,既形成較成熟、有特點的教學方法,又有較顯著的教學成果。
但由于受外部的環(huán)境影響(主要是各學科高考方案公布后)和學校的師資和生源所限,高中高考科目的九個學科的必修課都能按課標的要求開出,而選修課基本上是按高考必考的內容開設,高考不考的選修課內容基本上沒有開設。3.研究和嘗試學分認定和新的學習評價模式
根據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校教學管理意見莆田市對模塊的學分認定提出的要求,我校積極探索紙筆測試與非紙筆測試結合、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結合、自評與他評結合的評價模式和學分認定方式。
目前,學校已形成了各學科必修、選修模塊、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方案。向學生明確如何選課、各科模塊如何評價、評價項目是什么、如何獲取學分。并與專業(yè)機構合作,共同研制本校學生學業(yè)評價和學分認定網絡版操作和管理系統(tǒng)。
從目前學校對模塊學業(yè)水平評價來看,由于新課程將選擇課程的權力交給了學生,將課程實施安排的權力交給了學校,將模塊學業(yè)水平評價的權力交給了學校和教師,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個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對象和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的學業(yè)成績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既要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又要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既重視采用定量的評價方法,也重視采用定性的評價方法;全面地評價學生多方面的智能。這樣的評價體系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有待于在新課程進一步實施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與完善。4.重視教學質量監(jiān)測
作為學業(yè)質量管理的一項措施,為及時總結新課程實驗中教學的經驗,發(fā)現存在問題,以便對教學進行有效的調控,學校校級領導親自實行全面的質量監(jiān)控。5.開發(fā)豐富的課程資源
新的課程改革重新定位課程的概念,課程再不只是教材上的固定內容,一切與學生的學習經驗有關的內容都可以看作是課程的資源。我校各學科努力開發(fā)課程資源,取得較顯著的成果。如:我校語文組、地理組等開發(fā)的校本課程。6.以校本教研推進科組建設
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是開展校本教研的主體角色,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也只有在積極開展校本教研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得以實現,以校為本的教研組建設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證。我校倡導“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yè)研究人員的專業(yè)引領”的校本教研模式,科組以典型課例為線索,以專題研討為核心,以教師的原有經驗為研究基礎,以教學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激發(fā)教師積極參與教研的熱情,以參研教師的自我領悟、自我構建為目的,使教師在主動參與中,在各種觀念的交鋒中,提高認識,達成共識。
四、新課程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普遍來說,教師們最擔憂學生能否通過新課程模式的學習,順利通過三年后的高考;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所形成的兩個極端:太開放與太保守都給新課程的教學帶來沉重的教學壓力。具體的說,我校新課程實施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多數教師思想和愿望上都能緊靠新課改的精神,但在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重視非常不足,在課堂教學中仍只重視基礎知識與能力,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體驗、感悟的特點,壓抑學生的個性,包辦學生的學習,甚至從“教”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的“學”等問題。
2.在教材理解與運用方面,新教材具有體例新、容量多、學術性強、難度大、融通古今中外、內在邏輯嚴密等特點,普遍表現為難度大,容量大。對于這些新教材,普遍的反映是老師難教,難處理,學生難閱讀、難理解,加上學校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更加劇了教學的難度。另外,在實際教學中,較多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習慣用舊教材的處理方法,不斷擴展、延拓、加深,造成了課時的嚴重不足。
3.新課標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提出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在具體操作中,自主導致了茫然,合作變成了“合座”,探究缺乏有效性和科學性。許多學科的教學活動,臺上熱熱鬧鬧,臺下應者寥寥,學生有活動沒體驗。怎樣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變成真正促進學生整體素養(yǎng)提升的有效手段,值得探討。
4.近幾年,由于教師的流動,補充了一批沒有高中教學經驗的新畢業(yè)教師,這些教師雖然了經過了短暫的培訓,接受了一些新課程的理念,但他們既不了解原高中教材的知識體系,又不了解新高中教材的知識體系,在教學時,缺乏將整個高中教學體系作為教學的視角。而部分高中教師雖然有高中教學的教學經歷,但對高中新教材的內容和體系同樣顯得陌生,加上剛開始高考科目和內容尚未明朗,對于如何處理新教材也束手無策。一些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沒有考慮學生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學段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新教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偏差!坝媒滩慕獭倍皇恰敖探滩摹钡睦砟顩]有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有經驗的高中教師匱乏,也嚴重影響了某些選修課的開設。
5.學生學習的評價仍然存在隨意性和單一化的傾向。新課標規(guī)定評價要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但有些教師還是單憑一張試卷定成績;有些教師雖然也考慮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因素,但又因缺乏一定的標準和相關材料的積累,使過程性評價流于表面化和隨意化,缺少信度。過程性評價往往重視了學生的顯性交流,卻忽視了學生的隱性交流,如何關注學生在課堂的真實表現,的確是新課改中值得關注、總結和探索的事情。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積極參與進行新一輪的高中教師培訓。通過培訓,使全校教師對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教育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改革的意義加深理解,在宏觀理解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目標的基礎上,揭示新課程改革中突顯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2.加強高中新課程教學案例的研究。對如何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行教案的設計,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問題進行研討。通過對課堂教學個案的分析、研討,使全校教師掌握理想的教學方向引導策略和實效性強的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方法,探討針對性強的教學實效策略,為教師提供教學新思路。
3.探討高中新課程標準中必選模塊及選修模塊的知識銜接問題。必修課、選修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重點介紹如何理解必修、選修教材及其關系,特別是對教學實施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在微觀層面上對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應對方案,解決新課程體系中的難點問題。同時研究高中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備考的策略。
4.對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對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研討可操作性的解決對策。對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提出指導性意見。就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的一些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剖析,對改革實施中的成就與不足進行反思,結合我校各學科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努力方向。
5.加強高中的教學質量監(jiān)控。教研室要加強各學科教與學的調查研究,查找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產生原因、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分專題深入研究,并對問題進行跟蹤。切實解決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性問題。要加強教與學的信息及經驗交流。收集完整的教學信息,實現信息的有效交流。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學課改實驗工作小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學課改實驗工作小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