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總結報告
學術活動總結報告
院(系)專業(yè)姓名學號導師時間
學術活動總結報告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的研究生教育在觀念、內容和方法上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研究范圍不斷拓展和深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了促進研究生自主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達到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營造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術氛圍,每年都邀請很多大師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這些學術活動有跨區(qū)域、跨校、跨院系層次之間的交流與研討,還有不同學術背景的知識觀點、思想相互碰撞與融合。學校研究生學術活動逐漸形成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成為校園里一道道亮麗的風景。這些學術活動拓寬學術思路與領域,激發(fā)創(chuàng)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是我參加學術活動的一些筆記總結和心得體會。
1、學術活動之一:《關于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學術講座
201*年3月17日,長安大學的李佩成教授為我們做了題為“關于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的學術報告。李教授曾在水建學院任教,因此顯得格外親切和藹。而他對專業(yè)知識的深刻見解更是讓我們獲益頗多。他強調,運動變化是絕對的,地球的氣候一直在變。地球氣候一直在變化著,當代氣候變化的態(tài)勢并未超出歷史氣候變化的范疇。矛盾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fā)展,氣候變化有著眾多因素的推動。要歷史的、全面的、辯證的看問題,不能肯定當代的氣候是完全變暖或是人類活動所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對于全球氣候變暖是好是壞還要做具體的分析。因此,他認為應該具體矛盾具體解決,中國應該尋求自己的應對氣候變化之策。他的論題與新聞媒體一面倒的觀點相比,充分體現了作為學術研究工作者的科學客觀的態(tài)度,這一點尤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2、學術活動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戰(zhàn)》學術講座
201*年10月11日,來自清華大學的王兆印教授來到我們學院為我們做了題為“河流研究的新挑戰(zhàn)”的學術報告。會上,王教授針對汶川地震引發(fā)的河流研究7個方面新挑戰(zhàn):巨型滑坡體的穩(wěn)定及開發(fā)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變及管理方略、顆粒侵蝕及治理、地震引發(fā)的4種次生災害鏈、滑坡崩塌堆積體的植被修復、高容重兩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對河流演變及生態(tài)的影響,給我們作了一場精彩的報告。王老師大量利用他在實地考察得到的圖片、數據、影像,給大家作直觀的介紹及深刻的分析,讓大家對該方面的研究現狀與進展有了比較全面而深入的認識。我們在感嘆王老師知識淵博的同時,也為王老師對科研的認真態(tài)度以及學術熱情嘆服。王老師把河流的研究范圍拓展到山區(qū)河流,同時研究中結合到地質生物學方面的知識,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引起不同反響。
3、學術活動之三:《碩士畢業(yè)論文寫作》學術講座
201*年5月13日,花保禎教授為我們做了題為“碩士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學術報告;ū5澖淌趶拇T士學位論文的特點、結構、寫作提綱、論文的修改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他介紹了圖標的使用和圖片的處理,著重講解了參考文獻的使用和編輯,并推薦了一個參考文獻管理軟件:EndNotesX1。當刪除或添加參考文獻時,使用該軟件可以避免參考文獻管理混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我們碩士研究生規(guī)范學位論文寫作,提高學位論文寫作質量與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學術活動之三:《碩士畢業(yè)論文寫作》學術講座
201*年9月20日,西安理工大學謝教授為我們做了題為“科技創(chuàng)新中的若干問題”的學術報告。謝教授首先從科技創(chuàng)新的意義談起,講述了科技創(chuàng)新的準則、程序、靈魂、基礎、歸宿及條件等六個問題,最后給研究生們提了六點建議,幫助大家科學的確定研究生學習階段的研究方向。謝教授的報告語言風趣、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在科技創(chuàng)新和研究生生涯等方面為我們提出了很多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建議,指明了努力和奮斗的方向,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作為一名工科研究生,我深知參加各種學術活動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讀研階段已經參加了幾十場學術活動,其中大部分是農工科領域的學術大師所作的學術報告,同時我還參加了一些文學藝術類的學術活動。這些學術報告開闊了我的視野,擴寬了我的知識,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訴我如何開展學術研究,如何修身養(yǎng)性。此后只要有機會我還將繼續(xù)參加這些有思想、有觀點學術活動。
擴展閱讀:徐州市中考滿分作文-關于數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的總結報告
勇于實踐勇于攀登
關于數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的總結報告
數學學院基礎數學201*級201*1107013周偉松
經過第一年緊張忙碌的課程學習和第二年孜孜不倦的學術研究,即將踏上研究生第三學年的我,現在正在著手于畢業(yè)論文的開題。至此,回顧以往的學術報告和講座,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以便更好地指導未來一年的研究生的學習生活。聽學術報告和講座,是我們研究生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專家教授的精彩演講,傳播著最新的學術前沿,開拓了我的學術視野,使我更好的把握學術研究的前沿問題,提升了我對相關學術問題的洞察和分析能力,F在對幾個學術報告與講座做簡要回顧:
201*年11月26日,美國《數學評論》評論員、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數學學院碩士生導師楊志春教授為作了題為《復雜網絡的同步分析》的學術專題報告。他在報告中為講述了復雜網絡的概念,復雜網絡研究對象(食物鏈網絡、信息交換網、生物網絡),復雜網絡的同步。生動的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融入在一起,使我深受啟發(fā)。201*年11月29日,曾任中國運籌學學會、中國工業(yè)與應用數學學會、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理事的內蒙古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戎衛(wèi)東教授來校作題為《大規(guī)模非線性問題的分散化處理》學術專題報告。戎教授首先從商業(yè)銀行效益最大化一例入手,引出了大規(guī)模非線性問題,隨后建立相應數學模型,通過對目標函數的凹性假設轉化為凸規(guī)劃問題,再采用分散化處理手段解得凸規(guī)劃擾動問題的最優(yōu)解。最后,戎教授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研究、從教幾十年來的經驗:數學基礎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是大有可為的。201*年6月17日(星期五)下午2:30,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副教授黃廷文博士講述了混沌同步。黃博士主要從事混沌動力學、穩(wěn)定性理論、神經網路與復雜網絡等研究,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fā)表相關論文50余篇,現主持卡塔爾國家優(yōu)先資助基金項目2項,是混沌系統(tǒng)和神經網絡同步研究領域知名的年輕學者之一,曾擔任10多個國際重要會議的分會主席或程序委員會委員,擔任JournalofNonlinearSystemsandApplications等3個期刊編委,美國數學會,美國工業(yè)與數學會會員。這些數學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的精彩講演使我對本專業(y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科學研究也有了一個更好的認識。
其次,通過聆聽科學領域大師的講演使我的科學知識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比如201*年12月2日下午2:40,中國國家“千人計劃”資助學者、中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B類)獲得者、美國楊伯翰大學終身教授呂克寧,應數學學院楊志春教授的邀請,為我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關于混沌動力系統(tǒng)》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數學學院常務副院長金渝光教授主持。呂克寧教授通過新華字典、盤古開天等知識引入了混沌的概念,并利用天氣預報模型、金融市場期權定價等鮮活生動的實例解釋了混沌的應用。呂克寧教授幽默詼諧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數學的樂趣,以至大家都踴躍的向呂教授提問,同時也得到呂教授的耐心解答。最后,呂教授建議大家多聽數學各個方向的學術報告,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也有利于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經過這次學術報告,同學們深深感受到了混沌動力系統(tǒng)的魅力,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201*年12月9日下午2:30在集賢樓412,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KokLayTeo(張國禮)教授受邀為我院作了題為“OptimalControl:PracticalMotivationandProblemFormulations"(最優(yōu)控制:數學模型及其對解決實際問題的啟示)的專題學術報告。張教授知識淵博,對數學和相關領域均有透徹了解,報告中他介紹了什么是標準的最優(yōu)控制問題,以及最優(yōu)控制問題的數學模型和最優(yōu)控制在信息工程、電力工程、物流等領域的應用。張教授對每個問題娓娓道來,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用一個個小故事串聯(lián)起來,讓許多教師與學生了解了最優(yōu)控制的某些最新發(fā)展以及實際應用,開闊了視野。報告結束后,參加學術報告會的教師和學生就各自感興趣的問題與張教授進行了熱烈而積極的交流。通過此次學術報告,大家不僅感受到了最優(yōu)控制的魅力與實力,也深深體會到了有實際應用背景的數學帶給人的無限樂趣。這些知識并不都與我的學習方向相同,但我喜歡接觸各類數學知識。201*年5月24日3:00至4:00,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徐道義教授在校圖書館“三春湖講壇”作了“人生理想與數學問題”的精彩報告。徐教授就自己艱辛的求學經歷,和對數學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過程,將他的人生暢想、感悟與數學問題研究方法等經驗毫無保留地作了介紹,也讓在座師生們領略了以往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結合自己的這些經歷,他還勉勵同學們在學習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只有不斷地付出才會有回報。最后,徐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并對同學們的學習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報告會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這些教授對各類知識的講演使我對數學知識的看法有了新的角度和提升,同時對本專業(yè)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聽過的學術報告與講座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每個講座我都獲益匪淺,而且每個講座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聆聽專家教授的學術報告與講座,既開闊了視野,也深切感受到了來自學術前沿的新思想。從他們身上,我看到每個人要在自己的學術領域里盡心盡力,堅持去做研究,不斷去追求真理,才能為人類幸福作出貢獻,實現人生的價值。也要學會團隊合作,因為你離不開這個社會,當我們進行思想的碰撞,就會創(chuàng)造出智慧:學會與人溝通,彼此交流,共同學習。還要懂得學習與做研究的方法,勇于去實踐,即使失敗,也要再次站起來重新開始直至成功:勇于創(chuàng)新,打破思維定勢,嘗試去改變思維的方式,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最后要結合自己的專業(yè),聯(lián)系我們的實際生活,尋求社會的需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一名理科研究生,我深知這些學術報告的重要性。這些學術報告開闊了我的視野,拓寬了我的知識,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訴我如何開展自己的學術研究,如何做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學術成果。錢學森對于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思維過程有一段精彩的分析:從思維科學角度看,科學工作總是從一個猜想開始,然后才是科學論證。換言之,科學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維,終于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是源于藝術,所以科學工作先藝術,后才是科學。也可以說:科學思維+藝術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想。因此我覺得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除了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質。此后只要有機會我還將繼續(xù)參加這些有思想、有品位的學術活動。
最后我要感謝重慶師范大學給我們廣大研究生提供這么優(yōu)越的物質環(huán)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感謝數學學院負責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的各位老師和同學們,感謝師兄弟姐妹們樂此不彼的相互交流。同時也感謝我的導師楊志春教授,在我科研十分困惑和迷茫的時候,精心指導和悉心關懷我,在我有問題和有煩惱時,諄諄教導和耐心幫助我,在我的學業(yè)和論文的研究工作中,無不傾注著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導師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淵博的知識、無私的奉獻精神使我深受啟迪,并時刻激勵著我潛心修學,努力攀登!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總結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總結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