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論個人總結(jié)
“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結(jié)業(yè)個人總結(jié)
(201*級姓名:盧金龍學號:201*2115002)
作為一名教育領域的未來工作者,對"課程與教學"進行深刻的了解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慶幸的是,研究生的第一學期我們系統(tǒng)的學習了杜萍老師的《課程與教學論》這門課。杜老師用自己豐富教學經(jīng)驗和獨特的教學方法讓我們每一位同學受益匪淺,F(xiàn)對前一階段學習的情況總結(jié)如下:
1、學習中的收獲。
我們在學習中主要采取的是同學們講課為主,杜老師補充、點評為輔的方式。這也是老師特有的教學模式的運用(這種教學方式讓我們同學收獲頗豐)。目的是讓我們同學自己深入理解、貫通學科知識,以自己的方式和思路講授課程內(nèi)容,每個同學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讓我們獲得了更豐富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我們的講課能力、教學能力。
2、我所參與的有關(guān)本課程的學習活動及其體會。
我們組共有五名成員,由我擔任我們組的講課代表。講授課程的內(nèi)容是教學論的第四章:教學模式。還參與講課內(nèi)容PPT的修改和最后定稿。給我的感受是,如果要有機會,我們同學包括自己一定要站在講臺上多鍛煉,多實踐。包括課前還應該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應該對自己所講的課程內(nèi)容非常清晰,這樣才能在講臺上做到思路清晰,自己傳達的和學生接受的才會更多。
3、對該課程教學的評價與建議。
正如總結(jié)開頭所說的一樣,老師的這種把時間、實踐和課堂教給學生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以后教學的運用。符合我們研究生階段的教學要求,同時我認為也去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的課堂氣氛很活躍,同學講授的內(nèi)容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老師每次的總結(jié)和點評更是畫龍點睛,讓我們對所講內(nèi)容的認識更加深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成為一位好的老師,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要靈活運用我們所學習到的課程與教學論的知識,不斷積累,不斷提升。
擴展閱讀:《課程與教學論》學習心得
《課程與教學論》前兩章學習心得
本學期我們專升本的需要補修《課程與教學論》這一門課程,轉(zhuǎn)眼間,開學至今已經(jīng)一個多月了。這門課程原本每周有四節(jié)課時,但有兩節(jié)課我們有其他課程與之重復,像這樣的情況對我們專升本的很正常不過了,所以我們在本課課堂上的學習時間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時間去補。盡管如此,經(jīng)過對《課程與教學論》一個月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同時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過潘老師對本門課程的精心講解,我們學完了前兩章的內(nèi)容,我們初步了解了《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含義和理論。在學習一門課程,我們首先要了解這門課程的內(nèi)涵,同時通過學習過后我們也要有所收獲,記得潘老師在上這門課程的時候?qū)ξ覀冋f過這門課學習有沒有必要性,要看我們學習這門課之后的變化,在這里的變化指的是:一、我們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們對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識、概念是否能夠了解,記住。二、我們在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很好的去解決它,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在學習之后我們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變化,有所提升。
通過對前章的學習,首先,我們了解了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課程問題和教學問題,任務有三個方面:揭示規(guī)律、確立價值和優(yōu)化技術(shù),了解了課程與教學論的歷史演進。比如:我們知道了《禮記.學記》是我國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學專著,提出了教學相長、藏息相鋪、豫時孫摩、長善救失、善喻善教、師嚴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則。我們
還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1632年發(fā)表的《大教學論》是教學論學科誕生的重要標志,同時也知道了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中闡述教育性教學原理,同時它是依據(jù)觀念心理學原理分析教學的機制,認為教學是統(tǒng)覺的運動,還有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等常識性知識。
其次,我們明確了學習課程與教學論的意義與方法。俗話說,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每個學科都說自己很重要,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對于人類社會來說,每個學科的確也都有其特殊的意義,這是一個學科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理由。而對于特定學習者來說,不同學科的價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對當代大學生來講,學習科目具有專業(yè)方向性,對我們小教專業(yè)來說非常重要,是我們在未來勝任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基礎。要想學好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學科的基本結(jié)構(gòu),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能,最終取得進步和發(fā)展。
最后,我們掌握了課程的基本理論。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程就是為了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而選擇和組織起來的教育性經(jīng)驗體系。課程有文本和實踐兩種表現(xiàn)形式,如: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從原始課程到古代課程再到現(xiàn)代學校課程,這是課程歷史演變的基本線索,在歷史演化過程中,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具體課程形態(tài)進而和課程體系,如“四書五經(jīng)”、“三、百、千、千”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等。懂得了課程是多種內(nèi)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其中社會、兒童和知識,學校教育制度、課程傳統(tǒng)、課程理論及課程自身的辯證否定之規(guī)律等式基本的影響因素。
這門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均較強的課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我們要比較系統(tǒng)地理解、掌握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增強學習的自覺性;通過理論與案例的結(jié)合,要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具備解決課程問題和教學問題的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guān)于《課程與教學論個人總結(jié)》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課程與教學論個人總結(jié):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