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聲樂教學的幾點體會(翻譯)
高師聲樂教學呼吸訓練之我見
董金玲
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藝術組
內(nèi)容提要:呼吸是歌唱藝術發(fā)聲的原動力,在高師聲樂教學中,通過采取系統(tǒng)講授科學的發(fā)聲原理、初步的呼吸訓練、練聲中的呼吸訓練和歌唱中的呼吸訓練等方法,使學生掌握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唱出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
關鍵詞:高師聲樂教學呼吸訓練
Breathingisbasicpowerofsingingart.Inhighvocationaleducation,accordingtoadoptscienceprincipleofphonatingandthewayofbreathingtraining,thestudentscaneasilymasterthebasicmethodofbreathing,sotheymaysingagracefulandfair-soundingsong.
Keywords:highvocationaleducationmusicteachingbreathingtraining
呼吸是歌唱藝術發(fā)聲的原動力,歌唱的呼吸是決定唱歌技術水平高低的關鍵。沈湘教授曾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氣息是歌聲的動力!笨斔髡f過,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于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堅固的基礎。在高師聲樂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唱出自然、優(yōu)美的音色,應從呼吸入手,通過教給學生正確的呼吸方法,進行呼吸器官的發(fā)聲基礎訓練,才能使學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方法,完整表達出歌曲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我把呼吸訓練作為高師聲樂教學的基礎,尋找有效的方法,強化訓練,使聲樂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系統(tǒng)講授科學的發(fā)聲原理
了解和掌握科學的發(fā)聲原理是進行呼吸訓練的前提,從人自身的功能上看就是一件樂器,這個樂器由三部分組成:動力源(肺)、振動體(聲帶)和共鳴體(發(fā)聲通道)。當氣流從肺發(fā)出經(jīng)過聲帶使得
聲帶立即閉合,這時聲帶下面的氣壓大,上面的壓力小,形成壓差,使得聲帶再次分開。在開與閉的循環(huán)之間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聲音,肺部壓力越大,聲帶就越緊張,聲帶振動發(fā)出的波動頻率也越高。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一是聲帶的閉合是完全可以依賴氣息的作用而自然地被動地閉合;二是發(fā)高音時人不需要主動地去繃緊聲帶,高音是氣壓增加后聲帶自然調(diào)整到所需狀態(tài)發(fā)出的,歌唱時出現(xiàn)“喉音”,是歌唱者聲帶(喉頭)主動閉合的結(jié)果,這樣主動的閉合使聲帶承受的份量要大得多發(fā)出的聲音具有“僵硬”、“笨重”的感覺,反之,被動閉合的聲音則具有“輕巧”、“嘹亮”的特征。
二、呼吸的初步訓練方法
在掌握了科學的發(fā)聲原理后,首先要對學生進行一些初步的呼吸訓練,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蛤蟆氣”練習法:它是呼吸訓練的第一門坎,主要訓練橫膈膜和控制歌唱氣息有關的肌肉,體會控制歌唱氣息支撐點的最佳部位在中腰上腹部,將這個部位輕輕挺住,胸廓也就撐了起來,解決了缺乏氣息支持的弊病。同時我讓學生用“蛤蟆氣”來發(fā)“咽音”的“斷音”練習,使他們能很快找到氣息控制位置及發(fā)音的位置。
二是“打嘟!本毩暦ǎ喊寻l(fā)出“嘟”聲的上、下嘴唇想象成聲帶,要求學生首先盡量放松嘴唇,氣息要形成一定的速度,非常明確地感覺到上、下嘴唇是被吹出的氣流吸攏、又吹開。此練習加深了練習者對氣息速度與高音之間必然聯(lián)系的認識,練習者將氣息以不同的
速度吹出,就能發(fā)現(xiàn)嘴唇振動的頻率受氣息速度的直接控制,氣速越快,振動頻率越高;振動頻率越高,音高也就越高。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的聲帶可以隨著氣速的變化調(diào)整出高音所需的狀態(tài)。
三、練聲中的呼吸訓練。
練聲是聲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正確聲音體系的建立、良好演唱習慣的形成、飽滿演唱情緒的培養(yǎng)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在練聲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呼吸訓練的主要方法有:
1、“吸著唱”練習:用“吸著唱”的感覺去控制氣息。如:54│32│1━│烏(u)啊(a)
在小腹處平靜地吸氣(鼓腹吸氣),雙唇攏成吹氣狀的口形唱u母音,發(fā)聲時,感覺聲音隨著氣流源源不斷地順著咽腔通道“吸”進胸腹之間。隨著音高上升,“吸著唱”的感覺在主觀想象之中明顯加強。后腰后背有輕微的吸氣膨脹感。進行此練習要注意,歌唱位置不能隨著音階下行而往前,而應該在氣息的支持下,始終感到聲音后面有空間,這就要求學生提高軟腭,打開喉嚨,保證氣息的通暢。
2、“起聲”練習: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三種不同的起聲,呼吸的運用各有不同。激起聲是當吸氣完畢后,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后,再以恰當?shù)臍庀_擊聲帶使之振動發(fā)聲,這樣發(fā)出來的聲音結(jié)實有力,在發(fā)聲訓練如頓音、
跳音的練習中常常使用,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沖擊力比“激起聲”要柔和,發(fā)出的聲音比較平穩(wěn)、舒展。我經(jīng)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采用,同時也用此種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緩吸緩呼法。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后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后發(fā)聲,像嘆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它可用來糾正聲音過于僵硬,氣息不通暢的毛病。
四、歌唱中的呼吸訓練
無論從理論、初步訓練、練聲訓練,最終的目的是在通暢的氣息支持下唱出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在教學中,我針對兩種不同的呼吸練習法,選取不同的歌曲訓練學生對氣息的控制能力:
一是緩吸緩呼。這是在訓練和歌唱時常采用的方法,基本要領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nèi)微收。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松,平穩(wěn)柔和地進行,就像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使吸氣吸得深,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吸氣;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tài),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氣息,使之平穩(wěn)、均勻、持續(xù)、連貫地慢慢吐出。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tài):就是在緩
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覺。選取以下歌曲進行此種練習《小河淌水》、《紅豆曲》等。
二是急吸緩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短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并將氣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在演唱實踐中我們要經(jīng)常用到這種方法,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有很短的停頓時間,往往采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fā)現(xiàn),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我選取以下歌曲進行此種練習《繡金匾》《跑馬溜溜的山上》等等。
總之,歌唱呼吸是歌唱藝術最重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優(yōu)美的歌聲。在我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呼吸訓練,學生的歌聲逐漸有了變化,相信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訓練,他們會唱出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
參考書目:
1、鄒本初著《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201*年11月。
2、林俊卿著《‘咽音’練聲的八個步驟》,上海音樂出版社。3、約翰、桑德柏格[瑞典]《歌唱的音響學》。
擴展閱讀:談高師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談高師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孫愛娜
(濱州學院音樂系,山東濱州256603)
[內(nèi)容提要]擴招以來的高師聲樂教學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重聲音輕理論;重專業(yè)輕文化;貪大求洋,輕
視演唱中國作品;課堂授課時間短、人數(shù)多、效率低;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不夠,綜合素質(zhì)有待提高,等等;以上問題,
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聲樂教學水平的提高,制約了高師聲樂教學的發(fā)展。只有充分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才能針對
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聲樂教學質(zhì)量。[關鍵詞]聲樂教學;技能;素質(zhì)[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7427(201*)09.0126.02高師聲樂教學大綱中對教學目的和任務這樣規(guī)定:“要求學生掌握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能分析一般聲樂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勝任中等學校音樂課的唱歌教學和課外聲樂活動輔導工作!笨梢姼邘熍囵B(yǎng)的主要是中學教師和社會教育機構(gòu)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主要面向課堂為學生與普及音樂活動服務。
近些年高師聲樂教學中仍存在著單一地模仿專業(yè)音樂
院校的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體制、方法的弊端,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只會唱或只會彈,或者只會唱不會教;學生偏科現(xiàn)象比較嚴重。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很難勝任所擔負的教學工作。具體有如下幾種表示:重視聲音訓練,缺乏理論講解;重視聲樂技能教學,忽視文化素質(zhì)教育;輕視演唱中國作品;貪大求洋;課堂授課時間短,人數(shù)多,效率低;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不夠,綜合素質(zhì)有待提高。一
、只重視聲音的訓練,缺乏理論的講解
聲音的訓練在聲樂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老師們也往往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是依靠自身歌唱時的狀態(tài),對學生的演唱提出相應的要求,因為每個老師自身的嗓音條件不盡相同,有可能是男、女高音,也有可能是男、女中音,甚至還有可能唱男、女低音,唱男、女低音的人數(shù)比例相對較少。在教學的過程中,唱高音的老師往往不自覺地喜歡給學生練高音區(qū),唱中音的老師喜歡練中低音區(qū),這種情況下如果嗓音條件正好符合自己的老師的學生就容易出成績,而條件不符合的就會覺得難以適應,甚至會損壞了嗓子。這就是單純模仿的結(jié)果。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與我們在聲樂教學中對聲樂理論的教學重視不夠有很大關系。學生對發(fā)聲的原理、共鳴腔的運用、氣息的運用等一些具有共性的、基礎的知識毫無掌握,知之甚少。聲音碰巧唱對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唱出來的,一旦唱不對了又不知如何去改正,這樣給聲樂學習帶來了很大的盲目性。學生一旦離開老師,就不知道如何唱歌了。這樣對學生以后的教書育人是極為不利的。
二、重視聲樂技能課,忽視其他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
這一點對于學音樂的人可能是一種通病。大多數(shù)人認為我能唱好歌就可以了,學那些什么教育學、心理學、辯證法原理跟我有什么關系呢?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要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聲樂教育者,不光是要自己唱得好,而且還要能教得好,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學知識有助于教師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策略的運用和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促使學生發(fā)展良好的自我意識、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維護身心健康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l教育學會幫助了解和掌握教學、科研、管理等活動的原則和操作技能。這對于高師的學生來說,將來成為一名教師之后,掌握這些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在辯證法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它的核心與實質(zhì),如果我們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觀點,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在聲樂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問題,就能較好地掌握聲樂教學的科學性與規(guī)律性。比如教與學這一對矛盾,既包含著教師教、學生學這兩個對立面的統(tǒng)一,也包含著教師在教學中一面教、一面學的兩個方面的統(tǒng)一。我們要用辯證的觀點,堅持在教中學,就能處理好二者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再如聲與情的關系,從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來看,聲是手段,情是目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采用“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的方法,就能較好地解決二者的辯證關系,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境界。[2】再比如我們歌唱訓練中強調(diào)的“用力”與“放松”的關系,如果我們學好了辯證法,就會明白在歌唱中既存在該用力的部位,也存在該放松的部位,該用力的地方一定要恰到好處地用力,該放松的地方要徹底放松;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一種既放松又積極,既不僵硬又不松垮的歌唱狀態(tài)!3】因此要把聲樂看成一種文化,而不僅僅是一種發(fā)聲機制,除了具備一定的演唱技巧之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zhì),貧乏的文化知識必定會遏制一個人在藝術、教育才能方面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從而影響到對下一代人的教育培養(yǎng)。三、輕視演唱中國聲樂作品
在高師聲樂教學中,不少教師存在著以演唱外國作品為榮的思想,這主要是因為高師的聲樂教學無論是從唱法還是教材,基本上還是沿用了專業(yè)音樂院校的做法,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長期以來,對美聲唱法、民族唱法的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著很多種見解。有的人認為只有唱外國詠嘆調(diào)才能算真正的美聲唱法,演唱中國作品不算真正的美聲,因此對演唱中國作品存在著比較輕視的現(xiàn)象。人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悠久,五十六個民族蘊藏著古老而深厚的音樂文化,如民歌、戲曲、說唱等,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及獨特的民族神[收稿日期]201*.07[基金項目]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高師聲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05019。
作者系濱州學院音樂系講師。
第9期孫愛娜:談高師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127韻,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音樂文化瑰寶。從青年歌手大獎賽的原生態(tài)唱法比賽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我們國家的民族民間音樂的豐富多彩,并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比如侗族大歌,在明代廣泛盛行,距今約五百年的歷史,通過“口傳心授”流傳至今。其突出特點是多聲部的無伴奏合唱,由領唱聲部、高聲部和低聲部構(gòu)成,演唱過程中有領唱、齊唱、合唱,產(chǎn)生的聲音效果非常和諧美妙,可見我們國家的民族民間音樂蘊含著多么豐富的養(yǎng)分!
高師承擔著培養(yǎng)合格聲樂教師的重任,合格聲樂教師的標準不僅僅是教學生唱會幾首歌,還要能繼承并發(fā)揚光大我們的民族音樂傳統(tǒng)。因此高師的聲樂教學應該以我們的母語為基礎,即便我們的聲樂訓練方法是以意大利五個母音為基礎的元音訓練方法,我們也不能僅僅是“拿來主義”,從訓練方法到演唱歌曲都一成不變的拿來使用了,我們學習意大利的訓練方法是因為以意大利為代表的西方美聲唱法,其獨特的音樂風格、演唱風格及完整、系統(tǒng)、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與發(fā)聲訓練法,早已被全世界聲樂界所公認,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可以使我們的嗓音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這是經(jīng)過幾百年時間被實踐證明的事實。但任何一種形式的藝術,都應該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及民族傳統(tǒng),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唱起歌來洋腔洋調(diào),就會陷入外國人聽不明白、中國人不接受的尷尬境地。西歐聲樂藝術發(fā)展至今,已逐步形成對應于各國綜合風格歌曲的、國與國能夠接軌、能夠相同的唱法,即國際傳統(tǒng)唱法。沈湘先生就國際傳統(tǒng)唱法的審美標準高度概括為:“通、實、圓、亮、純、松、活、柔”八個字。國際傳統(tǒng)唱法是全世界聲樂界長期以來在聲樂藝術理論研究及藝術實踐中所達成的共識,是世界人民情感、審美共性的體現(xiàn)。系統(tǒng)地學習國際傳統(tǒng)唱法,借鑒歐洲傳統(tǒng)歌唱的精髓和優(yōu)長,使中國歌唱達到國際水平,是發(fā)展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途徑。[4]實際上真正優(yōu)秀的歌唱者,普遍都可以把美聲的方法用在演唱中國作品上,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曾在國際聲樂比賽獲得過大獎的迪里拜厄、張建一、梁寧、廖昌永、戴玉強等等眾多歌唱家,他們掌握了意大利美聲唱法的精髓,能充分運用整體歌唱、整體共鳴、真假聲混合均勻、聲區(qū)統(tǒng)一
、歌聲圓潤、結(jié)實明亮,通暢靈活,松弛柔韌,穿透力強;咬字吐字清晰,音色、音量具有可控制變化的能力,因此他們不僅可以演唱意大利歌曲,還可以演唱法、德、奧等其他歐洲國家的聲樂作品。對于中國聲樂作品,他們的演唱也能做到把握住中國作品的行腔韻味,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極具我們民族聲樂的氣質(zhì)和美感,給人以美的享受。這說明如果掌握了真正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是可以演唱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的。演唱外國聲樂作品和中國聲樂作品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二者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我們應努力向世界水平靠攏,吸取美聲之精髓,在保持我們民族語言風格、特點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取其之長,進一步豐富與完善我們的民族聲樂體系。四、貪大求洋
很多高師的老師在上聲樂課的時候,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就給學生布置大量的外國聲樂作品,并且難度相當于三、四年級的水平。很多學生唱了幾年,只會唱幾首外國歌曲,對我們中國的聲樂作品一張口就變味,對我們民族博大精深的音樂知識的掌握更是貧乏,對我們自己民族的聲樂作品既不熱愛也不研究,這其中有很多學生是受到自己聲樂教師的影響,有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能有意無意地給學生灌輸了“以洋為美”的觀點。這與我們高師的教學原則和培養(yǎng)目標是相違背的。由于學生的歌唱能力一入學的時候非常有限,有的學生對于歌唱的基本狀態(tài)還都一無所知,此時是打基礎非常重要的階段,教師要講練結(jié)合,使學生對歌唱發(fā)聲、氣息運用、共鳴腔體運用、咬字吐字等問題在頭腦中能夠形成比較清晰的概念,建立起“整體歌唱”的意識狀態(tài),此時應該提倡母語的教學,學生能比較快地接受并消化吸收。貪大求洋會帶來很多的弊端。由于很多高師沒有條件開設相應的專門的語言課,很多情況下,是老師給學生讀一遍,學生用漢字或者是漢語拼音在下面注明發(fā)音,然后機械地模仿,還有是跟著錄音模仿,這就使演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老師如果讀得規(guī)范還好,學生模仿得也會相應地準一些,但如果讀不規(guī)范甚至有錯誤,學生也會把錯誤當成正確的發(fā)音,不斷地鞏固錯誤的。很多學生只是在生硬地模仿,完全不知道自己唱的歌曲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根本談不上音樂情感的表達,也更談不上聲樂的技巧表現(xiàn)了。教學大綱中提出“洋為中用”的方針,要學習中、外優(yōu)秀聲樂文化,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為發(fā)展我國聲樂藝術做出貢獻。高師主要是培養(yǎng)師資,不單要育人,對于我們民族音樂的傳承與弘揚更負有責無旁貸的責任。
五、課堂授課時間短,人數(shù)多,效率低
這是由于擴招造成的后果,原來的單人課、雙人課由于學生的人數(shù)大幅度提高,而教師人數(shù)配比不足,造成了今天的小組課、集體課,而老師們普遍在上小組課集體課時缺乏經(jīng)驗,把上小課的經(jīng)驗用到上集體課中,造成了聲樂課上只是人數(shù)的增加,而授課內(nèi)容并無什么變化,學生上課時間很短,一節(jié)課有的學生甚至輪不到老師單獨指導,長此以往,學生老師上課的積極性都得不到提高,造成聲樂課的效率低下,制約了聲樂教學水平的提高。今后要在如何把聲樂小課、小組課、集體課三者有機結(jié)合,三位一體,充分利用充分發(fā)揮每種課型的特點,切實提高聲樂課每節(jié)課的授課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的提升。這也是今后高師聲樂教學應該為之努力的一個目標。六、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不夠,綜合素質(zhì)有待提高
高師培養(yǎng)人才的專業(yè)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聲樂人才的質(zhì)量和規(guī)格要求越來越高,規(guī)格也呈現(xiàn)多樣化的趨勢。從第十三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合唱比賽可以看出,各地選送的參賽隊幾乎都是當?shù)匾魳吩盒5膶W生合唱隊,可見社會對我們的專業(yè)音樂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合唱比賽中的綜合素質(zhì)考評環(huán)節(jié)中,現(xiàn)場的四聲部的視唱,在短時間內(nèi)要求每一個人都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音準、節(jié)奏,并能做到和其他聲部平衡、協(xié)調(diào),是需要有非常過硬的音樂素質(zhì)的,從一個側(cè)面也能反映出一個音樂院校的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高低!芭_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無論教與學,如果不付出艱苦的努力,就不會有收獲成功的喜悅。因此高師要努力提高培養(yǎng)的人才的質(zhì)量,從專業(yè)技能提高方面要向?qū)I(yè)音樂學院標準靠攏,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多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多學生四年時間里連一次舞臺都沒有登過,以至于登上舞臺之后,出現(xiàn)了很多不應該出現(xiàn)的狀況,諸如跑調(diào)、氣不夠用、小動作不斷等等,如果在平時多加強舞臺實踐鍛煉,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就會大大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歌唱水準,使自身的聲樂之路走向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另一方面還要加強視唱練耳、基本樂理、和聲、作品分析、中外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欣賞等專業(yè)理論水平的提高,努力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專業(yè)綜合水平,努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事司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心理學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3】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段建新.淺論民族聲樂藝術的形式及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貴州大學學報,201*,3.__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師聲樂教學的幾點體會(翻譯)》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師聲樂教學的幾點體會(翻譯):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