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學總結
國學教學總結
興慶區(qū)第二十五小學唐霄霄
《三字經(jīng)》被稱作“千古一奇書”的古代文化經(jīng)典,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jīng)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經(jīng)典美文,凝聚了先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是古人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通過師生共同誦讀經(jīng)典段落,共唱三字經(jīng)兒歌,還有講三字經(jīng)小故事的形式,讓我們對經(jīng)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學習經(jīng)典,把經(jīng)典誦讀作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抓手,作為提高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誦讀內容主要以《三字經(jīng)》為誦記內容。著眼“熏陶”,注重“感悟”。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做到讀而常吟,“學而時習之”。《三字經(jīng)》教學活動開展以來,在全體語文教師的認真組織下,在班主任老師的全力協(xié)助下,全體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態(tài)度,使教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現(xiàn)將該項活動總結如下:一、加強領導,統(tǒng)一思想,形成共識。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蘊十足而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jīng)不僅僅體現(xiàn)在東半球,世界發(fā)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tǒng)智慧以求發(fā)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白詮姴幌,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yōu)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xiàn)。國學不是書齋里發(fā)霉的書本,不是博物館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滾滾源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不斷汲取國學精髓。在實施策略上,我們依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作了如下要求:著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fā)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雖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讀成誦、耳熟能詳。要承認個體差異,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齊劃一。教師在操作中只有鼓勵,沒有責備,寧靜勿躁、寧簡勿繁。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二、構建人文環(huán)境,營造誦讀氛圍。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于是我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復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本,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信息,從而實現(xiàn)師生與文本間的對話。
《三字經(jīng)》被稱作“千古一奇書”的古代文化經(jīng)典,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通過師生共同誦讀經(jīng)典段落,共唱三字經(jīng)兒歌,還有講三字經(jīng)小故事的形式,讓我們對經(jīng)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學習經(jīng)典,把經(jīng)典誦讀作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抓手,作為提高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誦讀內容主要以《三字經(jīng)》為誦記內容。著眼“熏陶”,注重“感悟”。三、抓好誦讀時機,確保誦讀時間。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三字經(jīng)》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學生們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經(jīng)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jīng)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于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跋憔琵g,能溫習,孝于親,所當執(zhí)”……現(xiàn)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瑯瑯“讀經(jīng)”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xiàn),人文精神的頌揚!為保證誦讀時間,學校作統(tǒng)一要求:(1)每天早讀課鈴響后開始五分鐘的誦讀;(2)每節(jié)課預備鈴設置成誦讀《三字經(jīng)》,學生一邊做上課準備,一邊背誦經(jīng)典,不但能溫習所學經(jīng)典,還能振作精神,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常規(guī)習慣;(3)每周星期三下午二十分鐘的時間作為誦讀的時間,指導教師為各班語文老師;(4)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誦讀經(jīng)典教育的主渠道,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根據(jù)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學科滲透,有效地實施誦讀經(jīng)典教育;
《三字經(jīng)》教育與養(yǎng)成教育相結合:歸根結底是為了把古代圣賢的經(jīng)典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教學時把一些經(jīng)典國學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敘述,把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滲透于各科的教學中,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等經(jīng)典故事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們。自國學推廣以來,我們一直注重依靠互相影響,互相幫助產生良性互動機制來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實踐證明,“三字經(jīng)”豐富文化內涵、經(jīng)典的篇章語句、深刻的哲理思想,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不斷的增長歷史文化知識,增強了口語表達能力。開闊了思維、胸懷和眼界。使學生受到教育。
本學期的《三字經(jīng)》教學,我最大的收獲是對學生進行了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傊,誦讀經(jīng)典詩文已成為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是學校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一個亮點。我將繼續(xù)努力,把誦讀經(jīng)典詩文活動推向深入。
擴展閱讀:國學教學心得
小學國學教育心得體會
我們小學每天所進行的教育中都包含國學教育的成分。那么,我們加強國學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概括起來說,就是讓小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地豐富我們素質教育的內涵。
國學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中國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記載的。通過誦讀經(jīng)典名作,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知曉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對小學語文課文的學習得到有益的補充,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俺霰馗妫幢孛!保ā兜茏右(guī)》)中的“反”字,是通假字,即“返”的意思;“面”則在詞性上發(fā)生了變化,這里用作動詞,作“照面”解了。成語“文質彬彬”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從哪里來的?讀了《論語》中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學生自然就會明白了。而不讀這些幼學啟蒙讀物,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怕是很難有機會搞懂這些的。
國學教育可以增加民族文化素養(yǎ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就藝術而言,不僅中國的國畫、石刻、壁畫等在世界藝術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民族音樂對人類文明也是一個巨大貢獻。有一首詩寫道:“八音”古樂久沉埃,藝苑老花今日開。百卉爭妍該獨秀,清風引得鳳凰來!鞍艘簟笔悄陌艘?如果不清楚“八音”是哪八音,是難以想象古樂中的“八音”之美妙的,而這個出處就是《三字經(jīng)》中的“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比绻蛔x《三字經(jīng)》,不要說小學生,就是成年人怕也是似懂非懂的。
了解中華歷史知識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要用很少的文字將其概括實屬不易。然而,《三字經(jīng)》中的從“自羲農,至皇帝,號三皇,居上世!钡健柏ザ,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僅僅用了三百個字,就將一部中國古代史的發(fā)展脈絡比較完整地揭示了出來,實在是令人稱奇叫絕。毫無疑問,小學生在誦讀和學習《三字經(jīng)》的過程中,也同時學到了小學教材中所學不到的厚重的中國朝代更迭和歷史發(fā)展的因果關系的知識。
校正行為規(guī)范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是對小學生教育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工作固然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此,因為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的影響都是有限的,而閱讀是無限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對兒童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教化內容,像《弟子規(guī)》中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焙汀笆码m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保痊槵樕峡,又通俗易懂,選來作為國學教育的內容是很適當?shù)摹?/p>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盡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會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教育,但是很難做到比較具體而又全面。而在這方面,我們的前人已經(jīng)作了很好的總結。像《弟子規(guī)》中所倡導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弊x書方法,可謂至理名言,不能不知。就小學生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而言,我們在國學中也同樣找到大量的教育素材。如《三字經(jīng)》中的“昔仲尼,師項橐。”到“唐劉晏,方七歲。舉神通,作正字!边@些事例,無一不是對小學生進行勵志教育的好素材!兜茏右(guī)》中的“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和《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睂πW生告誡更是不可多得的金玉良言。國學教育本身是一種教育路徑和教育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我們應該在國學教育中盡可能多地滲透對學生這些方面的教育,通過國學典故中的生動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國學教育,而避免那種老生常談的簡單的說教,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如今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眼里視作掌上明珠,
一方面?zhèn)性特征比較強,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處事方式、方法和風格的相互影響,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行為隨意性。加之,他們又生逢異域文化大舉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普及的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文化和信息相互碰撞,莫衷一是的社會思潮包圍著他們,使得他們往往真?zhèn)坞y辨,視覺紛亂,難以形成具有時代意義的積極的社會價值取向。在一個社會思潮紛雜的時代,能夠統(tǒng)一我們的思想的只有民族傳統(tǒng)文化。我們必須讓學生在學習現(xiàn)代文明的同時,通過國學教育,叩訪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根!兜茏右(guī)》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薄凹榍烧Z,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钡染烂栽诮裉鞈撌侨匀痪哂袕姶蟮纳Φ摹0褔鴮W中這些永遠都不過時的立身、做人之道教給我們的學生,對于他們形成積極而又共同的價值取向是非常有益的。
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國學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決定了它對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多元化和潛能挖掘的多樣性。我校的國學教育實踐表明,國學教育的開展為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潛能挖掘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國學教學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國學教學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