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人人干人人模,大陆一级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人人视频,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观看,午夜免费体验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上)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上)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8 22:38:59 | 移動端: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上)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上)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上)

1、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駢體文,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對友人的規(guī)勸。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原文】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譯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煙霧都消散盡凈,天與遠山都顯現(xiàn)著同樣的顏色。(我乘船)隨水流漂浮游蕩,任憑船兒隨水漂去。從富陽到桐廬,大約一百多里,奇峭的的山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江底游動的魚兒和細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借著山勢,競爭著向上,相互比高遠。(群山)互相競爭著高聳筆直的向上,形成成千成百無數(shù)的山峰。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清越的泉聲。美麗的百鳥相向和鳴,唱出和諧動聽的嚶嚶聲。蟬兒長時間地叫個不停,猿猴也長時間地叫個不斷。那些像老鷹飛到天上一樣(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忙于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本文實為他的自傳!段辶壬鷤鳌肺闹醒浴安弧保鋵嵳怀隽俗髡吲c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使得文章顯得與眾不同,讀來生動活潑,很好的表達了陶淵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ng)不吝(lìn)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穿結(jié),簞(dān)瓢(piáo)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qián)婁(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墸╟hóu)乎?銜(xián)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譯文】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先生閑適安靜且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富貴。喜歡讀書,但只求領會要旨;每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會,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愛好喝酒,但家境貧寒而不能常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期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蕩蕩,不能遮蔽風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經(jīng)常寫文章自己娛樂,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有人稱贊道: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趣而感到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是葛天氏時候的百姓吧?

3、馬說

《馬說》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一篇文章,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罢f”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原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古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

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世上先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馬,也只能辱沒于低賤人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而不用千里馬稱呼。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吃一頓就要吃盡一石的糧食,喂養(yǎng)馬的人不按照它馬能日行千里的能力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出色的資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和平常的馬一樣都不行,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卻不能喂飽它,使它的才能無法充分發(fā)揮出來,馬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站在馬兒旁對著千里馬說:“天下就沒有什么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真的是他們不識千里馬啊。

4、送東陽馬生序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給他的同鄉(xiāng)、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勉勵馬生勤苦學習。【原文】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guān),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sì)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qi)曳(y)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jìng)不能動,媵(yìng)人持湯沃灌,以衾(qīn)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綺(qǐ)繡,戴朱纓(yīng)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xiù),燁(y)然若神人;余則(yùn)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譯文】我幼年的時候就特別愛好學習。但是家里貧窮,沒辦法買書來看,常常向有藏書的人家借,用手親自抄錄,算好約定的日子歸還。(即使)天氣非常寒冷,硯臺里的水結(jié)成了堅硬的冰,手指凍僵不能彎曲伸直,也不停止抄書。抄錄完畢,跑著送過去,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都(愿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讀到各種各樣的書。已經(jīng)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賢的學說,又擔心自己無法和才學淵博的老師、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經(jīng)奔向百里之外,手捧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掠袑W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也沒有稍微把話說得柔和一點,把臉色放溫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恭敬的等候著,提出疑問,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cè)著耳朵請教;有時會遇到前輩的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禮節(jié)也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等到他高興后,就再次去請教他。因此我很愚笨,但最終(我)還能有所收獲。當我跟從老師學習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深的山坳和巨大的峽谷中。嚴冬寒風凜冽,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因為寒冷干燥而破裂卻不知道;氐綄W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人用熱水(為我)澆洗,用被子(將我)裹起來,很久才暖和起來。住在旅館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東西可以享用。與我同住別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佩戴白玉做的玉環(huán),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的樣子好像神仙一樣;我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之間,卻毫無羨慕的意思,(那是)因為(我)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讀書),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學的勤勞和艱苦大概就是像這個樣子。

5、詩詞曲五首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的七言律詩。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驹摹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我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突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貶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帆船駛過,病死的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2)赤壁

《七絕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詩中描述了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那時假如不是強勁的東風幫助周瑜實行火攻,打敗了曹軍,東吳的美女大喬和小喬就要被擄去,關在銅雀臺上為曹操所霸占!驹摹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沉埋在沙中折斷的戰(zhàn)戟還沒有腐蝕,自己拿起來磨洗認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東風給周郎方便,銅臺中深鎖的就會是二喬。(3)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作者文天祥,這首詩是他在1279年正月過零丁洋時所作。詩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運,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最高表現(xiàn)!驹摹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種經(jīng)書,終于取得功名,開始了動蕩艱辛的政治生涯;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jīng)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蕩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4)水調(diào)歌頭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蘇軾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并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xiàn)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xiàn),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原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做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寒。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明月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愿離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月色的明媚皎然。(5)山坡羊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作者路過潼關時寫的!对窂堭B(yǎng)浩傳》說:"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yǎng)浩為陜西行臺中丞。登天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張養(yǎng)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原文】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華山的山峰好像從四面八方奔集起來,黃河的波濤洶涌澎湃好像在發(fā)怒,潼關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我遙望古都長安一帶,內(nèi)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傷心的是經(jīng)

過秦漢宮殿的遺址,看到了無數(shù)間的宮殿都變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6、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唐朝詩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游玩的整個過程,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l)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li)。全石以為底,近岸,卷(jua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zhuì),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通假字,通“徹”,有的版本為“徹”),影布(于(在))石上,(yǐ)然不動。(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譯文】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潭)用整塊石頭形成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連綴,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似的。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竄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猶如在同游人逗樂。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星分布和蛇爬行那樣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錯,也不知道溪流的源頭(在什么地方)。坐在潭邊,四面有竹子樹木環(huán)繞合抱著,寂靜冷落沒有旁人,(那幽深悲涼的氛圍)令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真是)寂靜極了,幽深極了。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便離開了。

同去游玩的人: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guī)е煌サ,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7、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岳陽樓記》能夠成為傳世名篇并非因為其對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陽樓記》一文抒發(fā)先憂后樂、憂國憂民的情懷。

【原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yín)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很多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

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從前的規(guī)模,在上面刻上唐代賢人和現(xiàn)代人的詩賦,并囑咐我寫一篇文章用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麗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接著遠處的群山,吞吐著長江流水,水勢浩大,寬闊無邊。早晨陽光燦爛,傍晚霧靄陰沉,氣候千變?nèi)f化,這就是我登上岳陽樓所見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對他的描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這里往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達瀟水、湘水,被降職遠調(diào)的官吏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聚集在這里。看了自然景物而出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像那陰雨連綿的日子,數(shù)月不晴,寒風怒吼,濁浪沖天,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岳也隱沒了蹤影;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登上這樣的岳陽樓,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誹謗,害怕譏諷,滿眼凄涼冷落的樣子,一定會感慨萬千而悲傷了。

至于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季節(jié),湖面波平浪靜,上下天色互相輝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而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著金子般的光點,湖水平靜時水中月影好似沉下一塊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登上這樣的岳陽樓,就會有一種心胸開闊,精神愉悅,榮辱得失全部忘卻,在清風吹拂中端起就被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唉!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那在朝廷為官就為他的百姓擔憂;在僻遠的江湖就為君王擔憂。這樣做官時也擔憂,不做官時也擔憂。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8、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作于宋仁宗慶歷六年,作者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賞宴飲的樂趣。

【原文】環(huán)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云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環(huán)繞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眾多山峰,樹林和山谷特別秀麗,遠遠望去,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瑯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從兩峰之間飛瀉而出的,則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山轉(zhuǎn),有一座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的亭子四角翹起,高踞于泉水之上,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誰?山里一個名叫智仙的和尚。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同賓客來到這里飲酒,喝很少的酒就醉了,而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像那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山谷顯得昏暗,或暗或明,變幻不一,就是山間早晚的景色。野花開放,散發(fā)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出來,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進山,傍晚歸來,四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

孩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游玩。來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來釀酒,泉水香甜,酒香清洌;野味野菜,各種各樣擺放在面前的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上暢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人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站起來坐下去,大聲喧嘩的是這些賓客們在盡情地歡樂。那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夕陽下山,人們的影子四處散開,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在后面。樹林里枝葉茂密成蔭,鳥雀到處鳴叫,游人離開后,鳥兒們就開心了。然而鳥兒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懂得人的樂趣,游人只知道跟著太守一同游玩而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是把人們的快樂當作快樂。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酒醒后又能用文字來記述這件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擴展閱讀: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1)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1)

1、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駢體文,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對友人的規(guī)勸。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原文】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咀g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煙霧都消散盡凈,天與遠山都顯現(xiàn)著同樣的顏色。(我乘船)隨水流漂浮游蕩,任憑船兒隨水漂去。從富陽到桐廬,大約一百多里,奇峭的的山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江底游動的魚兒和細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借著山勢,競爭著向上,相互比高遠。(群山)互相競爭著高聳筆直的向上,形成成千成百無數(shù)的山峰。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清越的泉聲。美麗的百鳥相向和鳴,唱出和諧動聽的嚶嚶聲。蟬兒長時間地叫個不停,猿猴也長時間地叫個不斷。那些像老鷹飛到天上一樣(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忙于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本文實為他的自傳!段辶壬鷤鳌肺闹醒浴安弧,其實正突出了作者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使得文章顯得與眾不同,讀來生動活潑,很好的表達了陶淵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ng)不吝(lìn)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穿結(jié),簞(dān)瓢(piáo)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qián)婁(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xián)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譯文】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先生閑適安靜且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富貴。喜歡讀書,但只求領會要旨;每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會,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愛好喝酒,但家境貧寒而不能常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期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蕩蕩,不能遮蔽風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經(jīng)常寫文章自己娛樂,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有人稱贊道: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趣而感到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是葛天氏時候的百姓吧?

3、馬說

《馬說》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一篇文章,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原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古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

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世上先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馬,也只能辱沒于低賤人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而不用千里馬稱呼。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吃一頓就要吃盡一石的糧食,喂養(yǎng)馬的人不按照它馬能日行千里的能力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出色的資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和平常的馬一樣都不行,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卻不能喂飽它,使它的才能無法充分發(fā)揮出來,馬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站在馬兒旁對著千里馬說:“天下就沒有什么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真的是他們不識千里馬啊。

4、送東陽馬生序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給他的同鄉(xiāng)、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勉勵馬生勤苦學習!驹摹坑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guān),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sì)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qi)曳(y)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jìng)不能動,媵(yìng)人持湯沃灌,以衾(qīn)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綺(qǐ)繡,戴朱纓(yīng)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xiù),燁(y)然若神人;余則(yùn)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譯文】我幼年的時候就特別愛好學習。但是家里貧窮,沒辦法買書來看,常常向有藏書的人家借,用手親自抄錄,算好約定的日子歸還。(即使)天氣非常寒冷,硯臺里的水結(jié)成了堅硬的冰,手指凍僵不能彎曲伸直,也不停止抄書。抄錄完畢,跑著送過去,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都(愿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讀到各種各樣的書。已經(jīng)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賢的學說,又擔心自己無法和才學淵博的老師、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經(jīng)奔向百里之外,手捧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掠袑W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也沒有稍微把話說得柔和一點,把臉色放溫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恭敬的等候著,提出疑問,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cè)著耳朵請教;有時會遇到前輩的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禮節(jié)也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等到他高興后,就再次去請教他。因此我很愚笨,但最終(我)還能有所收獲。當我跟從老師學習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深的山坳和巨大的峽谷中。嚴冬寒風凜冽,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因為寒冷干燥而破裂卻不知道;氐綄W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人用熱水(為我)澆洗,用被子(將我)裹起來,很久才暖和起來。住在旅館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東西可以享用。與我同住別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佩戴白玉做的玉環(huán),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的樣子好像神仙一樣;我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之間,卻毫無羨慕的意思,(那是)因為(我)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讀書),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學的勤勞和艱苦大概就是像這個樣子。

5、詩詞曲五首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的七言律詩。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原文】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我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突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貶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帆船駛過,病死的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2)赤壁

《七絕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詩中描述了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那時假如不是強勁的東風幫助周瑜實行火攻,打敗了曹軍,東吳的美女大喬和小喬就要被擄去,關在銅雀臺上為曹操所霸占。【原文】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沉埋在沙中折斷的戰(zhàn)戟還沒有腐蝕,自己拿起來磨洗認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東風給周郎方便,銅臺中深鎖的就會是二喬。(3)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作者文天祥,這首詩是他在1279年正月過零丁洋時所作。詩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運,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最高表現(xiàn)。【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種經(jīng)書,終于取得功名,開始了動蕩艱辛的政治生涯;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jīng)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蕩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4)水調(diào)歌頭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蘇軾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并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xiàn)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xiàn),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原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做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寒。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明月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愿離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月色的明媚皎然。(5)山坡羊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作者路過潼關時寫的。《元史張養(yǎng)浩傳》說:"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yǎng)浩為陜西行臺中丞。登天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張養(yǎng)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原文】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華山的山峰好像從四面八方奔集起來,黃河的波濤洶涌澎湃好像在發(fā)怒,潼關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我遙望古都長安一帶,內(nèi)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傷心的是經(jīng)

過秦漢宮殿的遺址,看到了無數(shù)間的宮殿都變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6、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唐朝詩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缎∈队洝酚洈⒘俗髡哂瓮娴恼麄過程,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l)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li)。全石以為底,近岸,卷(jua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zhuì),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通假字,通“徹”,有的版本為“徹”),影布(于(在))石上,(yǐ)然不動。(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咀g文】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潭)用整塊石頭形成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連綴,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似的。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竄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猶如在同游人逗樂。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星分布和蛇爬行那樣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錯,也不知道溪流的源頭(在什么地方)。坐在潭邊,四面有竹子樹木環(huán)繞合抱著,寂靜冷落沒有旁人,(那幽深悲涼的氛圍)令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真是)寂靜極了,幽深極了。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便離開了。

同去游玩的人: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guī)е煌サ模行沾薜膬蓚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7、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对狸枠怯洝纺軌虺蔀閭魇烂⒎且驗槠鋵υ狸枠秋L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陽樓記》一文抒發(fā)先憂后樂、憂國憂民的情懷。

【原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yín)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很多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

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從前的規(guī)模,在上面刻上唐代賢人和現(xiàn)代人的詩賦,并囑咐我寫一篇文章用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麗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接著遠處的群山,吞吐著長江流水,水勢浩大,寬闊無邊。早晨陽光燦爛,傍晚霧靄陰沉,氣候千變?nèi)f化,這就是我登上岳陽樓所見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對他的描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這里往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達瀟水、湘水,被降職遠調(diào)的官吏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聚集在這里?戳俗匀痪拔锒霭l(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像那陰雨連綿的日子,數(shù)月不晴,寒風怒吼,濁浪沖天,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岳也隱沒了蹤影;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登上這樣的岳陽樓,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誹謗,害怕譏諷,滿眼凄涼冷落的樣子,一定會感慨萬千而悲傷了。

至于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季節(jié),湖面波平浪靜,上下天色互相輝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而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著金子般的光點,湖水平靜時水中月影好似沉下一塊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登上這樣的岳陽樓,就會有一種心胸開闊,精神愉悅,榮辱得失全部忘卻,在清風吹拂中端起就被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唉!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那在朝廷為官就為他的百姓擔憂;在僻遠的江湖就為君王擔憂。這樣做官時也擔憂,不做官時也擔憂。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8、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作于宋仁宗慶歷六年,作者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賞宴飲的樂趣。

【原文】環(huán)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云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環(huán)繞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眾多山峰,樹林和山谷特別秀麗,遠遠望去,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瑯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從兩峰之間飛瀉而出的,則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山轉(zhuǎn),有一座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的亭子四角翹起,高踞于泉水之上,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誰?山里一個名叫智仙的和尚。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同賓客來到這里飲酒,喝很少的酒就醉了,而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像那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山谷顯得昏暗,或暗或明,變幻不一,就是山間早晚的景色。野花開放,散發(fā)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出來,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進山,傍晚歸來,四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

孩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游玩。來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來釀酒,泉水香甜,酒香清洌;野味野菜,各種各樣擺放在面前的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上暢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人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站起來坐下去,大聲喧嘩的是這些賓客們在盡情地歡樂。那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夕陽下山,人們的影子四處散開,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在后面。樹林里枝葉茂密成蔭,鳥雀到處鳴叫,游人離開后,鳥兒們就開心了。然而鳥兒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懂得人的樂趣,游人只知道跟著太守一同游玩而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是把人們的快樂當作快樂。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酒醒后又能用文字來記述這件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文及譯文匯總(上)》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zhuǎn)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weilaioem.com/gongwen/62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