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學初中課改小結與反思:鄒生建:新課程改革教學小結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新課程改革教學小結
鄒生建
一、新課程改革中化學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長期以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幾乎都是以被動接受式為主。這種單一的、過分突出和強調(diào)接受與掌握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逐漸喪失,越來越難以在社會性交往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過程,學與教是互動的、不可分割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只有相互適應,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只有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匹配才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舊有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是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前提和保證。要改變學生,首先要改變教師。因此,推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重心必須從學生轉向教師;瘜W教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更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尤其是改變自身教育觀念,來實現(xiàn)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步轉變。
1、重新認識自己、改變自身定位
教育界盛行一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似乎教師的儲備一定要多于學生才能教好學生。可是教師畢竟也是一個普通人,不可能無所不知。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舊有知識,甚至要主動地向學生學習,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適應知識爆炸的當今社會。教師的教學重點應該由“授之以魚”轉向“授之以漁”。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再把單純的知識傳遞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而應該把科學方法的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擔起一個“學習促進者”的角色。具體到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側重于對學生進行觀察、測量、記錄、表格化、表征性抽象等方法的教育。在教授化學學科知識時,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化學認識過程要經(jīng)歷“感性→理性→應用”的科學認識過程,并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化學教學實踐中。例如在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進行“燃燒的條件”探究活動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設計如下實驗過程:(1)分別進行兩步實驗操作:1、在盛有開水的燒杯中,放入一塊白磷,燒杯上放一塊銅片,銅片兩端分別放上白磷和紅磷;2、用導氣管向開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氣。
(2)根據(jù)實驗的現(xiàn)象及記錄的結果,抽象概括出結論:除了可燃物這個條件,燃燒還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與空氣接觸和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
(3)應用以上結論討論滅火的原理。
上述例子中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體會到了科學的認識過程是“感性(實驗)→理性(通過實驗記錄抽象出來的結論)→應用(運用已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教給學生具體的科學研究方法,如實驗設計方法、實驗測定方法、實驗條件控制方法、記錄方法、表征性科學抽象方法等,通過方法的教學,使學生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錄音機”、“記錄員”,而真正成長為“學習者”。教師也才真正完成“授之以漁”的工作。
2、教師要以合作的精神引領學生學會合作
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里,教師與學生總是處于對立的地位,學生學習方式也是學生各自學習,各自負責自己的成績,缺乏交流的機會,這與新課程所提倡的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標是不一致的。
在本次的新課程改革中,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重要內(nèi)容被提出。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合作,帶動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從而使學生漸漸掌握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發(fā)展。例如在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實驗與探究“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中,教師就可以將合作學習貫穿其中。具體教學過程為:
(1)教師提出課題,學生設計方案。討論在進行“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探究活動時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讓學生4人一組設計實驗方案,并將方案在課堂討論。
(2)師生共同討論,優(yōu)化設計方案。探究實驗開始前,選幾組介紹本組的設計思想、實驗原理、方案、實驗步驟、所選儀器和藥品。教師要求每一位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其他組指出實驗方案的不足之處,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進方案,并可借鑒別人的優(yōu)點,優(yōu)化本組設計。教師根據(jù)討論情況,適時提出自己意見,引導學生尋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議。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3)分組進行實驗,教師解惑答疑。討論結束之后,各組采用本組認為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觀察、記錄、分析、得出結論。教師幫助有困難的組完成實驗。
(4)報告實驗結果,討論分析評論。待各組實驗基本完成之后,教師要求各組同學根據(jù)實驗事實,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大家評價實驗方案,得出最優(yōu)方案。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與挑戰(zhàn),我們應進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二、新課程改革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1、新教材注重化學實驗改革
在新教材的試用中,感受較深的化學實驗改革主要有以下4點:(1)淡化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的界限,這給教學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2)實驗簡單化、微型化、生活化、趣味化。如上冊第一單元課題2中“對著干燥的玻璃片呼氣”這一實驗,學生只要有塊玻璃片或對著玻璃窗吹氣就可驗證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存在,這體現(xiàn)了實驗的生活化。下冊第十單元中氫氧化鈉的腐蝕性,用雞爪來做此實驗不僅簡單、生活化,而且使學生對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刻骨銘心”。新教材上冊第七單元的粉塵爆炸實驗既生活化、微型化,又簡化操作,減少了危險性。
(3)增設了探究實驗。新教材探究性實驗不僅給學生增加了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親歷實驗操作過程,而且還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4)家庭小實驗設置生活化、簡單化。如教材共安排了蛋殼與醋酸反應、淬火、回火、制作葉脈書簽等饒有趣味的家庭小實驗。這些實驗用品及藥品在家里就可找到,簡單易行、現(xiàn)象明顯、生動有趣、說服力強,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欲望,充分顯示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的特點。
2、以化學實驗改革為突破口轉變學習方式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中,以實驗為突破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1)利用化學實驗,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
化學實驗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對初中學生來說,初學化學時他們天天盼望著化學課,盼望著化學實驗。做實驗是學生最歡喜的,化學實驗能將學生激發(fā)到最高興奮點。做實驗時學生能無憂無慮地想,無憂無慮地說,還能無憂無慮地問。在這種狀態(tài)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自動構建而成。如在“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學生專注地觀察,認認真真地記錄,積極熱烈地敘述現(xiàn)象,“煞有介事”地解釋道理。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化學實驗,參與學習,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學得知識,提高技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2)利用化學實驗,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教材將實驗改革作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突破口之一。課本中增加了化學探究實驗,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通過親自探究來學習化學知識的途徑。下面具體舉一例說明。如第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探究活動,可引導學生采用這樣的學習策略:提出問題──獲取信息──設計實驗──實驗事實──驗證產(chǎn)物──總結規(guī)律。具體教學方案如下。
1.提出問題:實驗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氣體?(要求學生將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取與已學過的氧氣的制取做比較。)
[來源:學.科.網(wǎng)][來源:學.科.網(wǎng)][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2.制氣裝置的比較(根據(jù)上述分析討論)。氣體發(fā)生裝置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氣體收集裝置
3.設計實驗:依據(jù)獲取的信息和第六單元課題2中所給出的備選儀器或選用代用品設計。(學生先用畫草圖的方法進行組合,并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出草圖,供分析討論用。)
插入討論:“如何能使氣體用則生,不用則停?”“準備實驗前還需考慮哪些問題?”“連接好裝置后在制氣前需要做什么?”“大理石和稀鹽酸應如何放置?”“準備用什么方法收集?”“如何驗證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4.實驗事實。(學生實驗,匯報實驗事實。)5.進一步探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想,取用實驗桌上提供的藥品在普通試管中實驗即可。)(1)能否用或制?為什么?
(2)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只要求學生做此實驗,不要求立即思考原因。對原因的思考可放在課后或總復習中,該問題設置目的是激發(fā)求知欲望。)
6.總結規(guī)律。
(1)實驗室制取氣體要注意什么?(2)本單元小結中習題2如何完成?
本課題若能按此種設計方案來學習,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得到發(fā)揮,理解了研究課題中蘊涵的信息,實驗設計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斷提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同時,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只要我們堅持用新的“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久而久之就能養(yǎng)成學生喜歡提出問題,喜歡傾聽各方面意見后發(fā)表自己看法的習慣;養(yǎng)成善于觀察,能對觀察到的事物細致地進行評價的習慣;培養(yǎng)思維敏捷,勇于實踐,敢于否定自己的勇氣;培養(yǎng)樂于與人合作的精神;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樣,我們就能達到引導學生建立“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的目的。
三、新課程教學中的問題
實施新教材后,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問題。(一)硬件設施不足
因新教材實驗量增加的原因,硬件設施存在嚴重不足。缺藥缺儀器的問題解決不難,只要肯投入就能解決。但按現(xiàn)在的實驗配置,每2~3個教學班配備1個化學實驗室方能輪轉進行實驗,我校上學期只有一個化學實驗室,所以實驗課經(jīng)常碰課。下學期兩個化學實驗室情況好一些。可以想象其他的學校,現(xiàn)階段能滿足需要配足實驗室的可能性較小。實際上,教材中實驗安排是不切合實際的,做不來的。解決問題的對策:我們可將簡單的“活動與探究”移至教室中進行或用教學進度交叉的方法來滿足實驗的需要。
(二)軟件的不足
由于新教材在教學理念上變化較大,實驗改革的力度更大,因此,解決教師認識上的問題是一個難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淡化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改革有待認識。淡化后教師與實驗員工作量劇增。②對生活化實驗有待于實踐。因為生活化實驗沒有經(jīng)典實驗那么“駕輕就熟”,它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探究。③對探究實驗有待于適應。探究實驗需要的教學時間難以控制,九年級化學經(jīng)一年學習后要參加中考,教師“舍不得”花費時間。④實驗過程中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又是一個難點,知識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而二維目標更多的是隱性的。教師現(xiàn)在還很難看到后兩者的積累到底能給學生帶來什么。解決問題的對策:①宏觀決策上,教育行政領導應對教育硬件設施的配置,根據(jù)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進行適度調(diào)整,另外對一些貌似“小問題”的問題也
[來源:學+科+網(wǎng)][來源:學科網(wǎng)ZXXK]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要予以政策調(diào)整(如化學教師和實驗員的工作量的評估問題)。②在新課改中要抓好培訓,尤其是教育理念的轉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③重點抓好課堂教學研究,將課堂教學引向素質教育的軌道。④教師自身要采取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做一個與時俱進的強者。
(三)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上也有一些可討論的,下學期要用廣東版的新教材,這里就不討論了。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文章來源:福州五佳教育網(wǎng)(中小學直線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學初中課改小結與反思:鄒生建:新課程改革教學小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學初中課改小結與反思:鄒生建:新課程改革教學小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