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論文
我學《茶文化》有感
《茶文化》所學課程的知識體系:
緒論:讓我們學生對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對日后學習茶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
1.茶文化的定義:
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tài)文化;2.茶文化的性質和內(nèi)涵:
社會性,群眾性,民族性,區(qū)域性;3.茶文化的社會功能:
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lián)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人詩、以茶演藝、以茶為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nóng)、以茶促貿(mào)”等;4.茶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
茶史學,茶文化社會學,飲茶民俗學,茶美學,茶文化交流學,茶文化功
能學;
第一章:茶的起源、傳播與發(fā)展:1.茶的發(fā)現(xiàn)與最初利用:
飲茶起源說,飲茶的起因,茶的利用(藥用,養(yǎng)生);2.茶樹的起源地中國:
古今野生大茶樹的發(fā)現(xiàn)和分布,茶樹原產(chǎn)地的考證;3.飲茶業(yè)的開始:
巴蜀茶文化的產(chǎn)生,茶葉生產(chǎn)和茶文化的發(fā)展;4.興盛的唐代茶文化:
唐代茶葉產(chǎn)生的發(fā)展(唐代的茶葉產(chǎn)地,唐代的茶葉生產(chǎn)和貿(mào)易,唐代的
茶葉品茗),唐代茶文化的發(fā)展(茶飲的廣泛盛行,文人介入,詩文吟誦,茶葉專著的出現(xiàn)),陸羽及其《茶經(jīng)》的功績;5.宋代鼎盛時期的茶文化:
飲餅茶時期,宋代茶類(團餅茶,散茶),宋代各種茶飲方式的興盛(斗茶,點茶,分茶),茶館文化,茶書和茶詩詞的繁榮;6.中國茶的傳播:
國內(nèi)的傳播(巴蜀為中心的傳播-先秦兩漢,長江中游或華中地區(qū)成為茶業(yè)中心-三國西晉,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茶業(yè)的發(fā)展-東晉南朝,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成為茶葉生產(chǎn)和技術-唐代,茶葉生產(chǎn)向南擴展-宋代以后),國外的傳播(來華的僧侶和節(jié)度使,派出的使節(jié)或饋贈,貿(mào)易),我國的茶區(qū)分布(華南,西南,江南,江北),世界的茶區(qū)分布。
第二章:茶葉的分類和加工:
1.茶葉的分類:發(fā)酵程度,萎凋程度,原料和采摘季節(jié),制茶形狀,成品干茶的具體形狀,茶樹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產(chǎn)地,茶樹品種,小路,包裝形式,加工程度;2.綠茶的加工(不發(fā)酵茶,清湯綠葉):鮮葉攤放(晾青)殺青揉捻干燥;
3.紅茶的加工(紅湯紅葉):鮮葉處理(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紅茶的種類(小種紅茶,功夫紅茶,紅碎茶);4.烏龍茶的加工(綠葉紅鑲邊):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干燥,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5.黃茶加工(黃湯黃葉):鮮葉處理(攤放)殺青揉捻黃(亦可在揉捻前或在初干后)干燥,黃芽茶,黃大茶,黃小茶;
6.黑茶的加工(色澤黑褐油潤,湯色橙黃或橙紅,香氣純正,滋味醇和):鮮葉處理(攤放)殺青揉捻渥堆(亦可初干后)干燥,黑茶的主要花色品種,成品的共同特點(原料粗老,渥堆變色,高溫氣蒸,壓造成型),普洱茶的加工分類;
7.白茶的加工(干茶外表滿披白色茸毛,色白隱綠,湯色淺淡、味甘醇、第一泡茶湯清淡如水):晾曬,干燥;8.茶之在加工:熏花(將茶與花依一定比例拌在一起),培火(減少茶花寒性),調(diào)味(假如香科),陳放(長中短期)。
第三章:茶與健康:
1.茶葉的主要化學成分:水,蛋白質,氨基酸,生物堿,茶多酚,糖類,有機酸,類脂類,色素,芳香物質,維生素,酶類,無機化合物;2.茶多酚及其保健作用:
3.茶葉的保健作用:抗衰老,美容養(yǎng)顏,防治高血脂,抗腫瘤,免疫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解讀,防輻射等。
第四章:茶葉品質評定:
1.茶葉品質評定概念:茶葉感官品質,茶葉感官審評;
2.茶葉審評基礎知識:環(huán)境條件,設備條件(干平臺,濕平臺,評茶設備,葉底盤),評茶用水;3.評茶程序:4.茶葉審評示例:
第五章:茶的品飲藝術:
1.泡茶用水選擇:古人擇水觀,古人飲茶對用水的基本要求(清輕甘活洌,洗水,養(yǎng)水),古人煮水技藝;
2.泡茶的技藝:泡茶三要素(茶用量,開水溫度,沖泡時間),常見茶藝表演工具(主茶具:茶壺,茶海,公平杯,小茶杯,聞香杯,杯托;輔助用品:桌布,泡茶巾等);
3.泡茶技藝與欣賞:泡茶的基本方法(杯泡法,蓋碗泡法,壺碗泡程序),茶藝表演主要步驟及操作要領。
第六章:我國各民族的茶俗文化:1.客來敬茶:
2.各民族的飲茶習俗:漢族的清飲(品茶,喝茶),少數(shù)民族的茶俗;
3.無我茶會(無我茶會是一種群眾性的茶會形式,是一種自帶茶葉、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的全體參與的茶會),無我茶會精神(無尊卑之心,無“求報償”之心,無好惡之心,無流派之分,時時保持精進之心,遵照公告約定,培養(yǎng)團體默契,體現(xiàn)團體律動之美)。
第七章:茶道與茶藝:
1.中國茶文化與儒、佛、道的關系;2.茶道的基本含義: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寓于飲茶的活動之中。3.茶藝:
4.茶文化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高人文素養(yǎng);
調(diào)整人們的社會關系,促進社會交往能力;詩化人生活,為人們提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提倡清廉儉德,倡導社會風氣的轉好;以茶為媒,擴大對外交流。
終于把知識體系總結完了。在這個過程中,我重新理清了學習茶文化的思路,更加明白《茶文化》這門課程到底是在講什么的了。
假如要我說為什么當初會選擇這門課程,我會告訴你,因為我是一個喜歡傳統(tǒng)文化的女生,我喜歡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風土人情。而茶,它身上帶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華民族的特色所在,這種文化,這種特色吸引著我。而且,作為一位潮汕女孩,雖然說從小就與茶打交道,但是,要我說茶的文化內(nèi)涵所在,我真的說不出。我想更見了解茶,更加體會它的文化內(nèi)涵所在,通過學習,這樣,以后和大人們喝起茶來,也能更加享受這個過程。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我國各民族的茶俗文化》這一章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所在,不同地域文化也有差別,茶文化也不例外。就拿羊城早市茶來說吧。早上約上三兩知己好友,或是一家大小,去到茶樓,點一壺熱茶,一些點心,一邊聊天,一邊喝茶吃早點,就這樣,大半天就過去了。我們家也喜歡喝早茶,因為每次喝的時間會比較長,又為了能一大家子一起喝茶,所以爸媽一般會選擇周六日,我們小孩子放假的時候。每次到了喝早茶的時候,我們都會特別開心,因為這不僅僅是喝茶,吃早點了,也是我們閑適下來,與家人共度歡樂時光的時候。大人們在談論一星期下來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小孩子吃完了,可以一起去玩玩。這時候,也是大人們給我們囑托,教育我們的時候,所有好的壞的通通說出來,也有助于我們的進步。真是人多好辦事。就這樣,我們的美好的假日就過了一半了,家庭聚會也就結束啦!現(xiàn)代的生活太繁忙了,要真正閑適下來的機會真的不多,而喝早茶就為我們提供了這么一個時間空間,為何不能很好的保持下來呢?
在這么多的少數(shù)民族茶文化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白族的三道茶了。第一道“苦茶”,寓意著做人要能吃苦,或是要有吃苦的準備。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歷經(jīng)各種磨難,才能成就大業(yè)。第二道“甜茶”寓意著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香來。第三道“回味茶”,寓意著凡是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后甜”的道理。這一苦二甜三回味,正是白族人民對為人處事的理解,對生活的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真的值得我們?nèi)ド钏,我們(nèi)W習。
還有布依族的“姑娘茶”,滇西鳳慶彝族佤族的“離婚茶”等等。多么值得我們?nèi)W習,我們?nèi)チ私,文化之博大精深,是需要有人去繼承去弘揚的,在我們沉醉或是麻木于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的時候,不要忘了,放慢腳步甚至停小來,喝一杯茶,舒緩身心。
新年的時候,家里面無論什么東西都多,每天大魚大肉,還是吃不完,看到就覺得反胃。還有的就是人特多,特熱鬧,沒有一處是不充滿喜慶的氣氛的,有時候真想靜下來。好在,我們家常年擺放這茶具在大廳。飯局結束了,人們都外出的時候,我就會走下來,自己給自己泡茶喝,再吃吃瓜子,看看電視,忙碌,熱鬧,通通消失,真的很享受。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喝茶,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緩和!喝茶,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茶俗文化,還有一點是跟貼近我們生活的,就是茶與健康了。
古今中外,對茶保健作用的研究也不少,茶對人體的藥用價值也得到了現(xiàn)代科學的證明,例如:延緩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抗癌,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抑制和抵抗病毒菌,美容護膚,醒腦提神,利尿解乏,降脂助消化,護齒明目等等。對于我來說,我是一個容易上火的人,我就比較喜歡喝金銀花茶和苦丁茶,清熱解毒消暑。選擇自己適合的茶吧!
關于《茶文化》,我還想說的就是它在當今社會的功能。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文化是一種財富我們應該好好的利用這一種財富。茶文化,在當社會起著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高人文素養(yǎng);調(diào)整人們的社會關系,促進社會交往能力;詩化人生活,為人們提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提倡清廉儉德,倡導社會風氣的轉好;以茶為媒,擴大對外交流等功能。
因此,好好珍惜茶文化,學習茶文化,體味茶文化!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好好品味茶與人生!人生與茶吧!
擴展閱讀:《茶文化》論文
我學《茶文化》有感
姓名:鄭婉君班級:國貿(mào)1104學號:201*11541432
《茶文化》所學課程的知識體系:
緒論:讓我們學生對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對日后學習茶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
1.茶文化的定義:
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tài)文化;2.茶文化的性質和內(nèi)涵:
社會性,群眾性,民族性,區(qū)域性;3.茶文化的社會功能:
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lián)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人詩、以茶演藝、以茶為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nóng)、以茶促貿(mào)”等;4.茶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
茶史學,茶文化社會學,飲茶民俗學,茶美學,茶文化交流學,茶文化功
能學;
第一章:茶的起源、傳播與發(fā)展:1.茶的發(fā)現(xiàn)與最初利用:
飲茶起源說,飲茶的起因,茶的利用(藥用,養(yǎng)生);2.茶樹的起源地中國:
古今野生大茶樹的發(fā)現(xiàn)和分布,茶樹原產(chǎn)地的考證;3.飲茶業(yè)的開始:
巴蜀茶文化的產(chǎn)生,茶葉生產(chǎn)和茶文化的發(fā)展;4.興盛的唐代茶文化:
唐代茶葉產(chǎn)生的發(fā)展(唐代的茶葉產(chǎn)地,唐代的茶葉生產(chǎn)和貿(mào)易,唐代的
茶葉品茗),唐代茶文化的發(fā)展(茶飲的廣泛盛行,文人介入,詩文吟誦,茶葉專著的出現(xiàn)),陸羽及其《茶經(jīng)》的功績;5.宋代鼎盛時期的茶文化:飲餅茶時期,宋代茶類(團餅茶,散茶),宋代各種茶飲方式的興盛(斗茶,點茶,分茶),茶館文化,茶書和茶詩詞的繁榮;6.中國茶的傳播:
國內(nèi)的傳播(巴蜀為中心的傳播-先秦兩漢,長江中游或華中地區(qū)成為茶業(yè)中心-三國西晉,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茶業(yè)的發(fā)展-東晉南朝,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成為茶葉生產(chǎn)和技術-唐代,茶葉生產(chǎn)向南擴展-宋代以后),國外的傳播(來華的僧侶和節(jié)度使,派出的使節(jié)或饋贈,貿(mào)易),我國的茶區(qū)分布(華南,西南,江南,江北),世界的茶區(qū)分布。
第二章:茶葉的分類和加工:
1.茶葉的分類:發(fā)酵程度,萎凋程度,原料和采摘季節(jié),制茶形狀,成品干茶的具體形狀,茶樹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產(chǎn)地,茶樹品種,小路,包裝形式,加工程度;2.綠茶的加工(不發(fā)酵茶,清湯綠葉):鮮葉攤放(晾青)殺青揉捻干燥;
3.紅茶的加工(紅湯紅葉):鮮葉處理(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紅茶的種類(小種紅茶,功夫紅茶,紅碎茶);4.烏龍茶的加工(綠葉紅鑲邊):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干燥,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5.黃茶加工(黃湯黃葉):鮮葉處理(攤放)殺青揉捻黃(亦可在揉捻前或在初干后)干燥,黃芽茶,黃大茶,黃小茶;
6.黑茶的加工(色澤黑褐油潤,湯色橙黃或橙紅,香氣純正,滋味醇和):鮮葉處理(攤放)殺青揉捻渥堆(亦可初干后)干燥,黑茶的主要花色品種,成品的共同特點(原料粗老,渥堆變色,高溫氣蒸,壓造成型),普洱茶的加工分類;
7.白茶的加工(干茶外表滿披白色茸毛,色白隱綠,湯色淺淡、味甘醇、第一泡茶湯清淡如水):晾曬,干燥;8.茶之在加工:熏花(將茶與花依一定比例拌在一起),培火(減少茶花寒性),調(diào)味(假如香科),陳放(長中短期)。
第三章:茶與健康:
1.茶葉的主要化學成分:水,蛋白質,氨基酸,生物堿,茶多酚,糖類,有機酸,類脂類,色素,芳香物質,維生素,酶類,無機化合物;2.茶多酚及其保健作用:
3.茶葉的保健作用:抗衰老,美容養(yǎng)顏,防治高血脂,抗腫瘤,免疫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解讀,防輻射等。
第四章:茶葉品質評定:
1.茶葉品質評定概念:茶葉感官品質,茶葉感官審評;
2.茶葉審評基礎知識:環(huán)境條件,設備條件(干平臺,濕平臺,評茶設備,葉底盤),評茶用水;3.評茶程序:4.茶葉審評示例:
第五章:茶的品飲藝術:
1.泡茶用水選擇:古人擇水觀,古人飲茶對用水的基本要求(清輕甘活洌,洗水,養(yǎng)水),古人煮水技藝;
2.泡茶的技藝:泡茶三要素(茶用量,開水溫度,沖泡時間),常見茶藝表演工具(主茶具:茶壺,茶海,公平杯,小茶杯,聞香杯,杯托;輔助用品:桌布,泡茶巾等);
3.泡茶技藝與欣賞:泡茶的基本方法(杯泡法,蓋碗泡法,壺碗泡程序),茶藝表演主要步驟及操作要領。
第六章:我國各民族的茶俗文化:1.客來敬茶:
2.各民族的飲茶習俗:漢族的清飲(品茶,喝茶),少數(shù)民族的茶俗;
3.無我茶會(無我茶會是一種群眾性的茶會形式,是一種自帶茶葉、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的全體參與的茶會),無我茶會精神(無尊卑之心,無“求報償”之心,無好惡之心,無流派之分,時時保持精進之心,遵照公告約定,培養(yǎng)團體默契,體現(xiàn)團體律動之美)。
第七章:茶道與茶藝:
1.中國茶文化與儒、佛、道的關系;2.茶道的基本含義: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寓于飲茶的活動之中。3.茶藝:
4.茶文化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高人文素養(yǎng);
調(diào)整人們的社會關系,促進社會交往能力;詩化人生活,為人們提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提倡清廉儉德,倡導社會風氣的轉好;以茶為媒,擴大對外交流。
終于把知識體系總結完了。在這個過程中,我重新理清了學習茶文化的思路,更加明白《茶文化》這門課程到底是在講什么的了。
假如要我說為什么當初會選擇這門課程,我會告訴你,因為我是一個喜歡傳統(tǒng)文化的女生,我喜歡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風土人情。而茶,它身上帶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華民族的特色所在,這種文化,這種特色吸引著我。而且,作為一位潮汕女孩,雖然說從小就與茶打交道,但是,要我說茶的文化內(nèi)涵所在,我真的說不出。我想更見了解茶,更加體會它的文化內(nèi)涵所在,通過學習,這樣,以后和大人們喝起茶來,也能更加享受這個過程。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我國各民族的茶俗文化》這一章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所在,不同地域文化也有差別,茶文化也不例外。就拿羊城早市茶來說吧。早上約上三兩知己好友,或是一家大小,去到茶樓,點一壺熱茶,一些點心,一邊聊天,一邊喝茶吃早點,就這樣,大半天就過去了。我們家也喜歡喝早茶,因為每次喝的時間會比較長,又為了能一大家子一起喝茶,所以爸媽一般會選擇周六日,我們小孩子放假的時候。每次到了喝早茶的時候,我們都會特別開心,因為這不僅僅是喝茶,吃早點了,也是我們閑適下來,與家人共度歡樂時光的時候。大人們在談論一星期下來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小孩子吃完了,可以一起去玩玩。這時候,也是大人們給我們囑托,教育我們的時候,所有好的壞的通通說出來,也有助于我們的進步。真是人多好辦事。就這樣,我們的美好的假日就過了一半了,家庭聚會也就結束啦!現(xiàn)代的生活太繁忙了,要真正閑適下來的機會真的不多,而喝早茶就為我們提供了這么一個時間空間,為何不能很好的保持下來呢?
在這么多的少數(shù)民族茶文化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白族的三道茶了。第一道“苦茶”,寓意著做人要能吃苦,或是要有吃苦的準備。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歷經(jīng)各種磨難,才能成就大業(yè)。第二道“甜茶”寓意著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香來。第三道“回味茶”,寓意著凡是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后甜”的道理。這一苦二甜三回味,正是白族人民對為人處事的理解,對生活的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真的值得我們?nèi)ド钏,我們(nèi)W習。
還有布依族的“姑娘茶”,滇西鳳慶彝族佤族的“離婚茶”等等。多么值得我們?nèi)W習,我們?nèi)チ私,文化之博大精深,是需要有人去繼承去弘揚的,在我們沉醉或是麻木于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的時候,不要忘了,放慢腳步甚至停小來,喝一杯茶,舒緩身心。
新年的時候,家里面無論什么東西都多,每天大魚大肉,還是吃不完,看到就覺得反胃。還有的就是人特多,特熱鬧,沒有一處是不充滿喜慶的氣氛的,有時候真想靜下來。好在,我們家常年擺放這茶具在大廳。飯局結束了,人們都外出的時候,我就會走下來,自己給自己泡茶喝,再吃吃瓜子,看看電視,忙碌,熱鬧,通通消失,真的很享受。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喝茶,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緩和!喝茶,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茶俗文化,還有一點是跟貼近我們生活的,就是茶與健康了。
古今中外,對茶保健作用的研究也不少,茶對人體的藥用價值也得到了現(xiàn)代科學的證明,例如:延緩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抗癌,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抑制和抵抗病毒菌,美容護膚,醒腦提神,利尿解乏,降脂助消化,護齒明目等等。對于我來說,我是一個容易上火的人,我就比較喜歡喝金銀花茶和苦丁茶,清熱解毒消暑。選擇自己適合的茶吧!
關于《茶文化》,我還想說的就是它在當今社會的功能。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文化是一種財富我們應該好好的利用這一種財富。茶文化,在當社會起著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高人文素養(yǎng);調(diào)整人們的社會關系,促進社會交往能力;詩化人生活,為人們提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提倡清廉儉德,倡導社會風氣的轉好;以茶為媒,擴大對外交流等功能。
因此,好好珍惜茶文化,學習茶文化,體味茶文化!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好好品味茶與人生!人生與茶吧!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茶文化》論文》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茶文化》論文: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