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專業(yè)考察學習實習報告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調研報告》
一、調研目標
了解行業(yè)發(fā)展前景,更加明確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yè)的核心崗位,調整對核心技能的認識與分析定位,更客觀地制定11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在教學中更好地體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四室合一”的特色。
二、調研概況1、調研背景
我專業(yè)在今年12月份要求學生對部分裝飾設計公司、設計施工等相關企業(yè)進行調研,以此獲取裝飾工程技術行業(yè)分析、行業(yè)職業(yè)領域分析、行業(yè)職業(yè)群和相應的崗位職業(yè)能力(關鍵能力)分析,為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開發(fā)設計確定理論依據。
2、調研主要內容
調研內容有:實習生專業(yè)能力、人際關系、語言表達能力、服從安排能力、專業(yè)核心技能與崗位分析等。
3、走訪企業(yè)概況
針對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yè)的人才市場需求狀況以及人才所必備的專業(yè)技能,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實地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在徐州地區(qū)實習的大四學生,和部分裝飾公司走訪。
4、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了網絡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和赴用人單位座談會等形式,用人單位有關領導、人事部門負責人和專業(yè)技術人員對我們的調查活動非常支持,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
5、調研人員和時間安排
201*年12-1月,對06、07級畢業(yè)生進行網絡調研,調研負責人員劉德來、張海燕。
201*年12-1月,對09級(現大三)學生假期實踐進行表格反饋信息調研。
6、調查數據及其處理方式。主要調研學生的實踐技能,表格收回進行統計,總結。三、調研主要結論
通過調查,我們感到大部分用人單位對我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是認可的,其中一部分畢業(yè)生還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較高評價;實踐動手能力強是我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共同特點,這一方面參加調查的用人單位都給予肯定;所調查學生90%在原協議單位就業(yè)的少,跳槽較多,工作變化大;工作一年后,月平均工資達到了201*5000元,學生對現崗位基本滿意。根據調查反饋內容,我們組織學生管理人員和專業(yè)教師進行了研討,重點就如何進一步強化學生綜合素質、調整專業(yè)教學計劃等達成了共識,已形成方案并開始逐步落實。
一、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1、畢業(yè)生綜合素質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和座談、訪談中了解的情況,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yè)生在基層工作崗位上表現出的政治素養(yǎng)及一般工作技能、素質給予了充分的評價。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基本素質高、專業(yè)基礎過硬、工作中吃苦耐勞、勤學好問、上進心強,畢業(yè)2年的學生目前基本成為各單位專業(yè)的技術骨干。
例如,就職于盛世家博中冠裝飾有限公司10屆畢業(yè)的毛立峰,在公司已經成為主任設計師,基本工資達到了4000元以上并可根據能力另有提成;就職于寧波市富華建筑裝飾有限公司10屆畢業(yè)的戴偉目前是公司項目二部的經理,是投資股東之一;就職于金俊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10屆畢業(yè)的馬秋玲在公司表現優(yōu)異,多次評為公司“優(yōu)秀”骨干,目前已經成為項目部的經理
目前即將畢業(yè)的大二建裝0921班級的鄒建浩、王曼娜、沈攀、李鶯鶯等多位同學在暑假實習期間表現突出,受到公司的好評,有4為同學已經得到公司的就業(yè)邀請。
2、畢業(yè)生的專業(yè)素質能力成為亮點
培養(yǎng)技術性、應用性、綜合性的設計人才是我院的辦學目標。但我專業(yè)學生基本素質的提升也是調查中讓我們感到自豪的,多個公司都認為我專業(yè)學生踏實、肯干,基本素質高。形成了與同期加入公司的本科畢業(yè)生的強勢競爭,成為就業(yè)方面的一大亮點。
3、部分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念有所改變在調查和座談中,更加明確用人單位對畢業(yè)生的專業(yè)知識固然有一定的要求但他們擺在第一位的卻是人品與責任心。他們感到我專業(yè)學生具有能吃苦、留得住、用得上的職業(yè)精神,謙虛好學,很有培養(yǎng)潛能和發(fā)展前途。
4、專業(yè)知識及其它方面尚有不足
通過調查,我們也虛心接受了企業(yè)對我們教學上提出的不足,比如:工學結合還不夠徹底,實訓效果還需要更加結合實際,個人專業(yè)能力還需要精細到某個方向,個人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深度掌握還需要加強,需要我們進一步對專業(yè)教學計劃進行研究和調整。
二、畢業(yè)生對我院教育教學及各方面管理、服務的評價
畢業(yè)生對我院教學管理評價較高,普遍認為教學管理嚴格、專業(yè)教育切合實際、注重實踐教學和設計能力培養(yǎng),對就業(yè)幫助很大。
1、課程建設方面。學生普遍認為在校期間學習知識偏廣泛,不能夠做到精細到某一特長(當然這是學校綜合培養(yǎng)素質人才的需要,也是不能夠改變的);也認為專業(yè)課程的設置還是比較合理的,尤其是專業(yè)基本功的課程效果不錯,受益較大。
2、實踐教學方面。實踐教學方面感覺不足的還是比較多的,確實在實踐平臺這塊我們專業(yè)還需要加倍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實訓。
3、教學改革方面。畢業(yè)生們建議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增加課堂討論,鍛煉學生口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和企業(yè)、行業(yè)專家授課,在理論教學中更多地引入工程實例;改革教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專業(yè)文化建設和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使學生在學校能感受到藝術設計的氣氛。
4、職業(yè)證書方面。畢業(yè)生認為學校實行的雙證書制度,使他們在就業(yè)中具有很大優(yōu)勢,并提出裝飾設計相關證書更有實用性。我們會積極爭取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實用的崗位證書培訓。
5、學校管理方面。畢業(yè)生認為學校的各方面管理較為嚴格,但業(yè)余文化生活還不夠豐富。學校、教師與學生溝通應加強,綜合素質訓練的渠道應完善。認為公寓管理太過職高化;專業(yè)學術講座少。
三、對本專業(yè)(群)下一步人才培養(yǎng)改革的設想和建議這次跟蹤調查,雖然大多數用人單位對我專業(yè)畢業(yè)學生比較滿意,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自己的不足。
一方面要以就業(yè)為導向,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堅持面向施工生產和管理的第一線,根據崗位和崗位群所需能力與素質優(yōu)化整合課程體系,加強學生良好職業(yè)道德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才能培養(yǎng)出企業(yè)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合格人材。
另一方面,要在專業(yè)教育中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體發(fā)展,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積極性、成才積極性和潛在能力開發(fā)的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專業(yè)素質基礎,增強其生存本領和發(fā)展?jié)摿Α?/p>
擴展閱讀:建筑學專業(yè)上海參觀實習報告
上海參觀實習報告
在我們的期待中,上海實習終于來了。4月5日4月13日,在老師的帶領
下,我們進行了上海之旅。這次實習主要目的就是開眼界,即參觀國際化大都市的高水平建筑、高水準的生產廠房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切身感受,這將對以后自己的專業(yè)認識產生深遠影響。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我們的實習內容非常豐富。下面讓我來簡單說一下自己對上海的體會以及實習的主要內容。
上海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繁華。上海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閃耀全球的國際化大
都市,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上海創(chuàng)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上海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長江口,擁有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最大的工業(yè)基地。有超過201*萬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區(qū),其中大部分屬漢族江浙民系,通行吳語上海話。上海又是一座新興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中國館。中國國家館的建筑面積為105879平方米,其
結構體系為鋼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所用鋼材達2.3萬噸。中間以四個混凝土核心筒作為主要的抗側力及豎向承載體系,核心筒結構標高為68米。每個核心筒截面為18.6米×18.6米,相鄰核心筒外邊距約70米,內邊距33米;屋頂邊長為138米
×138米。這次的中國館,在34米以下僅存在16根勁性鋼柱,即每個核心筒的四個角部設置截面為箱形(800×800)的勁性鋼拄,勁性鋼拄從底板起始達60米,與屋頂桁架頂高度相同。從33.75米起,采用20根巨型鋼斜撐支撐起整個大懸挑的鋼屋蓋。巨型鋼斜撐底部與核心筒內的勁性柱連接,中間通過層層樓層鋼梁與核心筒連接,頂部通過鋼桁架與核心筒連接,錨固于勁性鋼柱上。為提供
巨型鋼斜撐底部的結構水平剛度,在33.15米處設置了勁性樓層(樓板內含鋼梁)。33米勁性樓層,20道巨型鋼斜撐及樓層與屋頂桁架層共同構成了整個鋼屋蓋的主要受力體系,提供了各樓層的承載支托。中國館的設計引入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廳是東西南北皆可通風的空間,在四季分明的上海,無論展會期間各種氣候如約而至,讓觀眾都能感到有一股股與人體相宜的氣流在撫摸自己的肌膚。外墻材料為無放射、無污染的綠色產品,比如所有的門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僅反射熱量,降低能耗,還噴涂了一種涂料,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并儲存起來,為建筑外墻照明提供能量。地區(qū)館平臺上厚達1.5米的覆土層,可為展館節(jié)省10%以上的能耗。國家館頂上的觀景臺也可能引進最先進的太陽能薄膜,儲藏陽光并轉化為電能。頂層還有雨水收集系統,雨水凈化用于沖洗衛(wèi)生間和車輛。主體建筑的挑出層,構成了自遮陽體型,已經為下層空間遮陰節(jié)能了。所有管線甚至地鐵通風口都被巧妙地隱藏在建筑體內。
第二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冶集團第十三鋼構件廠。在工廠一位技術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廠房內的加工生產線。技術員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我們初步了解了鋼結構施工的各種操作技巧、產品技術要求、焊縫檢查等核電施工知識,令我們受益匪淺。如右圖,鋼管焊接切口已完全自動化,非常精確。焊接還要考慮焊接熱應變等因素,保證最終成品完全符合尺寸要求。這說明我國的鋼材加工技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第三個實習基地就是同濟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同濟大學,由同濟的師兄帶領,我們參觀了結構靜力實驗室和地震臺、以及風洞實驗室。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fā)的國家,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因此,建筑抗震就是我們業(yè)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一些重點項目工程都會做結構抗震試驗。
我們首先參觀了結構靜力試驗室,一個以教學、科研為主的實驗室。在大型結構靜載試驗領域,該實驗室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另外還親眼觀看了模板制作和模型制作,了解其中的注意要點和技術。
接下來又參觀了結構抗震實驗室。1983年,從美國MTS公司引進水平雙向模擬地震振動臺,1991年又增加了豎直方向,使之具備了三向六自由度試驗能力,并作為開放實驗室的一部分向國內外開放。實驗室長期致力于土木工程防災
領域的科研工作,今年來已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羨慕、國家和省市重點研究項目,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實驗室主要試驗設備有MTS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擬振動臺。臺面尺寸為4m*4m;試件最大重量25噸;加速度4g;行程100mm;頻率范圍0.1~50Hz;96通道數采。
對于上海這樣一個高層、超高層以及橋梁多的城市來說,風洞試驗室必不可少的。風洞是進行空氣動力試驗的一種主要設備,其原理是使用動力裝置在一個專門設計的管道內驅動一股可控氣流,使其流過安置在試驗段的靜止模型,模擬實物在靜止空氣中的運動。TJ-1號風洞又稱為直流閉式低速風洞,試驗段尺寸為1.8m*1.8m,14m長。距離試驗段入口10.5m處設有一個轉盤,用以改變模型的方向,通過轉到平臺從而達到測建筑物收到不同方向吹來的風的反應。在風洞機的尾部上方有噴頭水管,通過分設下來的水流可以觀測到風的速度和風向。
第四站是東海大橋。東海大橋工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qū)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為洋山深水港區(qū)集裝箱陸路集疏運和供水、供電、通訊等需求提供服務。東海大橋全線可分為約2.3公里的陸上段,海堤至大烏龜島之間約25.5公里的海上段,大烏龜至小洋山島之間約3.5公里的港橋連接段,總長約為31公里。大橋按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橋寬31.5米,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東海大橋工程201*年6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歷經35個月的艱苦施工,于201*年5月25日實現結構貫通。大橋寬31.5米,分上、下行雙幅橋面,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每小時80公里。大橋全線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基準期為100年。大橋的最大主航通孔,離海面凈高達40米,相當于10層樓高,可滿足萬噸級貨輪的通航要求。東海大橋在201*年建成通車。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外?绾4髽;159米高的兩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橋主塔在國內最高;位于顆珠山島和大烏龜島之間的深海大堤綿延1.22公里,也是國內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而最大的奇跡在于建設速度在風高浪急的外海,運用高效、科學的施工技術,實現大橋貫通僅用3年。大橋長32.5公里,陸上段約3.7公里,蘆潮港新大堤到大烏龜島之間跨海段長25.3公里.大烏龜島至小洋山島之間的港橋連接段約3.5公里,全橋設5000噸級單孔雙向主通航孔一處,通航凈高40米。
然后我們又參觀了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于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的江鎮(zhèn)、施灣、祝橋濱海地帶,面積為4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約30公里。201*年,浦東機場日均起降航班達800架次左右,航班量已占到整個上海機場的六成左右。通航浦東機場的中外航空公司已達48家,航線覆蓋90余個國際(地區(qū))城市、62個國內城市。浦東機場第二航站樓位于第一航站樓東側成對稱布置,由主樓、連廊、候機長廊和固定登機橋4部分組成。其中主樓長414米,寬138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連廊長306米,寬60米,地上七層;候機長廊長1404米,寬41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固定登機橋共42座。我們可以看到屋蓋結構屬于張弦梁結構。張弦梁結構是一種由剛性構件上弦、柔性拉索、中間連以撐桿形成的混合結構體系,其結構組成是一種新上海浦東機場型自平衡體系,是一種大跨度預應力空間結構體系,也是混合結構體系發(fā)展中的一個比較成功的創(chuàng)造。張弦梁結構體系簡單、受力明確、結構形式多樣、充分發(fā)揮了剛柔兩種材料的優(yōu)勢,并且制造、運輸、施工簡捷方便,因此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之后我們來到了上海最繁華的地帶陸家嘴,看了下上海三大標志性建筑。首先是東方明珠電視塔。電視塔主體結構高350米,全塔總高度為468米。從電視塔大臺階步入塔內底層,便見宏偉的大堂,從底層電梯大廳到
直徑為45米的中球,離地面263米,只需40秒鐘。該球共九層,有1萬多平方米。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設有多個觀光層,各層高度分別為98米、263米及350米,能讓旅客從不同高度鳥瞰上海市的風光。東方明珠塔憑借其穿梭于三根直徑9米的擎天立
柱、太空艙、上球體、下球體、五個小球、塔座和廣場組成?奢d50人的雙層電梯和每秒7米的高速電梯為目前國內所僅有。以及懸空于立柱之間的世界首部360度全透明三軌觀光電梯,讓每一位游客充分領略現代技術帶來的無限風光。然后是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與金茂大廈。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地上101層,地下3層,樓層總面積約377,300平方米。大樓在90樓(約395米)設置了兩臺風阻尼器,各重150公噸,使用感應器測出建筑物遇風的搖晃程度,及通過電腦計算以控制阻尼器移動的方向,減少大樓由于強風而引起的搖晃。金茂大廈,又稱金茂大樓,位于上海浦東新區(qū)黃浦江畔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qū),樓高420.5米。
第五天來到了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場采用了當今世界上諸多先進建筑成就的上海體育場造型新穎,反映出強烈的時代氣息,被點綴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的寬闊廣場中,猶如綠葉烘托著一朵巨型的白玉蘭花朵,成為上海新三年的標志性建筑,為世紀之交的上海增添新的風采。上海體育場擁有具有500個座位的主席臺、300個座位的記者席和100套豪華包廂,可容納5.6萬名
觀眾觀看體育比賽以及4.3萬名觀眾觀看大型文藝演出。1998年,上海體育場被評為“上海市最佳體育建筑”;1999年,又評為“新中國50周年上海十大經典建筑金獎之一”。上海體育場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建筑外型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馬鞍型、大懸挑鋼管空間層蓋結構,覆以賽福龍涂面玻璃纖維成型膜。層蓋最長懸挑梁達73.5米,為世界之最。
第六天是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是高速鐵路、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出租車及航空港緊密銜接的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是城市交通建設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它包括將航空、高
速鐵路、磁浮、地鐵等多種交通方式結合在一起,不管是匯集的交通方式的數量還是規(guī)模,在國際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我們參觀了上海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寶鋼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yè)。寶鋼股份以其誠信、人才、創(chuàng)新、管理、技術諸方面綜合優(yōu)勢,奠定了在國際鋼鐵市場上世界級鋼鐵聯合企業(yè)的地位!妒澜玟撹F業(yè)指南》評定寶鋼股份在世界鋼鐵行業(yè)的綜合競爭力為前三名,認為也是未來最具發(fā)展?jié)摿Φ匿撹F企業(yè)。公司專業(yè)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鋼鐵產品。在汽車用鋼,造船用鋼,油、氣開采和輸送用鋼,家電用鋼,電工器材用鋼,鍋爐和壓力容器用鋼,食品、飲料等包裝用鋼,金屬制品用鋼,不銹鋼,特種材料用鋼以及高等級建筑用鋼等領域,寶鋼股份在成為中國市場主要鋼材供應商的同時,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歐美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我們參觀了鋼板生產線,并親眼目睹了鋼板的生產過程,對鋼材的生產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如圖為上海寶鋼生產的第一卷鋼板。
這次上海實習,讓我見到了很多高水平的建筑,拓寬了專業(yè)知識面,并進實驗室以及廠房進行了參觀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有助于我以后用專業(yè)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深深的被上海文化所吸引,感受到了大都市的魅力。這激勵著我們好好掌握專業(yè)知識,深入到工作中,努力建設我們的家園
上海城市認識實習報告
在201*年暑期的最后一周,我們城規(guī)09級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了為期一周的上海認識實習。在短短的七天里,我對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有個初步的感知認識。初到上海,最深刻的體會就是上海的高樓大廈和擁擠的交通。在這里,抬頭是摩天大廈,低頭是一層層的高架路網,人不過是渺小的一粒沙。以下是我一粒沙對上海的認識。
一、城市的骨架道路交通
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上下五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可見上海的發(fā)展迅速,F如今,上海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大城市,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已成為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其居住人口超過201*萬,如此大的人口壓力帶來一系列問題,首先就是出行。雖然城市用地也在不斷地擴張,上海市的建成區(qū)面積從1989年的375km2,增長到550km2。城市用地逐步從浦西擴大到浦東、從中心區(qū)拓展到外圍區(qū)域,即便如此,交通擁擠的問題一直與城市的發(fā)展相伴而行。
城市高架橋、地下隧道、跨江橋梁的鋪架仍然不能滿足上海市民的出行需要。機動車數量的激增導致了交通擁擠,交通擁擠又導致了出行時間和成本增加,交通事故頻發(fā),依此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同時機動車數量的增加也對城市環(huán)
境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就根據我們在上海短短幾日的出行情況來看,在早上八點至十點為道路交通的高峰期,向城中心區(qū)方向車流量則更為密集。即便是在高架上也是走走停停,下了高架,汽車等紅燈的時間甚至超過了行駛的時間。個人認為私人機動車的大量使用是主要原因之一,為了緩解交通壓力還是應該以公共交通為主。但是問題緊接著就出來了,
上海的公共交通網絡并沒有做到很完善,我們數次出行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公交線路,必須要換乘,這路途耽誤的時間對于工作緊張的上班族來說,寧愿自己開車方便一些。另一種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地鐵、輕軌等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其具有載客量大、污染小、快速、安全、舒適而不會堵車的優(yōu)勢,成為不少上班族的首選。只是地鐵運營的時間遠遠不能滿足上海這個不夜城的需求。地鐵和輕軌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節(jié)約土地資源。大力發(fā)展地上和地下空間是像上海這樣的城市所必須的。
對于未來城市的交通發(fā)展,我認為合理并且適當的利用地下空間,在地下建立一個完整的交通網絡,即能有效的緩解地面交通和環(huán)境壓力。正如人民廣場的地下空間利用,人民廣場地下地鐵車站是地鐵一、二、三號線的交匯集散中心,是上海最重要的地下交通樞紐,同時在這里也形成了一個購物天堂。人民廣場地下商城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地下商業(yè)中心,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包括地下商業(yè)街和地下商場。同時這里有亞洲最大的地下變電站、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車庫。
不光是城市交通問題,擴展到城市未來的發(fā)展,城市的居住用地、工業(yè)用地等,都需要土地,想要依靠老舊的思想填海造地已經不再為人們所推崇。所以我認為土地資源將成為城市發(fā)展的制約性因素。
二、城市的關節(jié)外部空間
人的活動不只是停留在建筑的內部,我們要認識一個城市必須要走出來,感受他的街道、廣場公園等外部空間。
上海很多城市干道中間和路兩邊都帶有綠化帶,每隔一段距離還配有一些建筑小品,就像同濟大學門前的四平路段。其一方面做為交通干道,一方面也充當了景觀大道的作用。說起景觀大道不得不提有被譽為東方的香榭麗舍大街的世紀大道。
世紀大道,從東方明珠至浦東世紀公園全長上海世紀大道約5.5公里,寬100米。其功能定位就是城市景觀大道,根據方案的設計,將世紀大道中心線向南偏移10米,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對稱道路,氣勢宏大,具有強烈的園林景觀效果。整個景觀大道以時間為主題,沿途設置了系列的建筑環(huán)境小品,
如沙漏、世紀鐘等。就連人行道的長椅、護欄、燈桿及遮蔽棚都采用了統一的色調,使得整個街道和諧統一。雖然世紀大道是由兩側高聳的現代化建筑圍合而成的半封閉式的外部空間,但由于建筑物之間距離較遠,而且綠化帶和人行道比車行道還寬,所以并沒有讓人們有封閉感。道路的北側還修建八個對稱式的院子和有橋有水的園林景觀。每個小院子都是由墻體圍合起來形成一個封閉的小空間,但墻體都有鏤空,在院子里可以看到外面,通過門洞從一個空間看另一個空間使得空間互相滲透從而豐富空間的層次感。八個院子都是各具風格,園內種植的植物也是各有特色。在景觀大道上觀賞累還可以在庭院內小憩一下,感受不同的氛圍。
在上海另一個街道,南京路步行商業(yè)街同樣做為半封閉式的開敞空間,又是另一種感受。南京路上沒有車輛通行,只有小電瓶車拉游客觀光,道路也足夠寬敞。道路中間又提供人們休息的長凳。但由于客流量太大,長凳還是不夠
用,很多游人都是直接坐在花壇上或樓梯上。因為是是商業(yè)街道路兩邊的建筑立面都沒有閑著,全掛滿了廣告牌,一個比一個做的大做的個性,做的色彩斑斕,走在這樣的道路上即使不想買東西也想進到商店轉轉,轉一轉就有忍不住想要購物的欲望,這樣商家的目的就達到了。只是在這些高樓的側招牌都大小不規(guī)則,色
調不統一,雖然顯得熱鬧,但是從美學的角度上講,這些招牌破壞了南京路上建筑物本身的美感。南京路的兩側不完全由建筑密封起來,每隔一二百米就有路口通向其他道路,做為緊急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南京路中段還有一個廣場做為休息、娛樂、餐飲的場所。相比與世紀大道,南京路的沿街建筑缺乏統一和諧的風格,也許是歷史的原因,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筑群也同樣是缺乏統一的風格,都是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等等外國的建筑風格,在黃浦江畔爭相斗艷,使得外輪廓線變得過于復雜。相比江對岸的浦東新區(qū)就考慮到城市天際輪廓線,顯得主次分明,具有韻律感。
外部空間除去建筑實體圍合成的封閉式空間,還有空間包圍建筑的開敞空間。廣場其實就是街道的一種擴展,只是路寬與樓高的比例擴大些。上海人民廣場做為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以城市的幾條主干道做為廣場的邊界線,圍合成半圓形。廣場一半較寬敞供市民休閑娛樂,另一半較靜謐適合休憩、晨練。廣場的南側是上海市博物館,另一端北側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劇院,上海市規(guī)劃展示館。兩端以中軸線大道相連,中間的建有一個小噴泉供娛樂嬉戲。廣場兩側都設有便利商店,可供游客飲食、休閑。人民廣場的園林植物,品種多樣,色彩搭配,層次分明,整個廣場的綠化渾然天成,草坪、灌木叢、落葉喬木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另外此次實習,我又學到一個新名詞,下沉式廣場。它是一個圍合式的開敞公共空間,它的整體與局部下沉于周圍環(huán)境?梢酝ㄟ^下沉式廣場聯通帶式地下商城、地下會所、為地下軌道服務,解決地下空間的通風、采光、消防等
多方面的問題。例如上?萍拣^與外界相連廣場即為下沉式廣場,而廣場又與亞太盛會地下商城相連,使得原本的地下空間得以“重見天日”。其下沉“坑”的妙用就是將土地利用到極限,抵抗噪聲干擾。雖然好處多多但是也要因地制宜的利用,不能為了挖坑而挖坑。
江南園林做為開敞空間的一種,對空間的處理手法很是值得我們學習。在蘇州的拙政園,給我們的感覺就是身處幽靜的花園而不是市中心。在這里看不到外界現代化建筑,走在園子里,可以說是移步移景,我們的眼球完全被眼前的山石、池塘、庭、閣、軒、廊所吸引。在園林的設計中常常有意識的通過門洞或窗口從一個空間觀賞另一個空間內的某一景物,來增加空間的層次感,采用借景和對景的手法,吸引游客注意。拙政園里的“小飛虹”正是這樣,透空的走廊,看另一側的景物,極大的豐富了層次變化。對外部空間的程序處理上,拙政園的人流路線都是迂回、循環(huán)式展開。沒有完全的對稱和軸線,我們在游覽時可以選擇多條線路,比較靈活,有時還會出現意想不到效果。
三、城市的新陳代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城市要發(fā)展、要更新,就得要把原來的老房子拆除重建或改建,騰出新的土地繼續(xù)開發(fā)。但是老房子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不能說拆就拆,必須注意歷史文化保護。對于像這樣有一定文化價值的歷史地段和舊城,其基礎設施和居住環(huán)境差,交通混亂,公共服務設施不足,阻礙著城市發(fā)展。所以需要在保留一定傳統特色風貌的基礎之上,對其功能分區(qū),基礎設施等進行重新改造。
上海新天地就是一個成功的將舊城區(qū)成功改造的例子,它以上海獨特的石
庫門建筑舊區(qū)為基礎改造成集餐飲、商業(yè)、娛樂、文化為一體的休閑步行街。中西融合、新舊結合,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里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筑融為一體。這里曾經是上海最具有特色的石庫門里弄建筑,它是中西合璧的產物,代表了近代上海多元的文化特色。然而隨著城市的不斷發(fā)展,昔日風光顯赫的石庫門早已不能滿足居住需求而漸漸淡出歷史舞臺。如今的石庫門建筑除了外觀基本保持原樣,房屋道路格局基本沒變,其內部功能已經完全改變。原來的住宅變成了國際畫廊、時裝店、主題餐館、咖啡酒吧等等場所。在舊城建筑的改造中一些建筑細部,如當年的磚墻、屋瓦、路燈甚至是井蓋都做了保留。當我走在石庫門的里弄中,就感覺自己穿越時空
置身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走進房門就是時尚、現代化都市之感。
豫園、城隍廟也是一項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除了對原本建筑的保護與修復,主要在周邊修建了許多仿古建筑,形成了一個以上海特色小吃和旅游文化用品為主的飲食購物商業(yè)街。
四、學習總結
雖然只有一周時間,雖然專業(yè)課接觸不多,雖然認識不夠全面,但是我在學習著用專業(yè)的眼光去觀察認識一個城市,也許我結合課本知識不夠緊密,也許我的認識不夠客觀。但是以后我會多看書學習專業(yè)知識,增加閱歷,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實踐認知實習報告
伴隨著酷熱的天氣,三周的測繪實習悄然進入的了尾聲,從上海理工大學的測繪到參觀了解外灘的建筑群。這段時間,我們親身體會并認識了建筑的各種構造及歷史。每個建筑的建成,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風貌。是的,只有我們切實走進每個建筑,去撫摸,去觀察才能讓我們對我們所學的建筑這門專業(yè)有更好的認識。而我們這次實習實踐的三個禮拜都是很具有上海歷史建筑代表性的,它能更好的讓我們學習古建筑的上海老建筑的結構特點和做法。
新天地
上海,一個美麗和富有生命力的城市必然是一個有個性、有可識別性、有內涵、有歷史底蘊的城市。人們看到它今日的生氣盎然與全面發(fā)展必然會聯想到它過去的歷史,并以此來意想它明天發(fā)展的可能性。因而城市不僅要致力于今日的建設,還要保留一些歷史人文現象。
石庫門建筑可說是上海歷史流金歲月的見證。然而,由于石庫門已經過多年歷史的洗禮,在缺乏保養(yǎng)的情況下,外部及內部建筑已變得破舊不堪。為了重現石庫門弄堂昔日的風光韻味,工程人員皆按照當年的圖則進行修建。現在,弄堂、石庫門的門框、門楣、樓房高度以及屋頂曬臺等都和當時一樣。墻、鋪地及屋頂都盡量采用原來的舊磚、舊瓦,務求貼近它原來的面貌。
新天地的風格其實就是典型的上海石庫門老建筑,作為生活在石庫門老房子十多年的我,深深的為如今的石庫門變化而忐忑。雖然風格沒有變,但是內部的結構都發(fā)生了質的變化,走在路上,看著這些老上海,特別是和這些建筑一起生活過的老人一定有非常多的感慨,仿佛磚還是那些磚,在某個角落甚至能找到多少年前的回憶。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來參觀新天地,就是來了解石庫門建筑的構造做法和特點,在這里我看到了磚石做法的變換,看到了里弄空間和現代空間的區(qū)別,看到了傳統磚墻和現代的玻璃幕墻和金屬材料的融合,也意識到那些歷史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喜愛上海,他們喜歡的原因有很多,不僅是因為它的魅力,它越來越國際化,現代化,更重要的是它保留了老上海建筑的風格,外國人需要了解,而作為我們這一代,更要把上海老建筑的特色銘記。這更是一門語言,一門技巧,熟悉這些讓我們能更好的向外國友人闡述我們上海的文化歷史,更能讓我們在今后的建筑設計中展現出中國古建筑的美的一面。
豫園
說道豫園,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古建筑總是帶有豐富的寓意,并把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結合的完美合一。
細品豫園建筑的藝術特征不外有三個:一是形象富有強烈的表現性;二是所有建筑都十分強調自己的存在個性;三是建筑能在狹小的環(huán)境中與周圍環(huán)境很好地協調。豫園建筑的屋頂造型,最能反映出它的表現性了。我們還可
以看到,為了彰顯自己個性,在豫園的建筑物上,總是在線條復雜、形體尺度加大的基礎上,還添加了許多磚雕小品,以增強它獨特的立體感、文化感。
豫園建筑非常注意江南園林的“變化與統一”的建筑藝術原則,這不禁使我們聯想到盆景:幾片龜背,幾枝文竹,幾絲蘭葉,如果布置得當,足能令人意會到一大片綠化。實際上,豫園感覺上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大盆景”。
客觀上豫園內建筑與建筑之間畢竟很擠,空間顯得局促。特別是從“峰回路轉”處進入第二景區(qū)這一帶,有魚樂榭、亦舫、復廊、萬花樓、兩宜軒等等,這里
的空間最擠。但有了意象、古典等文化因素的陪襯,海派建筑與海派園林頃刻就被海派文化融和了,從而產生一種特別的人文景觀。
外灘
最后的目的地外灘,其實對我們而言,外灘幾乎是每年都去,但是卻又不曾深入研究過沿岸的每個建筑歷史及其構造特點。全長約1.5公里的外灘。東臨黃
浦江,西面為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分別為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浦東豎起了一幢幢高樓,這個專業(yè)的學習給了我一些對于建筑的認識和看法,可是似乎漸漸也分不清美丑了。聽到很多關
于這個那個建筑的爭議和批判,我總覺得大家完全沒有必要爭論什么,因為不管怎樣,他已經在那里了,時間會給他一定的定義,而這個時間往往需要好幾十年,也許是大部分人人生的一大半。沒有時間讓我們去爭論。
這次一路從外灘的南面盡頭走來,游覽了很多有名的外灘建筑,我們都仔細聆聽了陳老師的講解。誠然,外灘歷史建筑群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外國洋行和外國建筑師設計的,與今日外灘隔江相望的小陸家嘴商業(yè)建筑群中的相當一部分,也是外國建筑師事務所的作品。但是對前者來說,這些建筑都不是原樣照搬外國風格,而是在上海黃浦灘旁的一種創(chuàng)造,且中國建筑師參與了整個建造過程,建筑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了上海近代城市的重要象征;而外國建筑師的設計方案是由中國近代的建筑師們選定的,是一種完全主動的吸納,中國人不但完成了全部建造過程,而且參與了后期的全部設計工作,所以說小陸家嘴當代建筑群是中外建筑交流的結晶。外灘的建筑群對包括建筑在內的外來文化,經歷了從鄙夷、好奇到欣賞、模仿以至進行中西混交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背后,是外國古建筑深深地進入到了中國近代建筑的集體,文化價值取向逐漸地走向了成熟,中國古建筑的建筑性格也就不斷地表現出來。而這些所有的變化,不僅是對今后,對我們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這段實習參觀的日子里,老師用專業(yè)的角度給我們講解了很多并不為我們熟知,但我們卻經常看到的歷史建筑。古典與現代在上海這個大都市中融合,而我們更要用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描繪和詮釋建筑的力與美,這些建筑的構造手法與特色將使我們終身受益。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建筑專業(yè)考察學習實習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建筑專業(yè)考察學習實習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