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訪 工 作 總 結
家訪工作總結
一(4)班鐘秀華
在此次家訪活動中,我首先通過校訊通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開學以來,我就經(jīng)常利用校訊通這個紐帶橋梁作用,及時把孩子的表現(xiàn)和班級新近組織的活動及學校的一些重要通知和舉措傳達給家長,使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些基本情況,理解學校教育的意義。
為深入有效地開展家訪活動,為了更深入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更好地落實“教師進萬家”這一活動,通過與家長交流,了解了許多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陳航是個聰明的孩子,節(jié)假日在家里學了多種特長,從小到大背過許多詩詞文章,而且記憶力極好,但我了解的他只是個數(shù)學學得吃力的孩子。陳航的家長在家總督促孩子學習,但他卻根本就不聽,而且每天都要向家長要錢到校買零食。而我平日看到的只是他的學習成績差,個人衛(wèi)生搞得不好。語忱是個多才多藝的小姑娘,她的家長先后讓她學過珠心算、二胡、舞蹈、體操,但都一一放棄,現(xiàn)在,家長只想讓她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她是個非常內向的孩子,又極在意別人對她的評價,家長希望老師能夠經(jīng)常、適時地給她以鼓勵,讓她能夠有力量克服困難,取得成功。鐘愛是個靦腆的小姑娘,她雖然不善表達,卻總希望老師能夠時常關注時常安慰。
如果不是與家長進一步地溝通交流,我怎么會知道孩子的心愿,我怎會知道家長的心聲呢?走近了家長,走近了孩子,我與每個孩子都更親近了,我能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了。上課我會盯著陳航的作業(yè)讓他把每一道題都做對了;我會鼓勵梅子涵數(shù)學并不難學,只要細心他同樣可以學好。
我還通過電話家訪、短信家訪,多方聽取家長的聲音,把家訪工作做到家長的心坎上。
通過此次家訪活動,我全面了解了我班學生及家庭,為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與家長之間建立了溝通渠道,以便在第一時間了解家長的想法,解除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疑惑和不解。我也感到,真正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并不難,只要我們是真正為家長著想,家長是會理解并支持我們的工作的。
擴展閱讀:寒假家訪工作總結
寒假家訪工作總結
家訪工作向來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
靈的橋梁,是學校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協(xié)調教育目標,實現(xiàn)教育同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年前寒假,在教育局號召,學校組織,級部領導安排下,我們一行走訪了10余戶家庭。來回很累很辛苦。但話說回來,辛苦是值得的,收獲是很大的,過程是愉快的。
首先我們每到一處,看到的都是學生的滿面笑容,看起來還是挺受歡迎的。然后是家長的高興,許多學生和父母由于代溝的問題,幾乎沒什么溝通,大家各忙各的,互不了解。父母有些干著急,可也沒什么辦法。甚至有些家庭,去了就有助于調解、化解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在送客的時候,一家人臉上流露出的真誠和感激之情,無疑論證了此次家訪的的意義之成功與偉大。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家長的綜合素質跟不上時代要求。有的家長還習慣于傳統(tǒng)的“棍棒教育”,只要學生不聽話就打一頓再說。有的家長無法理解學生日益增長的“自我”意識,凡事搞包辦,致使雙方的矛盾日益激化。有的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助長了子女依賴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長在學習、復習最緊張的情況下教育學生,進一步加重了學生的心里負擔。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嚴,有時學生有點小病,就不讓孩子寫作業(yè)了,這也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甚至還有的家長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和任務全部推在了學校和教師的身上,自己站在一旁,當起了監(jiān)督者甚至只是一名看客。
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與孩子進行必要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卻很高,強烈地期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諸多的問題,一方面,這讓我們看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另一方面,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了,家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的三方對話,使我們能夠更為準確地找到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便于我們對每位學生,辨證施治,對癥下藥,增強對策的有效性。特別是下一步一定要與家長保持密切地常時地聯(lián)系,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家訪工作是教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方式。通過家訪我感到,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只是傳遞與被傳遞的關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人的情感是在認識基礎上產(chǎn)生和形成的,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本次家訪我體會最深的就是:了解了很多課堂上、檔案上看不到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這將有助于我們今后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開展教育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家 訪 工 作 總 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家 訪 工 作 總 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