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之行 本文簡介:
徽州之行清明時分,在這濃霧漫漫、細雨綿綿的天氣里,我們一家三口前往西遞宏村踏青。周圍一山接著一山,層出不窮,頗有種宣紙上畫出來的水墨山水圖的感覺。一路上我們看著外邊的風景,身心的疲憊也消除了不少。隨著徽派建筑的出現,古韻也越來越濃了。這些建筑物以磚、木、石為原料,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在平
徽州之行 本文內容:
徽州之行
清明時分,在這濃霧漫漫、細雨綿綿的天氣里,我們一家三口前往西遞宏村踏青。
周圍一山接著一山,層出不窮,頗有種宣紙上畫出來的水墨山水圖的感覺。一路上我們看著外邊的風景,身心的疲憊也消除了不少。
隨著徽派建筑的出現,古韻也越來越濃了。這些建筑物以磚、木、石為原料,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在平面布局上規(guī)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利用上,造型豐富。徽派建筑十分講究韻律美,馬頭墻和小青瓦最具特色。
抵達西遞古鎮(zhèn),就看見許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在千百年歲月的沖刷下,依然完好無損。在山水和花草的映襯下,白墻青瓦顯得更加獨特,許多美院的藝術生,也在這里寫生。
最欣賞的,就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磚雕。
我想,若這些高大的房屋只是單調的白墻青瓦的話,那也就不會被人們所重視,所稱贊了。不論如何,它們的美,和這些精細的雕刻,脫不了干系。雕刻的內容都是仔仔細細設計過的,就連凹凸處的落差高度,都精細到每一毫米,同時也特別講究美的韻味和豐富的寓意?粗@些精雕細刻的圖案和線條,使得每幅作品中的人物、動物都鮮活了起來,我不禁驚嘆古人技藝的巧奪天工。
古時候,沒有機器,沒有電,不可能大規(guī)模自動化生產這些磚刻,所以眼前這一切磚雕的制造者,都是那些辛勤勞動的工匠們。他們飽經風霜的雙手,刻出來的成品是那么的美麗、獨特。我在古鎮(zhèn)里也看見了一個正在做石刻的工匠,那眼神,十分專注;那手藝,十分熟練;那態(tài)度,十分認真。他們將自己的心血付諸于這些藝術品上,供人們裝飾自己的居室,供人們享受美好的生活,自己卻默默無聞數十年辛苦鉆研著。
我對這些雕刻品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定義”,它們既體現了古人優(yōu)雅的審美情趣,也是大國工匠精神的代表。
現在,隨著制造業(yè)的不斷進步,傳承發(fā)揚這些傳統手藝的人越來越少,我們應該在時代的推進中,也保留下這些傳承著古典審美、傳承著工匠精神的手工藝,不能讓他們僅僅成為供人們瞻仰的老古董,而是具有新鮮的生命力。
徽州之行 本文關鍵詞:徽州,之行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