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巖村整村推進工程總結
石板巖鄉(xiāng)石板巖村整村推進工作總結
一、石板巖村基本情況
石板巖村是石板巖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地處深山區(qū),屬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380戶,1205口人,24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220畝耕地,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2畝,是個人多地少的山區(qū)村,分散居住在露水河兩岸。全村主要經濟來源為民俗旅游服務業(yè),還有一部分靠外出務工所得。近幾年,在各級扶貧部門的直接領導和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201*年被確定為扶貧開發(fā)整村推進后,共投入各類資金235.2萬元,其中:扶貧資金3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50萬元,投工投勞及其他資金共155.2萬元,實施了扶貧開發(fā)整村推進工程建設。
二、整村推進項目的規(guī)劃建設情況
建設規(guī)模及內容:(一)道路建設:硬化鄉(xiāng)村道路1778米,寬3米,厚0.18米。(二)人畜飲水:地埋飲水2寸塑料管道1500米,架設2寸鋼管300米。(三)亮化綠化建設:新安裝路燈91盞,圍村林30畝,綠化苗木600株;安裝自然村路燈40盞,植樹1000株。(四)經濟建設:新建民俗接待戶30戶,安置從業(yè)人員50人,增加床位180張;(五)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垃圾池10座,容積100立方米;新建文化廣場1處,2200平方米,購買健身器材20套。
三、主要做法
1、加強組織領導,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保證市委、政府有關部門、鄉(xiāng)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我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fā)整村推進工作。一是扶貧辦領導多次到我村進行調研,聽取匯報,現場辦公,解決施工中的實際問題。二是鄉(xiāng)黨委、政府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fā)工作成效納入鄉(xiāng)政府對各村年度目標考核,堅持一把手親手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從人力、財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形成了上下聯動、各方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石板巖村召開支村兩委、黨員、群眾代表、小組長會議,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項目監(jiān)督領導小組,責任到人,分工明確,確保整村推進工程順利實施。
2、搞好宣傳,形成濃厚氛圍,確保干群一心
我村利用會議作專題宣傳,黨員大會、小組長會議、群眾代表會議,讓村里的這部分骨干回來組里以后多給群眾講解、宣傳,創(chuàng)造輿論氛圍。在我村醒目位置進行張貼項目公告,項目招標公告等。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干群一心,共同努力,造福于民。
3、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上臺階
為了確保我村整村推進工程順利實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村群眾踴躍參與、投資投勞、整修路基、養(yǎng)護道路、管道維護、完善路邊路沿鋪設等,共投工400余個,投資201*0余元,包括蓋樓全、班莊、草廟、東灣、愛好坪、石板巖等自然村。
4、整合資金,確保整村推進工作順利完成
我村積極向石板巖鄉(xiāng)人民政府爭取部門資金50萬元,完善我村公益事業(yè),新建垃圾池10座,容積100立方米;新建石板巖大橋文化廣場1處,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安裝集鎮(zhèn)路燈91盞;購買健身器材20余套;建成西灣、愛好坪、紅土崗圍村林30畝,綠化苗木600株。向林州市旅游局爭取部門資金0.5萬元,安裝路燈6盞。向林州市水務局爭取部門資金30萬元,新建壓力池2座,新挖機井5眼,新購置水泵5臺,新鋪設2寸鋼管1530米,新埋設2寸塑料管4000米,1寸半塑料管8000米,1寸塑料管4300米,8分塑料管1201*米。
5、群眾利用當地旅游資源,積極發(fā)展第三產業(yè)石板巖村共有農家賓館、飯店70余家。201*年,我村農戶投資150多萬元,興辦農家院30余家。例如:村主任李雙
印,擁有標準間11間,普通間3間,餐廳、雅間等,可容納40人住宿,100人就餐,年接待客流量3000人次,當年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他不但自己致富,還幫助親朋好友、鄰居發(fā)展農家賓館、飯店,使大家共同走向致富的道路。
6、項目管理與監(jiān)督
石板巖村制定了項目管護制度,責任到人,做到責任人上墻,公示牌上墻,讓大家看后一目了然,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我村在石板巖大橋東邊設置公示牌,做到責任人上墻,如:石板巖李建國、蓋樓泉郭建生、班莊程秋云、草廟楊紅昌、東灣盧松山、愛好坪石變芹。
四、效益分析
通過201*年度扶貧開發(fā)整村推進建設,使石板巖村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道路硬化使402人的行路難問題得到了解決;安全飲水使325人吃上了放心水;亮化、綠化使700人生活環(huán)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垃圾池建設使村民生活垃圾得到了集中堆放、集中清運;文化廣場使村民能夠強身健體,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圍村林使村莊道路森林覆蓋率大大提高;農家院的迅速發(fā)展使部分村民生活改善了,經濟富裕了,鄉(xiāng)風文明了�?傊@一切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經濟大發(fā)展提供了強有
力的基礎保證,使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走向了富裕、和諧、文明。
五、存在的問題
1、資金不足是制約我村經濟發(fā)展的關鍵。
2、各個小組發(fā)展不平衡。毗鄰景區(qū)的小組近幾年發(fā)展速度較快,但是有的小組生活仍比較困難。
六、今后的打算
1、加強整村推進工程的項目管護,責任到人,公示上墻,保護建設成果,造福于民。
2、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加快我村新農村建設步伐。3、利用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和本村所處的地理優(yōu)勢,倡導支持農戶大力發(fā)展旅游三產服務業(yè)。如:農家飯店、賓館,開拓旅游紀念品、土特產品市場,搞活經濟。
總之,通過項目的實施,我村的基礎條件大為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提高,為發(fā)展經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們將緊緊圍繞新農村發(fā)展的目標,使全村群眾過上富裕安康的幸福生活。
林州市石板巖鄉(xiāng)石板巖村
二九年十一月十日
擴展閱讀:11年度整村推進總結
201*年度
“科技幫扶整村推進”項目總結報告
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科所
201*年12月
201*年以來,我所認真落實省院科技服務工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科技服務“三農”這個宗旨,在農業(yè)科技下鄉(xiāng)工作中,從當地農業(yè)發(fā)展實際出發(fā),著力在貼近農業(yè)、貼近農村、貼近農民上下功夫。充分發(fā)揮專家眾多、技術力量雄厚的優(yōu)勢,開展一系列科技下鄉(xiāng)服務活動,引導和鼓勵科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科技興農的新機制,圓滿完成“科技幫扶整村推進”項目年度計劃,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一、立項背景和項目基本情況簡介
沛縣河口鎮(zhèn)河申村地處黃泛沖積平原,沙質土壤深厚,溫光資源豐富,適宜種植設施蔬菜。201*年以來,該村一直是我所的定點科技幫扶村和我所承擔的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對接村,目前該村設施農業(yè)發(fā)展較快,初步形成了早春甜瓜、越夏辣椒和越冬甘藍的周年設施蔬菜種植模式。為進一步提高該村設施蔬菜的種植效益和水平,為該村設施蔬菜
1種植提檔升級,我所申報了省院“科技幫扶整村推進”項目“設施蔬菜新品種引進及技術推廣”,在該村開展以設施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幫扶工作。同時將省委“脫貧攻堅”工程及省農委“掛縣強農富民”工程與之結合,利用下派干部掛職的良機,對該村農民的種植習慣及種植模式給予更新提升,使之更加高效,幫助該村貧困人口快速脫貧,帶動當地及周邊農民增收致富,促進當地設施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二、項目實際完成情況
目標任務及主要考核指標示范推廣設施蔬菜新品種5個配套高效栽培技術2項新增甜瓜、甘藍面積各200畝省院科技成果面積400畝“三新”入戶率95%以上人均增收1000元實現10戶貧困戶脫貧完成情況5個2項甜瓜200畝、甘藍211畝405畝95%1106元10戶脫貧(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上)三、項目技術方案及具體實施內容1、推廣適宜當地種植的優(yōu)新蔬菜品種
結合市場及當地自然條件,我所在該村主導推廣早春甜瓜-越夏辣椒-越冬甘藍種植模式,主要推廣適宜當地種植的甜瓜(“珍珠”、“紅珍珠”網紋甜瓜)、甘藍(春冠、極早010)
2等蔬菜新品種。
2、推廣設施蔬菜配套高效栽培技術
在推廣新品種過程中,配套推廣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多層膜覆蓋技術、基質穴盤育苗技術和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等。通過地膜覆蓋,雙層大棚膜、內加小拱棚,實現設施大棚的四膜覆蓋,有效提高設施內溫度,經實測,甜瓜大棚白天室溫不低于25℃、夜間不低于15℃,甘藍白天室溫不低于20℃、夜間不低于10℃;采用穴盤育苗,節(jié)約種子,減少種子成本,提高種苗的質量;在病蟲害防治上,加強農業(yè)措施防治和物理防治,嚴格按照標準配比農藥、把控安全間隔期,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及菊酯類農藥安全間隔期不少于10天,殺菌劑安全間隔期不少于8天,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通過以上技術的實施,提高當地設施蔬菜栽培技術的總體水平,有效解決設施蔬菜上市晚、后期產量低、采收期短、品質下降等問題,提高菜農收益。
3、技術指導、培訓與服務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不定期選派專家現場指導服務,以集中培訓和田間巡回走訪的形式,針對蔬菜品種的選擇、茬口安排、配套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等問題進行解答指導。利用農閑季節(jié),在項目區(qū)采取集中辦班的形式,對農民進行蔬菜栽培技術指導,發(fā)放相關的技術資料,確保受培訓農民掌握1-2種蔬菜的栽培技術。項目實施以來,共舉辦集
3中培訓班3次,受訓人數逾500人,發(fā)放各類技術資料1200余份,購買各類彩色科普圖書及科教光盤90余冊(盤)。
4、發(fā)展科技示范戶
為推動全村設施蔬菜發(fā)展,在河申村篩選15名科技示范戶,免費發(fā)放種子和農資,進行新品種和新技術示范,以點帶面示范帶動當地設施蔬菜種植的提檔升級。要求科技示范戶對科學種田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種植規(guī)模,并能樂于幫助和帶動周邊農戶。建立示范戶檔案,記錄示范戶的基本情況、輻射帶動和經濟效益情況等。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所遴選的科技示范戶不但自身增加了收入,實現了脫貧致富,同時帶動了周邊部分農戶由糧農轉為菜農,由粗放種植轉為良種良法栽培。
5、技術人員駐點指導
為及時做好示范戶篩選、品種落實和技術服務等各項工作,全面實施“科技幫扶整村推進”,派出科研人員深入到生產一線,進行駐點指導,做到產學研有機結合,抽調發(fā)展特色產業(yè)需要的技術人員與村民對接,合理安排技術人員駐點日期,及時反饋項目區(qū)的技術需求,真正起到了科研機構與生產一線之間的橋梁作用。
四、項目實施成效及項目創(chuàng)新點1、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為配合“科技幫扶整村推進”的順利實施,我所利用
4河口鎮(zhèn)建設千畝農業(yè)園區(qū)的良機,對河口鎮(zhèn)現有蔬菜、瓜果的品種進行更新,推廣先進種植技術及模式,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規(guī)范專業(yè)合作社運營,增強品牌意識,形成河口鎮(zhèn)優(yōu)質瓜菜競爭合力。經過我所專家組實地調研和反復論證,對河申村提出了發(fā)展早春甜瓜-夏辣椒-越冬甘藍的種植模式。經試點驗證,早春甜瓜-夏辣椒-越冬甘藍種植模式年畝收入7000-8000元,以上規(guī)劃模式將再利用1-2年時間在全鎮(zhèn)逐步推開。
2、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經濟薄弱村建設
一是援助基層組織基礎建設。河申村現有村部建于上世紀70年代,由于經濟基礎薄弱,村部年久失修,目前已屬于危房,又因舊村部地勢低洼,每逢降雨幾乎無法通行,已不具備辦公條件,嚴重影響了河申村村干部、黨員及群眾的正常活動。為此,我所領導高度重視,所主要領導先后3次實地調研,并與鎮(zhèn)、村干部共同商議解決方案。我所出資5萬元,并幫助協調外部資金18萬元,為河申村規(guī)劃建設集辦公、黨員活動、治安、衛(wèi)生、農民培訓和農資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村級服務中心,目前該服務中心已封頂,不久即可投入使用。二是為當地農戶爭取補貼。河申村是蔬菜專業(yè)村,耕地面積5078畝,其中1550畝為流轉土地,經我所協調有關部門,為河申村爭取到201*年省委農工辦“規(guī)模流轉土地專項補貼資金”,每畝地補貼100元,直接打入流轉農戶
5“一卡通”,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材料上報工作,今年上半年資金將撥付到位。
五、主要經濟、社會、生態(tài)效益1、蔬菜種植戶效益明顯
201*年,沛縣縣政府將設施農業(yè)發(fā)展重點,由兩年前制定的沛敬路沿線萬畝設施農業(yè)園變更為沛豐路沿線高效設施農業(yè)園和生態(tài)肉鴨養(yǎng)殖,加之今年以來葉菜類蔬菜價格波動較大,而棚膜等農資價格上升,影響了農民使用設施生產的積極性,部分農戶出現棄棚轉產現象。為積極應對變化的新情況,我所技術人員主動應對,在對情緒不穩(wěn)定的農戶走訪引導的基礎上調整發(fā)展思路,從去年制定的發(fā)展規(guī)劃著手,結合目前現實情況進行了部分調整。今年早春,河申村大棚利用率均達90%以上。鋼架大棚溫室內的各類蔬菜達到豐產且銷售情況良好,甜瓜畝均3027公斤,效益3692元,甘藍畝產4165公斤,畝產值2042元,花菜畝產1930公斤,畝產值2315元,農戶畝均效益增加約1000元。
2、糧食種植戶加大保障
去年,我所無償資助的優(yōu)質紫薯苗在河申村試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年,為加快河申村種糧戶的品種更新速度,推廣我所自育優(yōu)質糧食品種,我所再次遴選農戶40戶,主推我所自育抗病抗倒伏小麥品種“徐麥30”,種植面積128畝,我所無償提供優(yōu)質麥種201*公斤,并簽訂無償技術服
6務協議,每畝為農戶節(jié)省投資80余元,預計畝產量增幅100公斤以上。
六、項目資金使用情況
項目實施以來,我所按照省院要求,嚴格執(zhí)行實施方案的資金使用計劃。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我所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河申村的支持力度,201*年我所在河申村的扶貧總資金為18萬元,其中,“科技幫扶整村推進”項目資金共計10萬元,項目資金中的6萬元用于種子種苗的費用開支(包括甘藍種、甜瓜種、辣椒種及紫薯種),1.5萬元用于技術培訓(包括資料印刷、場地租用等),1萬元用于差旅補助,1.5萬元用于駐點補貼。
七、存在問題及彌補措施1、設施農業(yè)發(fā)展尚不平衡
我所扶助建設的設施農業(yè)規(guī)模與全村脫貧致富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河申村仍有一半農戶未從事經濟作物種植,農民平收入還處于較低水平。應進一步加大設施農業(yè)規(guī)模,爭取通過先富起來的菜農擴大規(guī)模,吸引本村的剩余勞動力,帶動建棚資金不足,接受種植技術能力差的農戶。此外,農民在設施農業(yè)經營、管理方面還需不斷給予指導幫助,還需接受市場的考驗。
2、農產品銷售網絡亟待完善
河申村是徐州市確定的貧困村之一,雖然蔬菜種植面積
7較大,但是多年來一直處于一家一戶的小規(guī)模松散型經營狀態(tài),種植品種及種植方法參差不齊,無法形成可以抵御市場風險的競爭合力。要加快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與規(guī)范,調動村干部與種植大戶的積極性,共同帶領農民轉變經營觀念,打造“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實現共同致富。
3、農民科技培訓需進一步強化
由于河申村設施蔬菜種植基礎相對薄弱,農民對品種、種植技術和市場等各方面的知識還十分缺乏,生產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困難。應進一步加大對該村的科技推廣力度,通過科技培訓、發(fā)放技術資料、現場技術指導,提高農民的蔬菜種植水平。
八、201*年工作打算1、完善一個中心
以我所援建的河申村村級服務中心為載體,在幫助完善其內部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加大技術力量支持,使該中心既成為村民學習科技知識、開展營銷服務、享受科技成果的好去處,又成為我所加快成果轉化、推進科技服務、促進脫貧攻堅的新陣地。
2、做強一個產業(yè)
將設施蔬菜種植作為河申村的主導產業(yè)做大做強。繼續(xù)推廣我所去年初規(guī)劃的蔬菜種植模式,將河申村的蔬菜品種進行整合,加大技術力量投入力度,引進推廣以“紅珍珠”
8網紋甜瓜為主的優(yōu)新品種,提高該村蔬菜產品質量,使其壯大成為瓜菜種植特色村,做強自身瓜菜品牌。
3、建立一個組織
協助該村成立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幫助其爭取項目及資金扶持,使其真正發(fā)揮帶頭作用,帶領農戶推廣技術、開拓市場、抵御風險。
4、深推一項技術
河申村早春甜瓜面積較大,但是在種植技術上相對較為落后,今年重點將甜瓜吊蔓生長技術進行深入推廣,使部分種植戶接手并使用這種栽培方法,增強產品的商品性,提高產品價格。
9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石板巖村整村推進工程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石板巖村整村推進工程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