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教學總結
三年級數學教學總結(201*-201*第一學期)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數學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為標準,積極研究學生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yè),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個別學生知識的掌握較差,有些學生現在還是不會閱讀課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
二、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1.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初步形成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學生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他的經驗和總結:
1、運用恰當的教具、學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知識。直觀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的聲、像、色,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課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選用是否恰當,對于學生獲取知識的影響,體現的很明顯。讓學生用學具盆中的數字卡片擺出算式,比讓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寫出結果要方便,而且組成一個數時,更能顯示“擺”的優(yōu)越性,注重微機在課堂中的使用,用各種有趣的動畫形象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效果。
2、數學課上,強化了知識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結合事例和史料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的教育,如: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任何一個數學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著他的辛勤汗水。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在上學期我注意了課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在數學課中感到新穎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滿足,培養(yǎng)對數學的興趣,學生樂在其中,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3、挖掘數學中知識美的因素,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可以誘發(fā)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知識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比例的技巧美,引導學生去探索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過數學游戲培養(yǎng)興趣的目的,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游戲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撲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納入數學游戲中,學生在玩中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同時發(fā)現有一部分同學很善于動腦。5、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后,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方法不對,主要表現在: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yè)經常完不成;加上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還有一部分是,反映問題慢,基礎太差。
2、在教學中,不注意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只是一味的教學課本內容,教學太死板,不夠靈活,不注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還比較差,有待于進一步加強。4、在上課時,有時會留下一些小問題,比如說,有個別的落后生不能作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還需要課下輔導。
5、教師的教育思想有待于進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現代教育理念,并把這種理念轉化為自身的思想,切實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針對我們班學困生比較多的特點,我主要是課上多提問,課下多輔導,和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及時對學生進行家訪,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課后練習要把握訓練的要求和重點,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明確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內容。繼續(xù)抓好常規(guī)管理,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2、適當加強口算,提前口算教學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掌握這些口算可以為學習本冊的筆算打下基礎,對以后學習除法試商、簡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為了使學生較好的掌握這些口算,并為筆算作好準備,在教材中分別把口算提到筆算之前教學。
3、加強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讓學生運用七巧板拼圖形,初步理解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材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安排形式多樣的練習和數學游戲,應用題注意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識性的內容,適當增加有關本冊數學內容的歷史知識,這些不僅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進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導學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種算法簡便。
5、加強學科教學研究,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并及時應用于教學實踐,同時注意總結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6、利用先進的電教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象的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總之,本學期我教學態(tài)度認真,任勞任怨,能認真落實學校對備、教、批、輔、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定,努力向課堂要質量。當然也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和值得吸取的教訓,如:如何拓寬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的渠道;如何注意平時積累自己的教學資料;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等等都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會努力學習,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爭取不斷地超越自己。
擴展閱讀: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下冊教案教學計劃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fā)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yǎng)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
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11.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四、教學進度表安排: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課時安排12、92、13位置與方向322、162、20位置與方向2+232、232、27口算除法、筆算除法3+143、23、6筆算除法453、93、13筆算除法463、163、20整理和復習2+273、233、27簡單的數據分析、平均數2+283、304、3整理和復習、年、月、日2+294、64、10整理和復習、口算乘法2+2104、134、17口算乘法1期中復習考試3114、204、24筆算乘法4124、275、1整理和復習、面積2+2135、45、8面積4145、115、15面積、整理和復習2+2155、185、22小數的初步認識4165、255、29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1+3176、16、5解決問題、數學廣角2+2186、86、12總復習4196、156、19期末復習4206、22-6、26期末復習4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難點:建立空間觀念。(三)、課時安排:6課時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建立空間觀念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1*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
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4、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認識路線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公園玩過?沒去過沒關系,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試一試,有沒有信心?走,那我們就出發(fā)吧!二、教學公交路線圖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動物園,瞧,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y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三、教學公交站牌
經過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們終于找到了1路公交車的站臺,可是當我們到了站臺卻發(fā)現路的兩邊都有這樣的站牌,那究竟該在哪個站牌下等車呢?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火車站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到動物園?四、動物公園平面圖
這一段旅途還算順利,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動物園,不過我們可不能沒有計劃的去玩,那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現走冤枉路的情況,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須好好地計劃一下,你們看,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張動物園的平面圖,這樣便于我們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1、辨認平面圖
師:看圖時首先要找到圖中的方向標志,找到了嗎?點分別在藝術廣場的哪一面嗎?2、認識游覽路線
師:根據不同的需要,說說我們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結:我們在說行走路線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學過的方位詞語,這樣就可以說的很清楚。3、試一試
小結:一般我們到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游覽的路線圖,要游玩什么景點,怎樣走才能不走重復的路線,路線圖都會告訴我們,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五、總結評價
通過這次游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嗎?說給大家聽聽。
如果再給一次機會給你單獨出去游玩,你還會有信心嗎?將它寫成數學日記,讓全班同學分享你的快樂與成功,好嗎?
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反思:以現實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很快融入教學,進一步理解,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入手,想象這些方位實際所在的位置,通過互動游戲在學生
心中建立方向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從學生已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使學生自覺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交流中,把自己平時積累的經驗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鑒、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找現實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方向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教學,由此對教學產生興趣和新鮮感,并運用五岳的知識,對學生滲透常識教育,同時,通過各種指方向練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結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口算、筆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難點: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三)課時安排:13課時
口算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學難點:
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2.口算:
36÷3、24÷2、30÷3、60÷648÷4、84÷4、80÷2、90÷3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里面有哪些數學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匯報:解題思路1、想口訣二三得六
2×3=66÷3=260÷3=302、20×3=6060÷3=30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個問題輕松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里面說說。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240÷3=這題如何考慮?
小結: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作業(yè):練習三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表達估算的思路。難點: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每個小組每人準備30根小棒。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鞏固技能:1、師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2700÷9、140÷7、120÷6、5400÷6
學生開火車直接說得數?茨囊唤M開得又對又快。2、同桌一人說算式一人回答,答對的就坐下。(二)引入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教學掛圖,呈現農貿市場的情境圖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共同為趙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決了難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為李叔叔他們三人解決困難,好嗎?他們遇到了什么難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呈現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圖:
師:你們看,李叔叔他們三人想怎么把蔬菜運走呀?(用三輛車一次把這124箱蔬菜全部運完。)
課件演示:小精靈聰聰出現了: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嗎?同桌交流、討論。
請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板書:
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師:這道題該怎么解決呢?(讓學生討論)(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引導:你能大概猜一下他們每一個人運了多少箱嗎?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決它呢?生討論后反饋結果。請一學生敘述估算的過程。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別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還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還剩下一箱,每個人大約運了41箱。師板書: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124÷3≈41(箱)(三)小結:
師:剛才你們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幫李叔叔解決難題的?(估算)這節(jié)課讓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生發(fā)言)在生活中你還認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當我們遇到數字較大的題目,比如分東西,而你又不能準確地算出該平均分多少物品給每個人時,我們就可以用估算來計算。(四)鞏固練習,加深印象:做P16“做一做”第1、2題
1、學生說說題意,并說一說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這道題目。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本道題。之后進行全班性講評。(五)課外延伸,拓展思維:游戲:神算子游戲的規(guī)則:
1、要求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牙簽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簽后放到一邊,先數出根數。接著再快速地算出該平均分給組內每個成員多少根牙簽。
3、每人一次機會?凑l算得又快又好。4、最后評選出組內的神算子。
板書設計:124÷3≈40(箱)
教學反思: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由于新教材的例題相對于老教材來說有些減少,因此教學中有一定難度,為此在教學時,我將本單元知識又進行細化,從學生實際入手,適當增加例題,使學生在學習時能降低難度,通過教學我發(fā)現這樣做效果挺好。
三、統計
(一)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看兩種新的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三)課時安排:4課時
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目標:
1、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感受到統計對于決策的作用,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
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加強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重點: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教學難點: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教學準備:
例1用:每人一張空白的統計圖(縱向),四人小組一張空白的格子圖。例2用:師準備一些不同單位的空白統計圖。(1小格分別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統計圖。)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
A:出示情境圖及統計表,讓學生說說統計表上收集到的數據。
B:根據這些數據,引導學生獨立畫出縱向條形統計圖。(師事先準備的空白統計圖)C:師提問: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數量?2、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A:師談話:畫出條形統計圖,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出賣出的各種礦泉水之間的差異。但是,有時候紙的空間太小,不夠畫出這樣縱向的條形統計圖,那怎么辦呢?
B:引出新課:如果我們把縱向的條形統計圖變成橫放的條形統計圖,那占的上下空間就小了。這樣橫軸就變成表示礦泉水賣出的數量,縱軸變成表示各種不同品牌的礦泉水。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A:師問:你能和四人小組的伙伴討論討論,再試著設計設計嗎?B: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討論設計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C:交流匯報展示四人小組的作品。學生自己介紹本組設計的條形統計圖。D:師肯定孩子的創(chuàng)作,并出示規(guī)范的橫向條形統計圖。
E:全班學生說說橫向條形統計圖橫軸、縱軸、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F:全班學生完成書上沒畫完的橫向統計圖。4、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A:師提問:根據橫向統計圖上的數據,你知道了什么?B: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C:你認為應多進哪種礦泉水,為什么?
D:師小結:你看,統計圖還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幫我們決策。5、鞏固練習。P40第1題。
A:看橫向統計圖,說說統計圖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B: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二、學習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1、看統計表,分析數據。A:引導學生看書上的統計表。
B:師提問:從統計表上,你知道了什么?2、發(fā)現矛盾,引出新課。
A:如果讓你根據統計表的數據,繪制一個學生身高統計圖,你準備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讓學生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B:師拿出事先準備的不同空白統計圖,讓四人小組合作畫完。
C:出示學生畫的統計圖,引導比較,發(fā)現問題。(學生可以發(fā)現:如果每格表示較少的單位,畫出的條形會很長,如果每格表示10個單位或20個單位,雖然畫的格數少了許多,但是從圖中很難直觀地區(qū)分不同學生的身高相差幾厘米。)
D:師提問: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F:引出新課:出示書上的統計圖。3、學看統計圖,嘗試畫統計圖。
A: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發(fā)現這個統計圖和前面學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B: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這樣畫有什么好處?C:引導學生按照示例,把其他兩人的條形補充完整。
D:引導學生討論:在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種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yōu)點是什么?E:引導學生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F: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該統計圖。4、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A:師問:根據上面兩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解決嗎?B: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比較。發(fā)現哪些同學的身高、體
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學在正常值以上?C:引導學生為這些體重超正常值的同學出謀獻策。
D:師提問:剛剛在比較時,你是怎么看出他們在正常值以上還是在正常值以下的。E:師引導學生思考:在統計圖中怎樣一目了然地看出每個學生的身高、體重是在正常值以上還是正常值以下?(引導學生在統計圖上用一條虛線畫出正常值,再直觀地比較。)5、鞏固練習。P4041的練習。
三、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你對自己、同學這節(jié)課學習的表現有什么評價?
平均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教學過程:一、理解平均數
1、周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三、鞏固訓練
1、另外一個環(huán)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2、根據統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四、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五、布置作業(yè):練習十一1、2、3
教學反思:
“平均數”與“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量,而平均數只是一個表示中間狀態(tài)的抽象數量,這里又一次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因此在本單元教學時我總是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進行觀察、估計、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及時內化了各種求平均數的方法,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結合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四、年、月、日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難點: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三)課時安排:5課時
年、月、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并能記住各月的天數。
數學思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與主動探究的意識。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協助學生記憶各月份的天數。教學難點: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教具準備:投影儀、年歷卡片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件東西,請同學們猜一猜是什么東西?1、課件出示
一物生來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給它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學生不難猜出是“日歷”。隨后,教師出示201*年日歷。2、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學習、生活了一天,就在日歷上撕下一頁。一天也叫做一日。說著,教師隨手板書:“日”字。
(2)從1月1日開始,到撕下1月31日這一頁,要經過多長時間?學生答問后,教師板書:“月”字。
(3)當我們撕下這本日歷的最后一頁,經過了多長時間?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年”字。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年、月、日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時、分、秒,都是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1、認識年歷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年歷卡片,認真觀察:你可以從年歷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識?(1)放開讓學生獨自觀察。(2)4人小組討論,互相交流。(3)匯報觀察討論的結果。
(如:國際兒童節(jié)是幾月幾日?國際勞動節(jié)是幾月幾日?國慶節(jié)呢?教師節(jié)呢?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歸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等)(4)你能根據201*年的年歷回答問題嗎?(教師從計算機中調取萬年歷來讓學生們逐月觀察,提問學生并指名回答。)一年有幾個月?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書: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個)1年12個月30天:四、六、九、十一小月(4個)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2、記憶大、小月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1年有12個月,其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1個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樣記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課本上介紹了一種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數,怎么數呢?請同學們看書本48頁最上面一段話。教師檢查學習情況,電腦顯示:左手拳頭圖。全班齊數一次。
(2)師:老師再介紹一首兒歌,幫你記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兒歌)教師講解兒歌,讓學生自由記憶兒歌。
(3)游戲練習。老師任報一個月份,是大月就請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請女生起立,誰站錯,站慢就算輸了。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1、一年有()個大月,有()小月。2、9月1日開學的前一天是()月()日;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還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來考考同學們?四、總結競猜:
1、師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2、猜謎語。師:同學們一節(jié)課學會了這么多的知識,真了不起!老師想給同學講一個古老的謎語,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長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寶貴的是什么(時間)
師:既然時間這樣珍貴,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時間呢?(珍惜時間)
24時計時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習的熱情。教學重點: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教學難點:會用24時計時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教學準備:鐘面、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認識24時記時法
1、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收集信息。
2、組織交流有關的信息,提出問題:21:00是幾時。3、組織學生猜測。
4、說說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還建過這樣表示時間的方法?
5、老師動手操作,理解1天內,鐘表的時針正好走兩圈,一共是24小時,后學生動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時。
6、老師介紹“24時計時法”在一天里,鐘表上的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通常采
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叫做24時計時法。7、了解一日24小時的由來。二、學習24時計時法的表示方法
1、師出示鐘面,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上有什么?說說鐘面內圈的數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數表示的是什么?
2、學生觀察自己的鐘面,討論外圈的數和內圈的數有什么關系?
3、老師撥時針,讓學生說說這個時間怎樣表示?(凌晨1時,中午十二時)
4、師再撥時針,讓學生學習下午1時到晚上12時用24時計時法的方法(下午1時,下午5時,晚上9時,晚上12時)說說是怎樣想的?5、小結: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上午練習:搶答:
普通計時法上午7時中午12時下午4時下午6時40分
晚上9時12分24時計時法19時23時40分
練后想一想: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有什么聯系與區(qū)別?6、同桌互動,一個說一種表示方法,另一個同學回答另一種表示方法。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連一連后交流各自的想法。2、(1)下面的說法正確嗎?(打手勢)①18時就是下午8時。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③深夜12時就是24時,也是第二天的0時。(2)師出示一個鐘面,指針指著一個數(8或10)
想一想:現在鐘面上所表示的是幾時?”(可能早上8時,也可能晚上8時。)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教學反思:
年、月、日這幾個時間單位對于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的,在理解這些較大時間單位是有一定困難的。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他們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最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才能逐步理解離他們生活較遠的較大的時間單位,如年、月等。因此在教學時我選擇學生感興趣、熟悉的素材作為引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內容就在身邊,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計算過程是否簡便,有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兩位數乘兩位數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三)課時安排:8課時
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58及練習十四(第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的過程,能比較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2、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的規(guī)律,正確進行口算。教學難點: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復習1、聽算:
20×5、30×6、4×70、100×5、3×201*×200、500×3、1000×6、23×2、12×37×11、5×60、50×4、22×3、15×32、指名任選一道題說說口算方法。3、搶答:
(1)3個十是()30是()個十?(2)300是()個百?60是()個十?(3)9個十是()?3個30是()?
小結:以上的練習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們能否用這些知識做鋪墊,來學習新知識呢?
板書:口算乘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郵遞員叔叔每天工作的情況。同學們從圖中發(fā)現什么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2、分小組討論交流。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學例1
1、指名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問題?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板書如下:問題A郵遞員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1)你會解決這些問題嗎?(2)怎么解決?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第一個問題算式300×10、60×10
(3)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4)口算上面算式的結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指名匯報口算方法:(可能會有以下幾種)
a.300×10因為10個100是1000,所以10個300是3000,則300×10=3000(份)b.300×10、先算3×1=3,接著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個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個10是100,10個60是600)2、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第2個問題
問題B:郵遞員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1)學生獨立解答。
a.300×30,60×30分別表示什么?(2)匯報口算方法:b.你怎么口算?
(3)小組討論:比較兩種方法,尋找較簡便的口算方法。
3、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并把課題寫完整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時只要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四、鞏固新知。
第58頁做一做。(1)看誰算的對又快。(2)指名匯報口算結果。
(3)任選一題說說你的口算過程。五、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第60第3題。(1)獨立完成。(2)同桌交流。2、開火車口算比賽。第60頁第1、2兩題
(得數答錯的學生自己編一題再答,若學習有困難的可請其他同學幫助)六、作業(yè):第61頁第5、6題
七、小結: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嗎?
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P59及練習十四第4、6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會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yǎng)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教學重點: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學會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會說明估算的思路。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知識遷移,導入新課
1、你能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數各是多少嗎?69、22、74、87、99、18
2、下列豎式,你能估算各題的結果嗎?你是怎么想的?18×4、53×7、89×522×8、37×3、71×6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導言:同學們都在多媒體教室里上過課,那么你們知道多媒體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個座位呢?
哪個同學知道?愿意來說一說嗎?2、出示P59例2情境圖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中提供了有關多媒體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學提出了什么問題?三、遷移類推,探究新知
1、教學例2.“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你能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
(1)小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指名匯報。師小結整理如下:
要判斷350名學生能否坐得下,必須估算出多媒體教室大約有多少個座位。方法一:18≈20、22≈20、20×20=40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22×20=44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18×20=36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3)小結:同學們太棒了,能根據已學的估算知識,想出了這么多的好方法,可見,估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誰能告訴老師,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時出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估算》
(4)小組合作交流后,引導學生總結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時,先把兩位數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數,然后再進行計算。四、鞏固新知
1、第59頁做一做。①看清題意,獨立完成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③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2、第61頁第7題:投影出示情境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動手獨立完成,將估算結果寫在亮題板上。②同桌交流,說說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學生的試題,說說你的估算方法,集體講評。3、第61頁第8題:
(1)小組合作學習,理解題意。
說說從“學生們已經種了93棵樹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2)人人動口在小組交流估算方法。(3)請個別同學全班交流。4、第62頁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①以小組為單位,按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②請優(yōu)勝組派代表介紹經驗。③給優(yōu)勝小組插上小紅旗。
五、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又有什么收獲?六、作業(yè):第62頁第1012題。
教學反思: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學生最難的便是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時如何對位,特別是進位乘法要在腦子中思考進位疊加的思考過程,學生容易出錯。另外由于計算步驟的增多,學生在每一次計算中出錯的機會就增加了,特別是前兩次是乘而在最后是將兩次乘得的積相加,學生一看見數字小的就容易算乘。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說計算過程,以避免一些錯誤。
六、面積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頃,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頃,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難點: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三)課時安排:7課時
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教學難點:理解面積的意義,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教學過程:一、導入概念
1.讓學生猜教師身高,師生交流,由此引出長度單位:厘米、米以及分米。2.激活關于長度單位實際長短的觀念:誰來比劃一下這些單位有多長。3.指出:用它們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
4.引入:我們已經認識了長度和長度單位,今天在這基礎上學習新的本領。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們的課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們的課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和課桌面,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②課桌面和黑板面哪個大?
③課本封面、課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板書:觀察比較)(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都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概括面積的意義。
問:物體表面或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4)運用“面積”這個術語,敘說比較常見物體大小的結果。2.認識面積單位。(1)設疑。
①出示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即課本第71頁下面的兩個長方形,其實際大小分別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它們的大小。
②請學具來幫忙。給出三種學具(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讓學生選擇。
③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最合理的方法。解決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2)認識統一比較標準的必要性。
①進一步激疑,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信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問。
②啟發(fā)學生說出解決方法。(3)帶著問題自學課本。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4)匯報學習收獲,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guī)定,并形成常用面積實際大小的觀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②同桌兩人互相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已畫好練習本大小的格子),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
三、鞏固概念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2.完成課本練習十八第1、2題。
3.請你參加圖案設計大賽(即課本第75頁的數學游戲)。
啟發(fā):你能拼擺出更多、更新穎、更有趣的圖形嗎?展示學生的作品,啟迪思路。學生動手操作(或回家完成)。四、本課小結(略)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的進行計算。
2、通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交給學習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的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二、自主探索,領悟方法1、巧設問題,激發(fā)興趣
我們教室地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呢?學生可能進行猜測,用面積單位來測量,教師指出:這么大的地面用面積單位來測量太麻煩,所以,我們就要研究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板書課題)
2、動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師準備三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只選擇一種進行研究。一種: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三種: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1)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2)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測量或只測量長和寬,相乘即是面積。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適時地進行點撥、指導,后一種方法比較簡單。
(3)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獨立思考后交流。(教師指導:長方形的長擺了5排,說明是5厘米;寬擺了3排,說明是3厘米,那么,面積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4)學生思考:求長方形的面積事實上是求什么呢?3、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教室地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例題)
學生獨立完成,校對三、知識的遷移
1、教師借此機會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我們知道正方形是一個特殊的長方形,有長方形的特點,所以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也可以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題學生試做,匯報答案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我們用的數學書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先請你估計一下,再算一算。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五、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在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教學中,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做得比較好:1.在充分的動手操作活動中,理解和建立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概念。
課的開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fā)現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概念,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動手摸面體會比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與前面學習的長度加以區(qū)分比較。
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測量物體面積要用統一的標準,這統一標準就是要學習的面積單位。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面積單位這一知識的形成。
2.巧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
在面積單位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探究性問題,讓學生想辦法比較紅、綠兩張紙面積的大小,使學生產生了認知矛盾的沖突,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比較面積方法的強烈愿望。教師很好地抓住這一時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在擺一擺、量一量、數一數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標準──面積單位”,從而體會到用正方形測量比較方便。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形成和建構,培養(yǎng)了學生探索意識和合作能力。
3.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這些面積單位進行實際測量、估測,有利于學生對各面積單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3.使學生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難點:了解小數的含義。(三)課時安排:5課時
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實際含義。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4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小數,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教學難點: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教具、學具準備:
1、課前要求學生到市場了解商品的價格,選擇兩種自己最感興趣的物品,并繪制成標價牌。2.測量身高。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小數1.學生出示商品標價牌。
師:同學們,課前大家去調查了自己最感興趣的物品的價格,并制成了標價牌,誰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上臺展示標價牌,并交流商品的價格。(教師在黑板上依次貼出這些商品的標價牌。)2.區(qū)別整數與小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不能把這些標價牌中的數分成兩類?怎樣分?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磁性黑板上的標價牌分成整數和小數兩類。
左邊這組數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整數。誰還能舉出其它整數的例子嗎?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么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象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于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認識小數)二、認識小數
1.小數里的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你會讀小數嗎?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小數。
提醒學生注意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讀法的不同。
2.認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標價牌上的小數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元角分
3.完成課本第88頁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學生輕聲讀出貨架上三種食品標價中的小數,填寫它們分別表示___元___角___分。4.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三、教學例1
1.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同學們可以自己先看書,再跟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1米。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想一想:為什么小數點的前面寫“0”?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一位小數?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著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呢?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數點后面第一位數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兩位小數。4.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5.學生類推。
完成課本第89頁做一做。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一第1題,鞏固對小數含義的認識。(讓學生填在課本上)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鞏固小數的讀法,并讓學生說說,在這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3.補充練習。(1)填單位名稱
7.89元=7()8()9()4.54米=4()5()4()(2)填適當的數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6.18米=()米()厘米=()厘米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方法,2.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教學過程:一、鋪墊孕伏
筆算下面各題,并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8+6=28+5=37-5=12-6(三人板演,其他學生練習在課堂本)二、探究新知1.教學例3(1)出示主題圖.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你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獲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數學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教師從學生的眾多問題中選擇一個加法的問題和一個減法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4)(教師選擇例3)提問:該怎么解決?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及時掌握學
生討論情況。(5)集體反饋。
教師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出發(fā),尋找適合自己知識水平的解決方法。(6)集體討論:0.6+0.8
教師先提示:這道式子是小數加法。小數加法與以前所學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教師板書:小數加法)。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教師板書:計算)(7)引導學生兩式比較:
一道是以元為單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數加法題,
一道是把元改寫成角,把小數加法題轉化成一道整數的加法題,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整數加法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列堅式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8)學生試筆算0.6+0.8
學生在進行筆算之前教師先與學生探討數位對齊的問題。教師并示范。(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0.6+0.8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觀察、思考:在小數加減法中,要使相同數位的數對齊,只要什么對齊就行了?(9)反饋練習:列出2.8+2.16.4+0.9的豎式(訂正時注意是不是小數點對齊)(10)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以前所學的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2.教學例4:(1)教師選擇例4
(2)這道題你會解決嗎?應該怎樣列式?
(3)組織學生討論:該怎樣列豎式并正確計算出得數?(4)引導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5)這個豎式怎樣計算?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6)引導學生說說用豎式計算1.2-0.6時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最后說明:
①從小數看,十分位上的2減去6不夠減,向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減,
也就是12個0.1,減去6個0.1。
②從人民幣的單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來的2角,用12角減去6角。(7)反饋練習:3.6-0.52.1-1.2(兩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師總結:小數減法與以前所學的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減法?
3.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使學生明確它們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都從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樣是“滿十進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數加減法注意了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4.鞏固練習:
觀察商店圖,解決問題。⑴買2個練習本多少錢?
⑵小東有2元錢,能買什么東西?⑶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第⑴和第⑵個問題再集體反饋。
全體學生根據同學所提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集體解決。三、鞏固發(fā)展1.計算訓練練習二十二第1題
(練習在課本上,允許個別學生用豎式計算)2.用數學。練習二十二第2題
學生獨立解決,第⑵個問題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五、生活中的數學。六、布置作業(yè)小數計算一份教學反思: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意義的理解是最難的,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意義的教學,利用多媒體、尺子等教學工具,讓學生在直觀教學中緩解對意義的枯燥的理解,并讓學生通
過試說,教師示范說,同桌互說等形式讓學生鞏固新知。我覺得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八、解決問題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難點: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課時安排:4課時
解決問題(一)99頁練習二十三第1題和第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難點: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具準備:運動會廣播操表演錄像或幻燈片。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
教師親切談話:同學們,以前我們已經學會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下面老師有幾個問題想請大家?guī)兔鉀Q。接著,口述下面的問題。
二(1)班一些學生為布置教室做紙花。每兩位小朋友一小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個小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學生解決問題后,請兩、三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教師評價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學生探討解決新的問題。二、自主探究,解決新問題1.創(chuàng)造情境,引出問題。
展示運動會開幕式上廣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學生“進場”。接著,定格在表演廣播操的一個方陣上(與例1一致),由小精靈提出問題(畫外音)。2.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請學生獨立觀察畫面,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數據,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允許遇師生活動
到困難的學生與伙伴交流意見。3.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在“說”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的理解,并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三、自主解決問題。
1.請學生獨立解決教科書第99頁“做一做”中的問題。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1.組織交流。
鼓勵學生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于學生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數學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決方法也就不同。解決“一共有多少個?”的方法可能會出現多種。例如,①5×6×8②5×6×(5+3)③5×6×7+5×6④5×6×7+30⑤30×8⑥30×5+30×3
學生說得有道理,答案正確,就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四、練習
1.請學生解決練習二十三中第1、3、4題中的問題。
(1)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梢圆皇芰曨}順序的限制,想先解決哪個問題,就先解決那一個。
解決問題時,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可以問同學和老師。(2)適時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3)組織交流。
①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②各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請學生聯系身邊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并解決問題。五、課堂總結(略)
設計校園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更加理解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2.通過讓學生自主調查、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3.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自主調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教學難點: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
1、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說說本校校園里八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畫在紙上一般按什么規(guī)律來畫?(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二、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電腦展示某校校園平面示意圖,說說校園的各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學設施。師:這個校園設計得漂亮嗎?合理嗎?你有什么建議?
師:如果能在設計漂亮、合理的學校里面學習,你們會有什么感想呢?你們想不想也自己設計校園呢?今天我們就自己來設計校園。(板書課題)三、小組活動
1、小組交流:說說每人調查的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哪些設施。
2、集體反饋:請幾個同學說說的情況。(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敘述。)
3、小組討論:本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必須添置哪些設備等。
4、集體反饋:請幾個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5、出示本校的校園示意圖,討論:(1)應該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設備?(2)綠化上面你有什么見解?(3)操場的大小或形狀如何?(4)你還有哪些設想?
6、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設計自己的校園。(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合作動手設計,教師巡視指導。)
7、每個小組各派一名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校園示意圖。(利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描述。)8、展示每個人的設計圖,讓同學們去參觀交流。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多請幾個同學發(fā)言。)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跟數學有關,如設計校園。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認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出自己滿意的校園。
教學反思:
在備課時,看到有些練習題就感覺有很多內容可挖,可以對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完整思考過程的訓練,即“問題是什么怎樣解決著手解決回過頭來看看”。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枚舉法”策略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有序、完整地思考問題,所以就把有些練習進行了修改,作為一個例題教學。
九、數學廣角
(一)教學目標
1、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難點: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三)課時安排:2課時
數學廣角108一10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教學重點: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教學準備:課件、小動物圖片、“嘉年華”游樂園代幣教學過程:
一、借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了解你們,請允許我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者都喜歡,兩邊都簽。(3)全班一起統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么多人呀?問題出在哪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fā)現:統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是重復的,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課件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2題。(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二、在解決問題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1、(出示“嘉年華”游樂園代幣)談話:在“嘉年華”游樂園,一個代幣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轉”要12個代幣,玩一次“摩天大旋轉”要多少錢?
使學生明白:5元能買一個代幣,一個代幣需要5元,兩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換。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豬的質量和兩只羊的質量相等,一頭牛的質量和4只豬的質量相等,問兩頭牛的質量相當于幾只羊的質量?3、四人小組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若有困難,可通過擺學具,比較容易找出相互之間的等量關系。)4、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三、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情境出示)談話:小動物們要來個交換大行動,它們規(guī)定:6根胡蘿卜換2個大蘿卜,9個大蘿卜換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換多少根胡蘿卜?
3、談話:動物們交換得正熱鬧,幾個圖形也來了,它們分別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數嗎?
(1)△+□=240(2)○+□=91△=□+□+□△+□=63△=?△+○=46□=?○=?△=?□=?四、小結。
1、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
數學廣角(二)109-111及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2、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教具、學具:卡片學具、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
師:看,今天水果園里正在進行“體重”大比拼呢?(播放課件)我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說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續(xù)播放課件)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說出:4個蘋果重1千克。)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二、教學新知。
(一)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方案。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棒,幾個蘋果與1個西瓜同樣重呢?(10個、12個、15個、16個)師:小朋友不要急著猜,好好動動腦筋;蛘咴谛〗M內擺擺學具,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及操作學具的時間,老師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fā)與指導。)
小組匯報:這時大部分的學生喊出:16個。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為:一個西瓜4千克(等于4個砝碼),1千克(1個砝碼)等于4個蘋果,我們用替換的方法,把一個1千克(1個砝碼)換成4個蘋果。西瓜重4千克(4個砝碼),總共要換4次,因此是16個。
(師依學生的回答,一邊擺學具,利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生2:我們組認為:如果第二個圖中天平的右邊變成原來的4倍,左邊也要變成原來的4
倍,就是16個蘋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個西瓜和4千克砝碼同樣重,而4個蘋果和1千克砝碼同樣重,所以4千克砝碼就有4個4,4×4=16(個)。生4:
(二)進一步體會等量代換方法。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課件展示: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這時又來了波蘿哥哥,1個波蘿的“體重”等于2個蘋果。一個西瓜與幾個波蘿一樣重呢?(課件)為什么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匯報結果。生1:32個。
(可能有些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給予分析引導,再通過生生評析,幫助其改正。)
生2:8個。因為,2個蘋果可以換1個波蘿,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就可以換8個的波蘿。
生3:2個蘋果換一個波蘿,16個蘋果里面有8個2,16÷2=8(個),所以1個西瓜和8個波蘿一樣重。
生4:把2個蘋果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16個,等于1個西瓜的重量。把1個波蘿也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8個,這樣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個。師:(略小結。)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完成p109“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個別輔導。講評時,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師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要求2頭牛和多少頭羊同樣重,首先要知道2頭牛和多少頭豬同樣重,再利用豬和羊的關系進行替換(計算),最后求出結果。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
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關系,并嘗試抽象地推導(計算)一下。如果學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難,可以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
提示:直接比較1只雞和1只鴨誰重一些比較困難,可以轉化為2只雞和2只鴨,或4只雞和4只鴨的比較。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5題。
第1小題,把第一個等式中的△用□+□+□替代,就變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第2小題,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尋找方法。
建議:直接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困難,可以先把三個等式的左邊相加,右邊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換,依次求出○、△、□的值。教學反思: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由于韋恩圖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對于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義的教學,應該非常重視,只有理解了才能抽象。在學生理解了韋恩圖后才能列出正確的算式,并能理解算是中每一個數字所表示的含義。而在等量代換教學中,學生對于有些算式中隱含著運用等量代換知識的卻不能靈活應用,因此要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并教給一定的方法。
十、總復習
(一)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是第一學段的最后一冊教材,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等得到發(fā)展,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冊教材和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等得到發(fā)展。
難點:靈活應用知識。(三)課時安排:4課時
位置與方向整理和復習設計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難點: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復習過程:
一、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1、師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系統地整理和復習“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的有關知識。
2、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的整理和復習。
二、回顧整理,溝通聯系1、小組合作,自主整理。
(1)師:位置與方向的有關知識我們已經學過了,現在你打算怎樣系統地整理和復習這部分知識呢?
(2)打開書看P2-12頁,然后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組長做好記錄。(教師參與小組討論。)
(3)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得既全面具體,又簡單明了。2、全班交流,構建知識。
教師傾聽學生匯報,適時引導和點其他小組補充,并適時評價。3、整理完善,溝通聯系。(出示)(1)我們學過的八個方向分別是?
(2)找出教室的東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個方向。(3)根據線路圖,簡單描述行走的路線。
三、聯系實際,鞏固提高1、完成P112頁第1題。
(1)看圖,說一說小清家的周圍有什么?(2)說一說從她家到健身園怎么走?
(3)生匯報交流。
2、指定教室內任一名同學,請他周圍的人分別說一說自己在他的哪個方向?
四、回顧小結,寄托心語。
1、能談談你在在這40分鐘里的一些收獲嗎?2、師總結。
乘法、除法整理和復習設計
復習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會熟練地口算、筆算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會用乘法驗算乘、除法。
2、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乘、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重點:會熟練地口算、筆算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會用乘法驗算乘、除法。教學難點: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過程:一、課前準備
請每一位學生用文字、表格、框圖等方式表示出各單元的知識結構。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單元學了哪些知識?是按什么順序學習這些知識的?再看課本目錄,看看教科書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安排這些內容的?
2.再看例題。每小節(jié)有幾個例題,每個例題是什么內容?例題之間有哪些聯系?你認為哪些例題解釋同一個內容?這些內容你理解嗎?
3.根據目錄和例題,概括出本單元知識。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
二、師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單元知識結構圖
1.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在小組交流。師巡視;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對展示的作品做評價。
2.教師將自己整理的本單元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對著結構圖,引導學生系統回憶本單元所學知識。
3.提出問題和介紹經驗
師:“對以上學習內容,你有什么疑問?你有哪些成功的體會可向同伴介紹的?”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并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三、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1、出示教科書第112頁第2~4題(或讓學生翻開書自讀這3題)。然后讓學生獨立作業(yè),可直接寫在書上。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1)你是用什么方式來完成這3道題的計算的?(第1題用估算,第2題用口算,第3題用筆算。)
(2)說一說口算、估算、筆算的過程。2、學生獨立完成P116-117頁第1-4題。
四、全課小結
1、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2、師總結。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教師能對本學期的知識查漏補缺,特別是概念類知識學生遺忘的比較快,讓學生翻翻書,讀一讀、背一背能喚起對知識的記憶,這樣的教學收到的效果較好。在練習中讓學生多說說怎樣想,怎樣算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三年級數學教學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三年級數學教學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