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生物實驗總結提綱
41分子與細胞(實驗)1.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原理:①甲基綠使DNA染上綠色,吡羅紅使RNA染上紅色;②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步驟器材與試劑作用與原理①將牙簽刮下的口腔上皮細胞置①0.9%的NaCl溶液防止細胞破(1)制片于載玻片上0.9%的NaCl溶液滴裂,維持細胞形態(tài)。②載玻片烘干②烘干使細胞固定在載玻片上(2)水解8%HCl中30℃保溫5分鐘(3)沖洗用蒸餾水緩流沖洗10分鐘(4)染色2滴吡羅紅甲基綠染色5分鐘(5)觀察顯微鏡下觀察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甲基綠使DNA染上綠色吡羅紅使RNA染上紅色實驗結果細胞核區(qū)域染成綠色,細胞質區(qū)域染成紅色實驗結論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對比DNA+二苯胺→(沸水浴加熱)藍色2.11、什么是還原性糖:可溶性還原性糖: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還原糖乳糖。的鑒定非還原性糖:淀粉、纖維素、蔗糖、糖元。2、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班氏試劑)→(水浴加熱)磚紅色沉淀(實質:還原性糖將Cu(OH)2被還原為磚紅色的Cu2O)步驟(1)選材(2)制備組織液制漿→過濾→取液(3)呈色反應①加入組織樣液2ml②加入剛配好的斐林試劑1ml③50-60℃溫水浴加熱2分鐘斐林試劑的甲液(0.1g/mL的氫氧化鈉)和乙液(0.05g/mL的硫酸銅)混合均勻后,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淀,Cu(OH)2與還原糖在加熱條件下,先變棕色,最后生成磚紅色Cu2O沉淀。操作方法含糖較高的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組織結果:顏色變化2.2脂肪的鑒定1、脂肪+蘇丹Ⅲ→(2-3分鐘)橘黃色2、脂肪+蘇丹Ⅳ→(1分鐘)紅色步驟方法一方法二(1)取材(2)制片(3)觀察操作方法花生子葉勻漿+3滴蘇丹Ⅲ→(2-3分鐘)橘黃色花生種子浸泡,切成薄片取最薄的切片,滴加2滴蘇丹Ⅲ,1-2滴50%酒精去浮色,制成臨時裝片。顯微鏡下觀察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2.3蛋白質的鑒定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反應(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銅離子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步驟操作方法(1)取材(2)呈色反應結果:顏色變化鮮肝提取液或豆?jié){、牛奶①樣液中加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②加雙縮脲試劑B液(0.01g/mL的硫酸銅溶液)出現(xiàn)紫色反應3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目鏡安裝在鏡筒上端,也叫接目鏡。在目鏡上方刻有5×、10×、20×等為放大倍數(shù)。從外表上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低。安裝在轉換器上,物鏡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數(shù),習慣上把10-20倍的叫做低倍物鏡;40-60倍的叫做高倍物鏡;90-100倍的叫做油鏡。從形態(tài)上看,接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高。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是指物體的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shù)。計算方法為接目鏡放大倍數(shù)與接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顯微鏡成的是倒像,即“b”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q”1、對光2、標本放在載物臺上,正對通光孔3、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至物鏡接近蓋玻片4、左眼看目鏡內,反向轉動粗準焦螺旋升高鏡筒,直到看到物像5、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1、低倍鏡下看清物像2、移動玻片,使所需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3、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對準通光孔4、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5、調節(jié)光圈。對比低倍鏡高倍鏡4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染成藍綠色步驟(1)取材操作方法①新鮮的蘚類的葉②菠菜葉下表皮略帶一些葉肉注意葉片不能太干了,保持有水的狀態(tài)目的與作用①蘚類葉為單層細胞②下表皮容易撕取,要略帶些葉肉以免影響細胞活性視野范圍大小物鏡與玻片間距離大小視野亮度亮暗物像大小小大物鏡放大倍數(shù)成像低倍鏡的使用高倍鏡的使用(2)制片(3)觀察(1)取材(2)染色(3)觀察
葉綠體呈橢圓形,可隨細胞質的流動而流動。葉綠體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積(長軸)轉向光源,在強光下以最小面積(短軸)轉向光源。漱口,口腔內側壁上輕刮幾下將口腔細胞放在健那綠液滴上蓋上蓋玻片,顯微鏡下觀察,線粒體被染成藍綠色
問題1、為什么不用植物細胞來觀察線粒體?植物線粒體相對較少,葉綠體顏色易掩蓋線粒體被染成的藍綠色。2、如果觀察發(fā)現(xiàn)染色不足,如何補色?在蓋玻片一側滴加健那綠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6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原理:①細胞液濃度>細胞外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細胞液濃度
驗;有的是在同一研究對象的不同部位進行對照,如利用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無綠色)證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相互對照:不單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相互對照。如“證明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實驗中,用不同的溫度分別處理得出結論是作為相互對照的。條件對照:雖然給對照組施以部分實驗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處理因素。但這種處理是有對照意義的。如“證明甲狀腺激素可促進幼小動物的發(fā)育”的實驗中,可用甲狀腺抑制劑飼喂蝌蚪,這就是作為條件對照的。6.設計實驗方法和步驟(四步曲):(1)材料是否要制取或處理?(包括實驗前測)(2)是否要分組編號?(3)對不同(或同一)對象施加不同的處理。(科學性、可行性、節(jié)約成本、隨機性)(4)結果觀察(預測)、紀錄并根據(jù)結果(現(xiàn)象)進行分析。7.描述準確:①若條件X存在事件P能發(fā)生,條件X改變事件P不能發(fā)生(或發(fā)生程度改變),結論是“”。②若條件X存在事件P能發(fā)生,條件X改變事件P能發(fā)生(或發(fā)生程度沒改變),“”。③若條件X存在事件P不能發(fā)生,條件X改變事件P能發(fā)生(或發(fā)生程度改變),“”。實驗試題的一般考查的方面:(1)實驗課題的描述(2)實驗的基本原理(3)實驗材料的選擇(4)實驗器材、試劑的選擇(5)實驗處理:①對照的處理方法②分組、等量、重復③對照的可行性科學性④器材試劑的正確使用⑤實驗安全⑥實驗方案評價⑦內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酶、動植物激素、植物離子吸收、質壁分離(6)實驗表格的設計(7)結果預測及分析、統(tǒng)計計算9、①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它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tǒng)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它不利于酶發(fā)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度與酶濃度成正比,如下圖所示。②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度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度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shù)孜餄舛群艽笄疫_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度就達到一個最大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也幾乎不再改變。如下圖所示。③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圍內才表現(xiàn)活性,超過這個范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其特點如下圖中曲線變化所示。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定PH時活力最大,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④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反應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度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定溫度時活力最大,這個溫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溫度,如下圖所示。
10、過酸過堿時酶失去活性,空間結構被破壞,不會再恢復活性。過高溫可導致酶失去活性,空間結構被破壞,不會再恢復活性。低溫時酶活性降低,若再給予適宜溫度,酶活性增強。11、實驗提示:(1)如何控制溫度?梯度如何設置?(2)如何控制PH的變化?梯度如何設置?(3)注意實驗步驟先后順序的嚴謹性。(4)如何檢測結果?用碘液?用斐林試劑?有何不同效果?有何不同注意事項?(5)對結果的分析?8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原理:①色素可以溶解在無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無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②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速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擴散快,因而將色素分離。步驟操作作用(1)提取色素①稱取5克新鮮綠色葉片剪碎②加少量SiO2\\CaCO3和10mL無水乙醇③研磨,過濾,收集到試管內并加棉塞塞緊。①干燥濾紙條剪去一端的兩角②在距剪角一端1cm處用鉛筆畫線①用毛細吸管吸少量濾液沿鉛筆處小心劃細線②干燥后再重復2、3次①倒入燒杯3mL層析液(不超過濾液細線)②將濾紙條插入層析液中③蓋上培養(yǎng)皿①新鮮綠葉中色素多②見后面試劑的作用③色素在空氣中易被氧化分解①防止兩側擴散速度過快②畫線標記①劃線要細、直、齊②增加色素量①②層析液一定不能超過濾液細線防止色素溶于層析液中③層析液易揮發(fā),微毒(2)制濾紙條(3)濾液畫線(4)紙上層析(5)觀察結果試劑藥品的作用:
無水乙醇(或丙酮)溶解色素,用無水乙醇(或丙酮)可將色素從葉片中提取出來二氧化硅SiO2有利于研磨充分碳酸鈣CaCO3葉綠素在酸性條件下,其中的鎂可被氫離子取代,使葉綠素成為褐色的去鎂葉綠素。在研缽內加入少許的碳酸鈣,可中和細胞液中的有機酸。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實驗裝置:課本中的裝置圖中有哪個錯誤?(第四個瓶中的玻管不能伸到液面下)(1)實驗是怎樣控制有氧和無氧的狀態(tài)的?(2)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免影響實驗結果)(3)如何測定二氧化碳的產(chǎn)量?(觀察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的情況)(4)如何鑒定酒精的生成?(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反應,變成灰綠色)
擴展閱讀:高一上期生物實驗總結
高一上期生物實驗總結
生物本和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學生學習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后,若能及時到實驗室親自動手操作相關實驗,不僅可以鞏固課本知識,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另外對于增進學生間的交流非常有幫助。實驗之后學生間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交流能力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對于部分學生而言還可以起到發(fā)散思維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在生物上有優(yōu)勢的學生。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大綱要求,本年級組組織學生在上學期做了如下實驗,具體實驗內容如下:
實驗一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DNA綠色(甲基綠試劑),RNA紅色(吡羅紅試劑)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實驗結果: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實驗二物質鑒定
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脂肪+蘇丹III~橘黃色脂肪+蘇丹IV~紅色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反應1、還原糖的檢測
(1)材料的選。哼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蘋果,梨,白蘿卜。(2)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現(xiàn)配現(xiàn)用。
(3)步驟:取樣液2mL于試管中→加入剛配的斐林試劑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后再加入)→水浴加熱2min左右→觀察顏色變化(白色→淺藍色→磚紅色)★模擬尿糖的檢測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試管內發(fā)生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發(fā)生反應。2、脂肪的檢測
(1)材料的選。汉玖吭礁叩慕M織越好,如花生的子葉。
(2)步驟: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中央↓
染色(滴蘇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體積分數(shù)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裝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蓋上蓋玻片)↓
鏡檢鑒定(顯微鏡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3、蛋白質的檢測
(1)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驟:試管中加樣液2mL→加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加雙縮尿試劑B液4滴,搖勻→觀察顏色變化(紫色)實驗三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1、材料:新鮮蘚類葉、黑藻葉或菠菜葉,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2、原理:葉綠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球形或橢球形。
用健那綠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成藍綠色,細胞質接近無色。知識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觀察高倍觀察實驗四比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考點提示:
(1)為何要選新鮮的肝臟?因為在不新鮮的肝臟中,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會由于細菌的破壞而降低。(2)該實驗中所用試管應選較粗的還是較細的?為什么?
應選用較粗的,因為在較細的試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氣泡,而影響衛(wèi)生香的復燃。
(3)為何要選動物的肝臟組織來做實驗,其他動植物的組織的研磨液能替代嗎?
因為肝臟組織中過氧化氫酶含量較豐富;其它動植物組織也含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所以能夠替代。
(4)相同質量的塊狀肝臟和肝臟研磨液,哪一個催化效果好?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為它增加過氧化氫酶與過氧化氫的接觸面積。(5)滴入肝臟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時,可否共用下個吸管?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過氧化氫酶與氯化鐵混合,而影響實驗效果。實驗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機溶劑丙酮或無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分離色素2、步驟:
(1)提取色素研磨(2)制備濾紙條
(3)畫濾液細線:均勻,直,細,重復若干次(4)分離色素: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
(5)觀察和記錄: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依次為:橙黃色(胡蘿卜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考點提示:
(1)對葉片的要求?為何要去掉葉柄和粗的時脈?綠色、最好是深綠色。因為葉柄和葉脈中所含色素很少。(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對實驗有何影響?
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會使濾液和色素帶的顏色變淺。(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來替代?用水能替代嗎?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機溶劑來代替,但不能用水來代替,因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鈣的作用?不加碳酸鈣對實驗有何影響?
保護色素,防止在研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到破壞。不加碳酸鈣,濾液會變成黃綠色或褐色。
(5)研磨為何要迅速?要充分?過濾時為何用布不用濾紙?研磨迅速,是為了防止丙酮大量揮發(fā);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來。色素不能通過濾紙,但能通過尼龍布。
(6)濾紙條為何要剪去兩角?防止兩側層析液擴散過快。
(7)為何不能用鋼筆或圓珠筆畫線?因為鋼筆水或圓珠筆油中含有其它色素,會影響色素的分離結果。
(8)濾液細線為何要直?為何要重畫幾次?
防止色素帶的重疊;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帶的顏色更深一些。(9)濾液細線為何不能觸到層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10)濾紙條上色素為何會分離?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們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帶最寬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最寬的色素帶是葉綠素a,它的溶解度比葉綠素b大一些。
(12)濾紙條上相互間距最大的是哪兩種色素?胡蘿卜素和葉黃素。(13)色素帶最窄的是第幾條色素帶?為何?
第一條色素帶,因為胡蘿卜素在葉綠體的四種色素中含量最少。實驗六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
1、條件:細胞內外溶液濃度差,活細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具紫色大液泡),質量濃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驟:制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蓋玻片一側滴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觀察(液泡由大到小,顏色由淺變深,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蓋玻片一側滴清水,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觀察(質壁分離復原)4、結論:細胞外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質壁分離細胞外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吸水質壁分離復原知識概要:制片觀察加液觀察加水觀察實驗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2、裝置:(見課本)
3、檢測:(1)檢測CO2的產(chǎn)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的產(chǎn)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fā)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以上幾個實驗中,“物質的鑒定”,“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色素的分離和提取”;“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是比較重要的實驗。但是從學生做實驗的情況來看,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鞏固。但是不足點:學生實驗前沒有充分地準備實驗,倒置進入實驗室之后手忙腳亂,材料的利用不恰當,造成時間和材料的浪費。因此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應該在這些方面有所提高。真正做到灌輸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一上學期生物實驗總結提綱》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一上學期生物實驗總結提綱: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