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德底線 樹良好家風”主題征文
底線,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是一個人維護自身尊嚴的最后一道防線。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道德底線就是“廉正”,即:“為官廉潔清白不貪,生活正派為人正直”。
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yè)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常懷律己之心,時刻牢記自己的官是公仆不是老爺,增強自身涵養(yǎng)和抵制各種歪風邪氣的能力,深入群眾添底氣,遠離喧囂戒俗氣,不為物役、不被利誘,不為私心雜念所困,不被個人名利所擾,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用對黨絕對忠誠的決心堅守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道德底線。
堅守道德底線是為官的支撐。為人處世,先有立德,方能成器。人可以無才,但決不能缺德。有德無才,固然不能成龍,尚可成人。人一旦缺德,必將貽害他人,終將自食其果。為官之人,更要處處以德為先,即便不能做到德才兼?zhèn),至少要恪守為官的操守。人性中的道德,其核心標準在于對社會負責和不損人利己。
堅守道德底線是為官的職責。身為官員,手握大權(quán)的同時,也肩負著地方興衰和百姓民生的重任,或許并非每位領(lǐng)導者都具備領(lǐng)導地方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能力,但至少都可以做到體恤民生疾苦、維護社會穩(wěn)定。興一地之教化,察四方之民情,解民生之煩憂,以致地方百姓無怨無尤,是為官者最起碼的職責。倘若對民意充耳不聞,置民生死于不顧,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則無異于尸位素餐,終將為民所棄。
堅守道德底線是為官的根本。恪守道德底線,是做人之基,也是為官之本。當手中握有權(quán)力,不以此作為謀取個人利益的手段,是對為官者另一項最起碼的要求。面對著不義之財和聲色犬馬的誘惑,為官者須清心守正,不為所動,這不僅是道德的底線,也是法律的底線。一旦突破了底線,不僅觸犯了法律,同時欲望必將如同一張巨網(wǎng)越長越大,從此無法遏制,令人從此墜入黑暗的深淵。
古語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守住了道德的底線,才能將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孕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代代恪守家訓家規(guī)而形成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以和為貴......這些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xiàn)代社會積淀、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家風是家庭的靈魂,是家族最寶貴的財產(chǎn),是家族成員引以為豪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zhì),是沉淀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范,是我們言行舉止的標桿。
家風是道德品質(zhì)的披沙揀金、世代積累,猶如家庭成員的血脈臍帶,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成為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母體。家之興替,在于禮義,不在于富貴貧賤。岳母姚氏精忠報國,刺于兒背,岳飛再將這一家規(guī)傳承,嚴格教育參戰(zhàn)的兒子,一心報國。清代名臣林則徐留給后輩的家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視金錢如糞土,世人點贊,世代頌傳。
家風就是一個家族的面貌,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是先人凝結(jié)下來的至高至善的結(jié)晶。20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總書記這種定位和期望既貼切生動又富有內(nèi)涵,情之切切。然而“好家風”必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全社會齊心協(xié)力倡導好的“家風”也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意義更加重大,因為“家風”就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最好的現(xiàn)代傳承。
嚴明道德底線,是我們共產(chǎn)黨員當前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傳承良好家風,是當代共產(chǎn)黨人以國為家、家國合一的博大胸襟。國而忘家,公而忘私,讓我們以偉岸人格承接偉大擔當,以家國情懷托舉復興使命!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