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文素材庫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于《基層反映:基層公安機關輿情應對的思考和建議》范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在新媒體背景下,人人都是新聞輿論的參與者,人人都可以在網絡空間表達看法,對關心的問題展開評論。來自網絡的言論、觀點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參與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爭,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中,變得更加復雜。近年來,每年都有涉及公安機關的輿情爆發(fā),雖然最后都得到平息,但其過程卻是“媒體的盛宴、網民的狂歡以及敵對勢力的得意之作”,給黨委政府和公安機關的工作帶來了被動,產生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一、基層公安機關所面對的輿情及特點
(一)輿情的分類
基層公安機關是直接面對群眾的執(zhí)法單位,處在社會矛盾和問題聚集的前沿,往往是各類事件的“兜底”部門,更是各類媒體爭相關注的焦點單位,極易成為公眾負面情緒的“受力點”、“爆發(fā)處”。當前,基層公安機關自身所面對的輿情,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執(zhí)法辦案過程中,利益訴求方或矛盾糾紛方因利益受損,將輿論矛頭直指公安機關,一旦公安機關溝通不暢或輿情處置滯后,就極易引發(fā)社會輿論,將事態(tài)擴大化;二是在接處警過程中,因執(zhí)法不規(guī)范、處置不恰當而引發(fā)的涉警輿情;三是在社區(qū)工作或窗口服務中,因辦理程序要求或是職責權限規(guī)定,群眾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群眾不理解,將片面的碎片化信息訴諸網絡,引發(fā)圍觀批評的涉警輿情;四是個別民警、輔警在工作生活中,不注意形象,違反相關規(guī)定,從事經濟活動、公車私用、工作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等行為,引發(fā)的涉警輿情;五是在其他警務活動中,“冷、硬、橫”的態(tài)度,引發(fā)群眾的不滿情緒,而后群眾在網絡上進行宣泄情感的涉警輿情;六是個別民警、輔警無大局觀念,將警務活動隨意在自媒體上進行傳播,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引發(fā)的涉警輿情;七是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宣傳報道,用詞不當、存在邏輯漏洞等問題,引發(fā)的輿情;八是網絡謠言碎片化疊加,移花接木,官方渠道應對滯后,網民的猜測、臆斷、主觀評論等脫離實際,“道德綁架”、帶有目的性的輿論炒作、甚至抨擊社會、抹黑特定群體等的輿論行為,造成風暴式的輿情爆發(fā)。
(二)輿情的特點
一是多發(fā)性。公安民警、輔警隊伍基數巨大,在日常警務活動中,民警的執(zhí)法、辦案、服務群眾、每一項警務或非警務工作,都會經歷群眾監(jiān)督的“放大鏡”聚焦和考驗。據相關統(tǒng)計,全國現有網民數量超過6億,智能手機和即時通訊的普及,造就了輿情的多發(fā)性。二是突然性。基層公安機關民警、輔警身處執(zhí)法一線,每一項工作都直接面對群眾,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潛伏著輿情的誘因,往往在不經意之間,輿情信息就不脛而走,迅速傳播,在短時間內釋放巨大的信息能量,負面輿情信息的影響力和破壞力,超出基層公安機關的處置能力范圍,使基層公安機關陷入輿論漩渦,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三是爆炸性。輿情信息的傳播,具有瞬時效應,在全網網民的關注和傳播下,信息量呈指數級增長,最后達到爆炸峰值。尤其是涉警輿情,更是各大媒體及網民關注的焦點,如果處置措施得當,可以產生正面效應,輿情也會迅速降溫;如果處置措施不當,產生的負面效應會持續(xù)較長一段時間,影響力和破壞力巨大。四是負面性。因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網民普遍存在的“獵奇”心理,往往倍加關注的是關于負面涉警輿情。一旦產生負面的涉警輿情,就會被無限放大,由此引發(fā)的次生輿情,會波及到公安工作的各個方面,沒有任何一個警種能夠幸免。五是失真性。自媒體時代,造就了碎片化新聞的傳播,碎片化的新聞不能體現新聞本身的全部內容,也勢必在傳播中被“畫蛇添足”,最終成為“謠言”,失去新聞本身的真實性,更加容易誤導視聽,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和引導,將對網絡社會甚至現實生活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官場小說
二、基層公安機關輿情應對中存在的問題與短板
一是輿情應對觀念陳舊、滯后。部分領導干部、民警對輿情應對的觀念相對落后,未認識到自媒體時代,輿情應對的重要性?偢杏X輿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看似與己無關,便漠不關心,疏于學習,不從身邊的涉警輿情中汲取教訓,一旦涉及自身,便手足無措,更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對負面輿情的處置上,有的還停留在“刪、封、堵”的“三板斧”上,造成基層民警“怕宣傳、懼宣傳、躲宣傳”的思想蔓延,輿情應對措施更是紙上談兵,實際操作性差。
二是輿情應對團隊素質能力不高;鶎庸矙C關受警力、隊伍結構、工作性質等諸多方面因素影響,缺乏輿情應對的專門人才,教育培訓的力度不夠,團隊素質能力有待提升。近年來,發(fā)生在身邊的涉警輿情多如牛毛,而每一次成功的輿情應對,都體現了公安機關輿情應對能力在一步步增強,但離“游刃有余”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基層公安機關的輿情應對能力更是捉襟見肘。
三是資源運用意識不高,與媒體合作意識不強;鶎庸矙C關身邊的資源有縣區(qū)宣傳部門、當地新聞媒體、各大通訊運營商、上級公安機關宣傳部門、以及新媒體權威官方平臺。在基層公安機關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更多的是借助資源進行正面宣傳,未與相關單位和媒體形成良好互動和合作,在處置負面輿情過程中,沒有行之有效的協(xié)作機制,并能保證在需要時高效運作,輿情應對的主觀合作觀念不強。
四是新媒體運作能力不足。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基層公安機關也擁有了自己的“兩微一博”“朋友圈”,而“朋友圈”內的朋友不夠多,影響力不夠大,往往面對負面輿情時,發(fā)揮的作用有限。運作管理官方自媒體平臺的一般為宣傳民警,而宣傳民警大多是非專業(yè),輿情應對能力處于基礎水平,相關培訓教育較少,輿情應對意識更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進行新媒體運作,只能稱之為新媒體平臺管理員,不能有效發(fā)揮新媒體平臺的權威作用。
三、關于基層公安機關輿情應對的幾點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多次從治國理政大局的高度闡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
因此,在基層公安機關的新聞輿論工作中,要高度重視,轉變觀念,加強引導,健全機制和隊伍,充分利用資源,強化媒體合作,培養(yǎng)全警的輿情應對意識和能力,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敢于面對新挑戰(zhàn),打贏基層公安機關輿情應對的“無硝煙”戰(zhàn)爭。
一是轉變觀念,強化全警的輿情應對意識和能力。在新形勢下,基層公安機關必須迅速轉變觀念,適應并掌握新媒體時代的輿情應對意識和能力。自上而下,將新聞輿論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領導干部必須掌握輿情應對的方式和方法,在觀念和理念上與時俱進,積極主動地開展輿情應對工作。將輿情應對作為全警教育培訓的必修科目,從日常工作中抓起,牢固樹立全警的輿情應對意識和能力。
二是打造素質過硬的基層公安機關輿情應急處突隊伍。當前基層公安機關輿情引導員隊伍雖已建立,但尚未有效發(fā)揮作用,素質能力也有待提高。要在新聞輿論工作戰(zhàn)中占據主動,就必須迅速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基層公安機關輿情應急處突隊伍。在日常培訓演練中,多進行模擬訓練,培養(yǎng)輿情應對骨干,強化實戰(zhàn)效能。同時,積極培養(yǎng)基層公安機關的新聞發(fā)言人,建立完善配套的新聞發(fā)言人制度,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間出面,說合適的話。
三是強化內外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充分利用資源,打贏輿情引導戰(zhàn)爭。當前形勢下,單靠基層公安機關的力量是無法打贏新聞輿論工作戰(zhàn)的,必須建立新聞輿論工作聯動機制,應積極與黨委政府宣傳部門、主流媒體等建立合作機制,互聯互通,充分利用全網媒體資源。在緊急狀態(tài)下,能夠第一時間占據輿論制高點,第一時間發(fā)聲,掌握話語權、主導權,杜絕“刪、封、堵、怕、拒、躲、拖”的行為,傳播正能量,以權威的發(fā)聲,統(tǒng)一的口徑,讓負面輿情淹沒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輿論波濤中。
四是加強新媒體平臺的運作,拓展“朋友圈”,充分發(fā)揮權威的作用。當前基層公安機關的新媒體官方平臺,粉絲量有限,影響力在當地來說還不成氣候,全網影響力更無從談起。因此,基層公安機關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積極運作,以打造權威的思維和決心,更加廣闊地拓展“朋友圈”,增加粉絲量,積極尋求主流媒體的關注,達到在本地輿論領域有較強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成為傳播正能量的主力軍。
五是主動出擊,積極適應新形勢,敢于面對新挑戰(zhàn),狙擊一切“來犯之敵”;鶎庸矙C關要在上級宣傳部門的領導下,加強與黨委政府宣傳部門、市級網監(jiān)部門、新聞媒體的溝通協(xié)調,及時掌握輿情情況,對負面輿情要直面挑戰(zhàn),充分運用新聞輿論工作戰(zhàn)的工作措施,主動出擊,堅決打擊一切“來犯之敵”,要有“敢犯輿論底線者,雖遠必誅”的魄力。在實戰(zhàn)中,積極組織磨練輿情應急處突隊伍,健全警媒合作機制,確保在新聞輿論工作戰(zhàn)中立于不敗之地。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