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子女勤勞品質的十條建議
為了給孩子的終生事業(yè)奠基,請家長們從小培養(yǎng)孩子勤勞的品質。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使孩子養(yǎng)成勤勞的品質呢?李東海教授提出10條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1、鼓勵孩子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要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品質,只憑講道理是絕對不行的。必須引導鼓勵孩子親自參加勞動。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小孩子要先做好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如收拾自己的文具、書包、書桌、衣服,自己洗頭、洗手絹、收拾自己的房間,然后再幫助父母干一些家務活,如洗菜、洗碗、澆花、掃地、托地板、擦玻璃、買日用品等。家長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勞動,對孩子勞動的積極性要予以贊揚,對孩子勞動的成果要要予以肯定,要讓孩子在勞動中不僅體驗到勞動的艱辛,也要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例如,孩子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得干凈整齊,家長就可以稱贊孩子的房間像賓館,還可以當著孩子的面讓其他孩子“參觀”;農村的孩子參與了種菜,等菜長大后家長可以精心為孩子做一頓可口的菜肴,讓孩子和家人“享受”孩子的“勞動成果”。
2、家長做一半留一半,促使孩子動手
留個步驟讓孩子主動配合,是逐步訓練孩子自己穿衣服、脫衣服、洗衣服、整理書桌、收拾房間的最好辦法。大人在最初幫孩子穿衣服、脫衣服時,留下較簡單或最后一個步驟讓孩子自己做,然后根據(jù)他的熟練程度逐漸增加難度和要求,這樣很容易幫孩子學會穿衣服、脫衣服。再如,母親在幫孩子洗鞋襪時,(勵志一生 http://)只洗一只鞋、一只襪,給孩子整理書桌、床鋪時,只整理一半,剩下的一半讓孩子自己做。這樣孩子會為這“半拉子工程”感到別扭而不得不動手去做。而你做的那一半也會為他做另一半作了示范。
3、運用自然結果法,催化孩子的勞動意識
如果要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洗衣服的習慣,那么,孩子不洗衣服,你也不要管,你就讓他穿臟衣服,你別嘮叨他,別督促他,到了一定的時間,他會自己洗的,家長千萬不要看不下去了,就幫他洗了,然后再把孩子罵一頓,或強制他去洗了。你想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那么,他不收拾,你也不要管,你就讓他臟亂下去,你別嘮叨他,別督促他,到了一定的時間,他會收拾的。這樣堅持下去,孩子如果能自己主動去做幾次,習慣就慢慢養(yǎng)成了。家長千萬不要看不下去了,就幫孩子收拾了,再把孩子罵一頓,或強制他去做。因為使用權威強制孩子干活,會使孩子覺得干活是一種懲罰,是痛苦的事情,于是更加憎恨勞動。所以這種處理方法并不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勞動習慣。
4、用表揚和獎勵,激勵孩子的勞動習慣
有些孩子在學校里很熱愛勞動,在家里不熱愛勞動。這只能說明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勞動意識方面存在著誤區(qū)。孩子可能是在學校的勞動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夸獎,在家里卻沒有人對他提出勞動方面的要求,或者勞動后并不能得到家人的表揚和獎勵。
為了幫助孩子形成勞動習慣,在孩子勞動習慣未形成時期可以適當給予物質或精神獎勵。譬如,你可以先給孩子訂立勞動協(xié)議,并安排勞動任務。完成一項勞動任務得1至3分,積分滿15分,去逛動物園一次;積分滿20分,買卡通書一本;積分滿30分,吃麥當勞一次……這樣可以逐漸地鞏固孩子的習慣行為。經驗證明,這種辦法能使孩子在短期內勤勞起來。等孩子的勞動習慣建立起來以后,你可以告訴孩子:前一段時間你表現(xiàn)的很好,說明你完全可以勤快起來,但是,要知道,家庭勞動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前一段時間,為了養(yǎng)成你的好習慣,我們采用了獎勵的辦法,現(xiàn)在,你已經可以勝任為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所以應該和爸爸媽媽一樣,為家庭無償勞動了。
5、嘗試著讓孩子打工,增強其自謀生路的能力
家庭教育要著力培養(yǎng)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識。父母要讓孩子從小認識到勞動的價值。美國有好多中學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存的能力,特別規(guī)定,學生將畢業(yè)時,必須不帶分文,到社會上獨立謀生兩周才允許畢業(yè)。2004年河南省一所中專也采取了同樣的辦法,要求每個學生只能帶5塊錢離開學校到社會上謀生一周。為了防止意外,學校專設了一部熱線救助電話,使學生能隨時與學校聯(lián)系。并有幾個記者跟蹤報道,但不許提供幫助。這一舉措,當時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
在美國的中學生中流行的一句話是: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家里經濟狀況如何,孩子到12歲以后,就必須得給家里的庭院箭草坪,給別人送報紙,以換取些零花錢。一些家庭還要求孩子假期里在附近當勤雜工,或幫人箭草坪,或幫人掃落葉,或幫人鏟積雪等。美國的父母們常說,只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謀生的能力,讓他們吃些苦是值得的。
日本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余的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
根據(jù)這些道理,中國的家長們至少應做到:小學生自己的吃飯穿衣、整理書包、整理房間自己負責;中學生自己洗衣服、幫助做家務,農村的孩子干點農活;大學生做家教,打零工,都是應當?shù)摹?/p>
6、鼓勵或帶領孩子積極參加公益勞動
公益勞動是一種知和行統(tǒng)一的實踐活動,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愛心和社會良知。鼓勵或帶領孩子參加公益勞動,能在認知和行為兩方面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會讓孩子樹立起“心系他人,心系集體,心系社會”的思想觀念,提高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從公益勞動中體會社會對自己的期望。這些都是一個優(yōu)秀人材所應具備的素質。
公益勞動,小到清掃樓道、清掃公共庭院、義務掃雪、為殘疾人服務、到敬老院打掃衛(wèi)生為老年人服務,大到義務植樹、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等。對于孩子參加這些活動,家長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和贊許,這會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到公益勞動的快樂。
7、不要把做家務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
家長要通過贊揚孩子的勞動行為、珍惜孩子的勞動成果來使孩子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避免夸大勞動的臟和累,更不要把勞動當作孩子犯錯誤后的懲罰手段,不要用恐嚇的語氣強迫孩子做家務。要讓孩子感覺到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8、不要無意中挫傷了孩子勞動的積極性
孩子初學做家務時,肯定做得不太好:才學穿衣,可能穿得慢一些;才學掃地,可能會不知道先從哪里開始掃起;才學洗碗,可能會把碗打碎;才學燒飯,可能會把飯燒焦;(勵志一生 http://)才學洗衣,可能洗得不太干凈。我們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做得不好而表露出不滿意或不放心,這樣容易挫傷孩子勞動的積極性。也不要在乎孩子打碎一個盤子一個碗,與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精神相比,打碎一個盤子一個碗又算得了什么呢?
9、讓孩子“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
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是對勞動者的最大獎賞和最大鼓勵。如果長期享受不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勞動者的積極性就會逐漸消退。孩子如果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得干凈整齊,家長可以組織鄰居的小朋友來“參觀”,時孩子感到自豪;孩子經常澆花,等花兒盛開時,家長可以讓自己的同事來賞花,趁機表揚孩子一番,使孩子感到驕傲;農村的孩子參與了種瓜種菜,等瓜果蔬菜成熟時,媽媽可以給孩子做一頓豐盛的菜肴,讓孩子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可以強化孩子熱愛勞動的意識,促進孩子勞動積極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0、家長要做出示范
做家長的首先要樂于助人,熱心為群眾服務,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勞動,為孩子做出榜樣。譬如,每天早飯前,父親打掃客廳和衛(wèi)生間,母親打掃臥室和廚房,天天把家里整理地整整齊齊、打掃得干干凈凈,定期打掃門外與鄰居共有的空間的公共衛(wèi)生,同時也鼓勵和督促孩子整理自己的臥室和書桌。這樣對孩子會有積極的影響。相反,確有一些家長懶惰邋遢成性,家里總是一片狼藉,對樓道的公共衛(wèi)生更是不聞不問,對鄰里的困難和疾苦漠不關心,這些舉止對孩子將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本文鏈接地址:http:///jiatingjiaoyu/201*0130654.html
推薦閱讀:[給家長們的建議(三)] [處理好親子的關系的五條建議]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