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有一位名人說過: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教師。父親在家庭中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出色地扮演這個角色,需要每一位父親用心思考:陪孩子玩耍、讓孩子明理、懂調(diào)解關系、煉堅忍品質(zhì)、學平等交流、做學習家長,說起為容易,做起來難。父親是楷模,父親是航標,父親是巍峨的山峰,更是潤物無聲的清泉,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生動的父親。在個人的教育方法上更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個善解人意的父親
我們的印象中,父親總是威嚴的,但由于父親角色的缺失,導致母親嚴厲有加的并不少。母親在“獨當一面”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的溫柔和耐心,以至于謾罵孩子甚至打孩子的事時有發(fā)生。作為父親,不僅要疼愛孩子,更要體諒妻子,在深責自己不作為的同時,更要與孩子積極溝通,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
如孩子向父親告狀,說媽媽打他時,父親要做好勸導工作,問清媽媽為什么打他,解釋媽媽打他時的心情和想法,并進而說明媽媽心中的愛。媽媽的沖動可能因為心情不好,可能是工作遇到了困難和麻煩,也可能是孩子不聽話,或者是家務比較重,身體不舒服,等等,那么作為孩子更要體諒媽媽,為媽媽分擔痛苦和憂愁,聽媽媽的話,做個懂事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親只是一味地譴責媽媽,說她的不是,或者責怪孩子不聽話,都會傷害到對方。當家庭成員間有了一些磨擦的時候,做到既保護長輩的威信,又不傷害孩子,用委婉的話語化解矛盾,這時的父親扮演的是潺潺的細流,潤物無聲。
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有逆反期,這個時候他們會不自覺地與大人唱反調(diào),總是不服大人管,對母親的嘮叨經(jīng)常要提出質(zhì)疑和反駁,不耐煩別人的管教,因而總有一些沖突,大人焦慮,孩子煩躁。這時的父親更需要有耐心從中周旋和解釋,以男人的理解去告知彼此應該怎么做。既要母親明白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又要孩子懂得長輩的愛。
2、做個好玩的父親
父親是孩子的良師益友,“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在玩耍中獲得成功和滿足,獲得經(jīng)驗和情感,作為父親應該放下父親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樂,一起“瘋”,能進入孩子的想像空間,能與他一起在游戲里陶醉。這樣,不僅能與孩子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更有利于發(fā)揮孩子活動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比如,兒子喜歡玩沙,一到海灘邊上,興趣最濃的就是挖沙子,這在大人眼里是又臟又蠢的活,因為過不了多久,他的作品就會毀滅的。但我和兒子一起挖,他挖得滿身是沙,但很有收獲,他知道了挖得越深就能挖得越快,沙子會成片倒下,下面的水也越多,他還壘城堡、筑基地,挖地道,最后實在不行,都坍塌了,他索性躺在挖的坑里享受沙坑浴了。
陪孩子玩遙控車、一起做手工飛機、和他下各種棋、拼裝各類機器……在這些活動中,作為父親要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并不是牽就,而是享受,如果是無奈地陪孩子玩,只會讓孩子和父親一樣無趣。有一項《父親與孩子的接觸方式和孩子成長的關系》的調(diào)查研究,其結(jié)果表明:能夠經(jīng)常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玩的孩子,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因為無論是益智類游戲,還是動手類游戲,或是外出旅行類游戲,都能讓孩子在實踐中培養(yǎng)思維、語言、操作、交往等能力。建議父親們至少每個月陪孩子外出游玩一次,路不在遠近,有景就行;至少每周陪孩子玩一次,下棋、手工、拼裝、滑板、打球,什么都可以,有機會的話每天或隔天就要玩一次。玩,能讓父親孩子式的天性得以釋放,展現(xiàn)出自己活潑、大氣的一面,更能讓孩子有一種“我的老爸最棒”的自豪感、自信心,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3、做個學習型的父親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愿望,學習的好壞似乎是孩子的事,家長總是起到了一個鬧鐘的功能,定時提醒一下:你要好好學習!上學前告訴他們要認真聽課,放學后說一句認真作業(yè)。好像這就是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全部責任。
父母們自己已經(jīng)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只知一味地要求孩子熱愛學習;自己從來不捧起書本,卻要求孩子一天到晚看書。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愛學習的,他們的頭腦里充滿了好奇和疑問,只是對于孩子的問題家長不能回答,甚至一無所知,或者在學習上不能幫助他們,不能為他們提供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知識探索的指引,對于孩子的心智發(fā)展來說都是不利的。
要做個學習型父親,不僅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關注生活、關注時事、讀書看報、進修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學業(yè),看一看他每天的作業(yè),提出一些建議,或表揚他的進步,都會是對孩子學習的莫大幫助。父親的言傳身教,往往比母親更有力,父親能將個性中的獨立、自信、果斷、富于進取、合作、熱情、開朗、大方、寬厚等性格融入到與孩子的交流中,父親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在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準則。
父親多一些家庭教育知識,多一些學習規(guī)律的認識,多懂些心理學,孩子就少走一些彎路,家庭關系也更趨和諧。比如,在學習上,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既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望洋興嘆,不因考試成敗論英雄,也不因飛短流長道喜悲。
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采用了與他互動的檢查法:每晚由他先讀10道口算題目,我迅速給出答案,讓他驗證給分;然后,調(diào)換過來,我讀題,他回答,我再驗證評分。慢慢地,他的口算能力和心算能力都有較大提高,記憶力也明顯增強。
同樣是講故事,如果講完故事以后,能提出幾個具有思考性、回味性的問題,就能促進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他的探索能力和想像能力。父親是航標,指引孩子前進的方向。學習讓父親更加精彩。
4、做個講理的父親
“子不教,父之過”,做父親的一定要讓孩子明理。父是長,近于師,他教給孩子如何堅強、奮發(fā)、執(zhí)著、果敢、有禮、自尊、進取。讀書明智,生活明理,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父親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這個“理”,不僅是道理,更是人生之理。
以身作則是讓孩子明理的前提,作為父親作個孝子良夫是根本,能讓孩子懂得尊敬長輩、愛護家人。正確端正的行為也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不吸煙、不酗酒,無賭博等不良嗜好,讓孩子踏著自己的肩膀走向新的高度。
父親脾氣暴是常事,因為在男人眼里,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是不值得一提的,有些婆婆媽媽的話也是不必要的,因而經(jīng)常會以簡單直接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教育問題。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對孩子的教育更要以理服人,既不屈從于孩子的撒嬌、要挾,也不濫用自己的職權,搞成“一言堂”。因而與孩子講道理就成了父親教育孩子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它能讓孩子以理性、邏輯進行思維,而不是憑意氣用事、率意而行。
比如看電視、玩電腦,孩子總是難以控制自己,而且像被磁石吸引一樣忘了時間長短,作為父親既不是不聞不問,也不是一聲呵斥,而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孩子怎樣看電視、玩電腦才是有益的,看電視要看些什么、看多長時間,以及玩電腦要玩什么、怎么玩等,還可以舉一些反面例子告訴孩子不正確使用的危害,讓孩子通過電視了解世界、學到知識,通過電腦學會信息收集和處理、輔助學習,又做到適可而止。
5、做個蹲下來的父親
作為父親,怎樣讓孩子聽話?是打,是罵?還是利益誘惑?或是武力逼迫?或是條件相挾?當父親抱怨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是站在什么位置上,或是用什么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用什么語氣去跟孩子說話。
“老爸,我跟你說個事,我很不喜歡你的方式,你經(jīng)常說事情時開始是商量的語氣,最后就變成了命令的語態(tài)。”哪怕是一位慈祥的父親仍會流露出家長的威嚴。孩子如果感覺到你是在控制他、干涉他,要么就在心里產(chǎn)生抵觸情緒,以后慢慢爆發(fā),要么就漸漸學乖,最后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慢慢長大,父親手上的王牌漸漸失效的時候,也就是他們變得難管的時候了。
父親與孩子應該建立親密的、平等的、建設性的親子關系,孩子值得我們尊重,他們有同樣的人格,我們要接納他們,信任他們,包括他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也包括他們的幼稚和成熟。
父親的角色應當轉(zhuǎn)變,不是命令式的,而是親和的、商量的語氣,可以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替孩子著想,多為孩子想想怎么做,而不是命令他應該怎樣,有時就會使問題迎刃而解。像我兒子不論吃哪種苦藥都不怕,如粉狀像石灰樣的思密達、回味苦澀的雙黃連,他都能吃,但就怕膠囊,從不下咽。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看著他將藥囊含在口里,雖然反復喝水,卻長時間含而不咽、苦不堪言的樣子我一點也不責罵他,看著他涕淚滿面的樣子,我知道那是恐懼和害怕。妻不耐煩地責怪他不該含這么長時間以至于嘔吐。
我跟他商量,我們怎么學會吃膠囊,因為這是無法逃避的,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礙。我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跟他一起探討,我用各種對比、比喻和想像打消他對藥囊的恐懼,如:我們的咽喉足以同時吞下十來粒那樣的膠囊,就像我們饑餓時吃飯的吞咽,而這一粒膠囊跟三四粒飯大小差不多,完全不在話下;又想像我們是老虎,這個膠囊是小壞蛋,我們要一口吞掉它;再想想膠囊既不苦,也不難吃,我們可以用水先將它送到喉嚨口,再像咽口水那樣咽下去就可以了,一次咽不下,還可以再咽,三四次就一定可以咽下了,不像藥片易化難吃。后來,成功以后,他說最喜歡吃膠囊類藥物了。
6、做個堅忍的父親
父親是一座碑,在孩子眼里可以是一個目標,可以是一尊雕塑,可以是他學習的榜樣,但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永遠不能超越,教會孩子自強自立、堅忍不拔、奮發(fā)向上,更是一個好父親應該做的。
當我們把目光放長遠看的時候,有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挫折恰是他們的財富,能幫助他們克服今后生活中的任何困難,相反,在暖棚里長大的幼苗卻經(jīng)不起任何風雨的打擊,看到一個個脆弱而幼小的靈魂倒下的時候,我們必須反思父親給了他們什么。
跟父親一起承受困難,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當我騎著車冒著雨清早去站點值周的時候,兒子也在我的雨披里,但他已經(jīng)習慣了,他不再將這些當作困難,他能樂觀地面對他們,即使風雨再大,使我睜不開眼睛,他也能講令我開心的事,他不會因為淋濕和寒冷而有任何埋怨和不快,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會過去,他能夠戰(zhàn)勝這些。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孩子自己去努力克服的困難,如在校運會上兒子報了兩項長跑,但他最終通過努力取得了第一和第二名的成績;在跆拳道訓練中,他必須自己應對實戰(zhàn)格斗中對手的挑戰(zhàn);在架子鼓學習中,他要克服枯燥的練習,才能學會準確的節(jié)奏。父親的堅忍和鼓勵,給了孩子意志和信心。
我們不會人為地去為孩子制造困難和挫折,但如果有的話,希望能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不要人為地鋪平道路,讓他們感受不到外界的風雨。比如出門,該走的就得走,不要坐車;比如吃東西,不好吃的也得吃,不偏食、不挑食,隨遇而安;比如勞動,孩子能做的得讓他做,勞動只會鍛煉人,不會害人;比如物品,能用的就用,能儉的就儉,不攀比、不虛榮。有時只是大人們自己覺著對不住孩子,因而過分照顧孩子,處處為孩子著想,生怕他們累著、苦著,或是自己要面子,不讓孩子受一丁點兒窘。而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最不能接受考驗的恰是那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孩子。
父親疼孩子的心是一樣的,但一定要有一顆堅強的心,不隨便滿足孩子的愿望,不放過每一次鍛煉孩子的機會。我們愛護孩子,但不能處處以孩子為中心,也不能時時慣著孩子,由著孩子,有錯誤了就要糾正,哪怕是吃飯、走路、說話。
父親,請走進子女教育中來,我們應該意識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獨特的地位是母親所不能取代的,也應該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抵不上孩子教育的失敗。廣大的父親在關注自身事業(yè)的同時,請不要忘了把一部分精力轉(zhuǎn)向孩子和家庭,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更好地成長,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推薦閱讀:[高三家長要扮好五角色] [精美勵志文章:選準自己的角色]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