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頂板動態(tài)離層水預疏放實踐
李忠凱 胡 杰
(***礦業(yè)集團海孜煤礦,*** *** 235147)
摘 要:采煤工作面頂板動態(tài)離層水是煤礦突水的一種新的水源,通過對離層水突水的原因和特點分析,采取了在工作面回采影響以外的下山方向布置鉆孔,同時在鉆孔內下入防堵裝置,保證了鉆孔在工作面采前、采中和采后持續(xù)放水,有效地阻止了離層水源的產生,保證了工作面安全生產。
關鍵詞:動態(tài) 離層水 預疏放
引 言***礦業(yè)集團海孜煤礦是一座設計年產1.5Mt的現(xiàn)代化礦井。2005年5月21日正在回采的84采區(qū)745工作面發(fā)生瞬時最大水量3887m3/h的特大潰水事故,給生產和安全造成極大的被動。經查治,發(fā)現(xiàn)該次事故是因為受7煤層頂板巨厚火成巖支撐,多煤層采動作用,造成煤系地層不均勻沉降,使7煤層頂板砂巖產生離層,并積水,在火成巖動力作用下,積水沖破有限的隔水層,而發(fā)生的特殊突水現(xiàn)象。如此強度的頂板水突水現(xiàn)象在國內十分罕見,如何進行防治,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fā)生,成為扭轉生產和安全的被動局面,保證工作面安全恢復生產成為工作面水害治理的關鍵。
1 頂板動力突水原因和特點1.1 745工作面地質及水文地質概況工作面煤層屬二疊系下石盒子組全隱伏煤層,煤層厚0.2~3.2m,平均1.29m,傾角18°。該區(qū)地層自上向下有第四系和火成巖及煤系地層,對7煤層開采充水有影響的主要含水層有第四系四含和7煤頂板厚層砂巖,隔水層有四含底部粘土層、火成巖和7煤直接頂泥巖。
1.1.1 四含四含為第四系地層的最下一層,直接覆蓋在煤系地層之上,與煤系地層不整合接觸。四含底部發(fā)育一層粘土層,含礫石,粘土層發(fā)育不均一,局部具“天窗”,四含水通過“天窗”緩慢向煤系地層補給。
1.1.2 火成巖厚76.3~88.77m,下距7煤層61.2~62.83m,屬閃長巖和閃長玢巖,整體塊狀結構,總體屬隔水層,能阻隔四航對煤系地層的補給。但當有斷層等裂隙發(fā)育與四含溝通時,使局部喪失隔水作用,通過地面補勘鉆孔采取鉆孔電視技術可清晰看到該區(qū)火成巖發(fā)育有大量縱向和層狀拉伸裂隙,但不含水。
1.1.3 7煤頂板砂巖厚14.07~30.87m,下距7煤層12.86~28.03m,含脈狀裂隙承壓水,屬弱含水層,是7煤開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1.1.4 7煤底板煤巖層8、9煤層相距約3m,8煤上距7煤約22m,與7煤層同屬于二疊系下石盒子組,在該區(qū)兩煤層均未開采。
上距7煤層約116m為二疊系山西組10煤層,該層煤工作面于2002年11約全部采完收作。
1.2 745工作面突水原因工作面發(fā)生突水后,為了查明突水原因,在位于停采線外5m,機巷向上10m,施工了一個鉆孔R455孔,孔深368.53m,終孔層位位于7煤頂板34.8m,鉆孔離層發(fā)育柱狀見圖1。鉆孔在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巖漿巖底板1.6m至粉砂巖1.4m段(329.5~332.5m),被掰開形成T3離層帶,段高3m,具典型的硬軟巖層界面易產生離層的規(guī)律特征。注水實驗測流結果,單位吸水量為0.16l/s.m(相當于中等富水含水層)。
煤系地層中,在孔深339.5~341m孔段的砂巖(厚2.15m)與粉砂巖(339.61m)界面分布有段高為1.5m的T2離層帶,其中砂巖掰開0.11m,粉砂巖掰開1.39m,也是軟、硬巖層界面。其單位有吸水量為0.056l/s.m(相當于弱含水層),表明離層帶為破碎巖石充填,而不是空腔。
在孔深350.74~368.53m的巨厚(大于17.8m)的砂巖中,砂巖頂界6.76m以下發(fā)現(xiàn)有段高為1.2m的T1離層帶,單位吸水量為0.32 l/s.m(相當于中等富水含水層),K值為31.16m/d。總吸水量為13.64m3/h。
R455孔終孔時位為333m(-306 m),在巖漿巖孔段的水柱高度為16.1m。T1、T2、T3三個離層帶均有積水。44d后水位為340m,已低于巖漿巖底板18.9m,表明T3離層帶已處于水位之上而成為“無水離層帶”。T2離層帶頂界為339.5m。表明該離層帶上部0.5m已處于水位之上,只有T1離層帶仍保持水位,水柱高達17.5m。這說明:A、R455孔內水位保持44天,原因是有T3“積水離層帶”存在。B、R455孔深368.53m,孔底距7煤頂34.8m?椎子兴徽f明其下部砂巖還沒有被導水裂隙所波及。46d后孔內水位消失,鉆孔發(fā)生吸風現(xiàn)象,說明T3積水離層帶被疏干。
上述現(xiàn)象說明T1積水離層帶的單位吸水量為0.32l/s.m,是5.21突水的直接水源。當山西組10煤層回采后,下石盒子組及其以上地層屬整體彎曲下沉帶,但受巨厚火成巖板支撐,其上部巖層并未隨之下沉,受自身重力和火成巖板拉伸共同作用,造成下石盒子組地層不均勻下沉,并在7煤頂板砂巖中形成拉伸破壞,從而形成離層。因該層砂巖自身就是弱含水層,加之四含水通過淺部露頭和火成巖裂隙對其緩慢補給,使離層內積水。當7煤層采動后,破壞了火成巖原有的應力平衡,并活動產生動力,在該動力作用下,壓擠離層,積水沖破了離層于7煤采動后導水裂隙帶間有限的隔水層,從而發(fā)生突水。該次突水事故是極復雜水文工程地質條件下發(fā)生的動力突水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