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片土地適合自己生長
文/周禮
他出生在捷克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從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懦弱膽怯,多愁善感,總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發(fā)呆。父親對他很不滿意,覺得這不是一個男子漢應該具有的性格。父親片面地認為,只有那些活潑開朗、能言善辯、堅強勇敢的人,將來才會有出息。為了把他培養(yǎng)成這樣的人,父親煞費苦心,拿著皮鞭把他從家里趕了出來,逼著他與人交往,讓他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剛開始,他很難過,試圖去改變自己,做一個讓父親喜歡的好兒子。可是,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江山易改,本性難易”,無論他怎么努力,始終無法戰(zhàn)勝內(nèi)心的怯弱,做到口若懸河,當機立斷,英勇神武,奮不顧身。與其他同伴相比,他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段時間,他自卑到了極點,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父親的嚴厲和粗暴非但沒能改變他,反而令他更加恐懼和不安,變得比以前還要懦弱、膽小。在父親一次次的傷害中,他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承受和忍耐,也體會到了生活的痛苦與無奈。他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guān)在屋子里,小心地審視著周圍的一切,生怕再受到任何的傷害?吹剿@副沒出息的尊容,父親徹底失去了信心,索性不再管他,任他自生自滅。在父親的眼里,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懦夫,一個毫無前途可言的可憐蟲。
就這樣,在困惑與傷痛中,他一天天地長大成人,性格還是沒有絲毫的變化,內(nèi)向,怯弱,多愁善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非像父親想象的那樣無能,18歲時就考入了布拉格大學,并獲得了博士學位。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把對生活的敏感,怯懦的性格,孤僻憂郁的氣質(zhì),難以排遣的孤獨和危機感,無法克服的荒誕和恐懼,融入到小說之中,形成獨特絢麗的風格,成為那個時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精神寫照。他的《變形記》、《判決》、《城堡》等作品享譽全球,經(jīng)久不衰,成為奧地利最富盛名的作家,被譽為“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的宗師和探險者”.他就是世界級文學大師、現(xiàn)代派文學的開山鼻祖弗蘭茲?卡夫卡。
卡夫卡的成功告訴我們,有些東西無法改變,比如,性格,容貌,高矮等,對于這些與生俱來的缺陷,我們沒有必要去改變它(當然也無法改變),更不要為此懊惱和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但也都有自己的缺陷,與其抱怨上天對自己的不公,不如去尋找一片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地。天地之寬,社會之大,只要你肯用心,無論你是一朵什么樣的花,都會有一個完美的春天。(勵志故事)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