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觀《無主之地》有感
觀《無主之地》有感
《無主之地》是一部戰(zhàn)爭諷刺片,是一部幽默機智的黑色喜劇,清新生動,情節(jié)扣人心弦,風格簡潔明快,它從一個別致有趣的角度揭露了戰(zhàn)爭瘋狂而荒謬的本質,它呈現(xiàn)出鮮明的反戰(zhàn)立場。說它的角度別致是因為它沒有戰(zhàn)爭電影中常見的槍炮轟鳴、千軍萬馬、鮮血四濺、尸橫遍野的場面,但沒有人會不承認它是一部優(yōu)秀的戰(zhàn)爭電影。它只需要一小群人就把戰(zhàn)爭的本質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比起巨大的打殺場景更能觸動人的精神深處。
四面楚歌、風聲鶴唳、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短兵相接當然有視覺沖擊力,但這種鏡頭看多了也沒意思了,不是人多的戰(zhàn)爭就好看,就能反映戰(zhàn)爭的本質。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一千萬人死亡只是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一個人的死亡卻是悲劇。"《無主之地》就是"以少勝多",它把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兩個民族、國家的命運濃縮在三個人身上,少數(shù)人就把戰(zhàn)爭的殘酷、荒誕表現(xiàn)出來。《無主之地》的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曾經在一篇訪談中說到,他不喜歡拍攝戰(zhàn)爭,戰(zhàn)爭從來不是優(yōu)秀的電影主題,拍電影主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處理主題的方式。
西基的情人曾經是尼諾的同學,如果不是戰(zhàn)爭,或許他們有可能成為朋友,可是他們有機緣巧合地被丟在同一個戰(zhàn)壕,成為敵人,到最后雙雙死亡。拆彈專家?guī)腿鸪乩椎臅r候,塞拉把手上倒轉的照片慢慢轉正時,這是一張塞拉的心上人的照片,就是這個鏡頭讓我覺得塞拉可能是沒有獲救的,總覺得這個鏡頭是塞拉走向死亡的鋪墊和預告。
在電影中,戰(zhàn)爭中一個小小的事件引發(fā)了世界媒體的注意,媒體在這場拆地雷的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如果沒有某國際電視頻道的女記者簡的幫助,法國藍盔部隊的馬錢德軍士也不能請來地雷專家,也不會有下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維和部隊和記者的關系是對立的,維和部隊的虛偽,部分官員對戰(zhàn)爭不關心、不干涉,媒體對戰(zhàn)爭報道的無孔不入,使得戰(zhàn)場上普通的拆地雷事件向著戲劇化的方向發(fā)展,到最后演變?yōu)橐粓龌奶频谋瘎 ?/p>
我們可以看到,在戰(zhàn)爭的報道中,媒體為了獲取消息,爭取更多的新聞素材,吸引受眾,他們真的是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采取偷聽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電臺。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新聞媒體賦予戰(zhàn)爭更加深刻和廣泛的內涵,日益成為左右戰(zhàn)局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往,新聞媒體可能被禁止向外界發(fā)布有關戰(zhàn)爭的信息,或者只能通過官方的發(fā)言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和通過對參與軍事行動的軍人進行采訪獲得信息,后來逐漸發(fā)展到媒體記者可以被安排到軍隊中去,與部隊同住同行,甚至跟著部隊上前線,這樣媒體記者就能獲得更多現(xiàn)場的信息。
媒體具有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官員由于電視新聞媒體對其活動進行報道,記者威脅將維和部隊的"不干涉"行動曝光,官員迫于巨大的輿論壓力而不得不對躺在地雷上面的塞拉實施救援,女記者珍妮的說的一句話"能監(jiān)察數(shù)以百萬觀眾的回響將極之有趣",可見,新聞媒體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這也是維和官員所顧忌的。實際上,政府處理和媒體的關系是考量政府自信心、承受能力、透明程度和接受社會公眾監(jiān)督勇氣的一項重要指標。新聞媒體對戰(zhàn)爭的報道傾向、議題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背后所隱藏的利益關系。
電影中,新聞媒體為了爭取更多的新聞素材,想比同行挖取更多的獨家新聞,他們忽略了戰(zhàn)爭帶給士兵的痛苦,就如女記者珍妮在采訪尼諾時第一個問題就是"炸彈是你放在他身上的嗎?"這個問題對尼諾來說是一種羞辱,而尼諾聽了這個問題拒絕接受采訪也是理所當然的。新聞媒體到底在戰(zhàn)爭中起到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在女記者珍妮間接幫助下,塞拉等來了地雷專家,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也采取一定的實際行動,這應該說是媒體的功勞,新聞媒體輿論的影響力很大,他們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但當塞拉身下的地雷無法拆除時,媒體卻在官員的說服下離開了,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向世界報道的,可是媒體沒有發(fā)覺這一新聞點。珍妮的攝影記者在將離開時問她是否真的不用拍戰(zhàn)壕,珍妮說了句:"不用,戰(zhàn)壕就是戰(zhàn)壕,還不是一樣?"
這也反映出政府引導輿論的能力,官員為了顧及其公共形象而對記者說謊,無可否認官員說的這個謊言的確高超,他說塞拉已經獲救了,而他們也將舉行記者會交代事件,雖然這只是暫時掩蓋問題,并沒有解決問題。一旦謊言被拆穿了,影響的不僅是政府形象與聲望,甚至還危機到社會的穩(wěn)定。其實,官員也有他們的難處,他們不僅要把信息以適合媒體的有效方式進行發(fā)布,更需要應對來自媒體的質問與挑戰(zhàn),但這不能成為他們掩蓋事實真相的理由。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大信息的透明度和開放程度,提高自身引導媒體報道議程的能力,當然這要把媒體引導到正確的地方,決不是欺騙媒體,虛報事實。《無主之地》表現(xiàn)的新聞媒體形象是好壞參半的,但這些新聞媒體對戰(zhàn)爭有什么作用呢?他們的介入使得小小的戰(zhàn)壕變成世界關注的焦點,但對于問題的解決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司令部領導、地雷專家、維和部隊都招來了,但地雷還是沒有拆除、塞拉還是沒有獲救,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新聞媒體連最后的真相都不知道就離去了。
媒體對戰(zhàn)爭的報道出于某些利益關系或許會有偏差,同時也有疏漏,即使是在有大量信息來源和大量信息輸出的時代,我們還是能從戰(zhàn)爭的報道中看出許多疏漏,有一個外國雜志出版商曾經說過:"所有的戰(zhàn)爭都沒有得到全面充分的報道,所有的戰(zhàn)爭都是一團糟,人們只能希望得到一些零零星星的消息。"有些媒體夸言可以讓受眾在第一時間,全面掌握事態(tài)的發(fā)展,不過是商業(yè)宣傳的濫調,正如戰(zhàn)爭雙方都在標榜"最后的勝利必定屬于自己一方"一樣。
新聞傳播的特性之一就是公開性,要將事實的本源和受眾需要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公開,以維護受眾的知情權。現(xiàn)在戰(zhàn)爭由于媒體的介入,記者嵌入式的采訪、現(xiàn)場直播等手段的出現(xiàn),變得比任何時候都透明、公開,這有利也有不足。有些記者為了挖掘獨家新聞,不惜一切代價,有時甚至泄露了軍事秘密,帶來軍事?lián)p失。
在所有人都走后,塞拉依然躺在地雷上,他只能和戰(zhàn)壕一起沉寂下去,最后消失在黑夜里,塞拉是受苦民眾的代表,電影的結局告訴我們,戰(zhàn)爭不僅是荒謬的,而且是絕望的。波斯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的語言是相同的,西基和尼諾雖然是敵人,但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維和部隊和記者需要尼諾進行翻譯才能與西基和塞拉溝通,他們不只是語言上的不同,最深層的是身份、立場、利益的不同,我覺得這在側面也反映出維和部隊與記者并不能融入到戰(zhàn)爭的受苦人民中,不能站在戰(zhàn)爭雙方的角度來看問題,到最后,就只剩下官員領導的一句"無論我們做怎么,也于事無補。"他們并不能真正體會受苦民眾的悲痛。
《無主之地》是一部機智幽默的黑色喜劇,透過這個黑色喜劇,導演揭示了戰(zhàn)爭的冷酷,同時也嘲弄了民族主義的狹隘,以及國際主義的虛偽脆弱。同時,也引發(fā)了人們對戰(zhàn)爭、媒體、政府之間關系的思考,是一部值得用心感受的戰(zhàn)爭電影,是一部發(fā)人深省的優(yōu)秀電影。
第二篇:讀《英雄的用武之地》有感
讀《英雄的用武之地》有感
閱讀案例《英雄的用武之地》感觸頗深,咨客自認為自己是嚴重的抑郁癥,五年來一直與抑郁癥做著堅持不懈的斗爭。
剛開始的癥狀表現(xiàn)是控制不住的性聯(lián)想,情緒不穩(wěn)定,極度自卑、剛發(fā)生的事情總是遺忘、寫字時手發(fā)抖,心理咨詢后,一個人承擔起家族的生意。
為什么咨客會有這些狀況呢?這也要從他的初中開始說起,初一的一次手淫經歷使他覺得自己很不道德,腦子又出現(xiàn)了和自己尊敬的人的性畫面,使他更加否定自己,一直否定,一直幻想,就這樣后來又出現(xiàn)了胸悶等身體不適現(xiàn)象,后來不上學了去為家里的生意幫忙,還是被胡思亂想困擾,最后演變成對剛發(fā)生的事情總是遺忘,記賬的時候手發(fā)抖。
之前偶然間他在電視上看到抑郁癥的介紹,就認定自己是抑郁癥,多年來一直進行自我調整想去消除抑郁癥。中間還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
后來在網上看到我們美齡咨詢中心的案例,覺得和自己十分相似,便和我們的韓老師聯(lián)系。第一次咨詢是談性的問題,為什么第一次就談性的問題呢?因為性的問題是導致他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根源,如果不消除根源問題的話,即使消除了他的外部癥狀,他的心理問題還是會復發(fā)的。這也和我看過我們美齡的眾多案例的第一步一樣。
第二步呢?第二步便是消除他給自己貼的標簽---抑郁癥。和很多咨客一樣,他在沒有經過科學的診斷便認定自己是抑郁癥,之后便不
管問題的本源---對性的態(tài)度,一直把重心放在治療抑郁癥上。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共性,便是認為自己得了某種病,就會把自己的各種癥狀往那個病上面靠攏,久而久之,不僅強化了癥狀,這個病得其他癥狀也會出現(xiàn)在自己身上,再加上沒有消除掉本源問題,自己的情況便一天比一天嚴重。
再經過后期的咨詢鞏固,這位咨客的問題已經完全消除了,最后回到家里接手父親的事業(yè),現(xiàn)在成了一個悠閑自得的大老板。
這個案例給我最大的啟發(fā)便是,第一在咨詢中一定要首先消除本源問題。第二便是送給各位看客的忠告,請勿給自己隨便貼標簽,無論是在看病或者在生活中,看病給自己貼標簽會讓自己更加嚴重,生活中貼標簽便會限制自己的潛能。
最后祝朋友們自然享受生命內容,活的尊嚴、健康而幸福!
第三篇:觀 有感
觀《向中國人脫帽致敬》話劇有感
在一次留學生中,主人公遇到了教授的刁難。他回答的問題的時候多么尷尬,在思維敏捷的情況下,他憑著他那愛國情懷使教授向他脫帽致敬,自己依靠自己聰明才智及愛國情懷感動教授。
觀完《向中國人脫帽致敬》話劇有感,使我心潮澎湃情思橫溢,熱愛祖國情懷油然而發(fā)、觀看后受到感染、熏陶愛國,愛我祖國的種子播入我心田。
其中一位教授的話使我震撼: “你是來自臺灣中國的,還是來自北京中國的?”
而學生憤怒卻不失冷靜的說道: “教授先生,只有一個中國,這是常識!笨梢娺@位教授是多么的刁鉆、古怪!學生回答的明顯有些偏激!及時這些個問題已經被解決,可是未必不會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從此可見,以前中國被欺凌的歷史存在西方國家深深的腦海里!為什么詹天佑在國外功臣名就之際,卻選擇在國內艱難局面回歸祖國?為什么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之物,卻奔向祖國?為什么錢學森夫婦在經過重重磨難并沒有泯滅回歸祖國懷抱的堅強意志?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
舉一個例子說吧!一個中國人去印度旅游,印度人看見中國人第一反應認為他是日本人,第二反應是韓國人,第三反應才是中國人。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在當時一個中國剛一解放,無地位,要憑借自己的一己之力來保護我們的國家。也許你會說我們還小沒有能力去保護中國,但是我們可以從現(xiàn)在好好學習為國家爭光。
看完話劇后我總結出了一句話: “因為┅祖國在我心中!”
第四篇:觀《我們》有感
觀<<三位大學談學業(yè)與擇業(yè)>>有感
在老師的導引下,我們觀看了《我們》這一節(jié)目,在《我們》這個開放的平臺,每個參與者都清晰地表達了他們的思想,他們的發(fā)言都有道理,全面地回答了關于大學學業(yè)以及之后的發(fā)展的問題。有理想也有現(xiàn)實;有較為浪漫的文科情懷,也有重視實際的工科思維;有年輕一代的激情,也有中年一代的穩(wěn)健。
下面切入正題,三個擁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生在對待擇業(yè)與就業(yè)上所發(fā)表的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在他們的對話中,很明顯的感覺到這三個學生之間觀念的不同,而且令我這個完全接受中國式教育的學生最為震驚的還是:自小就接受外國教育的喻莉雅和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的張東生,他們在談及自己的專業(yè)前程以及未來的時候是那么的自信和意氣風發(fā)。而另一位來自國內一流大學——清華大學的高材生王偉然,在表達自己對前途的看法時,卻是那么的含蓄和猶豫,以致主持人問他他的夢想時,他每次回答的都是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而非夢想!他是這三位學生中學歷最高的,可也是對前途抱著一種說不清的心態(tài)。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位接受德國基礎教育的女生,直白地說,她并不漂亮,但非常自信,因為她對待事物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我想說的是,在今天的中國我們需要一種更全面的評價標準,不能讓賺錢多或長得漂亮作為男人女人們成功的唯一標準。正如那個女生所說,當你滿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以后,是否還保有心中的夢想?我想這個夢想,不僅僅是房子和轎車,它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的存在價值,或者是一種驅動力。就像一個班級如果只按學習成績進行排名,那么有成就感的永遠只是排在前面的幾個同學,而大部分的同學過得比較郁悶,做著也許并不是最適合自己的事情;但如果在所有人的意識里增加一些評價標準,比如社交能力,創(chuàng)造力,心理素質,領導力等這樣社會上所適用的能力,那么大部分同學都可能會找到自我認同感,不僅心情會更加愉快,而且都會有更強的自信心和驅動力去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再談談那位來自香港的同學, 我也和張東生一樣,曾經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于是高中過得很迷茫?墒牵乙沧隽讼駨垨|生的那般瀟灑,讀了兩年之后,再把自己從主攻文化課上轉移到了做一名藝術生。但是他對自己的未來有著獨特的見解,這對我們這些剛剛經歷完9年應試教育的人來說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其實對那位清華學子也不能完全否認,雖然他在表達自己對前途的看法時,卻是那么的含蓄和猶豫,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內地教育的死板,但另一方面,我們該與這位似乎比較沉悶的清華博士一樣,用嚴密的工科思維去做實際工作,獨立思考,努力去做。而這一步也許更加艱難。
我已經是一名步入大學的學生了,也清楚就業(yè)和擇業(yè)這一條路離我不遠了。
在當今的這個社會上,就正如那些人所說的:你的學業(yè)并不一定決定你的擇業(yè),但是在你擇業(yè)之前你一定會把你的學業(yè)擺在第一位。我們誰都不是神仙,對于自己的前途誰也不能未卜先知,學業(yè)之路該怎么走,擇業(yè)之路又該怎么走,這不是一個人能左右的!也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左右的!對于學業(yè)與擇業(yè)的路在何方,只能靠我們自己去體會去探索!
第五篇:觀201*有感
科技之光——觀 科技之光——觀《201*》有感 之光—— 》
最近有關世界末日的言論甚囂塵上, 當然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開開玩笑而已。 雖然科學早已 揭示地球會在很久的以后的未來毀滅, 而且已經有地球人已經開始為為廣大的人類尋找新的 家園了,但是毀滅畢竟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情。但是自從《201*》這部電影上映以后,世界 末日似乎被提上了日程,人們每當聽說哪個地方發(fā)生地震,就自然而然的想起《201*》 ,好 像也是為了順應這個潮流,有關地震的報道也是出奇地多,而且?guī)缀趺看味急恢庙敗?但是,對我而言,世界末日還是很遙遠的,雖然最近在一些門戶網站上有笑言溫家寶出 售諾亞方舟船票的事, 但是我還沒有為遙遠的將來溝渠船票的打算。 《201*》 在 這部電影中, 我更關注的是電影中那個最終逃過劫難杰克·杰克遜一家。他們命運的發(fā)展起落才是我心中 的真正所向。 在影片的開頭, 艾俊咸斯利發(fā)現(xiàn)太陽活動導致地球的內部發(fā)生了變化, 既而可能威脅到 地殼的安全, 給我們展現(xiàn)出地下炎熱的世界, 也為后來的滔天巨變埋下伏筆。 后來, 杰克·杰 克遜帶著兩個孩子去黃石公園度假,卻發(fā)現(xiàn)曾有美好回憶的湖泊已經干涸了,而這個 地區(qū)也成為了禁區(qū)。在黃石公園度假期間,充滿疑惑的他在黃石附近的營地偶然認識 了查理。查理告訴他由于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 統(tǒng)已經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空前的自然災害。查理說有些國家已經在聯(lián)合秘密研 制并建造可以躲避這個災難的方舟,杰克遜以為他是個瘋子就一笑而過走開了,最終 卻知道了查理的預言所言不虛。故事繼續(xù)發(fā)展,在不同的地方發(fā)生了地縫開裂的詭異 事件,甚至有一次女主角,也就是杰克遜的前妻竟然在超市親歷地裂的景象。這么多 的事件都只是在為鋪天蓋地的特效場面做鋪墊,同時它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災難的步步逼近。 心情也越來越緊張起來。 這是一部災難片,也是一部科幻片,它所展現(xiàn)的災難毀滅場景,遍尋影史也罕有匹敵。 在這個科技發(fā)達的年代, 我們有幸借助高超無比的計算機技術, 看到了世界末日發(fā)生之時的 震撼之景, 崩裂的大地,深陷的地面, 滔天的巨浪,火熱的熔巖, 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看過之后心情也是隨著電影情節(jié)的起伏而跌宕著, 每每看到主人公死里逃生, 頓時松了一口 氣。雖然知道,這部電影絕對不會脫了好萊塢的俗套,男主角定然會活到最后,可是還是很 揪心。正所謂,看三國掉眼淚——瞎操心了。不過,這也正是科幻電影魅力獨特之處。人們 的非凡想象力,從一開始就賦予
了科幻電影以綿延不斷的長久生命(本站 推薦WWwww.weilaioem.com)力,一路走來經過了 100 多年。這一百多年里,許多科幻精品橫空出世重寫電影歷史,推動著這個獨特的片種不斷的 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如果電影是夢的話,科幻電影可以說是最瑰麗 的一個。而 201* 又是科幻電影中的奇葩。 電影是影像的藝術,所以絕佳的創(chuàng)意必須有足夠強硬的技術支持才能展現(xiàn)給觀眾。這也 是絕大多數(shù)經典的科幻電影作品出自好萊塢的原因。 由于技術所限, 早期的科幻電影多顯得 粗糙,特技效果讓人不敢恭維,沒有多少留給人們銘記的經典。但是正是這些早期電影人的 不斷探索,讓今日之科幻電影有了如此迷人的風采。 科幻電影是我從小時候開始就最喜歡的電影類型, 出名的不出名的都在我的前后搜刮下 看得差不多了,可觀看《201*》時無比興奮的心情卻是從來沒有的。電影導演羅蘭 . 埃默 里赫深諳如何控制影片的節(jié)奏, 使得故事的發(fā)展一直張馳有度。 有受雇于政府的內斂深沉的 科學家; 有權力欲膨脹、 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白宮官員; 有自私自利、 令人厭惡的俄國富翁, 還有他的兩個混蛋兒子;還有查理,他是一個行為怪異的電臺播音員,對瑪雅人的“201*” 預言非常癡迷。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給電影平添生氣。 既然是災難片, 最激動人心的自然是災難發(fā)生時的場景。 當崩倒的大樓將要撞上杰克遜
他們的飛機時,我的心真是緊的要縮成一個團了。而火山爆發(fā)之時,絢麗的光環(huán),飛起的沙 石又帶著一個詭異而令人恐懼的美感。在這樣緊急的時刻,我卻在欣賞風景,不知這是不是 影片導演想要看見的事呢? 但是, 是不是只要有強大的電腦技術就能拍出好電影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隨著電腦 科技日新月異的發(fā)展, 好像已經沒有無法展現(xiàn)在熒幕上的光影了, 科技帶給了人們無窮的希 望,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在另一個方面,科幻電影最核心的部分――創(chuàng)意,越來越顯出頹勢 了。放眼望去,現(xiàn)在在熒幕上大行其道全是超人,蜘蛛俠,蝙蝠俠等漫畫英雄,任何一部科 幻影片只要花大價錢好像都可以用特效堆砌的光怪陸離。 而像以前的科幻帶給我們癡迷般的 心醉,卻越來越少不知去何處追尋了。 所幸的是, 《201*》無論在畫面上還是劇本創(chuàng)意下,都算是當今科幻電影中的翹楚,年 初看了這一部電影,也算是得了今年科幻之旅的好彩頭。不知當?shù)厍蜃罱K毀滅的時候,所展 示出的景象是不是會像電影里那樣呢?不過, 希望這部電影不要一語成讖。 地球上的人們是 該早點準備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我希望它不是慌亂的逃命, 而是有條不紊的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