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親愛的安德烈》。
這些書信最初的愿望是龍應臺想借此走入十八歲的兒子的內心世界;因為她發(fā)現(xiàn),她和兒子,幾乎已經(jīng)無話可說。那個曾讓她擁抱,讓她親吻,讓她牽手,讓她牽腸掛肚、頭發(fā)有點汗味的小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個冷冷的看著她,愛她卻不喜歡她的安德烈。她無法忍受和兒子成為了這樣有愛、但卻彼此不認識不了解不喜歡的人。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兩代人之間,還是異國的兩代人之間,而且是好長時間沒有生活在一起的異國的兩代人之間,其實是很自然的。
我的安安哪里去了?可愛的安安哪里去了?小鳥長大了,總會要單飛的;翅膀硬了,自然也就不那么溫順。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小雞仔長大了,它金燦燦、毛茸茸的樣子哪里去了?我鬢發(fā)蒼蒼了,二十歲的烏發(fā)青絲哪里去了?
答曰,隨時間去了。
父母終歸就是父母。是那個生育他,教育他,扶持他,影響他的人;是那個怕他饑,憂他寒,為他千里擔憂的人;是那個愿意為他付出太多太多,以他的快樂為自己最大的快樂。
孩子終歸是孩子。是那個感恩父母的無私奉獻和良苦用心的人,是那個愿意用自己的寸草心來報答父母的三春暉的人。他真切的愿望是,等有一天我長大了,要讓父母因為我而更加幸福。
但父母沒法強求自己一定會成為孩子的朋友和知己。就像我們沒法強求何一個人成為自己的知己一樣。因為年齡,父母不會熱衷于同樣的事情,因為經(jīng)歷,你走過的路他還沒有起步。所以孩子自有他們興趣相投的玩伴,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有靈犀的知己。而對于父母,卻是從全心依賴到慢慢分離,交集越來越少,觀念愈發(fā)迥異。小鳥長大了會單飛,它要去的地方父母不曾涉獵,孩子長大要獨立,他的想法在父母看來難免會不可思議。父母只是那個巢,而不可能是它飛行的旅伴。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要成就的是——“我之為我”。
所以不要試圖清晰孩子的每一個念頭,不要追問他還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否則就會陷入一種愛得深太想問,但知道問了會換來抗拒和逃離的傷感境地。
有時候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經(jīng)歷了鳳凰涅槃得來的真經(jīng),一定得讓孩子如視珍寶的珍藏玩味,否則他就要費時間走彎路受折磨,還可能荒廢一生甚至遭受到致命的打擊,這怎能不讓父母揪心憂慮?
不知道一個先知先覺的人總在身邊指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哪怕你自己也明白所說的一切道理其實都是廢話,生活需要每一個人獨立地慢慢經(jīng)歷,反復周折,才能體驗。哪怕你的愿望只是告訴他最后不要倒下去,要站起來,那都是奢侈的。有沒有你總是諸葛亮的感覺?他有沒有先讀愛情小說再談戀愛的感覺?他會不會覺得自己始終被動且后知后覺?
有時候父母也會把愛和占有混為一談。安德烈是變了,但媽媽沒有說于他自己而言,他是變得更浮躁更煩惱了更墮落了,還是更踏實了更成熟更快樂了?媽媽關心的只是她不能再享有擁抱親吻那個可愛的小男孩的感受了!愛就希望占有,占有就是一種限制,愛希望回報,回報就是一種索取。愛,有時候也會變成侵犯,既然是侵犯了,就不可能真正視對方獨立平等不可強求不可冒犯。是不是老覺得我是對他好,就可以理直氣壯?是不是還覺得,我是愛他的,就可以肆無忌憚?而對于被愛的人,其實常常不愿把愛自己的人定義為侵略者或者入侵者,于是便寧肯整天整天和朋友泡在一起,不得不面對父母的時候,就帶上耳機。
還記得《黑天鵝》里那份母愛嗎?
龍應臺的《目送》,寫的還是太傷感了。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眼看著這個自己深愛的孩子越走越遠,而且他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有時候父母總是不計代價的付出,孩子走遠了,又覺得無限荒涼和凄然。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在我們的心里,沒有人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對我們的愛,我們其實全都牢牢的記在了心里。我們也愿意用最大的愛去回報,只是,請允許我用自己的方式。我愿意把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拿來讓我的媽媽過上相對充裕的生活,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精神或物質,這樣我會得到一種莫大的快樂和滿足;但我不愿意聽她嘮叨一分鐘,我覺得這不是不愛,只是因為我們不是能在語言交流上取得愉悅的人。如果說她在說,我在聽,我不違心的告訴你,那僅僅是出于禮貌和孝敬。
當然,我覺得龍應臺和安德烈,也有些其他的原因。
比如說,龍應臺從政。我是有點很難理解一個母親和兒子的書信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世界,國家,民族,公平,自由,正義,很像是政治家們在探討議論人類的發(fā)展,時局的走向;這跟我看《傅雷家書》的感覺不太一樣。我想對龍應臺來說這可能是職業(yè)習慣思維定勢,但對安德烈來說,他只是個人主義的自由慣了的年輕人,有幾分熱情,幾分牽強,就很難說清了。
比如說,也有安德烈的原因。父母都是有成就的名人,而且長時間不在身邊,從小過著優(yōu)裕的生活,十幾歲周游了半個世界。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孩子是獨立、自由、無憂而任性的人。他會放縱自己沉迷于自己的喜好,比如說朋友、音樂、足球、啤酒,而不愿意拿一點點時間來敷衍任何人。
我不知道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是否達到了最終的目的,消除了心靈上的隔離;還是只是一個母親一次有些癡心有些偏執(zhí)的努力,其實在我的心里,我覺得可能沒有。
要隨時間去的東西,即使你追憶的再辛苦,它也是不會回來的。
第二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本書的背景介紹:作者是龍應臺,生于臺灣高雄縣。知名作家,知識淵博,視野開闊,思想深刻。1986年出版《野火集》,抨擊國民黨政府黑暗統(tǒng)治,轟動臺灣,當月再版二十四次,對臺灣社會發(fā)生巨大影響。1999年任首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201*年來,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訪問教授!赌戏饺宋镏芸分袊拔迨蛔罹哂绊懥Φ墓仓R分子”之一。
安德烈(andreas www.weilaioem.com)書信集,深有感悟。它所包含到的內容可謂萬千,從嚴肅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到微不足道的生活規(guī)范細節(jié),詮釋著親情又透著濃烈的教育味道,只是在文章中母子倆都是站在一種歐洲人的視角看待一切,當然龍應臺會臺式一些。不過她一直強調自己是世界公民,這個觀點和她之前的《野火集》是一樣的,所以我不認同這本書里的政治觀點。但她的文章奔流江海,卻收放自如,破開中西方文化隔閡、大到打通歷史綜觀,小到身邊的花花草草、一次無意的爭吵、一個會心的眼神。作為教育的一分子看這本書我受益非淺。站在教育的角度母子二人化解代溝在思維不同的語境交鋒下,是可以借鑒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中。
曾有人說“性、藥、搖滾樂”這是時代置于安德烈為“代表”的80后一代人身上的標簽,也是他們這代人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時代的流行標簽。聽到兒子的真情坦白
抑或玩世戲謔后,再寬容溫和的龍應臺也不由自主焦急不安:請你告訴我,你信中所說“性、藥、搖滾樂”是現(xiàn)實描述還是抽象隱喻?盡速回信。兒子的回答是,媽媽,不要只跟我談知識分子的大道理,生活中還有很多人的樂趣。
其實在工作中我也曾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的學生也會接觸 “煙、藥、暴力”,這也許是90后的習以為常的東西。我也曾焦急萬分,但是確實不能像安德烈說的去講究大道理,但這些所謂90后的樂趣卻不能成為習慣。龍應臺的一句話讓我得到了最終的解決: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那么對于我的學生我想說,我不讓你抽煙不讓你暴力,不是為了讓你變成受束縛的乖孩子,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健康的存在,這樣你才可以去盡情的選擇有意義的生活。
母親對兒子的提問:問題一:你最尊敬的世界人物是誰?為何尊敬他?問題二:你自認為是一個“自由派”、“保守派”,還是一個“什么都無所謂”的公民?(我認為這里涉及到的是政治傾向,在教育中我認為應該盡可能的不去灌輸老師自己的政治傾向)問題三:你是否經(jīng)驗過什么叫“背叛”?如果有,什么時候?(這樣的問題,兒子回答的時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信心 )問題四:你將來想做什么? 問題五:你最同情什么?(弱者,社會公平)問題六:你最近一次真正傷心的哭,是什么時候?(母親去探索兒子內心的一次感情釋放)
兒子的反問:反問一:你怎么面對自己的“老”?我是說,作為一個有名的作家,漸漸接近六十歲──你不可能不想:人生的前面還有什么? 反問二:你是個經(jīng)常在鎂光燈下的人。死了以后,你會希望人們怎么記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么記得:1)你的讀者;2)你的國人;3)我。反問三:人生里最讓你懊惱、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哪一件事,或者決定,你但愿能重頭來起?反問四: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頓的,是什么時候什么事情?反問五: 你怎么應付人們對你的期許?人們總是期待你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獨特見解,有“智慧”有“意義”的。可是,也許你心里覺得“老天爺我傻啊──我也不知道啊”或者你其實很想淘氣胡鬧一通。反問六:這世界你最尊敬誰?給一個沒名的,一個有名的。反問七: 如果你能搭“時間穿梭器”到另一個時間里去,你想去哪里?未來,還是過去?為什么?反問八:你恐懼什么?
看到這些問題,我深刻體會到教育中最精彩的東西之一就是這教育的參與者進行靈魂精神的對接。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學生問我有沒有遭受過挫折,又是如何走出來的。我想了想,挫折這個東西我覺的不算什么,關鍵是人內心的絕望和不信任才是可怕的,怎么走出來,真的要靠自己把內心變的溫暖起來吧。
我告訴學生人最先愛的一定要是自己,自己都不愛自己,那沒人會愛你。女孩子一定要美麗,自信;男孩子一定要陽光,大度。同時要疼愛我們的父母, 珍惜我們的朋友。
以上的種種以及全球一體化、國籍、戰(zhàn)亂、政治、文化區(qū)域認同、藝術、文學等等。我們有多少父母能跟子女交流這些話題呢?同樣我們有多少老師跟學生交流這些話題呢?或者現(xiàn)在的每天,如果你的學生試圖跟你交流這些問題,你能說得出些什么?了解這些問題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嗎?你打算怎么跟學生講解?你確認你表達出來的學生明白多少?
身為和安德烈同歲的我從沒有對上面提到的問題進行過深入思考,畢竟安德烈出生書香家庭家學淵源,背景深厚。但我覺的話題本身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雙方溝通的態(tài)度。母子都能真誠地毫無保留地闡述自己的經(jīng)歷和觀點。我想很少會有教師和學生進行這樣態(tài)度的交流。但看過這本書我會思考一些問題,甚至嘗試這樣的方式和態(tài)度去和我的學生溝通,也許生活需要這樣的精神改變。就像龍應臺愛古典,安德烈嗜好hiphop,我喜歡大陸主旋律影片,而學生沉迷于科幻片,但起碼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不壓制學生的思想,但要做正確的引導。
我曾問過一個學者:這個社會的信仰是什么?他說是金錢。答案讓我無語卻不得不認同。而這本書中問到的一些問題,我希望和學生一起討論,讓他們在受這個崇金社會的熏陶時也可以深度的思考一些其他的問題,讓心靈得到一些內涵。龍應臺和我們父輩一代人,生于憂患,經(jīng)歷了信仰的坍塌,目睹了共產(chǎn)主義的遙遠、理想的幻滅、信仰的喪失,她為兒子“描繪一個黯淡壓抑的社會,一個愚昧無知的鄉(xiāng)村,一段浪費的青春”,盡管人如帕斯卡爾所說是一根脆弱的蘆葦,輕易被風壓傷,但“思想”使得一部分人“在抑郁中逐漸成熟,在浪費中逐漸積累能量”,于是見證了日后“權力的更迭和黑白是非的顛倒”、“帝國的瓦解”、“圍墻的崩塌”,這是他們一代人的榮幸。然而這種私人的感受夾雜在時代的宏大敘事里,是消費主義統(tǒng)治下的一代人所不愿接受也不屑關心的,父母輩的苦難,與我心有
戚戚焉,說實話,只能在日后通過“老照片”那樣的平臺來追悔敘述,可惜那時年幼,只記得夢里花落知多少了,父母的青春年華,已是越發(fā)云淡風清直至變?yōu)檫^眼云煙遠去。我覺得玩物喪志的生活,比起南京大屠殺的前輩們——抗日戰(zhàn)爭時代的孩子們,或者部分前輩——東德時代的孩子們,總算是幸福無邊了,沒有屠殺,沒有柏林墻的童年充滿了單純清澈的歡聲笑語。當然,話說回來,在龍應臺眼中那個對流行文化樂此不疲的小伙子,絲毫不是一個無知享受者,當然,我認為我們不能要求他能達到母親的思想高度,難道他成長后就該是思想家、作家、公共知識分子?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知識量與見識,放在我們80后中間也是一響當當?shù)木ⅰ?/p>
看完書,我內心充滿安靜,我明白人所追求的,是過程的圓滿幸福,盡管在歷史的尺幅下,那是多么的短暫,真正如滄海一粟,虛無縹緲。如我而言,更多的感受,我愿意和學生一道參與體會,不在乎結果,而是過程的快樂。
第三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97.02.01黃淑貞 壹、 本書重點:
一、杖琮垜ǖ男驅懙模J識一個十八歲的安德烈-她的大兒子
二、十八歲也許是青澀的歲月,也許是要熟不熟的萌芽期,也許是邁入成年時身心、思想各方面需要趨於穩(wěn)定的關鍵期,但是時空因素,長期無法了解安德烈的發(fā)展狀況,讓身為母親的龍應臺,僅憑藉著簡短的關懷,甚至斷章取義,調皮的回應問候,讓母親飽受煎熬與不安。因此想出用書信的方式,企圖從字裡行間去解讀安德烈的思維,希望孩子的成長是合乎父母的期待的。
三、這三十六封信主要還是鎖定在安德烈的生活樣態(tài)、對未來個人的發(fā)展及當下的準備、以及安德烈青少年階段碰到的心理心聲,不管個人、家庭、乃至國家、世界等觀點,可以說透過龍應臺拋磚引安德烈娓娓傾訴,中間有平等直來直往的辯白,更有兩代同年齡時不同的環(huán)境背景導致的不同生活品味與習性,但這還是小事一樁,重要的是彼此從中激發(fā)出對國際事務的關懷與觀點。
四、冥冥中感受到安德烈在父母擁有博士學位下,覺得自己無法超越父母,因此可能平庸一生。這真是一個很好的訊息,有機會適時給予正確的價值觀,龍應臺也展現(xiàn)了個人核心價值觀-有興趣、會快樂,就值得追求。更說明了:多唸些書,可以增加自己選擇工作的機會。我想很多小孩不 1
見得能很清楚這些關聯(lián),因此透過書信挖掘安德烈的腦袋裡裝些什麼東西,讓龍應臺有表白自己作為母親的核心想法及對孩子期盼的看法,是浪跡天涯的母親,遙遠教養(yǎng)子女的方式,母愛的光輝表露無遺。
五、母親養(yǎng)兒育女之心普天下應該都一樣的,但龍應臺背景更特殊,對孩子
的責任與思念應該更甚於我們。原本單純的想了解孩子而以書信發(fā)表於專欄,卻意外的引發(fā)身為中國人的母親的內心觸痛,原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而這經(jīng)還是可以公諸出來分享的,突然每個人心中的苦釋放出來了。
六、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龍應臺這麼宏觀世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都
可以將母親對子女的教導、關心,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以一個南臺灣漁村少女,透過教育,登上國際舞臺,我們以她為榮。在客觀、公正之中,對世界做出了很多思想上的公平、正義的貢獻。在光環(huán)中不失謙虛,知己知彼,是安德烈與飛利浦的好榜樣、好母親。雖然年齡不同,但一來一往的對話中,看到每個人不但有對事情不同的透視,更有著更人因個性特質喜好而有不同的感受與認知。可以發(fā)現(xiàn)世事對人的影響是多元的,以後要更寬容的欣賞、接受周邊的人、事、物。
七、可惜的是,孩子有關『性』的議題,仍然是中國父母尚無法公開探討的議題,在書中也許被刪除了,也許尚在整理階段,不管如何,如何指導此階段的孩子有關「性教育」,一問一答之間,也許會讓人很招架不住。
八、本書最後一封信看完後,突然有停止的感覺,沒有起承轉合直至終了,
好像跌至山谷,突然採煞車,沒了!
貳、 讀後心得
一、 的確,每個母親都有經(jīng)歷過要如何與子女溝通,戰(zhàn)戰(zhàn)兢兢,有時還
雞同鴨講,沒有交集,或各說各話,誰也沒錯的結局。
二、 甚至父母的想法早就被子女設定好(或許是被子女看透吧),只要
子女開口問什麼,就可以知道父母要給的答案,因此問與不問全掌握在子女手中,這種歷程,相信每一個家庭都經(jīng)歷過。
三、 因此此書一出,四周同事,紛紛購買來看,我個人也是急於看完,
滿足個人想了解母子間的對話之好奇心。此書內容以國事、天下事居多,個人稍有所失望。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面對的問題更多,更挑戰(zhàn)父母的能耐,個人需要經(jīng)驗分享的渴望更強烈,希望龍應臺還能有續(xù)集出版。
四、 此書除了個人再看一次,深刻咀嚼、了解其中的對話內涵之外,更
再買兩本,一本給女兒看,一本給兒子看,然後再將我個人心得和子女分享,希望有更多機會多和子女雙向互動,了解母親心境,避免父母單向的輸入,期望更多子女的觀點回饋。
五、 對於一個母親如此用心教養(yǎng)子女,非常值得我來學習,也看出龍應
臺對家庭所應付的責任是很認真在擔負著,傳統(tǒng)中國婦女的美德影子可
見。
六、 希望安德烈、飛利浦能成長得健康平安,帶給龍應臺喜樂、欣慰!
第四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母親是當你與整個世界為敵,她也會默默支持守護著你的女人。
母親是當你漂泊到世界盡頭,她也會不斷寄出一封封家書的女人。
母親是當你受到傷害,她會用你最愛吃的糖醋小排安慰你的女人。
母親是當你無數(shù)次跌倒,在一旁不斷加油,看著你自己慢慢爬起來,越走越穩(wěn),笑中帶淚的女人。
而母親卻也是將要看著你成長,堅強,然后和她分離的女人。
讀《親愛的安德列》,深深體悟到了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愛,掩卷之后,不由淚流滿面。想到了龍應臺對孩子的用心之真摯,也想到了天下所有母親對于孩子的愛。
我的媽媽是一個很風趣很幽默的人,她曾經(jīng)對我說我是一個更年期的小孩,而她是一個青春期的母親。
的確,有時候我對她實在是太暴躁了,面對她的叮嚀和囑咐,我只會一邊搖頭一邊說不。而她呢,她始終懷著一顆少女的心,用最誠摯的愛來對待我,即使我對她發(fā)脾氣,她也只會笑呵呵的看著,因為——我是她的女兒,是她血肉相連,用生命的力量孕育出來的骨肉啊。
所以她只是那么看著我,用心,用愛來溫暖我,引導我面對這崢嶸世界,然后看著我抽身離去,長大后只是偶爾來一個電話,吃一頓飯,她就會很滿足。
想來天下母親都是如此,甘愿不求回報的默默付出,默默堅持,默默守候,默默離開。
很喜歡書的封底,是恬淡的龍應臺微笑的樣子。再優(yōu)秀強悍的女人,在孩子面前,也只是一個焦慮地幫助他在迷途中尋找出口的平凡母親,她放下自己所有的尊嚴,忍受孩子對自己的嘲笑,只是為了,重新找回這個屬于自己的孩子。
第五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親愛的安德烈》 漫長的寒假中,我細細品讀了龍應臺經(jīng)典之作——《親愛的安德烈》。
我有為之顫動和發(fā)自內心的心靈共鳴。書中那些關于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的描寫,我覺得無比新奇、見解獨到。既有偏激、天真爛漫,又睿智幽默的安德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德烈的生活豐富多彩,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這種兩點一線的生活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也許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吧。
在書中,只要滿十四歲了,就要用“您”來稱呼。但是,中國的家長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在書中,
龍應臺會叫這樣的家長去對安德烈說,而不是對自己說,這對安德烈,無疑是一種尊重和鼓舞。中國的家長們也應當向龍應臺這樣的媽媽多多借鑒和學習。
如果所有人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的懂事和一點點的叛逆,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新式獨特的教育方法。學習書中的好方法,給孩子們一點應有的尊重,和自由。這樣能使像安德烈這樣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們,少走彎路。也能告訴家長,在面對如此棘手的叛逆期時,該如何正確地面對和引導。
本欄目推薦相關范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