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讀《清河日志》后感
清河,一聽這名字,便能想像到一條清澈的小河平和地流淌,不必問其源頭,不必問其歸處,那種不急不緩的水流本身與自然和諧相生,與歲月相安無事。
清河空間共存文43篇,小集名字取得蠻好聽。如《文化之旅》、《社會萬象》、《無語淚流》等,一個小集像我們傳遞一種思想,情感的、生活感悟的、對社會現象思考的。我斷斷續(xù)續(xù)花了一個多月時間看清河的空間。那個十多年前與我相互討論文學的男子的印象zhu漸明晰起來。
感傷的清河。據清河自己說,《路遇——為xhm而作》是他目前最滿意的一篇文字,不光這篇,《今夜,我想流淚》、《我的憂郁》等文章都有一份濃濃的悲傷。“那缺少生命幻想的枯澀土壤,怎隨得了多年的寸斷肝腸”、“在無比幸福的你的家里,脈脈的溫情比之于我的清秋冷冷的相思更加溫暖。”等句子,將一個敏感而多情的鄰家大男孩完整地展露在我們面前,并非無病呻吟,沒有嬌柔造作,這和清河平時走路慢吞吞的形象相去甚遠。所以,了解一個人不能光看表象,深入內心,發(fā)現的又能是另一方天地。清河的情感文章顯得很深情,作為一個文字愛好者,我可以這樣說,沒有深厚的感情斷然寫不出如此深情的文字。感傷的清河并非是想占有某個人的感情,而是用發(fā)自肺腑的,真誠的,不求回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以此來安慰多情的魂靈。
深刻的清河。相比較之下,我更喜歡清河的隨筆。《桌子上放著一瓶二鍋頭》、《燈下漫筆》、《周末隨筆》(其實這篇應該換個標題,比如《余秋雨開博》或者《余秋雨,好好地寫你的書》)這幾篇文章我至少看過三遍。在寫國家級優(yōu)秀教師唐映祥的兩段話里,我是拍案叫好。他窮經皓首,苦心孤詣的吟哦,抵不過超級男聲的一聲尖叫。但他那么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哪怕一句并不得體的奉承,也是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只是,沒有人給他,他注定卑微地活著,活在別人的難以理解的痛苦與寂寞里。”“沒有任何人會關注他,沒有任何人會真正同情他,他所有的痛苦如同風過湖面,在別人心里波紋都不會留下一個。所以,他注定本能地活著,木訥地接受著別人的掌聲。”因是我與清河都是教師出身的緣故,我非常能體恤清河寫這段文字里內心的悲憫。博學多才的清河注定有他自己的思想,評余秋雨那話:“最后,說說我的觀點,不希望余秋雨開博,也不希望他在鳳凰衛(wèi)視搞什么《秋雨時刻》,只希望他好好寫書。”這話似乎賭氣,卻是一句天大的實話,我欣賞清河這種率性而為的坦誠。
縱觀清河日志,總的感覺像是在蕭瑟的秋天的樹叢中漫步。不時有些暗紅的、深黃的葉片從樹枝上飄零,但那些葉片脈絡清晰,色澤鮮亮,具有鮮活的生命,絕非是干枯的樹葉。每看清河的文章,恍然與一個多情的智者對話,對話的時候,內心空靈,仿佛步入太虛幻境,回到萬物原生態(tài)之初。在清河的文字里,我常常能找到與之共鳴的東西,在清河的文字里,我常常梳理自己、反省自己,因而能感受到“真我”的存在。
除了有些傷感之外,清河的文章是耐讀的。而這感傷、深刻便是清河的風格。
第二篇:行動日志讀后感
近一月,我院行政科室全體人員觀看李踐《行動日志》講座光盤,自己一次也沒有遺漏,感受頗深,行動日志讀后感。因為觀看這樣的講座光盤,一可以感受授課人的激情演講,感受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二可以學到很多管理知識;三可以學到很多生活的哲理;四給平淡的思維注入新鮮元素;五反復聽可以給人洗腦。
我們不能主宰生命的長短,但可以主宰每天的時間安排,用海綿擠水的方式把時間拉寬,為自己設計好目標管理,也即有計劃的規(guī)化個人的發(fā)展前景和美好人生。
制定每天的目標后,方向更明確,但作為我們來講,做這樣的設計不要浪費很多的時間,如對醫(yī)保部來講,把需要與各科室和各上級主管部門需要溝通和解決的問題非常簡潔的記錄在記事本上,能當天完成的不拖延到明天,需要各窗口人員解決的問題,逐項安排完成,并有完成反饋。
完成一件注明一件,需要時間來完成的事情,要注明時間并反復翻閱,以提醒自己及時完成,在本職工作完成后空余時間,用看專業(yè)書來填充,實際現在自己也是這樣在做;心態(tài)管理也很重要,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與心態(tài)有很大的關系,有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工作和生活態(tài)度。
多了些許工作激情和心境的平和,少了浮躁、陰暗的心理,無論對工作、人際關系、生活都充滿了陽光氣息,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難采取逆向邏輯思維來考慮此件事情;在8小時以外的時間里多參加一些有益身體的鍛煉項目,把身體鍛煉好,也是為保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打好基礎。
博覽群書,充實自己的頭腦,做一個各方面知識都很豐富的管理者和專業(yè)人才;善待和關心身邊的每位同事、親人、和朋友,對任何人不要充滿敵意,使大家處在一種和諧、友善的氛圍中學習、工作、生活,讀后感《行動日志讀后感》。
成功始于心動,終于行動!把最普通的每件事情做好就是事業(yè)的成功!
----------------------
觀看了李踐的《行動日志——目標管理》,獲益匪淺。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往往是有了工作才制定目標,聽了李踐的行動日志,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作為單位及個人應設定既定規(guī)劃和目標,使每天的行動思路清晰,分別輕重緩急,有計劃的規(guī)化單位和個人的發(fā)展前景和美好人生,即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積極性和能力為基礎的,作為員工的我們應為自己制定工作目標,自主進行自我控制,自覺采取措施完成目標,自動進行自我評價。
如何實現目標管理?首先生命規(guī)劃,要事第一,分清輕重緩急,抓住重點;每天把需要做的工作做一簡單記錄,逐項完成,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將學習作為一種習慣,每日學習,每日進步,每日反省,每日改進;當然作為我們平民百姓,也不一定像企業(yè)老總那樣每天事務拍得很滿,所以規(guī)劃好的事情盡量親歷親為,把責任明確,劃清關系,使我們的工作直接或間接地同單位總目標聯系起來,激發(fā)我們關心單位目標的熱情。
這樣,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體員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來,提高單位工作成果。
充分尊重員工的個人意志和愿望,充分發(fā)揮員工的自主性,實行自我控制,改變了由上而下攤派工作任務的傳統(tǒng)做法,調動了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目標管理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要求每個員工在一定時期應該達到的工作成果。目標管理不以行動表現為滿足,而以實際成果為目的。工作成果對目標管理來說,既是評定目標完成程度的根據,又是獎評和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據。
通過聽了此講座,使我們對行動日記有個整體的了解,產生積極向上的樂觀和堅持的心態(tài),但是作為我們對于行動日記也不一定完全照搬,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逐漸改進,改進適合我們單位的一整套《行動管理日志》
第三篇:女兒日志讀后感
女兒空間里發(fā)了一篇新的日志“marry christmas寄一封情書”,一向很關心女兒的朋友看了問我:“孩子最近遇到什么事了?”我淡淡一笑:“你說的是她寫的文章吧?很正常。這個年齡的正常表現!
女兒的文章,讓我也回到了中學時代:單純帶些許復雜、開心伴著些微無奈、明亮摻和點滴迷惑….無以言表的年齡,無法準確表露的情愫。和同學在一起訴說對老師對學校的不滿;對某某同學的反感;對某事情的憤青;對爸爸媽媽的逆反;對學習時而充滿信心時而又懷疑自己的能力….一切都是那樣的糾結。
80年代的中學生,同桌要劃“三八線”,男女生之間是不說話的。就因為一位男生借了我的字典,說了幾句話,關系很鐵的同桌就再也不理我了….當時真的是莫名其妙,又很生氣,不理就不理,誰怕誰!此后在學校形影不離的一胖一瘦兩人如同陌路人。
高二時,班里組織黃河邊郊游野炊。因是騎自行車,爸爸媽媽竭力反對。我和另一位同學也是鄰居(她的父母也反對)據理力爭。最后出游的那天我們倆還是分別被各自的父母強留在了家里。我們兩個那天都絕食以示抗議!過后我還和爸爸冷戰(zhàn)了半年之久。
高中我所在那個班的同學非常活躍,班主任是個在當時比較前衛(wèi)的年輕人,想讓班里的問題表現出來,來了個欲擒故縱。在那個年代,我們班在學校校長及其他老師眼里是瘋過頭了--- 有早戀的、自行辦雜志的、給老師起綽號的;班主任還沒來得及“擒”就被換掉了。教導處主任親自在我們班蹲班兼做我們的班主任。后來在分文理科時把我們辦打散了。在分離之前,同學們設計了班徽還制作了班旗(這恐怕在學校里是少有的)。并自發(fā)組織了一次郊游,高唱著《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中學時代距今25年了,過去的是歲月,留下的是記憶;叵氘斈,有許多事的覺得好笑幼稚,但又是那樣的真實。那時就覺得不被父母理解、不被老師理解,所以覺得和他們有代溝。那時就曾想過,如果將來自己有了孩子就要和孩子做好朋友。當年我不是個聽話的孩子,沒少惹爸爸媽媽生氣。而今自己的女兒也出落成了青春美少女。我不想像太多的媽媽那樣焦躁;不想過多的限制孩子。中學時代我就很喜歡詩人紀伯倫的一首詩 ---《論孩子》 ,而今仍很喜歡: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蔽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象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fā)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遙遠的射了出來。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我感謝上蒼賜予我的這個女兒,才讓我對生命有了酸甜苦辣的體驗。所以我會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自己的女兒。她幼小時,我疼愛她、呵護她;如今她大了,有思想了,我尊重她、信任她。因為她應該有自己的經歷和各種的人生體驗。哪怕受到傷害,這樣她的人生才是彩色的的。記得女兒出生時,在寶寶成長冊中給女兒的寄語就是:希望女兒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女兒曾問我:“媽媽,我想燙頭!薄拔艺f:好呀”女兒略顯驚訝:“好多媽媽都不會同意的”。我說:“女孩子愛美是對的,只是一點,燙頭也好、染發(fā)也好,只要學校允許的,媽媽就不反對。”
女兒還問過:“媽媽,我要是早戀了,”你是什么態(tài)度會怎樣反映?我笑了笑:“如果彼此鼓勵著,都很上進,也不是件壞事。但如果是什么也不顧了,只管談情說愛,那就堅決反對!不過我相信我們丫頭的!”
女兒的人緣很好,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從小學到初中到現在的高中(推薦打開范文網:www.weilaioem.com)。我一直鼓勵女兒和同學多交往。我希望女兒開心快樂。
女兒在qq空間中經常很憤青地發(fā)牢騷,甚至罵罵咧咧。我看了,同樣淡淡地笑笑。其實,女兒知道這些我都能看到,所以女兒并不避我。只是現在網絡發(fā)達了,人們宣泄的通道多了,我是在初一時開始寫日記的,在那里同樣有牢騷、有謾罵式的發(fā)泄。
但我會和女兒做朋友,和她溝通交流,和她角色倒置(她扮媽媽我裝女兒)。我會永遠愛她、支持她、關注她,但不會過多干涉她。還是因為希望女兒的人生豐富多彩….
第四篇:一篇日志的讀后感
如果靜下心來讀,的確是篇很不錯的文章,一篇日志的讀后感。
能結成夫妻,是一種緣分。也可以說,愛,本來就是一種恩情。但人性的缺點,恰恰在與,恩情總是容易被周而復始的生活給一點點消磨掉。
所以,當初再多的好,再多的恩,到最后也難免會感覺淡。正如女人為男人流的第一滴淚,可以瞬間把男人的鐵石心腸都揉碎?蓞s抵不過日復一日的消磨,久了、慣了,也就不會再心疼、忘了去憐惜了。
我還記得一句話“人和人是不同的”,在現代這個越來越機械化的時代,太多的人是因為時間到了、厭倦孤單了、需要有個人依靠、能彼此噓寒問暖,就步入那個所謂的殿堂了。如此同質化的需求,最終會找到什么呢?要找一個湊合的人很容易,不過,結局往往難逃歲月消磨下,淡如水的收場。還有誰,堅持寧缺勿濫,只要那個讓ta從靈魂深處認可和融化的人?
人和人是不同的。和對的人,怎么做都會是對的,因為心里的愛是盈滿的,所以總能彼此克服荊棘、不斷在人生之路上涌現出越來越多新的心靈契合點。而和錯的人,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當初再多的恩情,到頭來也抵不過歲月無情的點滴消磨。
文中的那個母親,說的都很對,那樣的妻子,的確會讓男人感動和疼惜。但如果要天長地久的幸福,沒有心靈契合的愛,做再多又能如何呢?不過是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罷了,這是唯有那些濃不起來,只能無可奈何淡了下去的人,才會找來自我安慰的借口而已。
文中的那個父親,說的也都很對,讀后感《一篇日志的讀后感》。丈夫是該念著妻子的恩情,可是僅有恩情,又能堅持多久呢?再大的恩,天天念著、掛著,自然也會有膩了、煩了的一天。兩個人在一起,固然有恩,但根本是愛。誰都沒有欠著誰,不是心甘情愿,又何必走到一起;若是心甘情愿,又豈會忘了別人曾經有的恩或總記著自己付出過的情?
這個時代,有太多的人,僅僅只是為了恩情、為了責任、為了義務、為了安全感、為了逃離孤寂才匆匆的找了個看上去差不多的人。在感情的世界里,差不多與差很多和差太多在本質上幾乎沒有區(qū)別。最后只會是同床異夢,陷入更加沒有安全感、更加孤獨冰冷的懷抱中去。
幸福的方法有一千條,恩愛的心得亦有一萬個。我們當然無須全部領悟、也無須全部去用上這一萬條、一萬個這么多。只要記得一條,“人和人是不同的”。找到讓你靈魂認可的那個人,就會心肝情愿地和ta一道踏上沒有止境的心靈成長之旅,相互攙扶著一路幸福到底。除了ta,沒有第二個人會讓你如此心甘情愿地忘了得失、不離不棄;也沒有第二個人會讓你用全心全意的熱情去不斷邁向新的自我,一道感悟人生路上一場又一場新的體驗、登上一重又一重新的境界,并衷心感激ta一路風雨同行的陪伴。
是要靈魂的愛,還是要義務的愛、慣性的愛?如果心里面,對這個問題沒有清晰而又堅定的答案。那么即使用上了一千條幸福的方法、領悟了一萬個恩愛的心得,又有何用呢?我們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心欺騙上一輩子,“差不多”是多么蒼白無力的妥協和安慰!現在的人,最大的問題,不是細節(jié)知道的太少(相反可能更明了“巧勁”的用途);而是忘了真愛和幸福,其實本該回歸到最本真的心靈層面,那才是開啟天堂大門的鑰匙。
有誰愛真正的那個你,又有誰愛真正的那個ta?什么改變、什么念恩、什么讓步、什么互信?靈魂若是發(fā)出共鳴、心的每一寸都被真誠而又溫情的撫摸,那么這些還會是問題嗎?(倘若不是,那么一切今朝所謂的“差不多”,早晚都會成為明宵兩人之間怎么也跨不過去的相望鴻溝)如果你能做真正的那個你自己,你越是發(fā)光,ta就只會越是由衷地愛你,你不斷喚醒的自我,就是ta不竭愛你的源泉,只因“你我皆自己”才能“你我心相惜”。遺憾的是,差不多先生/女士們真正的不幸在于,ta們不能完全做回ta自己、ta們無法把靈魂里的那個自己帶到共同的生活中來,于是便只能孤獨無力地面對這永遠殘缺的生命。
第五篇:任正非日志讀后感
企業(yè)的“行動指南”—讀《任正非管理日志》有感 作為中國最有思想,最有號召力、領導力和影響力的ceo之一,華為總裁任正非已經成為中國本土企業(yè)家競相學習的標桿。任正非的經營管理思想已經為華為20年來的經營管理實踐所證明。本書全面梳理、總結了任正非的經營管理思想,以國際視野對任正非的經營實踐進行分析、評述,回顧了任正非在華為發(fā)展的每個關鍵時期所發(fā)表的觀點及背景,探索了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演變過程,并針對其他企業(yè)給出了具有實戰(zhàn)意義的“行動指南”。
中國的社會開放和經濟活躍造就了不少成功的企業(yè)和優(yōu)秀的經營者,其中華為和任正非的業(yè)績尤為搶眼。20世紀90年代中期華為成長的強勁趨勢已經發(fā)軔。記得201*年年底我接手中國建設銀行全行的骨干網絡改造項目時,就和華為有了業(yè)務上的密切接觸。當時的商業(yè)銀行基于數據傳輸的效率和穩(wěn)妥的要求,骨干網絡設備無不選用美國思科公司的產品。其他有素質的廠商如ibm、摩托羅拉及日本公司紛紛放棄自己的市場,或徹底退出競爭,或加盟思科,而北電、朗訊等的競爭力十分疲軟,全球路由器、交換機等關鍵設備竟有落人思科一家之手的趨向。網絡經濟泡沫的破滅更有野火燎原之勢,幾乎把在網絡設備熱潮里淘金的大小廠商“焚燒殆盡”。然而,就在這樣嚴酷的環(huán)境下,華為卻能逆勢上揚。它在201*年和201*年給自己確定的戰(zhàn)略和指標顯示著它勃勃的雄心,市場上所有的人都難以相信。201*年華為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在高端路由設備市場占領了一席之地;到了201*年,華為更成為世界級品牌,也成為令思科公司寢食難安的主要競爭對手,這讓所有的人對華為刮目相看。
本書大部分內容是任正非對企業(yè)經營價值觀的表述。他深知一個企業(yè)的治理若要持續(xù)有效,必須依賴企業(yè)的“文化”,即本企業(yè)特有的經營價值觀和員工們的行為模式。為此,任正非傾注心力關注研究,不斷探索和反復指導,試圖鑄就華為人及華為的行為規(guī)范。應該說,任正非的努力已經有了相當成功的建樹。
組織的轉型,尤其是當今我國企業(yè)正經歷著的和即將面對的,既是根本性的,同時又是非常急劇的,領導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舉足輕重的。轉型怎樣才能持續(xù)下去,怎樣才能水到渠成,這些都非常富有挑戰(zhàn)性。雖然國內的管理界對企業(yè)的文化價值已有足夠的重視,也每每強調之,但在現實中,如何形成穩(wěn)定有效的企業(yè)文化,常常依存于主要領導人的胸襟、手腕和個人魅力,屬于個案,
因而難免存在人亡政息的弊病。大體講來,現階段的中國企業(yè)仍需要在變革的大勢中摸索前行,我們確實沒有現成的楷?晒┮腊。不過,管理學界多年的經驗和觀察表明,要塑造一種有效的企業(yè)轉型的文化,亦即形成一種新的企業(yè)行為模式,能為大多數員工所長期認同并自覺追循的,需要在轉型的目標、價值、理念提出和表述的同時,著眼幾個條件,以形成操作環(huán)境和氛圍,使價值目標得以孕育其中、建構其上,使目標的實施依托其下。許多所謂的文化建造,多談價值和目標的設定,鮮少能據以貫徹的工具方法和渠道途徑,結果徒然把企業(yè)文化高高掛起,淪為“望之彌高,行之彌遠”的擺設,潛規(guī)則的“狗肉”反倒暢銷無阻。這幾個條件包括:
提供切實的工具 對于任何人,在工具和方法幫助下的理解都比茫然被動地執(zhí)行更具內生的動力,更容易產生效率,更能夠減少不確定性。尤其對處于轉型中的企業(yè),新的目標及價值觀與固有的心理模式和惰性相抵觸,合適的工具可以減少學習的成本,尤其是心理上的抵觸。因此,在轉型過程加強培訓投入的力度和引進先進技術系統(tǒng)是十分必要的。
重整合理的流程 根據轉型的要求而設計的新流程在重塑員工行為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流程作為技術中性的規(guī)范,既體現了新形勢下轉型的強制要求,而且有助于避免或減輕人際的摩擦?朔藗冊谝酝鳂I(yè)中形成的習慣向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怎樣結合流程和工具很重要。我國企業(yè)在轉型過程中常見的偏差是急于購置硬的新設備、引進新技術,而疏于改換過時的流程,無效或低效的教訓不少,很值得深刻檢討。
推行考評的機制 絕大多數人是根據組織的考評而非組織的期望來工作,來做投入取舍的?己瞬坏轿唬瑔T工長期的工作投入就不會到位,多半會導致敷衍搪塞。各類考評又以用人機制最為核心。什么樣的人能夠得到重用和提拔、什么行為得到獎賞的訊號最為強烈,對此員工的眼睛最為雪亮。假如企業(yè)的領導者反復強調一種企業(yè)價值,但在任職和升遷上采用的是另外一套準則,而自己所親近的人士的行為也同所宣揚的企業(yè)價值全不靠譜甚至背道而馳的話,那么,他期待員工認同其所標榜的企業(yè)文化就無異緣木求魚。員工在這方面的洞察力絕對難以蒙蔽。
如同一種價值的認同、一項政策的落實,需要經常反復地講一樣,流程和考
評機制也要反復實施、不斷完善,才能夠形成良性的正反饋,凝聚人心,增加士氣,強化企業(yè)的文化價值。任正非談管理,他不但反反復復地強調文化塑造和價值觀建設的意義,也一再提到技術引進、員工培訓、流程改造和人事制度的重要性,這表明他能在實踐中總結提煉,對現代企業(yè)的管理有了真知灼見。
最后,我想簡短地探討一下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源頭。顯而易見,任正非的精神導師是毛澤東。從理念到概念,乃至行文風格和詞句表述,毛澤東的直接影響無處不在。事實上,有不少企業(yè)家正在自覺或下意識地運用毛澤東的管理哲學、方法、風格,任正非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位。怎樣與時俱進地運用毛澤東的管理精神來為改革和轉型效力,應該成為我國有特色的管理學尤其是群體管理的一大課題。任正非的案例以及東升的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好的開端,希望不斷有人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整理,加以融會和引申。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