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人人干人人模,大陆一级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人人视频,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观看,午夜免费体验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精選多篇)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精選多篇)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17 10:20:10 | 移動端:萬歷十五年讀后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讀《萬歷十五年》有感

我是個喜歡歷史的人,但是《萬歷十五年》這本書一直沒有去看過,以為它寫的是萬歷年間十五個年頭的事?催^書后才知道只是寫萬歷十五年那一年,即1587年。我不得不對黃仁宇先生感到由衷的敬佩,能將一年中發(fā)生的小事與大明帝國或者說整個中華封建制度走向崩潰聯(lián)系起來。這種歷史研究角度確實是令人耳目一新,比起一讀就“中華上下五千年”來得更有意思。

“中國二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至其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jié)。寫作本書的目的,也重在說明這一看法!秉S仁宇先生明確的指出了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從萬歷皇帝、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申時行等人各自悲劇的人生來展現(xiàn)以儒家道德為基礎的文官封建體制腐朽,來充分說明以道德來代替法制是行不通的。這是個神奇的體制,就算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也是為之感到無奈的。萬歷皇帝本來具有遠大抱負,準備好好干一番事業(yè),然而卻在繁重的禮節(jié)與所謂道德中消磨了自己的意志,最終消極待命。不是沒有絕對的權威,而是在這個體制中很多事你是沒法做的,只能無奈嘆息,無論你是皇帝。

作為臣子的張居正、海瑞他們更是無奈了。在儒家的道德里,什么都提倡“高尚”,表面上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好,做官可以做得很清廉、做皇帝可以做得很愛民、做人可以做得“忠、義、孝、悌、信?”但是在這的背后卻是貪污腐敗、背信棄義。張居正的命運與王安石驚人的相似,他們都想改變現(xiàn)狀,但是無奈既得利益者根基太深,無法撼動。海瑞更是剛正不阿,為官清廉,但他所做的與這個體制格格不入,最終不免悲劇命運。

在這樣一個以偽道德維系的體制中,很多人不知不覺的被卷入潛規(guī)則中去。因為這種體制所要求得道德近乎完美,但是這只有圣人所能做到,大部分人都是凡人。是凡人必有人類所固有的那種本性:利己。當“高尚”的道德要求與自己所能做的相差甚遠時,那么大多數(shù)人只能選擇放棄“道德”,或者明里做一套,暗里做一套,這是道德便成了偽道德。但在,文官封建體制中,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情況下,道德被高高掛起,那么人們的行為便變的更為“兩面派”。

中國封建社會的那種循環(huán)怪圈也是由此而來的,一個朝代開始時,每個人都嚴守儒家的道德,君主愛民,官員也不敢太過放肆,于是出現(xiàn)一時的所謂“盛世”,而然,當他繼續(xù)延續(xù)下去時,道德變得越來越虛假,于是這個朝代倒下了,另一

個又吸取所謂經(jīng)驗,再次崛起。如此循環(huán)往復,走不出去。當西方列強用大炮打開古老中國大門時,我們才慢慢意識到,用所謂儒家道德來代替法制是不行的,人的行為必須要有制度的約束,即使一個人再高尚。

在424年后的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當初發(fā)生的事在今天的中國仍舊能找到影子,我們現(xiàn)在的體制也似乎近似神奇,我們國家總理的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發(fā)言也曾被媒體“和諧”。當“小悅悅”事件發(fā)生后,在深刻反思道德的缺失,當然道德的缺失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人們會那么不信任彼此?“彭宇案”給了我們答案,是法制的不完善,導致了不公正的判決,從加深了人們彼此的不信任。

我們的政府在反腐敗的工作中反復提倡官員要提高道德,固然提高道德很重要,但是權力必須要有制度的制約,這是硬性的要求,不然,道德就變成了偽道德,那么這個神奇的體制就會不斷的循環(huán)下去,中華民族就無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們不妨吸取歷史教訓,建立以法律為基礎,同時強調(diào)道德的制度,打破這個神奇的體制,讓權力有制約、道德變成真道德,那就再好不過了。

第二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寒假的閑暇之時,看完了這本書,而后有些思索,寫下來以成此文。

明帝國自他的第五任皇帝朱瞻基之后,就再沒出現(xiàn)一個能擔當、肯用事的領導者,皇室的權威在皇帝好玩與怠政的流氓習性中耗盡,高級官僚掌握了國家的實權。這也是晚明陷入“停滯時代”的重要原因。

在這種局面之下,所有的振作都可能成為自討苦吃的差事,所有的良知與道德都可能被認為不解現(xiàn)實的風情。于是——出現(xiàn)了他們:

海瑞只能在不斷抗爭中履行自己作為帝國官員的職責。其一生的起起伏伏,很容易看出,在帝國的官場他是一個異類!八男艞l和個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遺棄。這就是說,他雖然被人仰慕,但沒有人按照他的榜樣辦事”,這大概就是他的悲劇所在。在一片污濁的世道中,誰都想有一盞明燈,但自己卻不愿意成為這盞明燈。因此,海瑞不僅是個異類,也是一個孤獨的老者。他以他的方式對抗著既有的秩序,他很偉大,同時也很渺小。

戚繼光終其一生,即便成為海內(nèi)名將,也不得皇帝的喜歡與信任。其在北方進行的事業(yè)和南方平寇上的順利使他可以安心于軍事建設,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張居正——這位首輔無疑成了他事業(yè)的支持者和贊助人,然而,正是這樣的關系在張居正死后卻成了戚繼光的致命黑洞,之前戰(zhàn)績的輝煌與其最后命運的“寂寞與凄涼”形成了強烈而鮮明的對比,黃先生指出“他在貧困交迫中死去。在少數(shù)幾個沒有遺棄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就是為他寫作墓志銘的汪道昆。當他寫到‘口雞三號,將星隕矣’,顯然有無限凄愴的感觸”。

雖說人生有拘束 ,事事有妨礙。但對于生活的呆板與自由的不可得,李贄有清醒的認識。他要跳出這樣一個圈套,就必須與這個世界做一個徹底的了斷,尋找自己的終極快樂。無需言說,李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性格巨星”,他如同魚游淺底,滋味愜意,冷暖自明,在不成體系卻一語道破世間本相的文章里肆意展現(xiàn)自己的價值取向。他交到了許多真心的朋友,能和與自己趣味、性情、觀念頗為不同的人彼此相投,真實而不遷就,繼而生猛的活,極致的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然而,作為具有獨立思想的知識分子李贄,嬉笑怒罵間,也只能成全一個人的逍遙曠達罷了。

當然,不可忽略,這中間也有張居正的改革——整頓驛站,清丈土地、整頓賦役、實施“一條鞭法”,在其十年首輔生涯之中,他以一人之力帶領整個國家進行財政上的突圍,改革成功固然令人振奮,然而這僅僅是是剛剛把帝國的問題看清楚,況且強權人物總是人們樂于攻擊的對象,觀其死后的遭遇,已將帝國所有的弱點暴露無遺。

的確,如黃仁宇先生所說,1619年戰(zhàn)敗后,明朝的命運已被注定,此后四分之一世紀

只有令人感到頹喪。至此,晚明的不振作“成為一段十足道地的悲劇”。

公元1587年,萬歷十五年,四海成平,如黃先生所述“縱使氣候有點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時疫流行,旱情延及山東,南直隸卻又因降水過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這種小災小患,以我國幅員之大,似乎年年在所難免。在歷史上,萬歷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這一年,帝國的萬歷皇帝踏入了二十四歲的門檻,這一年,是這個年輕的皇帝御宇的第十五個年頭。

在他繼位的當初,這個龐大的帝國還不是他一個人的玩物。帝國的實際權力中心是以張居正為首的內(nèi)閣,皇帝本人唯一能(感謝訪問公文素材庫www.weilaioem.com)做的就是無條件、全方面的信任他的這位“張先生”。然而,就在張居正死后第二年的夏天,溫順的皇帝發(fā)動了對死人的討伐,他終于洗去了身為皇帝的恥辱。至萬歷十五年,在帝國的朝堂上,已經(jīng)沒有人能真正的威脅到他的權威,他成了整個帝國惟一的發(fā)聲筒。

崎嶇山路父輩走,康莊大道后人來,萬歷遇到了一個好的時代,北方的“虜患”已不再發(fā)生,東南的倭患也已絕跡。帝國的皇帝享用著最美好的時光。而后的“萬歷三大征”,三戰(zhàn)皆捷的戰(zhàn)績似乎也預示著帝國在這位年輕皇帝的手上將創(chuàng)造更多的輝煌。

然而,冷眼人已經(jīng)看出,此時,實為“溫水”中的萬歷十五年,大明帝國和他的領導人,如同游弋在溫水中的青蛙,那滋味肯定不錯,但底下的火正在慢慢加熱,如果誰再在上面加把火,青蛙的小命就將結(jié)束,但因為水溫是逐漸加高,故而水中的青蛙并不認為危機就在眼前,加這把火的這是后來清朝的建立者“努爾哈赤”。

正如萬歷祖父和父親承受風雨,而讓他獨享太平一樣,萬歷的逍遙自在給他子孫留下了無底的痛苦深淵。

黃先生的話實已道破日后的真相:“我們的大明帝國已經(jīng)走到了它發(fā)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diào)和,高級將領的富于創(chuàng)造或者習于茍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后的結(jié)果,都無分善惡,統(tǒng)統(tǒng)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fā)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里做悲劇性的結(jié)束。萬歷丁亥年的年鑒,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以上的種種無疑是在黃先生“大歷史觀”指引下的個人思索,“大歷史”的本質(zhì)是以小見大,“生命的真意義,要在歷史上獲得,而歷史的規(guī)律性,有時在短時間上不能看清,需要在長時間內(nèi)大開眼界,才看的出來”。以《萬歷十五年》為基,考察16世紀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以此延伸,洞觀歷史的本末興衰,這無疑是一個好的起始。

第三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萬歷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千里之外的西歐大陸上西班牙艦隊整裝待發(fā),將于第二年全部出動征英;而在中國,這塊尚未與世界潮流沖突的土地上,在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fā)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于忽視的事件。正如作者所言,“這些事件,表面上看來雖似末端小節(jié),但實質(zhì)上卻是以前發(fā)生大事的癥結(jié),也是將在以后掀起波瀾的機緣!

這些小事如同銹跡斑駁的齒輪,相互咬合著嵌在鐘表的機芯,推動歷史的指針緩緩轉(zhuǎn)動。大幕徐徐拉開,命運框住的悲劇悄悄上演??“1587年,是為萬歷十五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得大明帝國卻已經(jīng)走到了它發(fā)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宴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diào)和,高級將領的富于創(chuàng)造或者習于茍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無分善惡,統(tǒng)統(tǒng)不能在事業(yè)上取得有意義的發(fā)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是的,這是一部失敗的總記錄。當日的封建制度已至山窮水盡,每一個人都被命運那無形的絲線牽引著,一步步走向慘淡的深淵,當歷史的洪流滾滾而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犧牲品而遭殃受禍。然而,正是有了這“無關緊要的一年”,正是有了這“歷史的大失敗”,才可以保證中國與世界潮流的沖突既開,恢復故態(tài)決無可能,因之給中國留下了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chuàng)造歷史的機緣。以古為鑒,這些事件的啟示意義不言而喻。作者以各個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而形成的細密而交疊的網(wǎng)格,這樣延展開來的大歷史觀的確讓人感到震撼。

書中幾乎處處都體現(xiàn)了陰陽的存在。燭焰跳動、日影反照??在堆疊的屋瓦和密層的樹葉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光影斑駁、陰陽并存的世界,而那一個又一個悲劇人物無不是穿梭于這錯雜光影中,在陰陽交疊中掙扎。在這以道德代替法制的封建王朝中,一切都依照道德和“禮”的秩序運行,表面上看這樣的“陽”推動著歷史車輪的前進,然而這樣的統(tǒng)治系統(tǒng)對人們的壓抑和限制日益明顯時,整個王朝已在緩緩傾斜,歷史的軌跡也偏到一邊。壓抑在人們心中的“陰”,即私欲的枝葉便伸展開來。然而陰者中有陽,陽者中有陰,每一個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我們并不能明確地把王朝的覆滅歸咎于任何一方。不過正是這二者的并存,才為后來的陰陽沖突埋下了伏筆。

萬歷皇帝朱翊鈞具有典型的 “陰陽二重性”性格。從幼年開始,他就被禁錮在皇宮大院之內(nèi)誦讀“儒家經(jīng)典”,接受封建禮教的正統(tǒng)教育,不能夠稍有越軌。在登基之后,更是受到各種繁文縟節(jié)的束縛,但為了治國的理想,他也默然接受。他勵精圖治,熱心參與各種典禮,策勵臣工趨向勤儉篤實。為了鞏固政權,他依靠張居正、馮保等人,清除了傲慢并輕視皇權的高拱。當張居正權勢日益增強,他又順應大部分臣僚的意圖,削弱了張居正的勢力。 但隨著年齡地增長,他也逐漸認識到自己在僵化的行政事務中如同一具機械,屬于“人”固有的那份個人情感也在日益膨脹,在立儲這一事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在封建禮教和個人情感的尖銳沖突下,他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讓他在陰陽中不斷掙扎,最終他選擇了消極待政,一度消沉下去,于是歷史上就多了一位慵懶無能的皇帝。

張居正更是具有陰陽兩重性的典型人物。張居正身居要職,是普遍認為的有眼光、有心計、有魄力、有謀略的出類拔萃的人物。一方面,他盡心盡力輔佐年幼的萬歷帝,采取斷然措施解決輕視皇權居功自傲的高拱而登上“首揆”之位,在危難時刻保障了皇帝的安全;同時又監(jiān)管萬歷的教育事務,以嚴師的身份督促小皇帝認真讀書,并以禮教的要求,指導萬歷帝如何盡孝、如何關注蒼生、如何厲行節(jié)約,儼然是一副鞠躬盡瘁的忠臣加嚴師的典范。另一方面,“張先生言行不一,他滿口節(jié)儉,但事實證明他的私生活及其奢侈。他聚集了許多珠玉玩好和書畫名跡,還蓄養(yǎng)了許多絕色佳人。但是,這位節(jié)儉的倡導者,以圣賢自居的張

居正,竟如此口是心非地占盡了實力”。這樣一個清正廉潔、忠于皇上的正面人物,除去仁義道德的光鮮外殼,私下竟倚仗萬歷皇帝的支持,利用制度的缺陷,玩弄權術,削除異己,安置親信。最終身敗名裂的結(jié)局,似乎早已注定。申時行雖然行事風格與張居正截然相反,但也“是一個十足的兩面派和賣友誤君的小人”,“只不過老成練達的申時行善于洞察事情的陰和陽罷了”。張居正如此,申時行如此,而其前輩高拱、嚴嵩,甚至整個文官集團又何嘗不是這樣的“陰陽”人物。

即使公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在教誨將士為國捐軀,拼死疆場的同時,也難逃暗中納妾、行賄貪污的牽嫌。甚至連最享盛名的禮儀典范海瑞,也“并不是完全不懂得陰陽之道的精微深奧”,“他陽求罷免,陰向管理人事的官員要挾;如果你們真的敢于罷黜我這樣一個有聲望的,以諍諫而名著天下的忠臣,你們必然不容于輿論;如果不敢罷黜我,那就請你們分派給我能夠?qū)嶋H負責的官職!倍坷钯椥愿竦膬芍匦詣t更多地表現(xiàn)在思想道德上的迷茫和矛盾。李贄無疑是封建社會中具有叛逆性格的思想家,他雖然已經(jīng)意識到“禮儀”的虛偽,但他在斥責“禮儀”的同時,卻無法構(gòu)建足以抗衡“禮儀”的理論體系,最后只能在迷茫和矛盾中了卻一生。

可見,隨著大幕的徐徐拉開,登場的人物無一不在陰陽兩重性的掙扎中走向悲劇的結(jié)局,這樣的巧合的確引人深思。大明王朝道德的扭曲、法律的缺失正是在這樣的陰陽困惑中得以體現(xiàn)。正如作者在附錄中所言,“道德并非萬能,不能代替技術,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從沒有說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觀點應當遠大”,“要把道德的范疇放得遠大,歷史觀點代表人生哲學,不能受短時間的政策所掩蔽,尤其不能閉戶造車,不顧外情勢的單獨決定!币苍S擁有這樣的大歷史觀才能全面地剖析歷史、感受歷史。

第四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萬歷十五年》讀書報告

楊忠顯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潛。歷史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通過歷史了解歷代興亡,明治得失,了解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脈絡,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fā)展,也可以通過歷史人物的成敗軌跡來對照分析自己,為自己的人生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所以有哲人說歷史不但使人了解史實,了解過去,了解歷史人物,還使人了解現(xiàn)在,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和未來,因為社會在時間和空間上連續(xù)發(fā)展的,從過去的發(fā)展規(guī)律之中我們能洞悉現(xiàn)在和未來,也能洞悉我們自己在社會之中所處的位置和角色。者更為簡扼的說,歷史是一門使人睿智的科學。秉持著這樣的觀點,這段時間以來我仔細認真的閱讀了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這本書,讀后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之前就聞之,黃仁宇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于世,今日一讀,果不其然。以前也讀讀過一些有關明史的書籍,但是不是以君王歷史人物的得失為或是以階級斗爭為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的,就是富有的娛樂商業(yè)性質(zhì)的,然其終不能從整個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以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全方位的角度分析史實和人物的行為。讀了《萬歷十五年》后,如獲至寶,黃的大歷史觀,以某個歷史事件或歷史瞬間為切入點,縱觀整個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歷程乃至全人類的文明軌跡,將時間與人物放在綿延不絕的大歷史中加以分析和評價。讀了此書之后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感觸:一是對明朝及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生態(tài)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二是借古鑒今,對于當代的一些社會道德倫理有了新的觀點看法。三是通過對孔儒之道和程朱理學、陽明心學的進一步了解,有了一些哲學和人生方面的思考。

說起明朝,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在中國古代各王朝之中,我最了解也最感興趣的也許就是明清兩代了吧。以以我的知識和見解,明朝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走向登峰造極的時代,明朝時一個充滿矛盾的王朝,在他的政治生態(tài)圈里面,君主、宦官、閣臣三者之間此消彼長,輪流掌握大權,它是宦官專權嚴重,卻不足以起到主導作用,它的君主專制強勢,卻也不時的大權旁落,它的官員是史上薪給最低,生活最困難的官僚,但是它的閣臣也是史上最有權力的大臣。他是一個在君主專制和道德專制下又富有某些民主精神的朝代,因為他的言官可以毫無顧忌的批評任何人,包括九五至尊皇帝在內(nèi)。從全社會的視野來看,它又是一個政治上專制,經(jīng)濟上自由的朝代,因為在它的后期,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規(guī)模龐大的資本主義萌芽,總而言之,它是一個將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和趨勢發(fā)展到了極致的王朝,但同時又是一個孕育著新時代曙光的王朝。而這一切的緣由,正如黃仁宇所說:中國兩千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是一切問題的癥結(jié)。

造就明代畸形怪狀局面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兩千年來儒學的發(fā)展至程朱理學提出后進入了一個極端,與之相伴隨的在政治上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的不斷深化,再加上外部的因素,游牧民族和西方殖民者的不斷入侵使得統(tǒng)治者不得不依靠強權來加強內(nèi)部的穩(wěn)定和鞏固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主體地位,以保持其政權的綿延不絕。二是洪武帝朱元璋開國時的建制和所作所為對整個明朝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洪武朝的官僚模式和社會形態(tài)基本上奠定了本朝的基調(diào)并因此而貫穿于本朝的始終。由于第一個因素涉及面太廣,縱穿整個中國歷史,再

加上我閱歷尚淺,知識儲備不足,蓋不能論述。所以我想分析一下第二個方面的具體過程和形成意義。

朱元璋建明之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改制對終明一世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

(1)殺勛臣,建宗藩。追隨其建立江山的功勛大將和謀士文臣到其晚年時期基本被枉殺殆盡,這其中包括徐達、藍玉、傅友德的大將,李善長、胡惟庸等謀士,包括他的親侄子朱文正也在枉殺之列,而把他的皇子們分封到各地就蕃,朱的目的很明確,意在加強皇權,削弱臣下,使朱家天下萬世一系。但此舉對明朝歷史的影響遠不止這一點,而且其弊端在朱元璋死后的靖難之役中便已暴露出來,忠良殆盡,朝中無人,無人能匡扶建文帝的皇位穩(wěn)固。由此而造成了以后重文輕武的極端現(xiàn)象,自永樂起大力削藩,皇室宗親遂喪權,這位以后宦臣專權和文官專權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廢相制,取八股。朱元璋假借胡惟庸案殺文吏兩萬余人,并且歷史性的廢除了丞相制度,其目的一是出于貧農(nóng)對官僚集團的痛恨,二在于總攬大權于上,以六部代之。這樣使以后的文官集團處于混亂之中,群龍無主,拉幫結(jié)黨,內(nèi)斗不斷自在意料之中。八股取士使儒家思想成為道德的極端,抑制士人思想的健全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的發(fā)掘且不說,它也使文官以同年同鄉(xiāng)之誼結(jié)而成黨,以道德作為掩飾,為一己之利,一小集團之利而不斷斗爭內(nèi)耗而內(nèi)銷了國力和政治生機,使整個社會陷入一潭死水之中。

(3)設置特務機構(gòu),這一點使明朝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而最為可惡的是這種機構(gòu)往往為邪惡的宦官掌控,成為其攫取利益,迫害異己的工具,當然這也是文官集團最為恐懼的東西,但是越到明后期,其作用就越來越來削弱了,因為強大的文官集團已不再害怕這一皇帝的私人工具,因為他們連皇帝本人也不放在眼里了。不可否認,錦衣衛(wèi)和東廠在鞏固皇權和促使文官以道德名義把持擾亂朝政兩方面都起到過不可或缺的作用。

(4)軍事制度。統(tǒng)調(diào)分離,兵部與五軍都督府的分治使得軍事體系幾近陷入癱瘓,將無調(diào)兵權使得戰(zhàn)爭不能隨機應變,而掌握調(diào)兵權的皇帝文官或宦臣又難于知悉戰(zhàn)爭的真實情況,致使將帥之間,兵將之間無法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行動,還有信息滯后,后勤不足等一系列無法逾越的問題,所以總體而言明軍的戰(zhàn)斗力是不強的,所以明后期無法有效地鎮(zhèn)壓流民起義和抵擋八旗鐵蹄自在情理之中。

這些設置基本上確立了大明王朝的模式和基本運作方向,所以明史上產(chǎn)生的各種奇怪的現(xiàn)象其實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的感悟的第二個部分是對于道德和法制在當代社會中的相互作用和關系的一些想法。由《萬歷十五年》我們知道,明代正是以道德代替法制而使法律不完善,人治代替法治,從而綱紀敗壞,社會混亂,文官集團在道德的名義下,行人治之實,急功近利,忽視普通老百姓的基本人權和利益,致使貪官污吏橫行,民不聊生。所以我們今天斷不能再以道德來作為評價事物是非標準的依據(jù),那樣只會重蹈覆轍,進入人治的循環(huán)惡圈里使社會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但是另一個方面,道德倫理作為幾千年的傳統(tǒng)約束既有它保守之處,但其宗旨還是在于教誨民心,純潔社會,并且作為大多數(shù)人的價值觀而存諸于世,簡單說就是有它積極地方面。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法律與道德關系呢?

道德在缺乏法治的時代里確實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對于維護社會秩序和促進人類文明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天,社會分工日益細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益復雜,單靠道德的制約作用顯然不能使社會正常運轉(zhuǎn),也不能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更不能保證民主、自由的實行及基本人權的保障。

不但是明朝歷史,就是我們建國幾十年來的歷史也在深刻的說明著這一看似簡單實行之則不易的道理。那么具體來說嘛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建立起以依法治國為主,以以德治國為輔的社會體系,從道德和意識形態(tài)第一,法制第二轉(zhuǎn)變?yōu)榉ㄖ频谝,道德和意識形態(tài)第二。我覺得我們今天就處在這樣一個轉(zhuǎn)折時期內(nèi),由原來的道德意識形態(tài)主體社會轉(zhuǎn)向法治社會。但也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危機,即在這兩者之間缺乏一個信仰主體來代替暫時的真空狀態(tài),這個問題在今天已顯得格外嚴重了,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的社會成員產(chǎn)生信仰危機,價值觀取向的歪曲化,以物質(zhì)利益為主要追求對象,急功近利,不考慮他人和公眾的利益,導致許多不和諧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而更為嚴重的是,由于道德約束力的逐漸減弱,而法治意識還沒有完全普及到公眾的價值觀之中,導致出現(xiàn)了一些既無道德觀念,又無法律意識的極端分子不斷地以身試法,公然挑戰(zhàn)公眾利益和法律底線,從而引發(fā)出了一連串的社會管理危機。比如砍殺幼童案、黃宜自焚案、李剛事件等等不一而言,面對這些公共管理的危機,我們不得不從深度去思考事件背后的社會機制的缺失。在當前的社會條件和發(fā)展背景下,我們?nèi)绾文軌虮WC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秩序呢?毋庸置疑,一是要繼續(xù)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法律法規(guī),完善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我們的黨政司法機構(gòu)更是要做到國民表率,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另外我們還要培養(yǎng)大量的優(yōu)秀的法律人才,以高校為主,以司法系統(tǒng)和社會培訓為輔。而最為主要的便是普及普通民眾的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依法治國依然要以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主,這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工作,需要我們法律界人士和公務人員付出巨大的努力。

還一個問題必須闡明的是,在法治社會里道德的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人類社會的復雜程度是難于捉摸的,再完善的法律也無法觸及人類某些隱私的關系,而這個時候就依然得靠道德來完善人的行為,舉個最為常見的例子,一男一女陷入熱戀了,然后一不小心懷孕了,男的或是物質(zhì)條件不充足,或是不想結(jié)婚因而推卸責任,棄女友而去,那么這個時候依靠法律的力量最多只能讓這男的擔負起供養(yǎng)孩子和做其監(jiān)護人的責任,至于讓這男的回心轉(zhuǎn)意,重新回到其女友的身邊并娶她為妻這是公正的法律所做不到的,而這個時候我們只能期盼他的良知使他悔過自新,而良知卻來源于道德約束,同理假如在他悔過之后其女友卻不肯原諒他并不再接納他,那么它所受到的并不是法律的懲罰而是道德的懲罰。這是道德的第一個輔助作用,第二個輔助作用體現(xiàn)在對新事物的處理環(huán)節(jié)上,一般出現(xiàn)新事物和新問題的時候,都還沒有健全法律法規(guī)來做細致的規(guī)定,這時候也得依靠道德的約束力來暫時處理問題使其與社會相協(xié)調(diào)而不致向極端發(fā)展,等到有針對性的法律出來之后便能將其納入正常發(fā)展的軌道。

建設法治社會是我們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讀這本書最大的意義之所在,確立法治的主體地位,完善道德的輔助作用正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題中之意。誠摯的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我們的人民以史為鑒,著眼現(xiàn)實,面向未來。把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人民民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堅持并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促進社會和諧,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一致,為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為民主、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前進。同時也啟示我們當代大學生和有識青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勤儉寬厚,德才兼?zhèn),遵守法紀,維護法律尊嚴,樹立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識,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安康以及黨的事業(yè)奉獻終身!

第五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讀萬歷十五年

《萬歷十五年》這本書的評價很高,作者是黃仁宇!侗緯挠⑽拿纸凶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萬歷十五年》是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jīng)典,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這本書對當代中國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它的重要在于,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具有顛覆意義的敘述歷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國人的歷史寫作,是意識形態(tài)的一部分,是政治宣傳的一部分。幾乎所有的歷史書都是一種模式,一種口吻,一種角度,只提供了一種畫面。黃仁宇的這本書,簡直是給我們開放了另一個世界,每一位閱讀這本書的大陸人都會震驚,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原來歷史是如此的有趣、復雜、豐富,原來歷史人物并不像我們的教科書上講的那樣單調(diào)、格式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像一道匕首,撕開了由意識形態(tài)統(tǒng)治歷史寫作的鐵幕。

談到這本書先說說黃仁宇先生其人。黃仁宇,湖南長沙人,曾經(jīng)學過工科,在報社工作過,當過兵,后來又在美國攻讀歷史。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對歷史有了自己獨特的思考。他在自序中提到他與明史的聯(lián)系,博士論文做的就是明代的漕運。為了寫書、做論文,他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讀完了《明實錄》133冊,再加上寫書的時間,一本不厚的書竟用了7年的時間!如此嚴謹?shù)膽B(tài)度,堅持不懈的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而正因為他的治學作風才有可能寫出如此精彩,有影響力的巨著。

看完《萬歷十五年》之后的感覺就是佩服作者對歷史的所用觀察視角。通常一般的作家,不管是哪類作家寫歷史總要從整個朝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來找這個朝代的衰落過程,然后再從這些研究

結(jié)果來證明這個朝代的各式人物或成或敗的原因。但是黃仁宇老先生卻不同,他是反著來。他是從各式的人物命運的起落中梳理出當朝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脈絡,是以是一種以小見大的研究方法。并且以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各式人物(如張居正、戚繼光、海瑞等)的悲劇結(jié)局來推導出當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社會各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且里面引經(jīng)據(jù)典,用的都是在史料中有真實記載的文獻資料作為本書的大部分內(nèi)容,這就保證了它的可靠性和學術性和來源。

《萬歷十五年》的英文名直譯過來就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這正是這本書的獨到所在,在本書的第一章,作者寫道:“當年,在我國的朝廷上發(fā)生了若干位歷史學家所易于忽視的時間。這些事件,表面上看起來雖似末段小節(jié),但實質(zhì)上確實從前發(fā)生大事的癥結(jié),也將在以后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系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本書也正是緊緊圍繞萬歷十五年發(fā)生的一些事一些人對從前和將來的發(fā)展展開詳細,獨到的訴述。一般來說,記載,研究歷史的書籍都大凡枯燥乏味,但此書卻不同,黃仁宇老先生的妙筆,讀起來既又不枯燥也不乏味,反而讀起來像偵探小說一樣一氣呵成,讓人深入其中。我在讀《萬歷十五年》時經(jīng)常會因為看到某個句子或是某個例子會心一笑。本書中最有趣的莫過于那些例子,這些例子不但聞所未聞,而且完全顛覆了我們一般在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當中所見到的歷史。在這里歷史總是很有趣甚至是幽默甚至是不可能,根本不像是真的歷史,倒像是作者杜撰的小說。比如戚繼光也會向張居正行賄,首輔申時行因為一時的妥協(xié)放過了剿滅皇太極的機會導致后來的明朝被皇太極所滅,萬歷皇帝和當時的朝臣是對立的兩派,最驚訝的莫過于當時倭寇的入侵并非單純的外敵入侵,而是由于萬歷皇帝關閉了當時的海關大門,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致使原來沿海經(jīng)貿(mào)比較發(fā)達的對外貿(mào)

易關系受到重創(chuàng),農(nóng)民不堪其苦便紛紛聯(lián)合海盜里應外合反抗朝廷,萬歷皇帝的這一舉措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導致了本來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資本主義萌芽又被消滅了。這些都跟一般歷史書上的記載和坊間流傳的完全相反,但從作者對這些看似小說里才會出現(xiàn)的例子的中又可以讓我們找到史料上的出處,這些例子的確都是有文獻記載的真實史料,而非作者杜撰或者臆造的。

作者認為,中國二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jié)。寫作本書的目的,也重在說明這一看法。為了使歷史專題的研究大眾化,因而本書采取了傳記體的鋪敘方式,共分七章,每章的標題分別為萬歷皇帝、首輔申時行、世間已無張居正、活著的祖宗、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戚繼光——孤獨的將領、李贄——自相沖突的哲學家。作者在文末總結(jié),“1587年,是為萬歷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jīng)走到了它發(fā)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diào)和,高級將領的富于創(chuàng)造或者習于茍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無分善惡,統(tǒng)統(tǒng)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fā)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里作悲劇性的結(jié)束。萬歷丁亥年的年鑒,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薄皶兴鶖ⅲ环练Q為一個大失敗的總記錄。其中敘及的主要人物,有萬歷皇帝朱翊鈞,大學士張居正、申時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薊州總兵官戚繼光,以知府身分掛冠而去的名士李贄,他們或身敗,或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這種情形,斷非個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釋,而是當日的制度已至山窮水盡,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犧牲品而遭殃受禍……”(作者自序)

此書重點描述了幾個的人物:萬歷皇帝,首輔張居正,申時行,模范官僚——海瑞,將領——戚繼光,哲學家——李贄。在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皇帝的無奈,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有很多東西去不由他抉擇。旁人可能覺得皇帝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職務,但是在立儲這件事上它卻無法平自己的意愿行事,這體現(xiàn)出了皇帝的苦惱。由此,萬歷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團慪氣,但他應該知道,實際上文官集團的力量是一個皇帝難以約束的。我終于知道,一個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因,從作者對文人集團的深刻,犀利的理解中有了一些理解。從書中我們不難看出,萬歷少年是一個有為的君主,他曾經(jīng)勵精圖治,打算開創(chuàng)一個“萬歷中興”,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決斷,他終于無法忍受。而立儲之事就成了他的一個爆發(fā)。他終于在這件事上開始怠政。而一個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漸漸走向沒落的深淵。

在書中我看到了世態(tài)炎涼,做一個好官特別是做好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是多么的困難。由于萬歷皇帝繼位時非常年幼,張居正又當老師,教育培養(yǎng)小皇帝,又為了國家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大力改革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勃勃生機。但由于居官高位,獨攬大權,有時候也難免有一些錯誤和問題。但這些個人的私欲,缺點引起的問題在張居正死后被朝中大臣利用,翻出各種證據(jù)使皇帝無法容忍,張居正一生為國任勞任怨的功德,換來的竟是家族子孫的大難。神宗于是下令抄居正家,并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還差點開棺戮尸。他的家屬餓死的餓死,自殺的自殺,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

的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復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致使剛剛中興的明朝,又走開下坡路。整個神宗一朝,沒有人敢為居正呼冤。然而國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啟二年(1622年),明熹宗為激勵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官復蔭。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間已無張居正!

作者在書中末段指出:“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chuàng)造性,則其社會發(fā)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弊髡咭徽Z點出我們這個龐大的帝國王朝的癥結(jié)所在,這也是我們大明王朝乃至我們所有的封建王朝的晚期所需要改革的地方。

以史為鑒,中國政治不能成為數(shù)字化的工具,以道德代替法律,去造成中國政治一系列的弊端。我們要做到真正的依法治國,任人唯賢,切莫讓這段歷史僅僅成為遺憾,這篇精悍粹美的文字成為我們茶余飯后的一段消遣,我們要讓他透過黃先生的筆觸奏成一段振聾發(fā)聵的警鐘!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精選多篇)》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zhuǎn)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weilaioem.com/gongwen/279107.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