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聽課評課與教學斷想讀后感
聽課評課與教學斷想讀后感
本學期,利用閑暇斷斷續(xù)續(xù)讀了《聽課評課與教學斷想》一書,于文森教授在書中通過對課堂聽評課的分析,對有關教學問題的思考和感悟,用各種教學隨筆和短文的形式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學思想,讀后讓我受益匪淺。
一、聽課評課,借鑒別人經(jīng)驗
于教授說,真正的教育學是活在課堂里的!豆_課斷想》一文中講到公開課的意義是對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及促進學科教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我們每學期都要聽課,其中許多是公開課,公開課一般都是開課教師精心準備過的,其實都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常常有許多可學之處,值得學習和借鑒。聽課后的一些思考、點評和分析,能帶給我們許多啟發(fā)和靈感,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價值和魅力,從而學到許多經(jīng)驗。在準備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如今年我校教師在市學業(yè)水平考試培訓會上公開課《認識國家》,在磨課過程中,我們組的同事共同聽課、評課,提出建議,幫助老師備課,每個人都學習感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學專題,表達的是余文森教授對各種教學現(xiàn)象和問題的相對專業(yè)化的看法和見解;對比自己的教學實踐,感受到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上,尊重學生,隨著新課程課堂變革的實施,我開始調(diào)整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改變教師講為主到學生學為主。引導學生勤學、勤思考、勤動手,使課堂向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轉變。不斷學習,認真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取長補短。自己教學方式的轉變,有很多感受和收獲。
二、課堂落實,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要抓落實》一文認為課堂要特別注重抓落實。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抓落實,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內(nèi)容、任務具體清晰。要求認真?zhèn)湔n,根據(jù)教學要求認真鉆研教材,整體把握全冊內(nèi)容,單元教學內(nèi)容及每課的主要內(nèi)容,充分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知識點及重難點,通過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制定出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備課時老師要想好教什么,什么需要教,只教學生不會的,這種“針對性”非常重要。凡是學生自己看書能懂的,凡是看書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弄懂的,經(jīng)過學生之間交流討論能懂的,也不教。上課時讓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與學法指導進行自主學習,并結合目標要求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重點訓練。這樣目標具體明確,效率就高。課后作業(yè)向課堂轉移,極大地減輕了自己和學生的負擔,也能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
始終以生為本,及時解決課堂問題。如常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常?吹叫〗M內(nèi)組長與部分同學在討論、學習,甚至是獨自學習,其余同學在閑聊。組長匯報時還說是經(jīng)過了小組成員深入的討論。通過老師指導,讓沒參與自主、合作學習的參與到自主、合作學習之中。幫助到位是在學生愿意學又學不會時,教師起到幫助作用。只要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之時,及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討論中去,有個別問題就講解點撥,共性的問題再面向全體同學一起探討解決,課堂才為更加有效。
三、不斷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
書中還講到作為教師要,堅持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從學習中汲取營養(yǎng),提升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學習不在于年齡多大,有沒有時間,而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去學,樂不樂意去動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閱讀各種有益書籍,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成長!我們現(xiàn)在開展的課題研究、集體備課、集體教研都是為教學服務的。積極實踐,及時反思,才能做得更好。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反思,促使自己不斷進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通過不斷地學習,力求把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升華的過程不斷積累經(jīng)驗,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改造和實施,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其變成屬于自己的經(jīng)驗。
第二篇:聽課斷想
從聽《認識三角形》單元的推門課所想到的
曹松峰
近期,我們教研室集中兩周的時間,組織部分學校的業(yè)務校長和教研員,到市直初中開展聽評推門課活動。其間,我聽了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一、二單元的8節(jié)課,大多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線段的內(nèi)容。整體印象是,授課教師大都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踐行新課程的理念,把自己對課標、教材的理解融會到對學情的把握之中,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習得技能,培養(yǎng)能力,升華智慧,打造高效優(yōu)質的課堂。但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凸顯了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膚淺、對教材研究的缺失,特別是少數(shù)教師還在“穿新鞋走老路”,重復著課改之初所犯的一些低級性錯誤。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今天,這些現(xiàn)象很有必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糾正,以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課改再出發(fā)”。
【片斷1】
師: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三角形中的一些重要線段,請大家打開教材143頁,找到三角形角平分線的定義,齊聲朗誦三遍。
生(齊讀):在三角形中,一個內(nèi)角的角平分線與它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與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
師:我們接著學習三角形的中線,請大家看教材第143頁,把三角形中線的定義齊聲朗誦三遍。
生(齊讀):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與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的中線。 ??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和中線,它們是三角形中的兩種非常重要的線段。請大家再一次齊聲朗誦它們的定義,一定要把它記下來,背熟了??
【評析】
在課后的座談中,教研員提出了對上述課堂教學活動的不同看法,作課的教師反問道:“難道實施了新課程,就不要求學生熟記一些重要的數(shù)學概念嗎?”
這里,問題的關鍵不是數(shù)學概念是否需要記憶,而是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記憶、理解、掌握,進而靈活運用的問題。毫無疑問,數(shù)學概念在數(shù)學學科的知識架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基礎的基礎,不可須臾離開。正如有的專家所談,數(shù)學就是在“玩”概念。對一些重要的數(shù)學概念,包括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等,學生應在頭腦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以便于在應用中做到“死去活來”。 新課程淡化了對一些數(shù)學概念的記憶背誦。我們反對像背誦古文名篇一樣對數(shù)學概念的死記硬背,或是把它們作為一堆生死僵硬、毫無生命的東西強加在學生的頭上。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引領學生通過折一折、議一議的思考、操作、交流活動,達到在活動中加強記憶、加深理解,進而靈活運用的目的。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是理解基礎上的記憶。學生在對概念的探索、質疑、體驗和應用的一系列過程中,不斷深化對概念的認知,使其成為自身數(shù)學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了解知識的發(fā)生過程,探求知識的實際應用,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至少可以增強記憶的準確性和牢固性,避免學得快、忘得快的現(xiàn)象發(fā)生。常常見到一些初中生在最后階段的數(shù)學綜合復習中,仍然對于統(tǒng)計學標準差公式中的(xi-x)是否應帶上指數(shù)2拿不準。究其原因,是沒有認識標準差的意義以及非負數(shù)在防止正偏差和負偏差相互抵消中的作用。不難相信,在體認了公式的探求構造過程之后,上述現(xiàn)象發(fā)生的概率將會大大減小。
【片斷2】
師:對于不同的三角形,我們可以分別做出它的三條角平分線。
(教師示范,用量角器度量已知角的度數(shù),畫出它的角平分線。)
師:請同學們仿照老師的做法去做。至于用三角形紙片折出三角形的平分線,留給大家作為課后練習。
??
【評析】
我們認為該教師的做法有點偷工減料。為什么要把同學們的思維限定在“仿照老師的做法去做”的范圍內(nèi),是否有語言和行為霸權的嫌疑?放手讓同學們動腦去想、動手去試,探索做法的多樣化,豈不更好?另外,讓同學們動手“做一做” “折一折”,是課堂上的規(guī)定動作,將其留作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做,學生做不做?做得怎么樣?有什么檢測措施?不落實,不檢測,等于不布置。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教師把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動手活動看作是可有可無的一件事情,心甘情愿地越俎代庖,干了不少費力不討好、事倍功半的事情。在當今的課堂上,重結果輕過程,重講授輕活動的現(xiàn)象仍然依稀可見,應該下大力氣扭轉才是。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做一做”,體驗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價值何在?這是不少一線教師的困惑和疑問。學生通過參與獨立思考、觀察操作和互動交流等活動,可以實現(xiàn)對知識的加工、升值,養(yǎng)成多角度、深層次理解問題的自覺,提升對具體方法進行高度概括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毋庸諱言,“過程”之所以與結果同等重要,就在于一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價值觀、處世風格等個性品質是在過程中形成的。當你以適當?shù)乃俣扰芡陜扇缀,可能也不覺得得到了什么,但如果你經(jīng)常這樣運動,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更有活力了,免疫力提高了,這就是過程的價值。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結果。任何事情,離開了過程就將一無所成。正如體力運動可以健身一樣,腦力勞動可以益智、怡情、正心、誠意,可以使我們感受先進文化的浸潤、浸淫、浸染。
【片斷3】
師:請大家按照教材143頁的要求,每人準備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紙片各一個,用折紙的辦法得到這三個三角形的三條中線。
(學生開始按照教師的要求忙活起來。由于在學生活動前,教師缺乏指向性十分明確的要求,缺乏積極有效的指導,不少學生操作不得要領,活動的實際效果并不好。)
【評析】
學生活動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指導的效度。換言之,學生的活動,是在教師指向非常明確的指導下的活動,其目的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獲得對知識的體認,絕不是漫無目的的瞎折騰一番。那么,就本次的學生活動而言,教師應該給于哪些引導呢?應該說,課本上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都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是最簡潔、最規(guī)范、最凝練的語言,并且其中蘊涵著活動的操作要領。不是嗎?三角形中線的定義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與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的中線。首先,找到“對邊中點”。將一個頂點的對邊的兩個端點對折重合,折痕就是它的中點。接著,折過頂點與這一折痕的折線,所成的線段就是該三角形的一條中線。十分簡單明了,完全是程序化的知識。但我們的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搞明白,定義中蘊涵著學生活動的方法和步驟!我們在鉆研教材中悟出來了嗎?不得而知。如果悟出來了,那又為什么沒有引導學生去感悟呢?
【片斷4】
師:請大家按照課本第143頁“做一做”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5分鐘以后。)
師:現(xiàn)在我們請各小組展示你們交流的結果。
小組1:我所畫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小組2:我所折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由于發(fā)言代表折的三角形紙片很小,距離較遠的同學不容易看清楚,有的無可奈何地在那里擺弄自己的小紙片,展示并沒有達到請大家共同參與之目的。)
【評析】
不難看出,該教學片斷存在如下的問題:首先,由于作課教師對同學們的課前預習、準備缺乏具體明確的要求,在我聽課的第一個班中,坐在最后一排的四個同學中沒有一人帶三角板、量角器等學具。第二個班中,坐在我旁邊的左右兩個同學只有一個人帶了直尺。因此,他們只能借助于課本的邊緣畫三角形的邊,在畫角平分線的過程中,只能按照老師的建議“大致畫一下就行了”,感悟不到角平分線概念的真諦,對角平分線、中線、高線三者的區(qū)別也不甚明晰。還有的同學徒手畫了三角形,然后就在那里描來描去,沒有再往前走一步。課前,教師沒能準備尺寸合適的三角形硬紙片一類的教具,指靠學生拿很小的三角形紙片演示,使得演示效果大打折扣。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今天,我們?nèi)詰M力發(fā)揮傳統(tǒng)教具的優(yōu)勢。還應特別指出的是,教師上每節(jié)課都要有備而來,有充分準備而來,絕對不能打無準備之仗。這是我們對高效優(yōu)質的課堂最基本的、一以貫之的要求。
再就是,本節(jié)課的小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樣的“做一做”,重在學生自我思考,動手操作,如果教師能在學生操作之前,給以適度的引導,學生是完全可以獨立完成的。有效的小組合作交流應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操作的基礎上,通過交流活動解決單打獨斗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合作探究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深度,接近同學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本次交流后的小組發(fā)言中,同學們自然流露出的“我所畫”“我所折”等話語,應該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如此的合作交流有必要嗎?有效嗎?(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基礎教研室)
第三篇:說課、聽課與評課
樹人英語學校第四期青年教師培訓
說課、聽課與評課
一、說課
1、概念:依據(jù)指定的教材內(nèi)容,給定時間的準備,說出這節(jié)課的課程目標, 重點、難點和教學思路。著重說出通過什么教學方法,利用什么教學手 段以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過程。
2、 說課要領:
1) 說出課程目標。指出這一課的知識結構,通過教學要達到怎樣的要求。(即讓學生了解什么?懂得什么?掌握什么?)
2)說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指出課程知識結構中的重點、難點。
3)說出教學方法。通過怎樣的教學方法及輔助手段,去達到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聽課
1、 全程記錄下教者的教學實況;
2、 對照自己認為好的何教學方法,形式及存在的不足作出點評記錄;
3、 對整個的教學過程進行點評,總結出成功與不足之處; 4 、與教者及同行進行切磋。
三、評課
1、 對教學過程進行總體的客觀評價。
2、 評價要領:
1)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看學生的反饋)
2 ) 教學思路的體現(xiàn)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3 ) 教學重點的突出 (一課一得)
4 ) 教學難點的突破 (措施、手段、效果)
5 ) 教學的整體思路 (是否體現(xiàn)啟發(fā)式)
6 ) 教師的語言表達、姿態(tài)、板書等。
201*-3-7
第四篇:教師如何聽課與評課
教師如何聽課與評課
一、聽課前要明確聽誰的?為什么聽?想解決什么問題?
1、要對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有一定恰當?shù)脑u價,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環(huán)節(jié),還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和時間的關系。
3、要注意教學的真實性,真實的成分有多少。
4、要記自己的隨想,邊聽邊記(隨想是一種感悟、靈感,在一定時間獨有的認識,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標志)。
二、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
1、一堂好課的標準
(1)一堂好課應該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扎實的課,而不是圖熱鬧的課。
(2)一堂好課應該是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有內(nèi)容的課。
(3)一堂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也就是豐實的課,內(nèi)容豐富,多方活躍,給人以啟迪。
(4)一堂好課應該是常態(tài)下的課。也就是平實的課。不管誰在聽課,要做到心中只有學生。
(5)一堂好課應該是真實的課。也就是有缺憾的課。
2、一堂好課的基本表現(xiàn)
(1)一堂好課必須形成學生的興趣和持續(xù)學習的動力。
(2)一堂好課必須兼顧有差異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課必須體現(xiàn)思維的深度。
(4)一堂好課應促使學生知行結合,有所收獲。
評課
一、評課的幾個原則
目前我校評課重點看師生雙邊互動、生生互動是否有效,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改變,新課改的三個維度是否有效貫徹。
1、實事求是的原則。
評課本著公正、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實話實說是體現(xiàn)評課者責任心的問題,也是給執(zhí)教者學習的機會,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樣對不起同事的勞動。
2、零距離的原則。
主持者應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評課氣氛,要讓執(zhí)教者在春風化雨般的評語中得到信心,也學會反思。讓每一位聽課者都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針對性原則。
評課不宜面面俱到,應就執(zhí)教者的主要目標進行評述,問題要集中明確,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膽提出改進,不主張1234羅列太多,只要一兩點到位就夠了。
4、激勵性原則。
評課首先要考慮到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授課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讓執(zhí)教者聽了你的評課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氣,而不要讓他聽后感嘆:"這輩子再也不上公開課了!"
5、差異性原則。
要因人而異,不要強求一律,要用別人的長處比自己的短處,而不是用自己長處比別人的短處。
6、就課論課原則。
把課評足,就事論事,不要由評課到評人,更不能因一堂課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評課的幾個誤區(qū)
1、只聽不參加評課。這是聽課的大忌,不評課聽課就沒有意義了。
2、蜻蜓點水,不痛不癢。有的老師聽課,只聽大概,所以評課只能如此。
3、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評課沒有主次,沒有重點。
4、充當好好先生。這最為普遍,只揀好話說,使上課者和聽評者沒有充分認識不足和遺憾。
5、惡語傷心。專挑毛病,在針孔里看人——看貶了,這與評課是背道而馳,極不主張。
6、追趕時髦,脫離實際,套些時尚的理論和時髦的評語,沒有多大的指導價值。
7、當面不語,背后不斷。這種現(xiàn)象最為可怕,評課時有話不說,只當聽眾,當老好人,可課后卻大加評論,評頭點足,而且往往只會說授課者不是之處,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
第五篇:聽課與評課的藝術
聽課與評課的藝術
湖南長沙市一中(410005) 高建軍
一、聽課的藝術
(一)聽課類比讀書
怎樣讀書呢?
一是要多讀,博覽群書。書讀得多了,收獲自然就大。
二是要多想,用心讀書。讀書僅僅多還遠遠不夠,俗話說“貪多嚼不爛”,還要思考。只有用心地讀、思考地讀,才能洞察到“書”背后的理論、思想,汲取精華,為我所用,影響行動。
三是要多記,動筆墨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就及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
聽課亦如此.聽課是學校經(jīng)常開展的活動,如果我們僅以為這是學校培訓教師的方式,是對教師進行教學檢查的內(nèi)容,是教師必須完成的任務;那么,這種聽課就是沒有效果的或收獲甚微。如果我們想從聽課中有所收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自身的成長,就應改變這種被動式的聽課,出于自身教學需求而自覺、自發(fā)、自主參與聽課活動。這樣的聽課,才能真正“聽”出授課者的智慧,“聽”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聽”出以后努力的方向。當然,聽課前要有所準備,有準備的聽課才有效。怎樣準備聽課才有效呢?
(二)聽課的策略
1.聽課前的準備
(1)帶著教學需求去聽課。
教師有聽課的愿望,聽課之前就會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教師會對要聽的課作簡單分析和選擇聽同年級的課,有直接的學習參考價值;聽學生水平同一層次的課,其經(jīng)驗在本校較易推行;聽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講課,可讓自己的教學探索少走彎路??如果已經(jīng)確定要聽哪一節(jié)課,教師就會進一步了解這節(jié)課的主題、內(nèi)容概況、學生能力層次、教師教學水平等情況。教師往往還會根據(jù)自身教學的需求考慮聽課時聽什么。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本節(jié)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及突破方式底氣不足,那就要專注聽授課教師是怎樣把握教材重難點及如何突破重難點。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全面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方面總是不足,那么在聽課的過程中,就會注重觀察授課教師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廣泛參與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去的。如果教師在授課中特別注重課堂的板書或教師的肢體語言或語言的表達,那么在聽課過程中也自然會特別關注授課者在這些方面的表現(xiàn)。
帶著自身教學需求去聽課,就會自覺做好聽課前準備,聽課時能更快地領悟到授課教師的教學意圖,準確地理解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聽課效益。
(2)帶著課程理念去聽課。
新課程之下的課堂教學,要用新的教學理念、課程標準衡量。所以,聽課教師要理解并領悟新課程理念,掌握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明確它們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據(jù)此去聽課,才能科學評價所聽的課,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得到收獲。
帶著課程理念去聽課、自然會關注授課教師在教學中有沒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并重視其全面發(fā)展;同時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
養(yǎng)等,由此判斷教師的教學思想是否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相吻合,并以此作為評課的重要依據(jù)。如果授課教師在這方面存在著不足之處,那么聽課者往往還會思考其原因,并積極考慮解決的方法。如某位教師的一堂探究課,教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當有位學生提出了錯誤的做法時,授課教師趕緊予以否定,并讓其他學生發(fā)言。這個學生紅著臉坐下去,再也不敢開口。其實,這個學生只是概念理解錯了,但思路基本上是正確的。如果授課教師能夠稍加引導,將會對這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很大幫助,而不是讓其默默地坐在一旁,暗自后悔。顯然,教師對這一細節(jié)的處理有違新課程理念。如果聽課教師能夠看清這一點,定會引起反思、討論和研究。這將有助于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開展,也有助于教師個人的專業(yè)成長。
(3)帶著實用標尺去聽課。
聽課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但是,授課教師教學過程中有哪些優(yōu)點,這些優(yōu)點是否可以吸取,這就需要聽課的教師作一番判斷和分析。所以,聽課時,教師還要帶上“實用”這把標尺去衡量授課教師的教學是否有用、可用。如當前的公開課都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例如有位老師的實驗課《體驗細胞膜的制備方法》,課堂上安排了學生小組討論、自由發(fā)言、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等諸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等,雖然這所學校學生層次較高,準備也很充分,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進行得非常倉促。如果換了學生層次相對較低的學校,這些教學方法更難開展。所以,盡管授課教師的點子不錯,但并不等于就有推廣應用的價值。再如當前的公開課幾乎都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據(jù)學生反映他們并不喜歡老師用多媒體上課,因為課堂上要看、要記的東西太多,總是處于緊張狀態(tài)。盡管多媒體課堂知識密度很大,但學生的收獲卻沒有教師預料的多。可見,多媒體的運用與否、運用多少不能簡單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如果教師看到了這一點,聽課時帶著“實用”的標尺,就會衡量這一節(jié)課的實用價值有多大,對自己有多大的借鑒作用,懂得在多媒體教學上不照搬人家的經(jīng)驗,而是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加以靈活運用。
(4)帶著欣賞眼光去聽課。
聽課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所以我們要用一種謙虛的心態(tài)聽課,用一種欣賞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待別人的教學,這樣不僅能給授課者以客觀的評價,也會使聽課者產(chǎn)生一種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納他人的教學優(yōu)點,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
每一節(jié)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在其個性化教學中總有一些能夠展示教學魅力的優(yōu)點。有上進心的聽課者,一定會留意那些自己所喜歡、所缺乏、所崇尚的教學優(yōu)點:如授課教師平和可親的教態(tài)、幽默風趣的語言、細膩的情感、敏銳的視覺、靈活的應變能力、深厚的知識功底、漂亮的粉筆字??這些雖然難以直接提高聽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卻有助于把授課者的教學優(yōu)點變?yōu)樽陨沓砷L的驅動力,完善和豐富自己的個性化教學以及增強自身的素質。有時候,授課教師的一些教學意圖,聽課教師可能一時還領悟不出來。那么,聽課教師應該在聽課之后或評課之時主動與授課教師進行交流,詢問和請教有關問題。如果授課教師的教學存在著一些缺憾和失誤,聽課教師也應該以平和的態(tài)度與其進行探討。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獨教而不互相聽課,不與人交流學習,會使自己見少識淺。在新課程中應廣泛開展聽課活動,更應注意提高聽課的效益。教師如能做好以上所講的幾個方面,在聽課中必定受益匪淺。
那么,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如何聽課?簡單地講,聽課者要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聽課觀。
2.聽課進行時的行為
(1)聽課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參與性。
傳統(tǒng)的聽課重視記錄教師在課堂中的“表演”,而忽略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當然有的聽課者也會有意識地觀察學生,但是大多重視學生課堂學習的結果,而容易忽略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即使聽課者希望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情況,但由于傳統(tǒng)課堂常常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在課堂中很少有主動發(fā)言、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所以聽課者的愿望一般也會落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薄案淖冋n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這就意味著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師授課方式將會發(fā)生改變,學生在課堂中將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有更多的表現(xiàn)空間。因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聽課者要重視觀察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特別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xiàn)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聽課者不僅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言語,也要觀看學生的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情緒,以及透過外在的言行來體察學生與教師互動過程中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變化。
(2)聽課應更多地關注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
傳統(tǒng)的課堂與學生、教師的日常生活脫節(jié)乃至嚴重隔離。部分原因是傳統(tǒng)課堂只強調(diào)書本知識的學習,教師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書本知識就可以應付升學考試了。在這種情況下,聽課者自然就無法觀察到課堂內(nèi)容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聽課者在聽課過程中也不會刻意去觀察教師是否將適當加工的生活事件引入課堂。
新課程精神強調(diào)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jīng)驗帶進課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內(nèi)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聽課,要特別關注教學內(nèi)容是否與師生的日常生活發(fā)生了聯(lián)系。例如,有的教師將日常生活的內(nèi)容試著帶入了課堂,聽課者就要關注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在課堂中具體的表現(xiàn)方式,教師對其加工和處理是否到位,或者說日常生活的事件與課本知識的銜接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的調(diào)動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3)聽課應更多地關注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由于傳統(tǒng)的課堂一般會呈現(xiàn)出“教師一味講、學生埋頭聽”的特點,聽課者也無須過多地關注上課者教學方法是否多樣,是否靈活搭配、合理運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主張將日常生活合理地融入到教學內(nèi)容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僅僅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來組織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實際上,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
要,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靈活多變地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因此,聽課者不能無視課堂的這一變化,而是要更多地關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方法的意識、行為和能力。也就是說,聽課者既要在課堂中觀察教師使用了哪些教學方法,也要分析教師為什么要使用這些教學方法,以及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教學內(nèi)容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4)聽課應更多地關注教學評價的多元性。
傳統(tǒng)的聽課中,聽課者聽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過聽課來評價上課教師的教學水平。而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課堂評價的主體是教師,評價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對學生也往往只是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因而,聽課者既無法感受到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也沒有必要通過聽課和課后評析去引領教師開展多元的課堂教學評價。
在新課程背景下,評價上課教師教學水平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給教師的教學水平分個優(yōu)、良、中、差,而且是通過聽課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改進和師生共同的成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币虼耍犝n者對一堂課的教學評析角度不應是一元的,而應是多元的;不僅要從教師的言行評析教學,而且能夠從學生的角度評析教學效果;不僅能夠關注到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等顯性表現(xiàn),更能夠從學生的情緒、表情、學習狀態(tài)等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需要,以及教師是否能夠準確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調(diào)整自身的課堂教學計劃,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可能的條件下,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在課堂中,聽課老師應該集中精力,堅持“四到”:“耳到”——仔細聆聽師生對話;“眼到”——認真觀察教師教態(tài)、表情、肢體語言、板書、所用教具及學生反應與表現(xiàn);“心到”——邊聽邊認真思考,把授課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與“我”作比較;“手到”——記錄教學流程、重點、難點、板書、師生對話、教學“亮點”及自己觸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 當然,聽課時不可能將“看、聽、想、記”等多種心智活動割裂開來,而是邊聽邊看、又記又想的,是“看、聽、想、記”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聯(lián)動推進的,聯(lián)動才是有效聽課的真諦。
3.聽課的基本要領
(1)全身心投入。
聽課必須專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全神貫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精力不集中往往會貽誤聽課。比如療事故出現(xiàn),常與醫(yī)務人員用心不專、麻痹大意有關;車禍發(fā)生在司機酒后開車或三心二意的時候。同理,聽課者要想獲得理想的聽課效果,也要注意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為此,在聽課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如果聽課者心猿意馬,左顧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瞌睡,心思全然不在聽課上,這種聽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聽課由于單調(diào)無刺激,以及長時間的靜坐容易使人疲勞和困倦,這就要求聽課者用意志來克制自己,使自己自始至終進入角色狀態(tài),整個意識要隨著講課情境活動而活動,這樣不易走神。
(2)聽課要做到聽、看、記、思有機的結合
聽課不僅是復雜的腦力勞動,而且是一種方法和技能。
① 聽什么?怎樣聽?主要應聽:a.教師是否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b.是否重點突出,詳略得當。c.語言是否流暢、表達是否清楚。d.是否有知識性等錯誤。e.是否有創(chuàng)新的地方。f.教師的思維是否寬泛,學生的發(fā)言是否準確。
②看什么?怎樣看? “看”與“思”相伴,所以“看”就是觀察。“看”是聽課的重點。聽課時要做到“五看”,即一看授課者在課堂教學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學思想,特別是與當前的課程改革理念是否相符。要看教師關注的是自己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是關注少數(shù)學生,還是全體學生,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還是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要看教師是否將學科新課程理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中,能否體現(xiàn)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落實;還要看教師的教學作風是否民主,學生是否得到“解放”,是否構建和諧課堂等等。二看學生的“學”,這是“五看”的重點。這里的“學”不是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而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學習,情緒是否飽滿,學生是否參與教學活動,活動的廣泛性、有效性怎樣,學生是否在“做”中學,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要看學生能否主動提出問題、敢于發(fā)表自己意見,是否善于合作、樂于交流,是否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還要看學生的思維品質的表現(xiàn)。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能折射出教師的教學思想,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素質。三看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教學效果是檢驗教師課堂有效教學和教學目標是否落實的試金石。這里不僅要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程度,也不僅要看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和達成,更要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有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科學情感,收獲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品質,收獲的是終身發(fā)展的能力。四看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挖掘和處理,看教師的課程意識和整合,看教學重點難點的突出和突破,看教學程序是否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五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即語言、教態(tài)、板書,課堂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精神狀態(tài),多媒體的使用技能和適時運用。教師是學生的風向標,教師在課堂上應具有“精、氣、神”。課堂上教師以富有情趣的教學語言、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和藹的民主作風、自然的應變藝術、激勵的組織策略感染學生、鼓舞學生、引領學生,學生也會自然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并進入狀態(tài),自然與老師“配合”(新課程倡導的是教師配合學生)。
③記什么?怎樣記?原則上聽課記錄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關于聽課中的“記”,應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概括說:一要記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課堂程序;二要記教師教學中的亮點,如富有激勵啟發(fā)的語言、學生活動的有效組織等;三記學生中的閃光點,如學生的奇思妙想、質疑發(fā)現(xiàn)和對“權威”的挑戰(zhàn)等;四記聽課者即時的思考和課后的反思。聽課過程中對授課教師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教學語言的特點、教學思想的體現(xiàn)等的思考都應及時旁批旁記,課后應像“過電影”一樣對課堂全程進行反思,并對聽課記錄加以整理和梳理。聽課中的“記”,尤以記自己的思考為重點。
④思什么?怎么思?主要思考是:a.教師為什么要這樣處理教材,換個角度行不行、好不好。b.對教師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預測對學生所產(chǎn)生的相關影響。c.如果是自己來上這節(jié)課,應該怎樣上,進行換位思考。d.如果我是學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學內(nèi)容。e.新課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體現(xiàn)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并轉化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f.這節(jié)課是否是反映教師正常的教學實際水平,如果沒有聽
課者,教師是否也會這樣上,等等。“思”就意味著對課堂教學水平的分析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的觀察上,而要透過現(xiàn)象去分析它的實質。例如怎樣才算啟發(fā)思維,不能簡單地看課堂上是否問問答答,也不能簡單地看舉手的人數(shù)多少,主要看學生動腦筋的程度。這里不妨分析一下:如果問題剛提出,全班都舉手,這能算啟發(fā)思維很成功嗎?這很可能提的問題太簡單了。相反,一個問題提下去,開始無人舉手,但看得出來,學生在思考,幾秒鐘以后,有的孩子臉上露出了有所領悟的表情,舉起手來,漸漸地舉的手多了起來。這才是一種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樣,在有的課上,老師提的問題,學生個個答得準,而且語句流暢,一個結也不打,這是不是成功呢?這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事先準備好的,不真實;二是喊出來的都是好學生;三是內(nèi)容要求偏低了。這三種情況都不會使學生有較大收獲。上得好的課,應該看得出學生是怎樣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比較熟練的過程。在課堂上,學生答錯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結結巴巴,這是正,F(xiàn)象,正因為這樣他才要學習。老師的功夫也就是在學生答錯時,能加以引導,答得不完整時,能加以啟發(fā)。
總之,應該根據(jù)聽課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側重地將聽、看、記、思的內(nèi)容有機、靈活地結合起來。如教師和學生發(fā)言時,就要以聽為主,兼顧觀察;教師在板書和學生在演練時,就應以看為主,兼顧其他;學生在練習時,就應以思考為主。
二、評課的藝術
1.有人把老師上課比作“畫龍”,把評課比作“點睛”,“龍”,因“睛”而騰飛,很形象,同時道出了評課的重要性!巴庑锌礋狒[,內(nèi)行看門道”,一節(jié)課往往因專業(yè)的評課而精彩,上課者因專業(yè)的評課而茅塞頓開,聽課者因專業(yè)的評課而豁然開朗。 那怎樣評課呢?
2.“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評課,也必先有一個“規(guī)矩”即標準,就像斷案要有法律、稱量要有天平一樣,評課時用這個“規(guī)矩”來衡量課的質量。換句話說,什么樣的課是好課、是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課、是有效的課、是優(yōu)質的課,反之亦然。但是,由于教學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長的人,沒有也不可能有絕對的客觀標準,標準只是相對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評教學目標;(2)評教學過程;(3)評教學效果;(4)評教師素質。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