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摘要: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提高自我適應社會能力的場所,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場所。而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學生知識獲得的多與少、能力的高與低。人才創(chuàng)新、觀念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是當代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出的客觀要求,地理學科需要教師能夠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教育觀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課堂效果可大有改觀。為此,我們在地理教學中進行了許多積極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從地理課堂教學作為突破口,通過采取恰當?shù)姆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地理課堂 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
地理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如何選擇正確途徑,為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是擺在每一個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地理學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規(guī)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其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與人類日常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的學科之一。
1. 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fā)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另外現(xiàn)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現(xiàn)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設對學生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所以課堂效果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2. 做好教學準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備課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我相信各位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不會存在大的問題,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內容的系統(tǒng)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不管學生,不備方法,導致教師講課、學生學習兩層皮,教學效果不好。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一.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huán)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其次要備學生現(xiàn)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
第二.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途徑是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
首先全力激發(fā)學生上地理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么是感覺地理知識過于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覺得知識過于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zhàn)欲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其次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貼近學生生活。
書本世界是語言符號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這個世界缺乏色彩、缺少變化,是以一種冰冷冷的形勢和姿態(tài)呈現(xiàn)出來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鮮活的事實和生動直觀的感受構建來的世界。這個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斕,是以一種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態(tài)撲面而來的。對學生來說,這兩個世界并不見得是統(tǒng)一的、相互佐證的。學生之所以感受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不是自己應盡的責任;課堂之所以沒有生機活力,變得如同一潭死水、波瀾不驚??應該說與學生的書本世界和生活實際相割裂有關聯(lián)。
現(xiàn)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xiàn)實有機結合。現(xiàn)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xiàn)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jù)教學需要,將要表現(xiàn)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xiàn)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最后把課堂“還給”學生。
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的狀態(tài),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主的活動。開展“研究型”教學是把課堂還于學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變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為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整節(jié)課的內容可
以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解答。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可采用靈活多變的啟發(fā)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則在退居次席的同時,又充分發(fā)揮出“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主動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課堂教學不拘于教室,可以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fā)展。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lián)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
3. 加強科學教育研究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密切注視教育發(fā)展的新動向,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實現(xiàn)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zhàn)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
4. 課后及時總結
你的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達到的標志是什么?你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qū)別?你在課上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區(qū)別的?這次課你感到比較得當?shù)牡胤接心男看嬖诘膯栴}又有哪些?什么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在下次課中你打算如
何克服在這次課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等等。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也會有很多問題不一定能夠圓滿地解決,在課后要及時地回顧總結,不斷地調整、改進,以期達到下一節(jié)課時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學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意的方面。
總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廣大地理教師要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以改革為動力,在新條件下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抱著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努力提高地理課堂教育效果,切實以素質教育為教學重心,有力地促進廣大地理教師課堂教學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靈活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摘要:發(fā)展地理思維能力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對目前進行正在進行的新課改而言,注重探究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過程。地理學科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許多高中學生比較難以適應,部分學生對地理甚至產生懼怕心理,因此對學生尤其是高三學生來說,加強對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分析高三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角度, 嘗試探討如何更好的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關鍵詞:生活實際 地理思維 欠缺
1引言
對許多剛進入高三的文科學生來說,地理很難,甚至在有些老師當中也會形成這么一種認識“學好地理就等于學好了文科”,地理之難,許多同學會一致推舉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冊和區(qū)域地理分析這部分。為什么許多同學會學不好這部分的內容呢。經過連續(xù)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學,本人以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癥結在于學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
2 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現(xiàn)
在地理學習中,許多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造成了這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學不好,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夠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這樣表述地理學科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這兩種特性決定了對高中地理思維需要轉化,對地理問題的認識需要全方位考慮,但長期以來,許多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僅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對地理知識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長期以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獲取依賴死記硬背,依賴于對地理結論的掌握,忽視對地理原理的探究,從而造成學生在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束手無策。比如對地方時的分析,教材中僅僅提到偏東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沒有涉及到偏東的地方到底可以定為幾點鐘,所以導致許多學生僅僅局限于會計算時間,而我們許多老師開展教學的時候也沒有特意分析時間是怎么定出來的,從而產生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障礙,做一些普通一點的題目不難,但對較難的題目就開始頭腦迷糊起來了。
2.2 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綜合分析鑒別能力差
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地理問題的本質特征。但是不少學生卻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導致學生容易在地理學習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無法形成全面的認識。比如學生對光和熱的理解,認為一個地方的太陽輻射能強烈,這個地方的熱量一定充足,但熱量又主要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又不太清楚。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現(xiàn)象如青藏地區(qū)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的現(xiàn)象的時候,往往無法進行正常的思維。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許多學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
2.3 思維的邏輯性不強,易受思維定勢束縛
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于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guī)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huán)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生原因分辨[1]
不清,從而產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又比如在一幅經緯網(wǎng)的地圖上(如右圖),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地球自轉方向和判斷某地點準確的經緯度。
3 運用生活實際 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地理思維缺陷,特別對高三學生而言,由于直接面臨高考,而許多高考題目都是全新的,沒有良好的地理思維有時候是很難正確解決這些題目。本人經過長期的嘗試,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地理教學,特別是運用生活實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的幫助更大。
3.1 加強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fā),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有對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認識,如知道有大陸漂移說這種理論,但具體這種學說支持的依據(jù)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時老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提出問題,大陸為什么會飄移,要解決幾個問題呢?學生就會逐步去分析,出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大陸水平漂移的動力,來源于什么地方,為什么長期朝一個方向,二是大陸這么重,為什么還會飄移。然后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最后歸結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也能充分理解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的區(qū)別。
3.2 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打基礎
進入高三復習,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學生是很難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學中,要足夠重視一些具有發(fā)散性思維和逆向性思維的內容,對這么內容教師要有充
分的思考,甚至要動用全教研組的力量來思考,然后實施教學。如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就結合高一地理的內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關的學科,則更要請教一些相關學科的老師,這樣學生的地理思維才能建立得比較全面。如對全球定位系統(tǒng)的衛(wèi)星數(shù)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個物體,需要幾顆衛(wèi)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關知識配套。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時為完善地理知識結構,地理教師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階段嘗試讓學生去記憶教材的大標題和黑體字的方法,因為教材的編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維來進行的。
3.3 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xiàn)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如對時間問題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個對時間計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去做很多的難題,本人以為關鍵在于讓學生思考時間的定義,如地方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其來源,缺陷以及補救措施,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地方時—區(qū)時—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思維脈絡。又比如在分析黃淮海平原農業(yè)為什么低產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先分析糧食低產的原因有哪些,屬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該地區(qū)的會有哪些原因,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決等等。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用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 結語
地理學習的成敗在于地理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的好壞。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學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實際,不僅可以有利于降低許多地理問題的難度,使學生能充分理解,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誤區(qū),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對高三學生來說,可以降低他們對地理恐懼的心理,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自信心,從而更有利于高三整個階段地理復習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從“大氣運動”一課看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 劉慧霞 地理教育 201*.5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淺談在地理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高中地理課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門科學,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 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培育著我們建設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地理知識給我們揭示了地球上的許多奧秘,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激勵學生愛科學的情操。也是我們生活的向導。
但是初中考高中不考地理,所以許多學生還有領導都把地理學科看成是副科。剛上初一的學生也就普遍認為地理學科是副科,學不學都可以,甚至認為教地理的老師也是次等教師。針對學生的這種思想,我認為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引導他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打心眼里愛上這一科,地理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地進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沒有興趣,也就沒有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睈鄣仙蛺垡蛩固箯男《紝茖W感興趣,所以長大后都成了科學家。學習興趣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達到預期目的。沒有興趣,學生就產生苦學,厭學,棄學的可能,教師也就完不成教學任務。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要上好第一節(jié)課,讓學生知道地理學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剛上初一的學生雖然在小學已經學習過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并不陌生,但是對于為什么要學習地理及學習內容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首先讓學生觀看課本前頁的彩色圖片和彩色地圖冊,讓他們看到各色各樣的地理事物,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再舉例說明:“日月星辰為什么每天都東升西落?為什么冬天冷,夏天熱?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原,有的地方是平原?為什么有的地方人少,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經濟發(fā)達,有的地方經濟落后?等等。要想懂得這些地理內容和人地關系,就要好好學地理知識。 -
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然環(huán)境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條件,而人類活動又無時無刻不在作用于環(huán)境,利用不當時,就會出現(xiàn)生態(tài)平衡失調的現(xiàn)狀。所以學好地理知識是新時代對每個公民的最起碼的要求,它能使我們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開闊我們的胸懷。
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這個力量來源于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目的和動機是以需要為基礎的,過去只用升學來誘發(fā)學習目的和動機,這是很片面的。要對學生說:“將來大多數(shù)學生都要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中,無論干哪一行,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廣博。那么我們現(xiàn)代人更應把它重視起來,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不盲目地生存,將來經商的時候才能知道哪里出產什么,有利于商業(yè)活動。只有了解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掌握人類活動和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將來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地發(fā)展,自然界才能不給人們帶來災難!
三.要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架起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對好中差不同的學生也要保持平等的關系,不能對學生有親疏厚薄之分,要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教師只有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
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美好的口才,自然的教態(tài),和腦子里豐富的知識,以及和藹可親的口語來換得學生的尊重,每當上課時,都讓學生以笑臉相迎,把對老師的愛轉化成學習的動力。
四.教師要用恰當?shù)慕谭ǎ虾妹恳还?jié)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也是一門科學,地理教師應該具有恰當?shù)慕虒W方法,豐富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還要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在講新課時,應該用教學掛圖,把它掛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思維閱讀課本上的文字,邊看書上圖,再對照前邊教師的大掛圖對比著學習,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來記憶,這樣很直觀,很有空間想象力,和地理事物的真實性。
其次,在講完新課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草圖變相出題型,讓學生把知識學活,如果畫圖的水平不高,不太象也沒關系,只要能把關鍵的地理事物和名稱表現(xiàn)出來就行。比如畫中國地圖時,必須畫出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黃河入?冢,長江入?冢贾轂,珠江口,雷州半島,臺灣島,海南島等,我以前看有的老師上課不拿地圖,也不畫版圖,畫圖了也太簡單過分了,那樣會讓學生有錯覺,記不住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識點。比如講中國的主要鐵路,不畫出珠江口,就定不了廣州的位置。
再次,教師要多閱讀課外書籍,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講解知識,會拓展知識面,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懂得理論知識的科學性。不要死記硬背地理知識,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問學生:“為什么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不是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問題不是背就能解決的問題。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由于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氣溫較低,改變了那里的氣溫和降水狀況。這是受地形因素影響的結果。地理科也是理性知識,有很多學生和老師以及校長都認為地理是屬于死記硬背的,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五.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經常開展地理課外活動,不僅能加強對地理知識的掌握,還能把知識變成技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報導,觀看電視節(jié)目,和收聽廣播等,舉行基礎知識競賽,填圖競賽等都能豐富同學們的地理知識和才智,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和社會現(xiàn)象的興趣。 -
總之,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為(來自好范 文網(wǎng)www.weilaioem.com)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我們地理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
最后我建議地理專家給學生,多拍一些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人類活動的照片和錄相帶,讓學生自己在課后欣賞,這是最有效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以致用,請國家響應我的號召。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3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淺談在地理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臨洮二中 地理組 康偉
摘要:發(fā)展地理思維能力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對目前進行正在進行的新課改而言,注重探究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過程。地理學科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許多高中學生比較難以適應,部分學生對地理甚至產生懼怕心理,因此對學生尤其是高二、高三學生來說,加強對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分析高中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角度, 嘗試探討如何更好的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里的興趣。 關鍵詞:生活實際 地理思維 欠缺熱愛祖國
1引言
對許多剛進入高二的文科學生來說,地理很難,甚至在有些老師當中也會形成這么一種認識“學好地理就等于學好了文科”。其實,高中地理課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門科學,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 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培育著我們建設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地理知識給我們揭示了地球上的許多奧秘,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激勵學生愛科學的情操。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沒有興趣,也就沒有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從小都對科學感興趣,所以長大后都成了科學家。學習興趣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達到預期目的。
2 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現(xiàn)
在地理學習中,許多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造成了這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學不好,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夠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這樣表述地理學科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1]。這兩種特性決定了對高中地理思維需要轉化,對地理問題的認識需要全方位考慮,但長期以來,許多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僅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對地理知識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長期以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獲取依賴死記硬背,依賴于對地理結論的掌握,忽視對地理原理的探究,從而造成學生在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束手無策。比如對地方時的分析,教材中僅僅提到偏東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沒有涉及到偏東的地方到底可以定為幾點鐘,所以導致許多學生僅僅局限于會計算時間,而我們許多老師開展教學的時候也沒有特意分析時間是怎么定出來的,從而產生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障礙,做一些普通一點的題目不難,但對較難的題目就開始頭腦迷糊起來了。
2.2 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綜合分析鑒別能力差
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地理問題的本質特征。但是不少學生卻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導致學生容易在地理學習中混淆一些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無法形成全面的認識。比如學生對光和熱的理解,認為一個地方的太陽輻射能強烈,這個地方的熱量一定充足,但熱量又主要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又不太清楚。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現(xiàn)象如青藏地區(qū)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的現(xiàn)象的時候,往往無法進行正常的思維。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許多學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
2.3 思維的邏輯性不強,易受思維定勢束縛
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于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guī)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huán)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生原因分辨不清,從而產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又比如在一幅經緯網(wǎng)的地圖上,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地球自轉方向和判斷某地點準確的經緯度。
3 運用生活實際 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這個力量來源于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目的和動機是以需要為基礎的,過去只用升學來誘發(fā)學習目的和動機,這是很片面的。要對學生說:“將來大多數(shù)學生都要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中,無論干哪一行,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廣博。那么我們現(xiàn)代人更應把它重視起來,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不盲目地生存,將來經商的時候才能知道哪里出產什么,有利于商業(yè)活動。只有了解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掌握人類活動和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將來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地發(fā)展,自然界才能不給人們帶來災難。”
3.1 加強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fā),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有對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認識,如知道有大陸漂移說這種理論,但具體這種學說支持的依據(jù)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時老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提出問題,大陸為什么會飄移,要解決幾個問題呢?學生就會逐步去分析,出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大陸水平漂移的動力,來源于什么地方,為什么長期朝一個方向,二是大陸這么重,為什么還會飄移。然后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最后歸結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也能充分理解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的區(qū)別。
3.2 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xiàn)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如對時間問題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個對時間計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去做很多的難題,本人以為關鍵在于讓學生思考時間的定義,如地方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其來源,缺陷以及補救措施,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地方時—區(qū)時—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思維脈絡。又比如在分析黃淮海平原農業(yè)為什么低產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先分析糧食低產的原因
有哪些,屬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該地區(qū)的會有哪些原因,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決等等。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用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3.3上好每一節(jié)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多閱讀課外書籍,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講解知識,會拓展知識面,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懂得理論知識的科學性。不要死記硬背地理知識,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問學生:“為什么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不是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問題不是背就能解決的問題。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由于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氣溫較低,改變了那里的氣溫和降水狀況。這是受地形因素影響的結果。地理科也是理性知識,有很多學生和老師以及校長都認為地理是屬于死記硬背的,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3.4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經常開展地理課外活動,不僅能加強對地理知識的掌握,還能把知識變成技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報導,觀看電視節(jié)目,和收聽廣播等,舉行基礎知識競賽,填圖競賽等都能豐富同學們的地理知識和才智,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和社會現(xiàn)象的興趣。
4 結語
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我們地理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5參考文獻:
1、李志方 ,《如何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1*年03期
2、柳寶元在地理教育中樹立人文的教育理念[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201*年
3、陳榮學習身邊的地理——指導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或調查報告的教學體會[a];現(xiàn)代地理 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1*年
4、王秋高中地理教學建議探究[a];現(xiàn)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1*年
5、金愛春;陳曄;杜季秋突破思維弱點 優(yōu)化地理教學[j];地理教育;201*年z1期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1)靈活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王
愛
平遙縣第三中學校
仙
靈活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對許多高中的文科學生來說,地理很難,甚至在有些老師當中也會形成這么一種共識——學好地理就等于學好了文科。地理之難,許多同學感嘆于基礎知識記住了,就是考試不會答題或是得不了高分。經過我個人的經驗之談,本人以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癥結在于學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
一、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現(xiàn)。
在地理學習中,許多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造成了這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學不好,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夠。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這樣表述地理學科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這兩種特性決定了對高中地理思維需要轉化,對地理問題的認識需要全方位考慮,但長期以來,許多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僅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對地理知識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長期以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獲取依賴死記硬背,依賴于對地理結論的掌握,忽視對地理原理的探究,從而造成學生在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束手無策。比如對地方時的分析,教材中僅僅提到偏東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沒有涉及到偏東的地方到底可以定為幾點鐘,所以導致許多學生僅僅局限于會計算時間,而我們許多老師開展教學的時候也沒有特意分析時間是怎 2
么定出來的,從而產生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障礙,做一些普通一點的題目不難,但對較難的題目就開始頭腦迷糊起來了。
2.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綜合分析鑒別能力差。
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地理問題的本質特征。但是不少學生卻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導致學生容易在地理學習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無法形成全面的認識。比如學生對光和熱的理解,認為一個地方的太陽輻射能強烈,這個地方的熱量一定充足,但熱量又主要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又不太清楚。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現(xiàn)象如青藏地區(qū)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的現(xiàn)象的時候,往往無法進行正常的思維。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許多學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
3.思維的邏輯性不強,易受思維定勢束縛。
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于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guī)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huán)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生原因分辨不清,從而產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又比如在一幅經緯網(wǎng)的地圖上,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地球自轉方向和判斷某地點準確的經緯度。
二、運用生活實際, 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地理思維缺陷,特別對高中文科生而言,由于終將面臨高考,而許多高考題目都是全新的,沒有良好的地理思維有時候是很難正確解決這些題目。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地理教學,特別是運用生活實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的幫助更大。
1 .加強誘導啟發(fā),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fā),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有對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認識,如知道有大陸漂移說這種理論,但具體這種學說支持的依據(jù)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時老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提出問題,大陸為什么會飄移,要解決幾個問題呢?學生就會逐步去分析,出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大陸水平漂移的動力,來源于什么地方,為什么長期朝一個方向,二是大陸這么重,為什么還會飄移。然后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最后歸結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也能充分理解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的區(qū)別。
2 .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打基礎。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學生是很難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足夠重視一些具有發(fā)散性思維和逆向性思維的內容,對這些內容教師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動用全教研組的力量來思考,然后實施教學。如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 4
為什么比較平緩,就結合高一地理的內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關的學科,則更要請教一些相關學科的老師,這樣學生的地理思維才能建立得比較全面。
3.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xiàn)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比如在分析黃淮海平原農業(yè)為什么低產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先分析糧食低產的原因有哪些,屬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該地區(qū)的會有哪些原因,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決等等。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用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總之,地理學習的成敗在于地理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的好壞。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學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實際,不僅可以有利于降低許多地理問題的難度,使學生能充分理解,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誤區(qū),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同時,可以降低他們對地理恐懼的心理,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公文素材庫推薦更多范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1)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地理興趣引導教學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地理技能的學和教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初探》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高中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