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點讀后感
讀著抒情的散文,能讓我的心情放飛;讀著精彩的小說,能讓我的幻想放逐;當讀完《回到原點》一書后,則令我百感交集,在吸收書中精髓的同時,也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反思。
書里除了講述了教育的靈魂、如何保衛(wèi)孩子的童年等一些我們容易忽視的問題外,還分析當前教育所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來警醒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確實值得一讀。其中有幾點是我體會最深的。
首先,是林少敏與張文質在談論到保衛(wèi)童年這一話題時,認為當前學校已經是脫離了教育的本質,有功利化的行為。我覺得教育的評價是比較復雜的,所以用評比、競賽、考試等形式去評定學校,是在所難免的;而且現(xiàn)在社會競爭激烈,要想學校有生存以及發(fā)展的空間,去迎合社會的要求,也是迫不得已的。但問題是我們當教育工作者的要帶著良心去工作,本著教書育人的思想,不但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不能把學生當作是制造好成績的機器,不要把學生當作拿獎金的“搖錢樹”的話,我相信我們的教育就沒有了功利關系了。
當今社會里,雖然物質生活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現(xiàn)在的小孩衣食無憂,又由于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的原因,在家里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不僅生活習性比較懶惰,思想上其實也比過去的孩子缺失了許多東西。其實,這就是為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F(xiàn)在大家都不難發(fā)現(xiàn),新聞里常報道:一些青年因為口角而殺人;富二代醉酒駕駛撞人后揚長而去;一些有錢人說用錢就能解決問題等。因此我們慨嘆:現(xiàn)在的人怎么越來越粗暴的呢?這就反思我們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方面還是否做到最好了。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在教育上不僅僅是要對學生進行刻板的學科教育,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的靈魂洗滌和精神的再塑造。
其次,在還學生自由這一問題上,也是要下工夫的。書中毫不客氣地指出:人身自由是中國教育中嚴重受到忽視的教育自由。不能以任何遙遠的目的犧牲兒童的身體利益,不能犧牲兒童的歡樂、游戲和交往的需要而把兒童放置在勞累之中。但有時反思我們自己呢,會有意無意地范下這個錯誤。有時是因為抓緊評講練習的進度而拖延了下課的時間,有時是怕出危險而減少活動的時間,()有時是火在當前把學生大罵一頓,有時甚至是為了掌握知識而反復地練習。所有的這些,都是在剝削著學生的自由,摧殘著這幼小的生命。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認識到這些是錯誤的行為的話,才會懂得關愛我們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
第三,根據(jù)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北京電視臺記者馬薇所舉的一個國外學生莎拉的學習例子,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事例。我們現(xiàn)在布置作業(yè),沒有考慮孩子的能力特點,只是考慮到自己批改時的方便,就“一刀切”,統(tǒng)一作業(yè)。其實細想一下,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折磨,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還要再做。所以,有時在作業(yè)布置方面要學會靈活,適當?shù)馗鶕?jù)學生實際來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yè),以達到激勵效果。
但話分兩頭,我對書中所說的因為要培養(yǎng)學生個性而允許孩子動著學習的觀點持保守的態(tài)度。雖然我們的課堂要求學生端端正正地坐著聽課,不許亂動是有點壓抑了學生的自由,但對于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的教學班來說,起碼它能保證學生的聽課率,也保證教學能按計劃進行,同時,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懂得規(guī)范的一種途徑,如果允許個別好動的學生邊玩邊學習,由于他們的自制力不強,所以不但不能培養(yǎng)個性,還連基本的知識都學不進去。所以,我還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紀律,坐立的姿勢,這是學習的基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書中所選取的文章也好,所引用的名言也好,甚至是舉的例子也好,作為教學工作者,都要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象是天真爛漫的孩子,教育的任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人格的培養(yǎng),還有的是人文的關懷。只有把別人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孩子來教,才會切身地為孩子著想。
我不太懂用華麗的詞語來修飾,也沒有用形象的修辭來表達,只是用平淡的片言只語,來表達我讀完這本書后最深的體會。作為教師,我希望帶著學生,能彼此回到教育的原點——既教書,又育人;既學知識,又學做人。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