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中的詩是我國傳統文化,在唐代時發(fā)展到高峰。有詩仙李白那膾炙人口的五言七律,也有詩圣杜甫句句如實的擔憂。我們暢讀詩歌,宛如徜徉在歷史的河流中。
詩意,是嵌進國人骨子里的一種雅致,也是經歷千萬年風雨所沉淀在歲月深處的文化。
年少方牙牙學語時便是與詩息息相關的了,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認識的第一位詩人,便是李白。少時便常常坐在那皎月下,坐看一地銀輝。心中暗暗過勾勒著幻想中的李白,也是于一個這樣的月夜吧,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名詩《靜夜思》。那時,小小的心里滿是仰慕。
年齡再長些時,便傾心于蔣捷溫庭筠等人了。坐在方方的書桌前,點一豆燭光,品味著那首《一剪梅舟過吳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只是愛讀,于是,便以心為舟,徜徉在詩海中作文,或與陶淵明一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或是與李璟一道守望在小樓,一道“吹徹玉笙寒”,這是千萬年前,古人的浪漫與風趣了。
而林語堂先生對詩歌的認知是更深了“我們誰沒有經過春來秋往的滌蕩?我們誰沒有經歷日月交疊的輪轉?我們誰不曾登高看水闊山長?我們誰不曾向往逃離喧囂,尋訪靜謐的田園?少年飛揚時,我們誰不曾向往長劍狂歌的豪俠倜儻?歲月跌宕時,我們誰不曾在詩酒中流連……”
如果說讀書是改人容顏的,那么讀詩便是養(yǎng)人氣質的,那種從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中顯露出的溫文爾雅,眉目間晃動著的淺淺陽光,歲月與詩會給你最好的答案。
那種溫潤如玉,是詩。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