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網(wǎng)友都看過《光與暗的故事》這本短篇故事集,該書劇情豐富精彩,情節(jié)生動,小編整理了一些網(wǎng)友對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01
我對愛德華霍普的畫并不熟悉,卻依稀記得不知在哪里曾經(jīng)看到過此書中的兩幅,印象十分深刻,覺得畫中有話,彌漫著濃濃的信息等待著被觀者解讀。無意中發(fā)現(xiàn)這本書實在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不僅對這位畫家的畫作有了一次性“大飽眼福”的機會,還有美國大咖作家的鼎力加持,讓這本“看圖說話”集子可謂星光熠熠,那種穿越時空的相互輝映帶來的奇妙化學反應(yīng),隨之點燃的奇妙焰火為我的閱讀增加了不少快感!
《海邊的房間》,這幅畫是我曾經(jīng)看過的,當時就被畫中那迷人的光線,海與房子充滿的神秘靜謐的氣氛所深深吸引,總覺得這房子不一般,一定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在書中再次看到這幅畫時,格外注重作者賦予其的故事,但也暗暗感到這么一副景物圖/靜物圖,沒有人物的填充對想象力的挑戰(zhàn)會更大,也許故事并不好編或者無趣。結(jié)果作家給了這幅畫一個離奇又夢幻的詮釋,閱讀過程中要穿過層層迷霧,正如跟著那故事的主角穿過那讓人想起迷魂陣的房子一樣,同時又總對那位神秘兮兮的管家充滿了無限好奇,故事真的是好看極了。非常特別的閱讀體驗,也是深深折服于作家的想象力和故事編造能力。
《夜游者》像一部精煉的偵探混合一點愛情的小說,一氣呵成讀完的,對那副畫也是喜歡的不得了,感覺是一副可以讓故事無限延伸又頗有深意的畫作。這篇無論是故事和畫都超愛。
《11月10日事件》讓我感覺是在看一部精彩絕倫的諜戰(zhàn)片,而整個故事竟是通篇以書信的形式來敘述,真是絕了!也記住了作家的名字:杰弗里迪弗,后來在書的后面一查作者的簡介才知道是個如此厲害的作家,怪不得!以后有機會要找他的書來一讀。
《音樂室》是超級文壇大咖斯蒂文金為這本書貢獻的作品,不得不讓人驚嘆其創(chuàng)意。這個故事中呈現(xiàn)的那種扭曲、殘酷、無助、甚至殘忍把我震住了,邊讀心邊被攪得生疼。佳作往往就是這樣的吧,不是讓你讀得很high就是讀得無比“難受”可又欲罷不能地將其讀至結(jié)局。
《電影放映師》讀得暢快,超愛的一篇。有種mix了一點點愛情的柔情和黑幫電影的即視感。這種持槍復(fù)仇和為愛情為公道而引發(fā)的槍殺,總讓我讀得大呼過癮,酣暢淋漓。不知道是不是受故事的影響,我也喜歡上了這幅畫,而且越看越有味道呢。
《辦公室之夜》有種在看另一版本的《人鬼情未了》的感覺,細節(jié)、心理的描寫很到位,喜歡。
《窗邊的女人》通篇描寫一個女人的內(nèi)心掙扎,揉進去些意識流,就是一個女人為一個男人的各種內(nèi)心糾葛。
《夜之窗》這幅畫看著就很有意思,有種偷窺的視角,果不其然,故事就是從這個角度切入的并以此發(fā)展開來,不錯的復(fù)仇故事,有種在看希區(qū)柯克電影的感覺,有趣的是故事中也確實提到過數(shù)次希區(qū)柯克的電影。也是閱讀此書時才知道電影大師希區(qū)柯克也是霍普的粉絲,許多電影場景都受其畫作的影響。
《靜物1931》的故事讓我了解了一段關(guān)于美國種族歧視的歷史。
最后《自助餐廳之秋》也讓我讀前心生期待,原因有二:一是這篇故事正是出自于編撰此書的組織者也是此書靈感來源的勞倫斯布洛克;二是這幅畫作是我知道霍普的第一幅畫作,那是十多年前閱讀阿蘭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shù)》時,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了這幅畫,也是給作者帶來不少關(guān)于旅行的遐想。還記得那本書中此副畫是黑白的,但仍不影響其散發(fā)的一種孤獨的氣息和其迷人的魅力。這次書中看到了這幅畫的本色,為此畫編寫的故事也相當贊,尤其是故事最后的劇情反轉(zhuǎn)。
其它我沒有提到的幾個故事不是自己的理解力沒法跟上,不太懂其意思,就是故事相對對我的吸引力不是那么大,讀完后印象不是那么深刻。
書的唯一小小缺陷就是有些故事的翻譯,英文語感太強,基本就是直譯,所以會略顯生硬。但還是推薦大家讀讀,尤其對這種“看圖說話”的寫作方式感興趣的,以及對腦洞大開總有不知疲倦探索的讀者。
02
很難說,推理小說是短篇更刺激,還是長篇更精彩。我像圖中的女子一樣,望向窗外,卻望不到答案。(《科德角的清晨》的一句話故事
長篇往往可以不徐不疾的推薦,鋪墊足夠的細節(jié),埋下不同的包袱,藏起模糊的線索……但也往往因為這樣,一些急性子的讀者,半途就棄書而去了,非得緩口氣才能接著讀,比如那些“匣”啊,“島”啊,真有人是一口氣讀完的?
短篇則不然,舞臺變小了,就別再管那些勞什子的走位了,正經(jīng)的快上鷂子翻身吧!
所以,可讀性毋論,短篇應(yīng)該比長篇難寫吧~~我是這么覺得。
絮絮叨叨這許多,只是想說明眼前這部集子有多棒!雖然對這一眾高手來說,這不過是看圖說話的小品文,但要明白舉重若輕從不是容易的事。一掌制敵的殺招也不是誰都做得來,所幸這一本里都是高手。只不過是技驚四座,還是四平八穩(wěn),見仁見智吧。
比如斯蒂芬·金。我讀過的他的長篇大抵都能看見陰雨后的陽光~~弱弱的主角不幸與黑暗為鄰,被虐被吊打,除了殺出一條血路卻別無他法。沒有同伴,或同伴是戰(zhàn)斗力更渣的廢柴,但挺住意味著一切,即使付出慘痛代價,也會走出暴風雪酒店,戳破小丑氣球,關(guān)上神秘后窗。
但這個短篇~~《音樂室》卻不一樣,故事在開始時就已結(jié)束,讀完覺得有些致郁,仿佛忽然看清了身周圍的幽暗,可怕得不是陌生人的搭訕,而是讓良心淪喪的困地。
比如杰夫里.迪佛。你知道如果不顛蕩起伏、一波三折就不是他了,翻開他的書就像坐上了游樂場的過山車。更厲害的是他的主題寫作,《空椅子》時他就是昆蟲學家本家,《消失的人》里他又儼然魔術(shù)師本師,捉《石猴子》時中國元素信手拈來,我相信迪佛在著作等身前,所查閱的資料一定早已與詹皇比高。
但這個短篇~~《11月10日事件》卻不一樣,故事在一封似是而非的信中娓娓道來,騙局的構(gòu)思不可謂不巧妙,只是掩卷后我們?nèi)缱x信人一樣迷茫,書寫者究竟是幕后玩家還是入?羔羊?不得而知。只好大喊“不過癮啊,不公平!”
我覺得,這個集子里寫的最好的還是老布(畢竟他是發(fā)起人嘛)。
在這位我從《八百萬種死法》讀起的作家筆下,無論偵探、雅賊、間諜還是殺手,都不曾讓我失望。讀他的書,常常會覺得兇手是誰并不重要,更喜歡的是他筆下的那種生活~讀書,出差,聽爵士樂;找到一個非常靠譜且有才有貌的紅顏知己;或者一個技術(shù)高超愛講冷笑話的哥們兒;或者其他能制造麻煩又總能延長dead line的雇主;偶爾接一份收入頗豐且奇遇百出的工作;等著四面八方的朋友/危險不斷到來,一邊跟你喝點波本,一邊說“今晚我無話可說”……
此番他只描寫了大蕭條時期的一幕短劇,不住環(huán)伺四周的婦人心里藏著秘密,回憶里的神秘人藏著更多秘密,她要做什么?又或是他要做什么?故事戛然而止,似乎還能挖掘出更多,但是已經(jīng)足夠了,不是嗎?
這種行文的細致與緊湊,會讓你對推理上癮,謀殺你每一個吹著空調(diào)的午夜。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