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是一部來自美國的電影,影片畫面精致,劇情豐富曲折,網(wǎng)友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各有各的說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
兩版異同
1.小說和1971年希格爾版中都有黑人女仆,她在其中戲份不少,原本為麥坎比擦拭身體的,也是女仆?撇ɡ瓌h掉了這一角色,理由是奴隸問題太過重要,自己只想專注表現(xiàn)隔絕狀態(tài)下的女性關(guān)系。
2.希格爾版的瑪莎小姐與哥哥有亂倫關(guān)系,在房間也掛著與哥哥一起的畫像,在科波拉版完全被抹去。而且為了表現(xiàn)瑪莎小姐壓抑又瘋狂的欲望,希格爾還拍攝了瑪莎小姐的欲望之夢,還是一次3P。但科波拉全部去除了瑪莎的欲望段落,只保留一個在門口未完全的試探接吻。
3.希格爾版中,艾德溫與瑪莎小姐關(guān)系極好,瑪莎視艾德溫為接班人,立遺囑由艾德溫繼承遺產(chǎn),艾德溫的身份也只是學校的教師。但科波拉版讓艾德溫承擔了黑人女仆的角色,兩人關(guān)系也變成了主仆關(guān)系,艾德溫一心逃離學校。
4.希格爾版中,艾德溫是個20出頭從未戀愛的年輕女教師,由于父親背叛母親,對男人充滿了不信任,但又壓抑著自己的欲望,充滿矛盾?撇ɡ姘聹刈兂纱髬專惶駛處女,且經(jīng)常提到自己父親。
5.希格爾版中,與麥坎比偷情的女學生叫卡羅爾,從一開始就顯示出放蕩,但科波拉版,由范寧扮演與麥坎比偷情的女孩,名字叫艾莉西亞,并且要純情的多。
6.希格爾版中,麥坎比自稱是不攜帶武器參戰(zhàn)的貴格會成員,但科波拉版中,他變成了從愛爾蘭拿了300美金替人參戰(zhàn)的雇傭兵。
7.希格爾版中,卡羅爾撞見麥坎比與艾德溫在花園接吻,醋意大發(fā),把藍布條綁在了門口,由此引來巡邏士兵,導致麥坎比被發(fā)現(xiàn)。但瑪莎小姐出現(xiàn),謊稱麥坎比是他德克薩斯的表弟才躲過一劫。科波拉版刪除了這一場景。
8.希格爾版中,南軍士兵夜入學校,試圖對瑪莎小姐和學生們不軌,場面一度非常緊張?撇ɡ婺宪娛勘鴦t無意犯罪,處理的非常平淡。
9.希格爾版中,麥坎比逃出房間找到槍是受卡羅爾的幫助,但科波拉版并未說明麥坎比如何逃出房間并找到槍。
10.希格爾版中,麥坎比在晚餐時告訴眾人,自己明天一早就要和艾德溫一起結(jié)婚,遠走天涯。但科波拉版則說自己按原本的計劃,幾天后離開,并未提與艾德溫的關(guān)系進展。
11.希格爾版中,眾人均認為是艾米的毒蘑菇毒死了麥坎比,但艾米卻說“你以為我分不出好壞蘑菇嗎?”,為麥坎比的死因留下了疑點。但科波拉版就是毒蘑菇導致了麥坎比之死。
雜項
1.1971年版《牡丹花下》是伊斯特伍德師父唐·希格爾最滿意的個人作品。
2.科波拉拒絕承認自己的電影是對1971年版的翻拍,認為自己只是基于原著小說的另一次電影拍攝而已。
3.新版電影全部采用自然光,攝影師為《一代宗師》的攝影師菲利普·勒素。
4.影片拍攝只用了26天。
5.兩部電影中,扮演麥坎比下士的伊斯特伍德和科林·法瑞爾生日都是5月31日。
6.扮演艾德溫的鄧斯特拒絕為角色減肥……
與老版明顯的男性視角不同,這部電影明顯是從女性出發(fā)的,闖入者的戲份也因此被壓縮。故事除了刪掉了黑奴,把戲份添加給艾德溫,并沒有大的改動。對細節(jié)做了大量的調(diào)整,使得情感展現(xiàn)更細膩,但情欲的喚起部分也都被刪減掉,使得劇情變得模糊,艾德溫的人物形象也缺乏魅力。 同時,刪掉了老版中對黑奴制度與戰(zhàn)爭中人性的部分,全力放在女性與闖入者的情欲中,卻又竭力控制煽情性戲劇化的故事,使故事格局變小又異常平淡。演員表演上,科林法瑞爾比伊斯特伍德更加無辜窩囊,但缺乏魅力。鄧斯特完全看不到有什么魅力可迷倒下士,范寧過于純情,只有妮可基德曼表現(xiàn)不錯。整體感覺不如老版。
二
在戛納每天各種玩命看片熬夜寫稿之余,最大的樂趣大概就剩下了媒體同行觀影后的相互吐槽。開賽前普遍被看好的撲街片頭號種子選手《牡丹花下》竟然……沒有撲。當然可能首先是因為時長比較短,其次是影片非常工整,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影片第三幕陡然一轉(zhuǎn),竟然把前兩幕的嘲諷轉(zhuǎn)成了一個喜劇。而且整體上影片有一個帶有女性主義傾向的觀視結(jié)構(gòu),確實還能算有點意思。整體來說比河瀨直美的《光》稍好,但好的有限;因為時長較短某些可能更出彩的面向都沒有展開,所以評分大概也沖不上去。
影片與1971年的同名電影均改編自同一本小說,講述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一名受傷的北方士兵被一座弗吉尼亞州的女子學校收留養(yǎng)傷,進而引發(fā)了學校內(nèi)部的一場風波。某種意義上影片可以看做是性轉(zhuǎn)版本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不過有所不同的是,七個小矮人顯然是被閹割的男性(因為矮……)——至少他們對白雪公主并沒有欲望;但在《牡丹花下》這里,誤入女兒國的北方士兵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明顯是長期受到性壓抑的兩名老師,到Cheerleader式的早熟少女,再到未成年的女孩,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激發(fā)出了欲望,大家輪番變著法兒地取悅這名長相帥氣的男性,從各自精心打扮到紛紛投懷送抱;但關(guān)鍵問題是這位士兵又特別會聊天,重傷之時扮演楚楚可憐的小白兔,能下地走動了就開始畫風突變成撩妹高手,把整個女子學校搞得烏煙瘴氣,老師和學生開始彼此爭風吃醋,但因為他大概懷有一個韋小寶式的后宮夢想,所以撩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一邊約著克里斯滕·鄧斯特,一邊吊著妮可·基德曼,半夜卻摸進了艾麗·范寧的房間……結(jié)果因為鄧斯特醋意大發(fā),把他推下了樓,使得傷口開裂。妮可·基德曼大約是挾私抱負,當機立斷鋸掉了他的腿——典型的閹割象征哦,導演還怕觀眾看不懂,讓扮演北軍士兵的科林·法瑞爾大聲控訴“我現(xiàn)在這樣還算個(男)人嗎?”最后法瑞爾偷到了基德曼的手槍并各種作威作福,基德曼卻心生一計,在最后的晚宴上用毒蘑菇了解了法瑞爾的生命(想起了白雪公主吃過的毒蘋果嗎……)。
轉(zhuǎn)頭回來看影片的觀視結(jié)構(gòu),法瑞爾在重傷之時基本處于女教師和女學生縱橫交錯的目光中“被看”的位置;隨著他逐漸恢復,他也開始占據(jù)了觀看者的位置。但總體而言,他在影片的結(jié)構(gòu)中最主要的作用類似一面鏡子,女性們?nèi)偹姆绞胶驮阽R中欣賞自己的方式十分類似,并且通過一些在鏡子前整理妝容的鏡頭來展現(xiàn)。不過就視點權(quán)而言,仍是鄧斯特與基德曼兩人占據(jù)主要的視點位置。這并不因為她們的明星地位,而是在敘事中,這兩名教師都是具有自主意志的行動主體。而且更為有趣的是,她們的主體性是通過對男性的接納到排除而完成的,從被激發(fā)母性,到迷失主體身份,再到主體身份的重新確立,觀視結(jié)構(gòu)與敘事是嚴格匹配的。
當然人物塑造上也因此各有特點,妮可基德曼是握有權(quán)力的校長,并且是唯一的手槍的擁有者,本身占據(jù)的是一個父親式的位置,這導致她的行事方式頗有父權(quán)意味。但同時她又是各種祈禱活動的主事者,這讓她的主體性又具有某種與宗教相關(guān)的先驗性。所以她的動搖就刻畫的非常細膩,相比較而言其清醒過程就有些生硬——她是通過頗為女性的嫉妒心理下,施行的父權(quán)式的閹割回歸主體地位的,因此在第三幕中的主要矛盾也表現(xiàn)為她與法瑞爾爭奪控制權(quán);并且她奪回控制權(quán)的方式也頗為女性——毒蘑菇既是食物也是毒藥。而鄧斯特扮演的女教師則主要問題是因為是對容貌的不自信而導致的極度自我壓抑,同時因為長期處于從屬地位,使得她非常容易在法瑞爾的甜言蜜語攻勢下放棄其主體地位。她得到了私奔的承諾,并且在法瑞爾失去一條腿后還與他發(fā)生了性關(guān)系,但她最后的轉(zhuǎn)變則來自于一名女學生微妙的提示“你不喜歡吃蘑菇”而死里逃生,她當然無法與另外所有已然“覺醒”的女性相抗衡。其他女學生的塑造基本比較簡單,雖然尚無法取得主體地位,但作為校長的追隨者和確實被處于瘋狂狀態(tài)的法瑞爾嚇到,她們也選擇了排除自己的欲望——因為欲望對象已然不在了。
影片前兩幕的微妙嘲諷在鄧斯特將法瑞爾推下樓梯之后就畫風突轉(zhuǎn),第三幕里法瑞爾的癲狂與之前的情圣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導演的處理——直接跳過了鋸腿一場戲(第一幕中縫合傷口的一場戲卻拍得很寫實)——造成了極為突然的喜劇效果,包括此后的最后的晚餐(與之前一次晚餐形成對比)也是頗有喜感。在這里還要贊美一下鄧斯特的演技,大概值一個奧斯卡女配提名(盡管她是一番位但女主……恐怕戲份不太夠再說還有基德曼),欲望、壓抑、隱忍、轉(zhuǎn)變的細節(jié)都演出得十分到位。還能大寫特寫的是本片的畫意用光,還原了蠟燭照明的室內(nèi)場景,并對室外美好的光線有著精細的捕捉,光效、服飾和構(gòu)圖上一定是參考了同時期的油畫作品,在大銀幕上觀看確實是個不錯的體驗。至于為什么嫌劇作展開得不夠呢……因為起承轉(zhuǎn)合都是套路,而這片還是太過中規(guī)中矩了,那點女性主義的小嘗試完全可以做出突破,結(jié)果還是沒能把握住而直接走向了一個室內(nèi)劇式的古典小品。同樣類似的設定,阿爾莫多瓦就能拍出《黑暗的習慣》,而且這種設定很容易往恐怖片、色情片之類方向發(fā)展……并不是說現(xiàn)在的這種處理不合適,而是說在這個時代,我們呼喚的的還是更有新意和突破的表達。
三
索菲亞?科波拉在宣傳《牡丹花下》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了一點,這部電影不是對1971年唐?希格爾(Don Siegel)版本的翻拍,而是對托馬斯?卡利南(Thomas Cullinan)同名原著小說的再次改編?撇ɡ亲x了原著,再觀看希格爾版本后,發(fā)現(xiàn)自己有比較大的發(fā)揮空間。這個發(fā)揮空間當然是要比較下兩個版本之后才能理解。雖然警匪片高手希格爾本人將這部作品視為其個人導演生涯最佳發(fā)揮,但一比較兩個版本,便會發(fā)現(xiàn),希格爾版無論是敘事節(jié)奏、角色塑造還是影像內(nèi)涵,都比科波拉版要粗糙很多。希格爾版更為強調(diào)的是士兵也就是男性的角度,即便主角麥克伯尼下士也并非正面角色,但女角都被有點夸張的處理成了色情化的變態(tài)狂形象。這一點由瑪莎婦人這個角色來看是最明顯的。
這是一個亂倫、充滿性狂想、惡毒的蒼老婦人。這可能源于希格爾長期拍攝類型片導致習慣性的對角色作類型化處理。對于女性身體的表現(xiàn),希格爾也是比較典型的男性窺視視點,以艾麗西亞與麥克伯尼那場床戲為證。影片的敘事節(jié)奏非常緩慢松散,在70分鐘的重大情節(jié)轉(zhuǎn)折點出現(xiàn)前,有讓人昏昏欲睡之感(相信這是影片票房一敗涂地的重要原因)。
身為成名已久的當今好萊塢最重要的女導演之一,科波拉當然最重要是要強調(diào)女性的視點。這也當然是一部帶有強烈女性主義意味的時代劇,但是科波拉的女性主義色彩并非簡單的凸顯女性主體欲望,反抗男性凝視,以暴易暴,恰恰是口口聲聲要強調(diào)女性欲望的希格爾把影片拍成了糟糕的泄欲作品。在我看來,科波拉這次最成功的發(fā)揮,是在細膩展現(xiàn)時代氣氛的前提下,由來自外部世界的男性闖入女性莊園這一事件作為立腳點,設身處地、因勢利導的鋪排兩性關(guān)系自然發(fā)展的過程,從而洞見時代的局限與情感之惘然。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感反應非常復雜、立體,用一句略顯刻板老套的話說,科波拉對歷史對人物做到了“同情之了解”。
首先來說,科波拉直接砍掉了黑人女仆這角色,雖然這由族裔角度來看會政治不正確,但這實在是刪繁就簡的精彩一筆,因為科波拉要集中討論的是兩性關(guān)系,如她自己所說,黑人角色的存在她尚未想好如何把握分寸。再是當?shù)厥勘鴣硖皆L的一些情節(jié)也被全部砍掉,這一方面與情節(jié)緊湊度有關(guān),另一方面關(guān)系到影片的整個主題設置?撇ɡ谶原時代氣氛方面,重心是落在禁錮、閉鎖的主題。瑪莎婦人統(tǒng)轄的這個莊園,與外界是隔絕的。士兵從未到訪強化了隔絕感。
整體的敘事結(jié)構(gòu)與沖突也因此被處理成了一個男性外部闖入者所激發(fā)的女性群像式的情感反應。影片的畫幅是很特別的有點復古色彩的1.66:1(盛行于1950、60年代的所謂歐洲式寬銀幕),這個畫幅可以更強而有力的強調(diào)這種禁錮感(希格爾版本就是經(jīng)典美式的1.85 : 1)。影像質(zhì)地當然不能忽略。這又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燭光照明電影,讓人想起庫布里克的《亂世兒女》,侯孝賢的《海上花》。效果非常接近印象派繪畫,朦朧中閃爍著人性、人心的起伏、褶皺與晦暗。
如前文所說,相比希格爾版,科波拉版最直觀的改變來自角色。影片中所有的角色要立體、生動太多。希格爾版的麥克伯尼一角,是著名硬漢伊斯特伍德出演的,當時已經(jīng)符號化的硬漢牛仔,變?yōu)橐粋好色徒,總歸是有些牽強,像是被砍掉腿之后的反應這樣的關(guān)鍵情節(jié),伊斯特伍德演來讓人覺得非常不對味?撇ɡ瓎⒂昧丝铝?法瑞爾出演麥克伯尼可謂正本清源,這角色本來就是一個愛爾蘭人,當今最著名的愛爾蘭男星出演再正確不過。最重要的女角瑪莎婦人,由妮可?基德曼扮演。由這個關(guān)鍵性角色的處理,我們即可看出科波拉的用心。希格爾版本中瑪莎夫人與哥哥亂倫的背景完全被砍掉,代之以模糊化理由的丈夫缺席,斏蛉嗽诳撇ɡ姹局薪^非一個惡毒的角色,也非棱角分明的負面角色,而是充滿了真實生活中血肉可觸的立體感。比較重要的是開場時瑪莎夫人為麥克伯尼擦身那場戲(實拍中,基德曼整整為法瑞爾擦了兩個小時的身體),陌生男性粗糲野性的身體撩撥了瑪莎夫人心靈深處的欲望,但所謂發(fā)乎情止于禮,她成功的克制住了。動欲與止欲在這個情境之下,都是自然生發(fā)的過程。鄧斯特扮演的女教師埃德溫娜,則是渴望真摯的愛情,渴望離開這禁錮心房的莊園。她性格柔弱,遇上強烈表白的麥克伯尼,定然心向往之。在關(guān)鍵性的麥克伯尼墜樓那場戲,希格爾版是埃德溫娜情緒失控后強力推搡的結(jié)果,這凸顯了角色的暴力化負面化傾向,而在科波拉版中,埃德溫娜是失手推搡麥克伯尼墜樓,事后無比懊惱,性質(zhì)決然不同。即便是主動投懷送抱的艾麗西亞,科波拉也沒有作絕對的負面化處理,因為在這樣一個閉鎖的環(huán)境中,正處青春期豆蔻年華的艾麗西亞,遭遇這樣一位陽剛男性,生發(fā)春夢是自然正常不過的。
墜樓這場戲也是影片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科波拉的方法是,盡量將之后發(fā)生的鋸腿、麥克伯尼舉槍威脅、晚宴下毒這一系列連鎖發(fā)生的行為自然化、合理化。這一切的行為都是無奈之下的最自然選擇。尤其是鋸腿這場戲,在希格爾版本中被濃墨重彩的予以表現(xiàn),甚至鋸腿被象征性給予閹割的表現(xiàn)意味?撇ɡ瓍s是果斷的把鋸腿的戲份全部刪除,以強化不得已而為之是故不予表現(xiàn)的邏輯。下毒之前,科波拉還特別拍攝了瑪莎夫人祈禱的情節(jié),既是希翼下毒成功,又是懺悔。下毒的晚宴戲,希格爾版中,有瑪莎夫人大聲勸阻埃德溫娜吃毒蘑菇的戲劇化情節(jié),科波拉也是完全舍去。下毒晚宴的整個過程被表現(xiàn)的非常儀式化,沒有任何戲劇感,麥克伯尼的喪命有強烈的宿命意味。這是一個容不下半點欲望污垢的高度禮教化的世界。
索菲亞?科波拉這一版的《牡丹花下》讓她獲得了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這是戛納史上第二次將最佳導演獎頒給女性。經(jīng)常胡亂頒獎的戛納此番出手讓我覺得意外的精準。2017版《牡丹花下》是科波拉對逝去年代的一次深情回望,是對那些被鑲嵌在時代夾縫中的沉淪女性的一次自然主義式描摹。這才是真正女性主義式的敏感表達。空有口號的吶喊與抗爭留給未來的將永遠是歷史的塵埃。
四
1. 索菲亞科波拉新作《牡丹花下》,原名《The Beguiled》,直譯為“受騙”,這也正是我的觀后感:被科波拉名門之后的光環(huán)糊了眼,被戛納最佳導演獎的噱頭蒙了心。
2. 片中,少女情懷與戀父情結(jié)雙管齊下?撇ɡ巡煌挲g的自身分別投射在基德曼、鄧斯特、范寧所飾演的角色上,以她們的視角對熟男法瑞爾展開了長達93分鐘的意淫。尤其是基德曼為法瑞爾擦拭身體的一幕,鏡頭緩緩掃過法瑞爾在光照下裹了一層毛茸茸的金邊的肌膚,那身雖然沒在健身房練過但仍顯壯實更具情欲的肉體將科波拉對熟男的癡迷抖露得一干二凈。
3. 據(jù)說《牡丹花下》是因為片中展現(xiàn)的女權(quán)思想而撿到了琳恩拉姆塞抱不下的最佳導演獎。但我覺得從這個鏡頭開始,到后面一群女人為了法瑞爾爭風吃醋大打出手,和女權(quán)風馬牛不相及,甚至太不女權(quán)了,純粹是少女科波拉對熟男的性幻想。最后她們用計毒死法瑞爾,也絕不是女權(quán)思想的覺醒,而是面對生命威脅時的求生本能以及得不到就毀掉的幼稚心態(tài)。
4. 真正的女權(quán)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參見法國影壇小天后于佩爾少女的杰出表率。索菲亞科波拉、艾瑪屈臣氏之流只是高舉主義做生意的投機分子罷了。
5. 自出道以來,科波拉就在作品中透露出不隨年齡改變而改變的淺薄,可能這是她和她最后的倔強吧。當然,更可能是因為科波拉出身名門,打小在溫室中長大,腦海中除了少女情懷與戀父情結(jié)以外便空無一物,卻又不敢像美、女、作、家、蔣方舟那樣直言自己不曾歷經(jīng)滄桑,所以只好把這點小女生的小心思翻來覆去地描摹刻畫,順便騙幾個獎。
6. 的的確確,作者導演們慣于長期拍攝且只拍攝一個主題。比如說,哈內(nèi)克的暴力,洪尚秀的男女情事,薩金塞夫的圣經(jīng)與政治隱喻,阿巴斯的虛實邊界探索。科波拉總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于少女情懷與戀父情結(jié),并無不妥,然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這么多年,無論是主題還是技法,都沒有一點變化,這就很乏味了。正面例子:比如說哈內(nèi)克,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暴力;比如說洪尚秀,相同的場面不同的尷尬。
7. 拋開獎項啊評論啊意識形態(tài)啊這些外部的東西,《牡丹花下》依舊稱不上好。但凡佳片,無外乎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移情,一條是懸疑。要么在角色塑造上發(fā)力,讓觀眾產(chǎn)生代入感,以此粉飾老套或不合情理的橋段;要么創(chuàng)造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劇情,令人拍案叫絕欲罷不能,以此規(guī)避建立移情的繁瑣步驟。這還僅是對于普羅大眾口中“經(jīng)典影片”的要求,大師之作更是要兩手都抓兩手都硬。很明顯,《牡丹花下》無一做到。
8. 當然,《牡丹花下》絕非一無是處,攝影、表演均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憑科波拉糟糕的導演功力襯出來的。
9.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這樣一部導演功力平平,靠攝影、表演提分的電影,竟然在導演至上的戛納電影節(jié)奪下最佳導演獎。最令人吃驚的是,除科波拉以外的一眾主創(chuàng),又不是先知,為什么在看了劇本以后還愿意接這部戲?
五
看的過程總是忍不住跟71原版比,好幾次強壓下對比的念頭,但實話講,真的沒有原版好,加上我對這一版的期待值很高,對鏡頭的美化跟劇情的改編充滿期待,所以,有點小小的失望。
有些空鏡很美,但鏡頭并沒有很好的表現(xiàn)出演員的美,場景尚可,藏男主的音樂教室的位置沒有原版合理,本人對影片所處背景沒有研究,但很明顯不合理,藏敵軍這個行為太過光明正大,學校里每個人物每天從音樂教室經(jīng)過,這個空間能做的事就太受限制了,這個獨立封閉的空間的劇情也確實被大量的弱化。整部戲白天的場景光線好沒什么好挑的,夜晚的打光太弱,原版對燭光的光線投影明暗設計得很到位的。服裝還可以,不精致,蠻遺憾的。
這版砍掉了黑人女仆這條線,還砍掉了幾個很重要的情節(jié),弱化了人物沖突,看的時候有點莫名其妙的。原版對人性的研究與探討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很多情節(jié)、細節(jié)是為了劇情服務,與人物心理行為變化是成正比的,所以每一個角色都特別出彩。
原版男主死有余辜,與一眾女性角色彼此互相受騙,但女性角色真的塑造得特別好,各有亮點,是很堅強又獨立的形象。
但這一版吧,單從劇情上來講,男主罵得挺對的,我無話今說。
最后,憑什么把毒蘑菇的梗安排給未成年的小女孩,還我蛇蝎護犢子校長!還我正義使者姐妹!
六
“宮斗劇”其實是一個很奇特的類型,美人們?yōu)榱说玫侥腥舜骨嗝鳡幇刀坊ハ嗨阂В詯鄣拿x。這些年國內(nèi)盛行的大型宮斗劇,如美人心計、甄嬛傳、步步驚心、羋月傳,哪怕是打著女性自強的旗號也難逃窠臼。
而這部牡丹花下,卻讓我眼前一亮。
故事講的是美國南北戰(zhàn)爭背景下,一個南方女子寄宿學校收留了北方來的帥哥傷兵McBurney,于是學校里的女老師和女學生展開了營救、爭奪、復仇三部曲的故事。觀影體驗很獨特,不是因為情節(jié)跌宕,而是故事留給人的感覺、意境和余味。若說懸疑推理劇情反轉(zhuǎn),很多電影已經(jīng)做到了極致,但是這部片子不同于一般的快節(jié)奏帶感的劇情片,其優(yōu)勢在于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德的女性視角,其中最突出的在于‘異性關(guān)系’和‘同性關(guān)系’的兩個主題上出現(xiàn)了不同于男性視角的講述。所以觀影后細細回味,總能琢磨出其中的些許深意。
異性關(guān)系中間的緊張是宮斗劇的重要看點,一美男和眾美女本身就是令人興奮的故事。這部劇和很多玫瑰色彩的宮斗故事不同,女子們并不是上來就是無腦愛上男主。故事從年輕女孩Amy救傷員開始,然后開始講述學校里的女人如何對傷員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照。正因為故事以女人救助弱者的善念開端,一開始想要表達的就是女人對于男人的同情、憐惜和體貼,這是第一部分。劇情轉(zhuǎn)折于妮可·基德曼扮演的校長Ms.Martha一遍遍擦拭McBurney的身體,通過她柔情而又猶豫的動作,沖動而又克制的表情,不難發(fā)現(xiàn)濕漉漉的躺在床上的已經(jīng)不是一個病弱的傷員,而是一個充滿男子氣概的男人的身體。仿佛就在那一瞬間,故事里異性之間的關(guān)系就變了,由救助者對傷員照顧轉(zhuǎn)變成為成熟魅惑的男子對女子的生理吸引,而學校中的女人和女孩兒都難逃他的邪魅?吹脚藗冚p松被迷倒花式調(diào)情,以至于各盡所能投懷送抱,觀眾對編劇傳達的那種幽默心照不宣。這一部分刻畫得張弛有度,是影院里笑聲最多的一段。然而隨著沖突積累到頂峰,這樣你退我進的曖昧纏綿戛然而止。男主Ms.Martha偷偷進了Fanning扮演的年輕女學生的房間,被吃醋的Edwina發(fā)現(xiàn)而跌落樓梯,在Ms.Martha的帶領(lǐng)下,女人們報復性的鋸掉了男主的一條腿。戲劇性的反轉(zhuǎn)在于男主本性中的暴躁兇殘忽然被激發(fā),與之前的風度翩翩判若兩人,而他對女校師生的不斷的指責和攻擊也把異性之間的關(guān)系化為了仇恨。 女子們最終決定聯(lián)手報復,用下毒的辦法最終結(jié)束男主的命運,那個看上去還是充滿魅力的男人身體轟然倒下結(jié)束生命,異性之間的沖突被推向極致。
而這種異性關(guān)系的幾次升級,都伴隨著女人們同性之間的關(guān)系的變化,同性關(guān)系的變化反過來又加深和推進了異性之間的緊張。在一開始那個只有女人們的世界中,唯有各司其職的學生和老師。而當男主進入這個封閉世界,女性們不約而同的變成了救助弱者的天使。男子傷勢褪去開始調(diào)情,這不僅削弱了女性身上的母性,還極大激發(fā)了爭搶優(yōu)質(zhì)男性資源雌性本能, 在相互爭斗中忽然表現(xiàn)出嫉妒和排他。而這種沖突極致過后,女性再一次聯(lián)合起來,鋸掉他的腿,毒掉他的人,面帶堅決和冷酷。如果說影片暗含著一種隱隱的黑暗,那是因為每一次性別角色的轉(zhuǎn)換都那么自然,但是貫穿起來卻讓人不寒而栗。映襯在同性之間的默契包容之下,是看似浪漫實則脆弱的異性相吸。在女性協(xié)同之下一氣呵成的復仇,更構(gòu)成了對于男性對于自身魅力迷之自信的嘲諷。因為這一次女人們復仇的目的,絕非再是得到男人的身體和男人的心,而是對于男性生理特征的對抗,以及對生命的裁決與道德審判。這才是通過同性之間的協(xié)作所所要對話的傳統(tǒng)權(quán)力關(guān)系。影片最后留給人的那種黑暗與邪惡,似乎不僅僅來自對于‘人性’的反思,更來自對于‘女人性’的一種探討。
而影片女性視角的探索,不僅在于權(quán)力關(guān)系的重構(gòu),更在于對于‘女子力’的正反邏輯敘述。在第一部分,女子力是讓男主康復的保障,比如縫合傷口,照顧傷病,做飯洗衣,善良好客。而這些女子力一開始就不是孱弱的,小姑娘愿意冒著風險領(lǐng)陌生男人進門,也愿意用瘦弱的身軀背負他沉重的身體,這是女子力甘于奉獻的一面,斏iL縫合傷口的時候,愿意忍受傷口、血跡帶來的生理不適,這是女子力勇敢果斷的一面。然而,這一切都和后面的情節(jié)形成互文。如此的女子力,即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劇掉他傷腿的也是瑪莎,也是同樣的一種勇敢和決絕,而最后致死他的在于毒藥,一種被看做女性專屬的致命武器。面對不均衡的體力對抗,女性依舊能有辦法四兩撥千斤以卵擊石。在這樣的互文敘事中,編劇在對女子進行生理特征、身體技能、心性品性的一體兩面的解讀。
而多說一句幾次出現(xiàn)的蘑菇,很顯然是一種隱喻。影片開始小姑娘因為采蘑菇而遇到男主,而最后男主也因為吃了毒蘑菇而喪命。蘑菇在西方的餐桌上是重要的食材,尤其是英國人對蘑菇有著獨特的熱愛。而同時因為蘑菇雨后容易生長的特性,常被認為是生生不息的象征。影片開始的菜蘑菇,可以看做是對女子生命能量的暗示。而最后女人們誘騙男子吃下毒蘑菇而喪命,這樣的制裁無疑是宣告對于男子的閹割。之前男子利用自己男性優(yōu)勢展開誘惑,利用像蘑菇那樣生機勃勃的女子的生命力,而最終還是吃下蘑菇自食其果,是其他自己完成了自我閹割的報應。據(jù)說毒蘑菇橋段是這一版本編劇自己的發(fā)揮,可謂亮點。
這就讓我想到了片名 The Beguiled的含義。 翻譯成“牡丹花下”顯然是暗示那句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可是總覺得味道上有些不同,畢竟風流鬼總有那么一絲絲不思改悔的味道。而英文片名The Beguiled其實更含蓄,直譯是指受誘惑的,那么在這樣的復仇故事里面,受了誘惑的究竟是誰呢?是受了誘惑而最終醒悟的女人?還是最終因為被誘惑而死得不明不白的男人?我更愿意把這里理解成為一種有意的雙關(guān),其想要帶來的大概是從兩性的角度同時的反省。
說回之前的‘宮斗劇’話題,這類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恐怕愛上男主而爭奪男主那么簡單。這部影片提供的是另一種可能,有多少蠢蠢欲動的春心蕩漾,又有多少對男性權(quán)力和地位的垂涎,有多少同性之間的信賴相依,又有多少異性之間的猜忌對抗,這其中有著豐富的張力和緊張的空間。如果你好奇一個女性視角的講述是怎樣,真的可以來看一看這部影片,或許真的能體會到一些我們信以為真的“常識”的反面。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