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情人》是一部來自法國的電影,影片故事情節(jié)曲折,畫面感人,網友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們到底是怎么說的吧!
一
愛情大概就是一次次地踏入同一條河流。
影片開場就呈現(xiàn)出精巧的回環(huán)對應:起先是喧鬧的教學樓走廊,Ariane遠離人群匆忙下行,隨后是衛(wèi)生間交合的呻吟喘息,最終歸于安靜。接著鏡頭切換,幾乎同樣的元素逆序重組,我們又聽到起伏的女聲,可這次卻是歇斯底里的哭泣,隨后是樓梯上行,行李箱撞擊著地面, 原來是Jeanne與未婚夫Mario分手,到父親家中借住。
兩位女主角的線索因Jeanne的父親Gilles而趨近,桌上化妝包出現(xiàn)時抵達交匯點。第二天早上Ariane給Jeanne添薄荷茶的時候,第一次響起了背景樂。
起初Jeanne因創(chuàng)傷不斷防御攻擊,惡言出口后很快又轉而自責道歉。兩人逐漸敞開心扉后,Ariane問Jeanne好點了嗎,得到肯定答復后給了她一個善意的吻。在聊天和交往的深入中,二者不僅因彼此的秘密而產生連結,在生活和感情中的角色也不斷發(fā)生對調。從容諒解予人寬慰的傾聽者也會有歇斯底里的一面,也會對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失去掌控;蛟S人們只有作為情感事件的旁觀者時,才總能分外清醒。
在Jeanne與Mario的愛情中,Jeanne是更投入,也更被牽制的一方,過度珍惜表現(xiàn)為極強的占有欲。分手后她有天深夜夢到Mario,打電話給他,接通后沒作聲,Mario猜出是她。第二天Jeanne卻向Ariane編造出相反的情景,還特意在街頭打電話以使Ariane信以為真。而這些自欺欺人只會讓絕望變本加厲。她痛苦至極,又希望這痛苦能被對方所知,使對方心軟、愧疚、回心轉意。Mario說:“我覺得我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滿足她的所有要求,而她又太脆弱了。”但或許分離使他們重新思考對彼此的需要,或許相比獨自面對寒冷,他們還是希望有人陪。
反觀Ariane與Gilles的關系,所謂成熟對愛情有何裨益? Gilles容許自己年輕時的不忠,又因害怕失去Ariane跟她講明,無論誰有不忠,兩人都不要分開。Ariane隱約擔心自己定會愛上其他人,產生了這樣的不安后,卻出于患得患失的焦慮遷怒于Gilles對吻的疏忽。女兒對父親說:“就是因為她瘋癲,所以你愛她。” Gilles稱了解女友和她的自私,這樣卻也仍愛她,對于女方的不忠不僅不想知道,還想裝作什么都沒有發(fā)生,“如果你真的想和我長久幸福下去,我們就學著不要互相傷害。”聽其此言,Ariana竟以為自己在這個成熟男人的身邊可擁有自由。可當他真的看到女友與他人交歡的投入與享受,所有的坦然卻都不再。他覺得受辱,覺得被愚弄,盡管他深知自己從前也像她一樣。正是因為害怕自己像之前傷害別人一樣被傷害,他才提前打好保護傘,可沒想到只是無效藥,連安慰的效用也非常短暫。
全片結束時驚覺,分合坎坷兜兜轉轉之間,Jeanne與Ariane這兩條線索無論從心境還是情感關系上都幾乎是反向并置,中心對稱:
當然,以“從分到合”、“從合到分”來概括情節(jié)實在過于簡化了作品的意趣,但無盡的回環(huán)從某種意義上講恰好又是情感的寫實。人們在愛情中或許可以探討理性經驗,但即時性的情緒反應和它造成的后果卻總是難以控制和扭轉。道理和是非說給人聽,因在想象情境中合情合理而連自己也信以為真,果真到了需要自醫(yī)時卻還是無濟于事。當然講道理時人也難免坦誠,就像父親被女兒問到"忠誠"時的吞吐。他給了忠誠十分模糊的界定,似乎表達著克制和包容的理解,但在自我優(yōu)先的預設下,他的解釋似乎已自證為謬。
不過又有什么正確和錯誤可談,愛情正是無所謂定準的無限回環(huán)啊。“是你平靜明亮的眼神,喚起我黑暗的恐懼。” 黑暗危險迷人,才引人一次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不斷陷入那些狂喜和絕望中去。因為人們貪戀性,貪戀美,以及一切擁有而無法占有的疼痛。
二
電影《芳芳》里,男主懼怕自己對芳芳的愛會隨著時間而消逝而對她若即若離,直到影片結尾,他才找到解決的辦法:在每個清晨,芳芳都會離他而去,而在每個夜晚,他都會重新愛上芳芳。
于是愛情常有常新,不必懼怕生活長久的瑣碎會動搖忠貞的決心。
其實某種意義上,《一日情人》中的阿麗亞娜與《芳芳》的男主是同一種人。他們都對一生忠于一人有著難以消解的懷疑,這種懷疑與其說是來自對愛情和人性的不信任,不如說,是來自對自己本性透徹的了解——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最終將會成為這段感情的背叛者。
偷歡與偷情,愛情與肉體的不忠,是無數(shù)電影討論過的主題,加瑞爾的偷情三部曲也是以此為出發(fā)點。但不同的是,影片的黑白色調,以及透過旁白對情節(jié)所做的減法,讓整部片子重心更多放在三個主要人物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上。
而作為一部愛情小品,導演更多時候也只是將這些態(tài)度展現(xiàn)給觀眾,不做評判,使氛圍十分舒適且真實——當然,這種真實并非指每個人都會經歷愛上與女兒同歲的學生這種事,而是在愛情中的懷疑、搖擺的態(tài)度,常常能使觀眾感同身受。
影片的三個主要人物,父親,女兒,與情人,對待愛情與欲望的態(tài)度看起來像是涇渭分明。
女兒讓娜因為未婚夫的背棄痛不欲生,在愛情中迷失自我,自稱是“上了愛情的當”,卻仍然深愛未婚夫,也仍然對忠貞的愛情抱有幻想。
她幾乎不會為了滿足肉體的欲望去與不愛的人做愛,對唯一一次的酒后亂性,感受只是“不算糟糕,但不是特別好”。她渴望安定舒適的感情狀態(tài),也渴望在愛情中全身心地投入,而投入的程度自然與抽離時的痛苦成正比。
讓娜分手后的種種表現(xiàn),可以說是不少人失戀的真實寫照。
你有沒有在半夜夢醒時,突然有強烈的沖動想給前任打一個電話?你有沒有在分手后對前任是否已經開始新戀情念念不忘?你有沒有煎熬到想要跳窗自殺,覺得這是終結痛苦的唯一辦法?每個經歷過失戀的人,大概都能在讓娜崩潰大哭時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
而讓娜的自愈過程,看起來像是充滿希望,從影片開始的失魂落魄,到后半段至結尾逐漸恢復陽光,但又隱約透露著一絲循環(huán)往復的無奈——她最終還是回到未婚夫的身邊。
影片沒有交待主動言和的一方是讓娜還是未婚夫,而這位自覺“不夠成熟”的未婚夫還需要讓娜付出多少的精力才能成長,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這在讓娜看來并不是問題,太過投入的讓娜在感情中十分脆弱,卻也堅韌異常。因為愛,她對可能產生的痛苦也甘之如飴,畢竟在她看來,從未陷入愛情才是悲哀的。
或許在讓娜眼里,阿麗亞娜就是這種“從未陷入愛情”的人。
情人阿麗亞娜從影片伊始,就以極具吸引力的熱情形象存在。她可以主動追求自己的大學老師,可以與他在樓梯間做愛,可以為了錢給色情雜志拍照,也可以背叛愛人在不同男人的床第間周旋。
她看似是將愛情與欲望、靈魂與肉體劃清界限,沒有忠誠觀念,一如在分離前對峙的那場戲中,她可以十分真摯地一邊流淚一邊宣稱那是第一次,而且只是一時的欲望,不到第二天就會煙消云散。
但事實上,她深諳愛情中背叛與忠貞的門道。她對讓娜坦言男人絕對無法忍受女人的背叛,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告訴他們。在這段感情開始,她就預見到自己的離開,愛人的那句即使背叛也不要分離,無非是給了她一個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鼓勵自己放縱欲望。
而她也并不像表現(xiàn)出來的那般灑脫,她會在與別人做愛之后感到愧疚,會因為吉勒的離開而喊出“我會死的”這樣的話。只不過相比之下,這樣的痛苦與折磨并非無法忍受,就像她在安慰讓娜時所說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過去。這是阿麗亞娜的處世哲學,痛苦終有消散的一天,她也無法做到長久地去愛,她選擇了一日的忠貞,也許在她看來,會好過一生的背叛。
父親吉勒,在影片中大多時候是作為一種映射和橋梁式的存在。
很難說他與阿麗亞娜的互相吸引,不是因為兩人內心深處的共性——阿麗亞娜,就是年輕時的吉勒。他太了解阿麗亞娜,正是因為他太了解曾經的自己。
所以他才會在這段感情開始,就給了阿麗亞娜一道免罪金牌——你可以背叛我,但不能讓我知道。這也是他試圖給自己打造的保護罩。他太清楚阿麗亞娜這樣的人會帶來怎樣的傷害。
只不過這種保護罩只是自欺欺人的美好幻想。曾經的浪子如今厭倦了在肉體與欲望間的你來我往,他渴望與一個相愛的女人一起變老。但年輕的阿麗亞娜顯然不會是他的最終選擇。他深知她的自私與欲望,只是一度試圖去逃避殘酷的真相——他愛上了阿麗亞娜,但阿麗亞娜終將離開他。
而當吉勒給自己打造的保護罩被阿麗亞娜親手打碎時,他不得不面對這個事實,結束這段感情,也就變成了解決痛苦的唯一辦法。某種程度上,他與阿麗亞娜在這段感情中都是利己主義者,遠沒有無私到犧牲自我,一旦痛苦難以忍受,就會揮刀斬斷。這一點其實與讓娜截然相反。
作為橋梁的吉勒,溝通的則是讓娜與阿麗亞娜這兩個同歲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她們時常保有共同的秘密而對吉勒形成聯(lián)盟,兩人感情觀的對比也正是在這樣的聯(lián)盟中顯得更加鮮明和有趣。
到了影片結尾,一切似乎又回到平衡狀態(tài),只不過讓娜從被拋棄的角色回歸到未婚妻,而吉勒則孤身一人。
影片在結構與主題上都經過了精致安排,避免了落入俗套,將生活的真實緩緩展開,76分鐘內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導演也并非意在告訴我們,偷歡或者偷情,肉體或靈魂的不忠究竟哪一個更難以忍受。
也許,偷一時的歡愉與徹底的背叛之間,并沒有什么本質區(qū)別。關鍵只在于,你面對愛情的態(tài)度,以及對忠誠的信仰程度。
三
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
女兒Jeanne在感情里總是想要的太多,患得患失,因為Matéo曾經的一句氣話,她收拾行李搬回了爸爸家。她在深夜給Matéo打電話卻不敢說話,第二天告訴Ariane,前男友試圖打電話找她,還特意趁Ariane在家時裝作Matéo給家里打電話來修飾謊言,甚至因此爬上過家里的窗臺。這樣一個情緒化不成熟的初戀少女,最后牽著Matéo的手,甜甜地告訴爸爸他們復合了,她要重新搬回他的家。
而爸爸Gilles和女友Ariane就顯得很諷刺了。Gilles一副了悟感情的成熟樣子,告訴女友如果她想要年輕的肉體,可以去追尋,他們即使彼此肉體出軌,也依然能和諧地生活下去。Ariane說在他身邊感覺到了自由,她沉溺于年輕的肉體,在一日情人的鏡子上用口紅寫下‘PLUS JAMAIS ?A‘(最后一次)。但他們故事的最后,Gilles撞見了Ariane和Stéphane的情事,告訴Ariane她不是能陪他過完一生的人。(說好的不忠誠沒關系呢)
情緒化的Jeanne搬出了這個家,她找回了愛情;成熟的Ariane搬出了這個家,她失去了愛情。對于忠誠與愛情的探討,永無止境,可所有的討論,在現(xiàn)實中,根本不堪一擊。
太喜歡這個故事了,Garrel的黑白鏡頭,再加上兩位女主的完美演繹,真是不能不愛這部電影。
四
直到電影最后的十幾分鐘,我才恍惚明白主旨是什么。
關于“忠”,身體的忠,心靈的忠,哪種沒有才更可怕?我記得和某人討論過這個問題,太難選。如果沒有精神上的喜歡,怎么可能會有肉體的接觸?對我來說很難。但肉體上的接觸就一定是喜歡嗎?欲望的作祟或許可以,但取決于是否愿意嘗試。
但當一個男人說對你沒欲望的時候,也許就是真的不喜歡吧。喜歡,就是想做一只樹袋熊粘在你身上,哪怕什么都不做。這是我喜歡的表達方式。
現(xiàn)如今男人不忠和女人不忠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具體原因可能就是男人走腎不代表走心的幾率要比女人更大吧。
回到電影上簡單說說。它用現(xiàn)代日益減少的黑白片表達更多的情緒,減弱色彩對觀影者視覺上的奪取,我很喜歡,但并不那么習慣,所以途中開了幾次小差。
其實這部電影我并沒什么感覺,但不知道為什么竟然寫了長影評。
最后用想到的一句話結尾吧——出軌是天性,忠誠是選擇。
五
這是一部2017年的黑白片。對于在當下拍攝的黑白電影,我從觀影一開始就抱有多一層審慎的態(tài)度,從頭至尾找尋導演的用意:為什么一定要采取這個形式不可?這部片看完之后我的結論是,在這部討論愛情和親密關系的電影里,男性與女性是從多重個體中被融合與提煉的符號,女性Ariane、Jeanne與男性Gilles、Matéo、Stéphane不止被黑白映像刻畫,穿著、神態(tài)、肢體語言也近乎描白,疊加成為抽象的性別處境與立場。
兩位重要的女性在角色這部片里似乎是兩個極端:Ariane成熟,目的明確,趨于理性,深諳自己的性魅力和如何運用它掌握性與愛的分野。Jeanne脆弱迷茫,缺乏安全感與存在感,有為愛哭泣,歡笑,尋死,向生的天真。而同齡的她們在片中被一位男性角色聯(lián)系起來,放置于一種獨特的視角和關系中:父親的情人和情人的女兒。從一開始參雜著隱約戀父情結的互相防備,到互相投射、驗證女性在愛情中的心理路徑。
兩位女性之間有著互相對立同時又推動著彼此成長的微妙關系,并且也實踐了保守彼此秘密這一女性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最有效方式。該片最多被人引用的臺詞是Ariane對Jeanne說“當一個男人想要離開你的時候,是不會提前跟你說的。他可以背叛你,卻不能容忍你做出同樣的事情。所以你就偷偷地做,不要告訴他。”Jeanne仿佛頗為受教。而Ariane說這句話時,充當這個“男人”角色的正是Jeanne的父親。
但我認為更深一層的情節(jié)有兩個:一是Jeanne把身邊的愛情浪子Stéphane介紹給Ariane,希望她幫助完成一個愿望或儀式,即與這個男人發(fā)生不投入感情的性愛,而Ariane也確實這樣做了。二是似乎以超越年齡的成熟看透男女關系的Ariane,在面對失去愛情的恐懼時,仍然哭著說出“沒有他我活不下去”的無力言語。
兩位女性的各自存在與相互關系,不正是每個女性自我內部矛盾與和諧的共存?
如果說女性的愛情路徑在本片中是一個閉合循環(huán),男性的種種齟齬則更像是線性的。大學教授Gilles在年輕女學生的追求下與她同居,并以一種“過來人”的姿態(tài),對Ariane說“無論我們之間誰不忠于對方,我們依舊要在一起”。在他與學生們的聚會上,對這段地下情不知情的男生與Ariane調情。在他表示不滿之后,Ariane卻看穿他其實享受這種“別人與你調情,但今晚睡在你身邊的卻是我”這種隱秘掌控感。Ariane與這個男生一夜情被他料知,他自此每當Ariane不回來的晚上就去年輕時召妓的街上散步至深夜,似乎便可真正設身處地敞開心扉。
最后與Ariane歡愛被Gilles撞見的Stéphane,想必就是年輕時的Gilles,不輕易投入真感情,熱衷流連于情欲的沖動。當他到了結過婚離過婚女兒都已經與未婚夫同居的年紀,可能也會有這種被自己誤解的過來人的“大度”,直到真的親眼目睹情人與他人的愛欲場面,激發(fā)暴怒與譴責。
片中的另一位男性是Jeanne的未婚夫Matéo,他似乎解釋了以上兩位行為的原因:一旦確立固定關系,就要面對女友控制欲太強,占據(jù)自己的各種空間,缺乏自由,斷絕了其他可能性的種種問題。加上只在Ariane言語中出現(xiàn)過的“以離婚為樂”的父親,片中的男性立場,雖處于線性的不同階段,卻互為共同印證。
有朋友說影片很有新浪潮風格,在我看來它似乎確實在延續(xù)新浪潮時期對愛情可能性的探討,除了monogamy(一夫一妻制),男女關系是否還有類似《祖與占》中的可能性?但從一個女性的感性立場,不免仍覺得Ariane重復的幾張沉迷短暫情欲的面孔,比不上Jeanne片尾與Matéo和好后在深夜街頭的真切擁吻。
六
76分鐘的時長,明晰的結構,代表性的人物,交織的關系,敘述的旁白,甚至黑白影調都使得這部片子好似一部愛情小品,像是導演站在高處悉心安排擺置人物似的視角,你身處其外甚至比里面的人更清楚他們的走向而又不自覺的把自己帶入進去感嘆何其相似的無奈。
文本-結構
從主線上來看,最先交代的是吉勒和阿莉亞娜的關系,那么影片其實也是圍繞他們來展開的,但從開頭這段,你可以解讀他倆的關系是戀人或情人,這一字之差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穩(wěn)定而甜蜜,后者則帶有某種冒險性的刺激與強烈。他們的關系由于身份的特殊并不被外人知道,所以一開始就帶有著隱瞞下偷情式的快感。
讓娜的出現(xiàn)從電影文本而言就是一個刺激事件,一個促使他倆關系和生活發(fā)生改變的刺激點。讓娜幾乎像所有失戀的年輕姑娘那樣痛哭流涕著哽咽:“人怎么才能在一瞬間變得麻木冷漠?”而處于熱戀的他們倆則恰好充當著開導者的角色,就像是在湖邊漫步的人對著溺水的人一般客觀冷靜,“如果他真的不愛你了,而你卻為他難過,你就是在浪費時間。’’這如拿著手術刀的外科醫(yī)生對病患所說的并無二致,正確而冰冷。
如果說這是男人的勸誡的思維,那么讓娜和同齡的阿莉亞娜的關系就很有趣了。兩人從開始的試探融洽到芥蒂而妒又坦誠相訴,再到因彼此的秘密而緊密聯(lián)系,雖然吉勒在她們的關系中一直被撇開在外,但她們倆都在吉勒制約之下,也都是以吉勒為結點而展開的。幾乎三個人同時出現(xiàn)的情節(jié)都是矛盾的爆發(fā)點,甚至讓娜間接參與了阿莉亞娜的兩次偷情,并直接導致了最后他們倆的情感轉折。而讓娜的情感線作為輔線來看,也似乎在他們倆尤其是阿莉亞娜的幫助下,走向相反的結局。
這兩個文本在交錯中完成了某種程度的對調,形成某種結構上的對應,當然兩者在本質上就好似之前所說”戀人””情人”之分,又或許有某種在岸者的得意和自以為是與溺水者的掙扎與挽回終就造成他們走向對立,這合理又似乎巧合的設置使得整部影片的文本對應,人物符號變得可觀起來,當然這也很大一部分歸功于結構。
環(huán)環(huán)對應,兩條線從各自從一點出發(fā),最后沿著相反的弧線軌跡走到對方的起點上,最終形成一個圓環(huán)。就像影片一開始就出現(xiàn)的回旋樓梯,而這樣的圓環(huán)生生不息,可以一直重復,這也某種程度上對應了文本里愛情的荒謬與徒勞,不停的開始,不停的結束。
愛情-欲望
愛情是他們都上的一個當,并都甘愿跳進去。相愛這件事本身就帶有極大的偶然和沖動性,那么愛情在篤定的同時也一定包含著脆弱和敏感不安,吉勒作為一個過來人,他應該比這兩個姑娘要更清楚,所以才會一開始就說出:”我們要學著不要相互傷害”,”你是什么樣我就喜歡什么樣,從沒計較過”是的,包容是維系愛情最重要的方室,可是一旦稍加不注意,包容就會變成縱容。年輕的阿莉亞娜有著豐滿的身材,她自己也對此很是滿意,欲望往往從純粹的肉欲出發(fā),施特克爾說:“對很多女人來說,墮落到動物性是性欲高潮的條件。”因而不摻雜愛情的性行為是可以滿足阿莉亞娜性欲的最好方式,之前也說過偷情往往可以達到相比于戀人更加強烈和刺激的狀態(tài),所以一旦阿莉亞娜和吉勒處于一個平穩(wěn)狀態(tài)下的戀人關系時,阿莉亞娜便無法克制的尋求情人,何況吉勒說出的包容。
可愛情絕不是可以如此簡單地做到包容和任其自由,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愛的夢想:通過消失在他者中,達到最高生存。”那么,愛情的最終同一,就是某種占有,某種被存在。而阿莉亞娜的偷情毫無疑問否定了吉勒的存在,那么其實也就否定了吉勒愛情的存在,占有里不會允許絲毫的背叛,這是愛情的自私,可也唯有如此,才可成之為愛情。
而愛情本身就是無解的,就像圍成的圓,無縫可鉆,無隙可解,我們都圍繞其中,兜兜轉轉,迷失自我,開始又結束,似乎已經不那么重要了。我們都在其中,岸邊或是溺水都是一種存在,是的,愛情是我們的存在方式。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