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第三季》是一檔于今年年初熱播的綜藝脫口秀節(jié)目,該節(jié)目自熱播以來就得到了網(wǎng)友們的高度評價,一起來看看網(wǎng)友們是怎么說的吧!
01
不太懂為什么老有人在彈幕噴蔣方舟。其實她作為年輕代在節(jié)目里面理清了好多馬爺他們那個年紀不能理解的現(xiàn)在年輕人的文化特征。如果沒有她,我覺得幾個大老爺們未必把很多的有趣的話題聊得開。
另外,如果你對比一下另外幾期的年輕嘉賓,你就會發(fā)現(xiàn)她的表達算是最穩(wěn)的了。不過度的自我表達,也不推諉。特別是有一期說到北京孩子對比其他地方孩子的那種氣從何而來,她的總結(jié)說是對占用公共資源的不害羞。可以說是超級精準。
再比如第二期她說到的高峰體驗,其實背后是個很正經(jīng)的心理學知識。但是馬爺眼睛瞇得,哈哈。反正都挺有意思的。
最后一句,方舟作為一個文學青年,其實她的話總是會下意識地被一種文學氣質(zhì)包裹著。而她表達得相當好,既不刻意也不俗套
02
首先表明態(tài)度:我特別喜歡這一集談的內(nèi)容,但是標題稍有點不適,渣男是一眼識別不太出來的,除非像馬爺和李玫瑾老師這種閱歷高深的人,但也要多觀察、詢問、舉證,才能最終識別一個人是不是渣男。不過標題嘛,現(xiàn)在的趨勢都是弄個特爆炸的,以吸引更多受眾。也就不那么影響觀感了,這是個人脫敏,不代表認同這種起標題的方式。
再來說說本集聊到的幾個很有話題性的內(nèi)容,第一個舉例就是李玫瑾老師說的通過一個人把東西從哪拿放哪去,能偵破一個案件,蔣方舟就說,這是收納強迫癥,(社會上太多這種給什么都安一個定義,比如密集恐懼癥、收納強迫癥等,可能本意是想調(diào)侃,調(diào)侃著有些人就認真了,真以為自己有這癥那癥的,好像病態(tài),其實有時候就是一個行為習慣,爹媽或者社會環(huán)境給養(yǎng)成的從小的個人習慣)李玫瑾老師說這不敢說是強迫癥,就是一個風格。
第二個是父母打孩子,馬爺說他們那一輩的人父母經(jīng)常打孩子,打得整個樓道里都能聽見,具體細節(jié)還是要聽馬爺說,但是打完孩子之后,孩子心理一點都不記恨,現(xiàn)在的孩子父母從來不打,打一次就從樓上跳下去了。這點我也很有感觸,按說我從小到大都是很聽老師家長話的那種孩子,父母應該沒啥事打我,起碼不用為了調(diào)皮搗蛋、打架斗毆、不寫作業(yè)、考試不及格等事兒動手,但事實是我小時候,我媽經(jīng)常因為我睡覺起來就哭,吃飯慢,跟她頂嘴,玩完的東西不收拾這種事情跟我吆喝,甚至動手,她說她從來沒有因為學習打過我,都是生活上的小事,我想了想確實也是如此,對我媽還真沒啥記恨,就是覺得她太愛挑人類的毛病了,這例子可能舉得不好,因為我至今覺得很多事兒我都不該挨打。我見過那種從來不打孩子的家長和孩子,孩子真的是一點兒怕頭都沒有,想干啥干啥,工作上以自我為中心,生活上也是如此,我說這就是慣的,她不知道懲罰是什么滋味,說兩句話這種懲罰不足以讓一個孩子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然懲罰應該輕微的,且恩威并施,不然也容易讓孩子心理扭曲。
再來就是由陳世峰是渣男而引出的對江歌案的討論,在理性分析下,李玫瑾老師說她覺得陳世峰就是想去殺江歌的,這一點我也不能同意的再多了。從我開始關注這個案件到案件庭審結(jié)束,看到網(wǎng)絡上網(wǎng)民的種種行為,包括朋友的態(tài)度,以及媒體的報導,我覺得這都是一個失衡的判斷,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劉鑫作為受害人之一,很無辜且可憐。我覺得死者母親本應是很了解自己女兒的人,包括女兒的性格和處事風格,但是卻引導輿論攻擊女兒的摯友,看起來也不是什么高明的人。死者很無辜,是因為做了一些她自己認為正確,但實際上影響很大的事,所以才導致了此悲劇,惋惜的同時,我覺得陳世峰夠冷血,但比他更冷血的是萬千網(wǎng)民,還有那些搖旗吶喊的“名人”,不想點名了。其實這件事可說的還挺多的,但是我怕被噴,也就不想多說了。
對渣男的定義,我喜歡竇文濤說的,平時看著挺正常,真遇到事了,那種變態(tài)就出現(xiàn)了,這種我也認為是渣男。至于蔣方舟說的那兩種男生,內(nèi)心軟弱導致的情感選擇障礙,我覺得這不是什么渣男,這就是選擇困難,或者不想傷害別人,這種人很常見,男女都有,還有第二種套路型的,這個屬于欺騙,我覺得這就是渣了。平時談笑風生,天南地北都能聊,真要遇到事,就退縮不承擔,這種才是真的渣,他性格再好,再有趣,平時朋友圈再能曬旅行、美食、美圖,我都不會多看一眼,趕緊遠離,這種人你知道了他傷害別人的經(jīng)過,然后看到他生活中活得很好,照樣曬一切,我做不到一笑了之,我就是特別鄙視。而且我的鄙視做得很明顯,讓被鄙視者一眼就看出來了,情商一點兒都不高。因為我怕傷了受害者的心。當然,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渣,因為他掩飾的挺好的,受害者也不會逢人就揭自己的傷疤。可我的朋友中也有那些兩邊都討好的人,就是這男的通過各種手段把這女的肚子搞大了,然后一走了之,一個月不出現(xiàn),出現(xiàn)了就要求女生墮胎,女生因為種種個人原因不想墮胎,或者說墮胎容易引起以后的生育困難,不同意墮胎,男人就再次消失、消極面對。女的后來未婚生子,男的還是在朋友圈繼續(xù)曬旅行,我的朋友也知道這事兒,但還是會給這男的點贊,也會給這位獨自帶孩子的媽媽點贊,我做不到這種高情商。
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一種風氣,就是倡導人要活得有趣,做個有趣的人,好像一有趣起來,什么問題就都解決了一樣,我覺得一個真實活著的人,活得鮮活的人,就足夠有趣,那種有趣是自發(fā)的,不是粉飾出來的,包裝出來的,是生活細節(jié)中每一個抖機靈而又不失分寸的瞬間,不是恭維,不是所謂的誰都不得罪的情商高,會聊天兒當然很好,跟朋友說話,很少有人不會聊天的,都很有意思,這種標準要放到每個人身上,我覺得不合適,特別像孫子。
我覺得做個有趣的人之前首先要做個不傷害他人敢于承擔有責任感的人,然后再一點點的把日子過得有趣,生活過得鮮活,不能本末倒置的尋求所謂的有趣。有趣挺好的,過度宣傳就沒趣了。
會聊天也挺好,過分會聊天就未必了。
這一集中還說了很多很好的話題,涉及到的每個話題我覺得都值得反復琢磨,自我反思,竇文濤最后說,李玫瑾和馬爺說的這些能聽進去的都能得著好,是句大實話。
03
魯豫這期蠻好,她看文濤的那種別扭勁兒我特別能理解:欣賞,但為了自我保護又敬而遠之。自我認知較低,又覺得自己水平其實不錯,眼神里的自抑和自矜都看得到。
蔣方舟的幾期不太好,首先蹦新詞兒阻礙了討論的深入,其次蔣給人一種自己虛著卻還要自嘲的感覺,而自嘲是要極度自信才能做到自然的。蔣還是年輕了些。
鏘鏘里的女性,多數(shù)是到了四十以上,才能把自己放到恰當?shù)奈恢煤湍屑钨e氣定神閑地交談,自然地展示自己的學識——這其實是很難的。
身在被社會設定好的性別角色里,如何巧妙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在男性話語場域中扮演好一個所謂女性知識分子的角色,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經(jīng)驗。
羅大佑說,年齡對女性的魅力非常重要,四十歲以后的女人最美。這我深以為然。
04
人在社會中要根據(jù)對方來調(diào)整自我。人格發(fā)展的三個階段:一。本我,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完全潛意識,快樂原則 想干嘛就干嘛;二。自我 負責處理現(xiàn)實世界的事情,大部分有意識,現(xiàn)實選擇 根據(jù)外部情況審時度勢;三。超我,部分有意識,是內(nèi)在的道德判斷。
人最高層面的心理叫做反思。學習思維是正向的,從簡單到復雜,往深處走;解決問題的思維是反向的,比如醫(yī)生看病;還有一種思維是360度的,需要借助兩種東西,比如反思,一需要抽象思維,把一個事情在腦中重現(xiàn),另一個是內(nèi)化的標準,叫做良知。
極端的人的集中在兩種性格:邊緣型人格,又稱爆發(fā)型,好時極好,壞時極壞;被動攻擊人格,表現(xiàn)和內(nèi)心不一致,蔫兒壞。
認識世界不重要,認識自己最重要,知道哪好不重要,知道哪不好很重要。
教育中一定要有挫折教育,而不是一味宣揚成功學。
懲戒是孩子教育中必須有的。恩威并施。
大腦皮層工作原理叫興奮和抑制,興奮的領域越大,抑制的區(qū)域越小。
人的思維分為空間思維和時間思維,犯罪的人缺乏時間思維,我們的民族也缺乏時間思維,反例:德國,黑格爾著作,多長句,哲學思維。
思維的定義:借助語言符號,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德語決定了它們的思維是長遠的,我們的思維是塊狀的。
執(zhí)念的人生活中興趣和刺激點太少了。生活中健康的心理是每天要做三樣以上的事情。
早年越匱乏的人占有欲越強。
公眾示愛不該大肆宣傳。
初中階段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去識別好的男性和女性。
制度是為了讓人幸福,但制度中一定要有一個局限,不能讓人過度幸福。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