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偉:敗者為王》是一部即將于今年的7月份上映的電影,影片最早于今年的3月份在馬來西亞上映,小編整理了一些關于這部電影的評價,一起去看看吧!
01
前段時間因為工作的原因去了一趟新加坡,在那邊閑暇的時候跟同事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就是這一部《敗者為王》。要是說對李宗偉有多少了解呢,那也是沒有的;要說我對羽毛球有多少了解呢,那可能就止步于中小學時期跟父母吃完晚飯之后的運動吧。
因為電影本身就是傳記電影,在本篇影評中可能會有一些劇情的部分,介意的話可以現(xiàn)在就關掉,等7月份在國內上映之后再來看本篇影評。
電影散場之后,我拿起手機查詢起了“李宗偉”這個運動員,在此之前我跟大部分國人一樣,只知道這個人是林丹的對手,但卻經常在國際賽場上輸給林丹。查到李宗偉的真實故事,跟電影中其實差不了多少:
李宗偉,1982年10月21日出生于馬來西亞檳城州,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縣。馬來西亞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被譽為馬來西亞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
2008、2012、2016年奧運會羽毛球男單亞軍,也是歷史上第一位連續(xù)三屆奧運會打進羽毛球男單決賽的運動員。
2006年1月,李宗偉首次登上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并在這個位置保持了825天。
2008年初,李宗偉首次獲得世界羽聯(lián)超級系列賽總決賽男單冠軍。2010年成為史上首個在世界羽聯(lián)總決賽實現(xiàn)三連冠的球員。12月,李宗偉在該年度獲得六個超級賽冠軍,創(chuàng)造單賽季超級賽奪冠次數(shù)紀錄。
在這些經歷里,最讓我在意的是李宗偉在06年西班牙世錦賽爆冷被鮑春來淘汰以后,狀態(tài)跌入谷底,接著又毫無預警的遇上了車禍,頭部受創(chuàng)。直到07年他在印尼公開賽上擊敗了鮑春來,成績才開始回彈。
其實單單這一段話,在我腦海里已經百轉千回,這一年他遭遇了什么,又是如何重塑自己的,如何從巔峰跌到谷底,再如何重回巔峰。如果單獨挑這一段人生來拍李宗偉的傳記,我覺得也會很好看。像《社交網絡》這種類型的傳記片一樣,取人物生涯中標志性的段落,來展現(xiàn)人物本人的堅持、信仰和成長。
像這種取被講述者的人生段落所拍的傳記,會讓我們明白這個人在他人生的重大事件之前他所思所想,會讓我們理解他為什么會做出這種選擇。
但這部影片更注重在李宗偉的成長上,他如何愛上羽毛球、如何開始專業(yè)學習羽毛球、如何進入國家隊。對于觀眾來說,這會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人,明白他的每個重要抉擇做在什么時候,是什么使他一步一步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李宗偉在馬來西亞收獲“拿督”的榮譽稱號,可以看出李宗偉是馬來西亞英雄般的人物,短評里也有人說“在馬來西亞,每個男生都想變成李宗偉。”
Thank U for uniting Malaysia.
從這張圖上就能看出羽毛球對于馬來西亞的重要性,何況李宗偉又是一位為國家?guī)砣龎K奧運會銀牌的人,可以想見每屆奧運會決賽的時候,整個馬來西亞都在為李宗偉搖旗吶喊,這么說來,李宗偉為馬來西亞的團結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不然他也不會跟首相保持友好的關系,首相還出席了他和妻子黃妙珠的婚禮。
就影片質量來說,絕對可以算是傳記片中值得一看的作品了,導演將故事節(jié)奏把握得很好,電影從李宗偉童年時期開始講起,講述了他的羽毛球生涯,以06年和林丹的一場比賽收尾。中間還加入了很多元素,親情、恩師情,最讓我驚喜的是竟然還有李宗偉和妻子黃妙珠的愛情故事在里面,加之兩個人目前已經結婚,讓我莫名感到有點幸福。
整部影片的氣質總能讓人感到熱血沸騰,能真實的從李宗偉的經歷中感受他的堅持:永不言棄,不忘初心。我自己是完全無法抵擋這種走向夢想之感動的,看的時候熱淚盈眶,你從小就想要,從小就想代表馬來西亞打球,終于有天你成功了,并且做得更好。
另外還有特別想說的就是電影里飾演童年李宗偉和青年李宗偉的兩位演員,跟李宗偉本人也太像了吧!簡直想為本片選角導演瘋狂打call!
飾演童年時期那位小演員是因為羽毛球打得好而被選中,這么一想起來,影片開頭小演員還要演接不到球真的是太辛苦啦~
青年李宗偉這位演員據(jù)說是半職業(yè)羽毛球運動員,也不是專業(yè)演員,但兩位演員真的很傳神了,有一恍然間我以為自己看的是李宗偉的紀錄片,不過里面的專業(yè)演員都演得很好,飾演李宗偉父母的都是馬來西亞的著名演員,要我看起來也是很眼熟的演員,飾演母親的那位演員還拿過金馬獎。
影片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里面有講到李宗偉的宿敵——林丹,講李宗偉第一次跟林丹相遇(怎么感覺這么基),講他如何調整自己,成長自己來變得更好。
影片里李宗偉進入國家羽毛球學校之后,有同學欺辱他叫他“大山下的瘦猴子”,他也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強壯,從這些都能看出來李宗偉其實對自己是有些自卑的,這也導致他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情況下,在大賽事中總是輸給林丹的結果,從根源上對自己的不自信。但能看出來他已經從各方面想解決這個問題,他面對強敵,也不再心悸,像真正的王者,用盡全力,隱忍孤獨。
PS:本人可以說是拖延癥中期患者了,拖了三個月才動筆。
PPS:據(jù)說會在國內上映,剛看新聞說是暑期檔。不過暑期檔都是國產片保護月,不知道這片票房會怎么樣,私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電影院觀看,私心也希望有人能跟我一樣受到感染,畢竟電影本身,非常值得一看。
02
這是一個李宗偉迷嬸寫的非客觀影評。閱讀風險自負。
除了是李宗偉迷嬸,我還住在東南亞,對馬來西亞比較熟悉了解,平時每周打羽毛球,帶的學校課外活動是羽毛球校隊。這些背景都直接給這部片的觀影體驗加分。
如果是個一般觀眾,可能會給這部電影一個中等的評價,中規(guī)中矩的體育人物傳記片,沒有什么逼格很高的電影手法,敘事娓娓道來,也沒有什么花巧。該有慢鏡頭就出慢鏡頭,該有揮拍時的音效就有音效,該煽情了講道理了就都有。李宗偉成長道路上也沒有什么大奸大惡的敵人,他的archenermy(宿敵)是林丹。因此,如果你不迷李宗偉,不打羽毛球,不是馬來西亞/新加坡人,這片不看沒損失。
但是我看這片看得很high。救命!我甚至丟下了一屁股工作跑去看,看完出來whatsapp一大堆工作留言。
首先,演員選得真好!這么像的孩子他們怎么找的?童年和少年李宗偉都很像,少年版尤其像。不但像而且萌,還都會打球,不但會打球,戲也演得不錯。這個真的是有心了。因為這兩個孩子,整個片子看著很舒服,就算有時候節(jié)奏有點慢有點煽情什么的,也不會計較。不但主角找對了,他們還找到了很像原型的李宗偉女友。更神奇的是,林丹也有一丟丟像(身高差了點不過沒關系啦),也是會打球,會演戲,甚至是左撇子(。。給選角導演跪下了。
其次,片子對1990年代的東南亞風情表現(xiàn)得相當傳神,很熟悉親切的場景。馬來西亞那種既淳樸鄉(xiāng)土又新舊融雜的氣息很正。最喜歡的一點是里面的對白馬來語、華語、福建話和英語混雜,每一種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這邊的人就是這么說這些語言的。李宗偉在家里跟家人說福建話,在鄰里跟華人說華語和福建話,在學校里跟老師和教練說馬來語和英語,同學之間,有時說華語,有時說英語,有時說馬來語。聽起來很順。
第三,演員的表演可圈可點。小演員們應該都是初上銀幕,表現(xiàn)相當好了,少年版演員有些片段充滿張力,就算像李宗偉,也非常帥(喂!) 童年版小朋友非常可愛,一開始要裝作接不到球,也是難為他了。專業(yè)演員楊雁雁和李國煌功力十足,楊雁雁演李宗偉母親,自然難不倒她,渾身是戲。結尾處李宗偉和林丹2006年馬來西亞公開賽對戰(zhàn),楊雁雁在群戲里面毫不搶戲,但你的眼光自然會注意到她。其他的馬來族印度族演員應該也是馬來西亞的老戲骨,可惜我不熟悉。李宗偉在國家隊的隊友,有幾個非常帥,值得關注。
故事方面,是從李宗偉的童年講到他在2006馬來西亞公開賽第一次打敗林丹,劇本中規(guī)中矩,幽默之處也有,基本上表現(xiàn)出了李宗偉的堅韌頑強和進取心。而我對李宗偉傾心,正是因為他面對強敵,縱然失敗也用盡全力,有一種隱忍的高貴和尊嚴,更別提他的球打得那么帥了。當然電影里兩人的對戰(zhàn)不可能像真正的林李拼殺那么激烈輕靈威猛莫測。
至于他后來跟林丹相愛相殺,一時瑜亮,羽扇綸巾,談笑間,曲誤周郎顧,就是續(xù)集的故事了。真的,應該拍一部以林丹和李宗偉為雙男主的體育片,一定無比精彩。本片在李宗偉取勝的戰(zhàn)役結束,也是理所當然。如果是林丹的傳記片,自然會在林丹取勝的戰(zhàn)役結尾。兩人的成就都一樣偉大。然而,雙男主會更好,對不對?
哎呀不行,太勵志了。我要去工作了!誰也別攔著我。
注:拿督是一種尊銜,冊封的標準是對國家有杰出貢獻,但必須要有皇室成員、政府推薦。 在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拿督”是榮譽制度下的一種稱號,不具有世襲和封邑的權力,是一種象征式的終身榮譽身份。
03
當我聽說《李宗偉:敗者為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是真的尬笑了一番:天天被我國超級丹虐的千年老二,還好意思拍傳記電影?還好意思講什么“敗者為王”?
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尤其是最后的大戰(zhàn)時候,身邊的兩個妹子竟然都看哭了的時候,我才慢慢理解,這部電影,真的是拍出了體育競技最具魅力的一面——恰恰就是敗者。
為什么敗者最具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故事太正常了,但很多敗者往往和勝者付出了一樣多的努力,經受了同樣多的傷痛,甚至更多,卻始終無法取勝。勝者只有一個,敗者卻有很多,這個世界從來不是由幾個人組成的,最重要的永遠是大多數(shù),而觀影的我們,也是大多數(shù)。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李宗偉兒時的天賦異稟,也看到了他與父親從分歧到和解的過程;我們看到了他登堂入室的系統(tǒng)訓練,也看到了他與生俱來的體能短板;我們看到了他進入國家隊集訓的意氣滿滿,也看到了他初次出征就突逢變故的巨大打擊;我們看到了他和教練之間亦師亦父的深厚感情,厲聲訓斥的背后是用心良苦;我們看到了他遇到了愛情,卻因職業(yè)而暫時擱淺;我們看到了他好不容易登上國際賽場卻遭遇林丹出道的困境。
這樣盡到全力做到最好卻依然難以如愿的李宗偉,和太多人太像了。明明發(fā)了瘋的讀書做題,卻依然考不過第一名;明明嘔心瀝血地努力工作,升職加薪卻貌似越來越遠;明明拼了命地對一個人好,每天都感動著自己,卻始終贏不到TA的心;明明不撞南墻不回頭地奮力嘗試,機遇卻一次次擦肩而過。
事不如意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太多的所謂“loser”,其實早已經了耗干了精力,卻依然摸不到夢想的邊兒,這個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就是地鐵上那個看起來頹廢平庸、眼神里卻倔強不服的年輕人。
影片的最后,雖然較為俗套的讓與李宗偉親密相關的友人全全出鏡,個個都為了他搖旗吶喊,還意料之中地穿插進各種人生歷程的閃回,但卻不得不承認導演確實營造出了一種日本熱血動漫里才有的“賭上一切的戰(zhàn)斗”的壯懷激烈。這樣背負一切的李宗偉,這樣背水一戰(zhàn)的李宗偉,這樣世界欠他一個冠軍的李宗偉,真的看到中國人都希望他贏一回啊——當然,那一把他確實贏了。
觀眾在觀影中產生的共情,在影片的最后一刻,亦達到了高潮?磻T了王者逆襲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從“敗者視角”來看勝利,勝利更加顯得彌足珍貴。如果這是林丹的傳記電影,我們早就知道在之后的十年里,他幾乎要稱霸羽壇,但這部李宗偉的傳記電影,我們卻知道在這場勝利的前后,是在林丹陰影之下的漫長追逐,于是影片結局一刻的勝利,也更顯難得。
從競技的角度來看,本來失敗才是常態(tài)。我們常說“成王敗寇”,《李宗偉:敗者為王》這部電影用充滿激情地視角去聚焦一位與王者同樣頂尖卻缺乏運氣的運動員,反而抓住了競技之中更加本質、更加有魅力的一面。
其實往更深的層次看,在談論競技的時候,甚至無關成敗,只要盡力而為,超越自己就行了。當然,這句話聽起來很俗,可當你看到《飛鷹艾迪》中,那位奧運會歷史上贏得滿堂喝彩的著名“吊車尾”,盡了全力去拼搏后,欣然坦蕩接受并不杰出的結果,轉身為自己的堅持和勇敢點贊的時候,才會明白那句爛俗的“超越自己”背后的動人真理。
從創(chuàng)作立意來看,《李宗偉:敗者為王》這部電影看似中規(guī)中矩,實則大巧若拙。而在影像風格方面,影片所繼承的,是頗為小清新的臺灣文藝片色彩。
濕熱的夏天,極其真實而生活化的場景,充實動人的細節(jié),和流暢自然的感情線,如果換成日本人來拍,一定會是激情四射的熱血和夢想,而馬來西亞這個東南亞小國,卻把它拍成了一個“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現(xiàn)在回過頭再看影片標題中的“敗者為王”四個字,不會是矯揉造作的矯情,亦不會是強撐臉面的虛偽,而是一種與自我和解的胸襟,是一種與不完美相擁的坦然,亦是一種不斷向前的態(tài)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人人都是林丹,多一些李宗偉,這個世界就有趣多了,不是嗎?
04
在這個人人追求成佛的年代,馬斯洛在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出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好像確實霸占住了遙不可及的金字塔尖,顯得多少有些不合時宜。當代青年活得日益艱難,總是被生活扼住咽喉,安全、愛與尊重尚且得不到滿足,還談什么夢想?夢想變得格外奢侈。
于是,疲于奔命、看不到光的日子似乎越來越可以忍受——直到《李宗偉:敗者為王》如一針強心劑般在這個夏末出現(xiàn),讓我突然覺得,我或許應該重新審視我的生活。
勵志劇情電影《李宗偉:敗者為王》根據(jù)李宗偉真實奮斗經歷改編,拿督親自參演,圈起一方羽毛球賽場,解答成敗定義,帶我重新回到青春追夢的時代。乍一看,這個從窮苦的小鎮(zhèn)青年成長為大馬一哥、授勛拿督的故事好像和常見的雞湯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它確實又是有所不同、出類拔萃的。因為這一次,鏡頭追尋的不再是永遠光環(huán)加身的冠軍,而是一個“失敗者”的奮斗歷程。
從事實來講,李宗偉從未獲得過奧運等最高級別比賽的冠軍。從2004到2016年,他代表馬來西亞參加了四屆奧運會,卻拿到了三面銀牌。在電影中,李宗偉每一次奮力揮拍、狠狠摔倒的、汗如雨下,都不自禁地和他在現(xiàn)實賽場上的身影重疊。我們是在看一場早已知道結局的戲,令人多少有些心酸的是,電影里的少年卻還不知曉。
可是真正的強者從來不需要被同情,《李宗偉:敗者為王》并非華山論劍只為爭天下第一,而是模糊了成敗,只為真實地重現(xiàn)一場永不言棄的追夢之旅。回到這段旅行的起點,青春真是令人肆無忌憚,熱血沸騰。就如同童年的李宗偉相信他有一天“會代表馬來西亞打球”,少年的李宗偉相信“我會成為世界第一”,那時的我們什么都相信,卻唯獨不相信自己會變得平庸而乏味,會漸漸湮沒人群,從此一生碌碌無為。和每個平凡人的青少年時代都一樣,電影中的李宗偉也并不是“高大全”,他太像曾經為應付老師而在早自習匆匆抄作業(yè)的每一個普通孩子,他有體能上的不足,他會在訓練里偷懶、耍小聰明、和教練斗智斗勇,然而影片也毫不偏頗地鋪陳了他所經歷的一切苦與汗:在土地與泥水里扛著輪胎奔跑、綁著沙袋一次又一次跳高扣球、在空無一人的球場里獨自訓練到深夜……
也許他也曾千萬次在摔倒時想過放棄,也曾迷失過前行的方向,但他最后依舊站了起來,逆光走向前方。
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應當在山窮水盡時再堅持一下,就像李宗偉一樣?
整部影片旁觀了一部“敗者成王”的奮斗史,傳遞出一種這樣的價值觀:成敗固然重要,卻從來不是夢想的終極意義。我們曾經認為只有第一才是有意義的,沒有人會記住亞軍的名字,可這世界上一共能有多少個“第一名”?究竟是必須將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捆綁于勝負之上,還是應當究極一生,只一心去做真正熱愛的事,無論成績如何都感到釋然與欣慰?或許,就像影片中馬來西亞國家隊教練對李宗偉說的那樣,“不要忘記夢開始的地方,當你不再只看到勝負,才能走得更遠”,一個人只有超越成敗,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影片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雖然講述的是馬來西亞國球的故事,對國人觀眾來說,卻完全沒有隔膜與生疏感。同根同宗的馬來西亞文化,不自覺地讓影片中所展現(xiàn)出的家庭氛圍、飲食習慣,以及不時出現(xiàn)漢語的對話,都透出一股親切的意味。雖然李宗偉是賽場上的他國國手,但更是球迷心中熟悉的老朋友,在內心深處,或許我是實在而真切地希望這個令人敬佩的對手真正勝利一次,再了無遺憾地離開他揮灑半生熱血青春的球場的。
現(xiàn)實太銳利,好在總是有脈脈溫情來緩沖。影片中李宗偉的母親簡直是溫柔與睿智的教育者典范,而那些貫穿整部影片的愛與勇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同樣存在。夜半空無一人的球場雖然孤獨,可在難免疼痛的成長路程中,我們從來不會無人同行。這世上一定有一個或者有一些人,比你自己還更堅定不移地信任著你所蘊藏的潛能。所以,在你懷疑自己的時候,不妨想想“那些相信你可以的人”,他們會陪伴支撐著你,向著光,一直走下去。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