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先生》是一部由英國和美國共同制作的懸疑犯罪電影,影片主要由伊恩·麥克萊恩和勞拉·琳妮等主演,影片劇情精彩,跌宕起伏,網(wǎng)友們對這部電影有著怎樣的感受呢?一起來看看吧!
01
當(dāng)我看到93歲的福爾摩斯需要尋找偏方來緩解衰老和記憶力衰退時,我心里是悲傷的。
在我的記憶里,他是柯南道爾筆下那個睿智的,充滿活力的福爾摩斯。
或許,英雄遲暮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即使是他。
影片在一派英國鄉(xiāng)村美景和輕緩的旋律之中展開。
年老的福爾摩斯結(jié)束了在日本尋找緩解衰老的植物的旅程,回到了他在鄉(xiāng)下的住所,陪伴他的只有一個女管家和女管家的兒子。搬離了貝克街,沒有了華生醫(yī)生與哈德森太太,老年的福爾摩斯總是顯得那么孤獨,蜜蜂似乎成為了他唯一的樂趣。
福爾摩斯一直對華生用藝術(shù)的手法寫破案的故事頗有意見,在他看來,破案和邏輯推理是嚴謹?shù),浪漫的藝術(shù)手法會破壞這份嚴謹。而且虛構(gòu)的毫無價值。
所以,即使外界對華生寫的故事評價很高,即使是華生把福爾摩斯的豐功偉績展現(xiàn)給世人。但福爾摩斯依舊決定要重新寫一遍他偵破的最后一個案件,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寫。他想給世人看見一個真實的的自己,而不是小說里的那個。
可惜他已經(jīng)衰退的記憶力讓他無法想起最后一案的結(jié)局,只記得這個案子他一定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以致于他從此之后不再偵辦任何案件,選擇了退休養(yǎng)蜂。
這也引出了影片最大的主題:人性的回歸。福爾摩斯并不是全沒有感性的一面,只是他的理性和邏輯占據(jù)了他的絕大部分,有時候他就像一具只會思考的機器。理性和邏輯是一把雙刃劍,一直以來,福爾摩斯運用它們做出不凡的成就,也因此認為嚴密的邏輯比情感更重要。
直到最后一案里,雙刃劍展示了它的另一刃,殘酷的邏輯讓一個女人選擇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福爾摩斯才認識到自己引以為傲的理性會給人造成多大的傷害,對理性的信仰崩塌,就像失去根基的大廈。他自責(zé),他痛苦,他選擇從此不再當(dāng)一個偵探。
當(dāng)福爾摩斯最終記起案件的全部時,他也收獲了全新的感悟:追尋事實的真相必須靠嚴謹?shù)倪壿嬇c理性,但不是每次都要說出真相,真相有時不能解決問題。
影片的最后,福爾摩斯給劇中另一個人物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最后一案中的悲劇福爾摩斯沒有辦法改變,但他在盡力彌補其他的。也因此,福爾摩斯走下了往日的神壇,回歸了人性。
我一直是個福爾摩斯迷,也崇尚理性。但學(xué)醫(yī)之后逐漸發(fā)現(xiàn),理性固然是治療疾病的一大利器,但醫(yī)者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人文關(guān)懷在面對病人時比理性更為重要。人是需要溫暖的,不會喜歡冷冰冰的,即使那是真相。
就像那句話一樣:治愈是偶爾的,要常常去幫助,要總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02
想看這部片子很久了,伊恩·麥克萊恩爵士的表演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只是,看完之后的抑郁感卻是不停地涌上心頭,而這種抑郁感貫穿了全篇,甚至于連去找一個可以發(fā)泄的點都沒有。
我是喜愛著福爾摩斯的,除去基本演繹法,無論是原著,卷福還是RDJ的夏洛克,都符合我心中的福爾摩斯的形象(至少有一部分是符合的),唯獨這個福爾摩斯,我卻真的喜愛不起來。
他老了,拉小提琴的愛好因為關(guān)節(jié)炎而放棄,照相機一樣的記憶力變成了連委托人的名字都記不清,拿劍的手拿起了拐杖,甚至連當(dāng)年只身赴會的豪情也變成了現(xiàn)在跪在地上給一個平庸的女人認錯。我實在事不忍心看見我昔日的英雄變成這幅模樣,可事實就是,這個一輩子都是個傳奇的英雄,也會有老去的那一天。
看完電影,腦海中飄過了很多片段,有本尼的,也有RDJ的,突然想起了他年輕時的樣子,大抵也就是他們二人所演繹的樣子,甚至于比他們更桀驁,更自負,也更目空一切。
可最后他也確實也為自己的桀驁付出了代價,Ann的死與他的過度自信是分不開的,梅歧先生也發(fā)誓永遠不會再聯(lián)系他,女管家則那么的厭惡他以至于要搬去樸茨茅斯,甚至于他一生的摯友華生,最后也在他嘴中并不了解他。
最后的最后,他得到了救贖,也變成了一個平庸的老人,我還是不忍心看見我的英雄最后是安逸地死在床上,因為他是那么地特殊?晌覄t確實可以接受他最后有一個平庸的結(jié)局,因為他的一生,又是何其地悲哀,何其地不幸,何其地孤獨……
03
就算93歲了,福爾摩斯依然還是福爾摩斯。同30年前一樣,它的還是能在你進門的一剎那,用那標(biāo)志般的目光打量你身上每一細節(jié)。但就算是福爾摩斯,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在短短的幾年間,他的記憶就被時間侵蝕的殘缺不全。失憶本身并不算什么,但最令福爾摩斯的痛苦的是,他知道他還是福爾摩斯,卻不知道他為什么成了今天的樣子。他內(nèi)心充滿了愧疚,不安,卻不知這些從何而來。這些我們或許可以忍受,但他不能,因為,他是福爾摩斯,他為真相而生。至少,他是這樣認為的。
他一直是這樣,只為真相而生。就如Roger問福爾摩斯的那樣:當(dāng)蜜蜂死去的時候,你會悼念他們嗎?福爾摩斯答道:“比其死亡,我更看重死亡的原因。”他也對華生的“創(chuàng)作”不屑一顧,他說:“虛構(gòu)根本不值一提。”真相是他的朋友,他的超常的理性,是他靈魂可以棲息的場所。而不論是誰,也都無法與福爾摩斯真正親近,就算是華生,也不行,因為他不能跟隨福爾摩斯的邏輯,在某一站,他等待著福爾摩斯,但無人能陪福爾摩斯走過全程。
可要是福爾摩斯也會犯錯呢?理性本身也許值得信賴,但答案若在理性之外呢?對于福爾摩斯來說,Ann并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難題。他的邏輯完全正確,他的每一個決定都找不到缺憾。答案,卻是一個災(zāi)難。是的,真相并未拋棄他,但福爾摩斯猛然發(fā)現(xiàn),真理不再是他的朋友了。它也只是不偏不倚地存在于那里。突然間,福爾摩斯發(fā)現(xiàn)自己確實是孤身一人了,他所堅信的,開始動搖了起來。如果Ann是一個錯誤,那她絕不是唯一的一個錯誤。真理在迷霧中隱去,而孤獨,愧疚,隨之而來,來逼迫他逃離眼前的一切,去自我放逐。
如果世界,不需要一個答案,那么那個“福爾摩斯“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誰說福爾摩斯一定是要敏銳而自負的呢?他就這樣的像一個農(nóng)夫一樣的生活著。直到有一天,時間逼迫他重新審視30年前的一切。
某種意義上,失憶也是一種解脫。若不是時間將記憶侵蝕,福爾摩斯本不會再去觸碰那一頁,因為這太過苦痛。而只有經(jīng)歷過這樣一次失憶,在將記憶中的種種懊悔卸下,他才能用不被扭曲的目光重新審視這一切。
福爾摩斯是幸運的,在他最艱難的歲月里,Roger還在他的身邊 。福爾摩斯一邊重新審視著自身的理性,一邊同 Roger 一起發(fā)掘自身深埋的感性。他是冷靜的,但絕不冷酷, 他只是不愿面對自己的感情,他在感情中體會不到可靠的存在。在Roger譏諷自己的母親的時候。福爾摩斯對Roger凝重地說:“立馬去道歉,不然你會后悔的。”Roger反問道,那你后悔過嗎?Mr. Holmes 回道:So much! 他關(guān)心Roger,關(guān)心身邊的人,他后悔過,盡管他從未主動提起。他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卻只得將其封存。他無法面對那個 “柔軟的自己”,他開始迷失,突然間,他似乎不在熟悉自己。
記憶就像一個回環(huán)蛇,從自己開始,最后又回到自己身上。當(dāng)所有記憶重新串聯(lián),無論Ann,無論 John ,無論 umezaki,他們的答案,都在福爾摩斯自己身上。這一切,都回到了那個他幾十年來都無法面對的,那個有溫度的福爾摩斯。他離開倫敦,疏遠John,不是因為孤僻,只是為了不再傷害他唯一的朋友。他終于發(fā)現(xiàn),那個“福爾摩斯”,也是他所追尋的真相,只不過是生活的真相。
這是回憶,更是重生。他給umezaki寫下故事,他在陽光下祭奠那些逝者,他也終于抬起頭,笑著對roger說:
“一個人,不能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